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及延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239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及延伸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及用于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延伸装置,该吸收性物品至少具有复合片和贴合于复合片上的吸收体,该复合片利用粘结材料贴合多个片而成。
背景技术
:生理用卫生巾、尿布等的吸收性物品具有液体透过的透液性表面片、液体不透过的不透液性的背面片以及设置于表面片和背面片之间的吸收体。背面片由底部薄膜、设置于底部薄膜外侧的底部无纺布构成。背面片是非弹性体,若就这样使用,则质感不好,因此,对背面片进行提高柔软性、质感的处理。例如公开了齿轮延伸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齿轮延伸法是使背面片通过具有彼此啮合的齿轮齿的一对辊之间、在背面片上形成厚度方向上的凹凸的方法。由此,背面片变形成沿着齿轮齿的形状。因此,背面片在宽度方向延伸。另外,背面片在宽度方向延伸的结果是在厚度方向变薄,所以,能够降低背面片的刚性。但是,底部薄膜和底部无纺布通过粘结材料贴合,所以,在涂敷了粘结材料的部分和未涂敷粘结材料的部分,延伸程度大不相同。然而,已知如下的方法,通过加热齿轮齿,在背面片被啮入齿轮齿之际对背面片进行加热。根据该方法,粘结材料变软,易于适应齿轮齿的凹凸,从而能够减小涂敷了粘结材料的部分的延伸程度和未涂敷粘结材料的部分的延伸程度的差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16359号公报(第5页)
发明内容但是,在上述以往的齿轮延伸法中却存在如下问题。即,必须在背面片通过具有齿轮齿的一对辊之间的短时间内使粘结材料变得柔软,从而必须尽可能地提高齿轮齿的温度或降低输送速度。在齿轮延伸法中,通过由齿轮齿压入背面片来降低底部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因此,若热传递不充分,则在背面片上产生单位面积重量的不均,易于产生开孔(孔洞)。另夕卜,若齿轮齿的温度过高,则底部无纺布的纤维热熔融而变硬,从而存在质感恶化的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给通过粘结材料贴合多个片而成的复合片带来损伤就能在宽度方向均勻延伸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和用于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延伸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具有如下特征。首先,本发明的第一特征是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该吸收性物品至少具有复合片(背面片20)和吸收体(吸收体30),上述复合片通过粘结材料贴合多个片(例如底部薄膜20A和底部无纺布20B)而成,该吸收体贴在上述复合片上,所述制造方法具有如下工序工序A(片加热工序S20),利用沿着上述复合片的输送方向(机械方向MD)旋转的加热辊(加热辊510)对沿着上述输送方向输送的上述复合片进行加热;以及工序B(片延伸工序S30),利用一对模压辊机构(模压辊机构520)在与上述输送方向正交的交叉方向(交叉方向CD)延伸上述复合片,该一对模压辊机构在外周形成多个凸部(凸部532和凸部542)且夹着上述复合片在一方的上述凸部之间嵌合另一方的上述凸部;在上述工序A中,将上述复合片加热到高于上述粘结材料的软化点且低于上述多个片的软化温度中最低的软化温度的温度;在上述工序B中,将上述多个凸部加热到高于40度且低于上述粘结材料的软化点的温度。根据本发明的特征,能够提供不给通过粘结材料贴合多个片而成的复合片带来损伤就能在宽度方向均勻延伸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和用于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延伸装置。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剖面图(图1的A-A剖面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剖面图(图1的B-B剖面图)。图4(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背面片20的俯视图(其一),图4(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背面片20的放大剖面图(图4(a)的A-A剖面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背面片20的俯视图(其二)。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图7(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延伸装置500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7(b)是本实施方式的模压辊机构520的轴向剖面图。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扩幅辊机构600的立体图。符号说明1...吸收性物品、10...表面片、20...背面片、20A...底部薄膜、20B...底部无纺布、20E...缘部分、21...延伸部、21A...中央延伸部分、21B...端部延伸部分、21L...疏部、21T...密部、22...未延伸部、30...吸收体、30A...混合粉体、30B...覆盖部件、40...腰部翼部、40A...前侧翼部、40B...后侧翼部、41...卡定部、50...侧翼部、51(51A51D).··线状体、60...侧片、120...复合片、120A...底片、120B...无纺布片、120E”120Ε2···侧部、500.··延伸装置、510.··加热辊、520.··模压辊机构、532,542.··凸部、600...扩幅辊机构、610...第一扩展辊机构、611...第一上侧按压辊、612...第一下侧按压辊、620...第二扩展辊机构、621...第二上侧按压辊、622...第二下侧按压辊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及延伸装置进行说明。在以下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部分采用相同或类似的符号。但是,应当注意的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各尺寸的比例等与实际的不同。因此,应当参照下面的说明来判断具体的尺寸等。另外,在附图相互之间当然也包含了彼此尺寸关系、比例不同的部分。首先,参照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吸收性物品1的结构。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剖面图(图1的A-A剖面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剖面图(图1的B-B剖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性物品1是展开型的尿布。如图13所示,吸收性物品1具有朝着从使用者的前腰围(腹部侧)向后腰围(后背侧)的方向(以下称为长度方向L)为纵长的形状。吸收性物品1在长度方向L具有对应于使用者的前腰围的前腰围区域Si、对应于使用者的后腰围的后腰围区域S2、以及对应于使用者的裆下且位于前腰围区域Sl和后腰围区域S2之间的裆下区域S3。另外,吸收性物品1在与长度方向L正交的宽度方向W具有包含后述的吸收体30的中央区域Cl、以及相对于宽度方向W位于中央区域Cl的外侧的一对侧部区域C2。该吸收性物品1具有表面片10、背面片20和吸收体30。在吸收性物品1上设有腰部翼部40和侧翼部50。表面片10设置在与使用者的肌肤接触的一侧。表面片10以包入吸收体30的方式配置。表面片10由亲水性无纺布或织物、开口塑料薄膜、开口疏水性无纺布等透液性片形成。背面片20设置在使用时的吸收性物品1的外侧。背面片20由不透过液体的不透液性(例如聚乙烯)的片状的底部薄膜20A和设置在底部薄膜的外侧的片状的底部无纺布20B形成。背面片20构成通过粘结材料贴合多个片而成的复合片。以后将详细说明背面片20。吸收体30设置在表面片10和背面片20之间。吸收体30吸收使用者的体液。吸收体30由粉碎浆、高吸收性聚合物等的混合粉体30A以及覆盖混合粉体30A的薄纸等的覆盖部件30B形成。腰部翼部40设置在长度方向L上的前腰围区域Sl和后腰围区域S2上。腰部翼部40具有位于前腰围区域Sl的一对前侧翼部40A和位于后腰围区域S2的一对后侧翼部40B。前侧翼部40A通过使贴在背面片20上的侧片60朝宽度方向W外侧伸出而形成。作为侧片60的替代,前侧翼部40A也可以通过使底部无纺布20B伸出而形成。与前侧翼部40A同样地,后侧翼部40B通过使侧片60朝宽度方向W外侧伸出而形成。与前侧翼部40A同样地,作为侧片60的替代,后侧翼部40B也可以通过使底部无纺布20B伸出而形成。在后侧翼部40B的设置吸收体30—侧的面上,设置用于卡定于前腰围区域Sl的卡定部41。卡定部41例如由面紧固件形成。此时,面紧固件为阳部件,在前腰围区域Sl的卡定部41要卡定的区域,作为被卡定部设置阴部件。若前腰围区域Sl由无纺布构成,则前腰围区域Sl自身也可起到被卡定部的作用。侧翼部50较之吸收体30在宽度方向W外侧沿着长度方向L设置。在侧翼部50上设置由在长度方向L上具有伸缩性的橡胶(例如聚氨酯)构成的线状体51。线状体51以在长度方向L拉伸的状态接合于背面片20。线状体51从宽度方向W内侧向外侧由第一线状体51A、第二线状体51B、第三线状体51C和第四线状体51D构成。下面将参照上述背面片20的结构。图4(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背面片20的俯视图。图4(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背面片20的放大剖面图(图4(a)的A-A剖面图)。如图4(a)所示,背面片20具有延伸部21和未延伸部22。延伸部21通过在背面片20的厚度方向T按压背面片20而形成。也就是说,延伸部21是通过进行延伸加工而形成的单位面积重量(每单位面积的质量)比未延伸部22少的区域。如图4(b)所示,延伸部21通过交替地配置延伸量大的疏部21L和扩展量小于疏部21L的密部21T而形成。疏部21L和密部21T以在长度方向L上连续且在宽度方向W上排列多个的状态配置。延伸部21具有位于中央区域Cl的中央延伸部分21A和位于侧部区域C2的一部分上的端部延伸部分21B。在本实施方式中,侧部区域C2的一部分是指除了位于宽度方向W外侧的包含缘部分20E的缘部区域C3以外的裆下区域S3。在此,端部延伸部分21B不必非设置在侧部区域C2的一部分上,也可以设置在整个侧部区域C2,如图5所示,也可以不设置在裆下区域S3。另外,中央延伸部分21A也不必非设置在整个中央区域Cl,只要设置在中央区域Cl的至少一部分上即可,例如如图5所示,可以设置在除了位于长度方向L外侧的包含缘部分20E的缘部区域C4以外的中央区域Cl。该延伸部21优选相对于对背面片20实施延伸加工前的背面片20以3.0倍以下的倍率扩展。另外,延伸部21在宽度方向W上被扩幅并在变平坦的状态下与吸收体30接合(参照图6)。在未延伸部22,未在厚度方向T按压背面片20。也就是说,未延伸部22是背面片20中除了延伸部21以外的区域。未延伸部22设置于一对侧部区域C2。下面参照制造上述吸收性物品1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如图6所示,在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中,制造至少具有背面片20和吸收体30的吸收性物品1。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包括片贴合工序S10、片加热工序S20、片延伸工序S30、片扩幅工序S40、吸收体接合工序S50、线状体配置工序S60、侧翼部形成工序S70、腰部翼部配置工序S80和产品切断工序S90。在片贴合工序SlO中,采用粘结材料(例如热熔性粘结剂),在沿输送方向(以下称为机械方向MD)输送底部薄膜20A连续的底片120A和底部无纺布20B连续的无纺布片120B的同时将其贴合,形成复合片120。在片加热工序S20中,利用后述的加热辊510加热复合片120。此时,复合片120被加热到高于粘结材料的软化点且低于多个片的软化温度中最低的软化温度(例如底部薄膜20A)的温度。尤其是,复合片120被加热到较之多个片的软化温度中最低的软化温度至少低20度的温度。在片延伸工序S30中,利用后述的模压辊机构520在复合片120的厚度方向T按压已加热的复合片120。从而,在复合片120的宽度方向W(即与机械方向MD正交的交叉方向⑶)延伸复合片120,在复合片120上形成延伸部21和未延伸部22。此时,后述的模压辊机构520的凸部(凸部532和凸部542)被加热到高于40度且低于粘结材料的软化点的温度。在片扩幅工序S40中,利用后述的扩幅辊机构600向复合片120的宽度方向W外侧将已延伸的复合片120扩幅(扩展)到成为平坦状。在吸收体接合工序S50中,在已扩幅的复合片120上接合(载置)接合有表面片10的吸收体30。在线状体配置工序S60中,在相对于复合片120的机械方向MD拉伸了线状体51的状态下,将该线状体51配置在与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W外侧对应的复合片120上。在侧翼部形成工序S70中,通过向宽度方向W内侧折回较之底片120A向宽度方向W伸出的无纺布片120B,用该无纺布片120B包住线状体51,而形成侧翼部50。在腰部翼部配置工序S80中,将预先形成的前侧翼部40A和安装了卡定部41的后侧翼部40B接合于复合片120。在产品切断工序S90中,将配置着吸收体30、侧翼部50和腰部翼部40的复合片120沿着宽度方向W切断成一个产品的大小,制造吸收性物品1。下面参照在上述片加热工序S20和片延伸工序S30中使用的延伸装置500的结构。图7(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延伸装置500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7(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模压辊机构520的轴向剖面图。如图7(a)所示,延伸装置500在沿机械方向MD输送已贴合了底片120A和无纺布片120B的复合片120的同时在交叉方向CD上延伸该复合片120。在本实施方式中,复合片120通过利用旋涂图案涂敷的粘结材料而接合。延伸装置500具有加热辊510和模压辊机构520。加热辊510较之模压辊机构520设置在机械方向MD的上游侧。加热辊510沿机械方向MD旋转,同时在复合片120通过模压辊机构520之前对复合片120进行加热。加热辊510被设定成预定的温度。具体地说,加热辊510具有第一加热部(未图示),将复合片120加热到高于粘结材料的软化点且低于多个片的软化温度(所谓的熔点)中最低的软化温度(例如底部薄膜20A)的温度。模压辊机构520对通过了加热辊510的复合片120进行加热并在复合片120的厚度方向T上按压复合片120。模压辊机构520被设定成预定的温度。具体地说,模压辊机构520具有第二加热部(未图示),将后述的多个凸部(凸部532和凸部542)加热到高于40度且低于粘结材料的软化点的温度。如图7(b)所示,这样的模压辊机构520由一对辊机构构成,该一对辊机构在外周形成多个凸部(所谓的延伸刃),在夹着复合片120的状态下另一方的凸部542嵌合在一方的凸部532之间。凸部532和凸部542的形状在辊机构的轴心方向的剖面中从辊机构的外周朝向外侧为尖细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532和凸部542的形状在辊机构的轴心方向的剖面中为大致三角形。凸部532和凸部542使用铁素体类不锈钢(SUS4302B)。例如,凸部532的厚度tl和凸部542的厚度t2分别为0.71.0mm。另外,优选在凸部532和凸部542的外表面实施研磨加工。在这样的延伸装置500中,例如加热辊510的温度为100度。模压辊520的温度为60度。凸部532和凸部542嵌合时沿与辊机构的轴心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L)为1.6mm。多个凸部532的间隔(pi)和多个凸部542的间隔(p2)为2.5mm。根据该条件,延伸装置500能够相对于对复合片120实施延伸加工前的复合片120实施1.3倍的扩展加工。在延伸装置500中,通过适当地改变上述各条件,能够改变复合片120在宽度方向W上延伸的倍率(延伸倍率)。另外,与复合片120的中央区域Cl和侧部区域C2对应的凸部532、凸部542的高度也可以不同。由此,能够改变中央区域Cl中的延伸倍率和侧部区域C2中的延伸倍率。下面参照附图对在上述片扩幅工序S40中使用的扩幅辊机构6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扩幅辊机构600的立体图。如图8所示,扩幅辊机构600朝向复合片120的交叉方向⑶外侧将通过模压辊机构520延伸了的复合片120扩幅成平坦状。结果,设置于复合片120的延伸部21(疏部21L和密部21T)变得平坦,延伸部21扩幅。扩幅辊机构600具有第一扩展辊机构610和第二扩展辊机构620。第一扩展辊机构610夹持复合片120的一侧部120E1。第一扩展辊机构610具有第一上侧按压辊611和第一下侧按压辊612。第一上侧按压辊611配置于复合片120的一面侧(上面侧)。第一上侧按压辊611在与复合片120的上面接触的状态下以轴心为中心沿着送出复合片120的送出方向旋转。第一下侧按压辊612夹着复合片120配置在第一上侧按压辊611的相反侧(下面侧)。在第一下侧按压辊612和第一上侧按压辊611之间夹持复合片120。第一下侧按压辊612在与复合片120的下面接触的状态下以轴心为中心沿着送出复合片120的送出方向旋转。在第一上侧按压辊611和第一下侧按压辊612中,复合片120的中心线CL侧位于机械方向MD上的靠前的位置。也就是说,第一上侧按压辊611和第一下侧按压辊612在复合片120的俯视中,相对于交叉方向CD倾斜。从而,第一上侧按压辊611和第一下侧按压辊612能够将复合片120扩幅成平坦状。第二扩展辊机构620夹持复合片120的另一侧部120E2。第二扩展辊机构620具有第二上侧按压辊621和第二下侧按压辊622。第二扩展辊机构620的结构与第一扩展辊机构610相同。因此,省略对第二扩展辊机构620的说明。在这样的扩幅辊机构600中,通过适当地改变第一上侧按压辊611和第一下侧按压辊612相对于交叉方向CD的倾斜角、第二上侧按压辊621和第二下侧按压辊622相对于交叉方向CD的倾斜角,能够改变复合片120的扩幅程度。(比较评价)下面,为了进一步明确本发明的效果,对采用以下比较例和实施例的延伸装置而进行的比较评价进行说明。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例子。比较评价中使用的各片、粘结材料、各延伸装置的条件相关的数据如表1表3所示。另外,在比较评价中使用的粘结材料通过以下方法来制造。首先,在内温为140160度的容器内投入一部分增塑剂、粘结附加剂(例如增粘齐U)等的稳定剂。然后,在容器内投入SBS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等的基体聚合物(热塑性高分子),通过减压搅拌而混合。然后,在容器内投入剩下的增塑剂、粘结附加剂等的稳定剂,通过减压搅拌而混合。然后,取出混合后的粘结材料并打包。这样制造的粘结材料的组成如表1所示。<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__预热辊温度凸部温度(°C)输送速度(m/min)开孔率(%)<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表3刃压入深度1.8讓\!-1-J-1-1-1__预热辊温度凸部温度(。C)输送速度(m/min)开孔率(%)<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比较例10120_薄膜熔融而散开_采用比较例110和实施例18的延伸装置对复合片120进行延伸,结果,分别测定在利用各延伸装置延伸的复合片120上产生开孔(孔洞)的概率(开孔率)。该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判断出实施例18的延伸装置较之比较例110的延伸装置,开孔率低。也就是说,实施例18的延伸装置将复合片120加热到高于粘结材料的软化点(大约82°C)、低于复合片120的软化温度(大约120°C)的温度。另外,在实施例18的延伸装置中,上述多个凸部被加热到高于40度且低于粘结材料的软化点(大约82°C)的温度。因此,判断出实施例18的延伸装置的开孔率低。在上面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在按压复合片120之前进行加热。此时,复合片120被加热到高于粘结材料的软化点且低于多个片的软化温度中最低的软化温度(例如底部薄膜20A)的温度。据此,能够在利用模压辊机构520按压复合片120之前,使多个片之间的粘结材料变得柔软。在以低于粘结材料的软化点的温度加热复合片120时,无法软化多个片之间的粘结材料。另外,在以高于多个片(底部薄膜20A和底部无纺布20B)的软化温度中最低的软化温度(例如底部薄膜20A)的温度加热复合片120时,底部薄膜20A热熔融而变硬,从而导致质感恶化,并且,多个片存在破裂的危险。另外,通过在厚度方向T按压已加热的复合片120而使之在宽度方向W上延伸。此时,凸部532和凸部542被加热到高于40度且低于粘结材料的软化点的温度。据此,在多个片之间的粘结材料变柔软的状态下且在复合片120被加热的状态下按压复合片120。因此,多个片之间的粘结材料易于适应凸部532和凸部542。因此,充分地向复合片120传热,从而不会在复合片120上产生单位面积重量的不均,能够切实地抑制开孔(孔洞)的产生。在以低于40度的温度加热凸部时,变柔软的复合片120之间的粘结材料在通过模压辊机构520之际易于从多个片之间渗出而附着到凸部的表面。附着到该凸部的表面的粘结材料附着到复合片120,会发生因粘结材料附着到复合片120所带来的开孔等制造不良。另外,在以高于粘结材料的软化点的温度加热凸部时,仅与凸部532和凸部542嵌合的部分延伸,从而施加到嵌合部分的损伤增加,从而在复合片120上产生单位面积重量的不均,易于产生开孔(孔洞)。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和延伸装置500,不给通过粘结材料贴合多个片而成的复合片120带来损伤就能使之在宽度方向W均勻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复合片120被加热到较之多个片的软化温度中最低的软化温度至少低20度的温度。若以高于较之多个片的软化温度中最低的软化温度低20度的温度加热复合片120,则存在复合片120的一部分热熔融而变得过硬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旋涂图案涂敷的粘结材料来接合复合片120。据此,在旋涂图案中,向复合片120喷射雾状粘结材料,以细线且高密度进行涂敷。因此,在对复合片120进行延伸加工时,难于在复合片120的延伸上产生不均,从而更难产生开孔(孔洞)。(其他实施方式)如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本发明的内容,但不应当将成为该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和附图理解成用来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根据该公开,易于想到各种代替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和运用技术。例如,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如下改变。具体地说,对复合片120用于背面片20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只要是由多个片构成的部件(例如表面片)即可,也可以用于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卫生巾等各种吸收性物品的部件。另外,对凸部(凸部532和凸部542)的形状在轴心方向的剖面中是尖细形状(大致三角形)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四边形、梯形、圆弧状等。另外,在片贴合工序SlO中,对贴合底部薄膜20A连续的底片120A和底部无纺布20B连续的无纺布片120B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底部薄膜20A间歇性地贴合到无纺布片120B上。另外,对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具有片贴合工序SlO产品切断工序S90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只要至少具有片加热工序S20、片延伸工序S30和吸收体接合工序S50即可,当然可根据目的来适当地设定。这样,本发明当然包括并不记载于此的各种实施方式等。因此,从上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的技术方案来限定。权利要求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该吸收性物品至少具有复合片和吸收体,上述复合片通过粘结材料贴合多个片而成,该吸收体贴在上述复合片上,所述制造方法具有如下工序工序A,利用沿着上述复合片的输送方向旋转的加热辊对沿着上述输送方向输送的上述复合片进行加热;以及工序B,利用一对模压辊机构在与上述输送方向正交的交叉方向延伸上述复合片,该一对模压辊机构在外周形成多个凸部且夹着上述复合片在一方的上述凸部之间嵌合另一方的上述凸部;在上述工序A中,将上述复合片加热到高于上述粘结材料的软化点且低于上述多个片的软化温度中最低的软化温度的温度;在上述工序B中,将上述多个凸部加热到高于40度且低于上述粘结材料的软化点的温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工序A中,上述复合片被加热到较之上述多个片的软化温度中最低的软化温度至少低20度的温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复合片通过用旋涂图案涂敷的上述粘结材料而接合。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上述工序B之后进行的工序,其中,利用设置于上述复合片的宽度方向的侧部的至少一方的扩幅辊机构,将上述复合片朝向上述复合片的宽度方向外侧扩幅成平坦状。5.一种延伸装置,一边沿着复合片的输送方向输送复合片一边在与上述输送方向正交的交叉方向上延伸上述复合片,上述复合片通过粘结材料贴合多个片而成,该延伸装置具有沿着上述复合片的上述输送方向旋转并加热上述复合片的加热辊和一对模压辊机构,该一对模压辊机构在外周形成多个凸部且夹着上述复合片在一方的上述凸部之间嵌合另一方的上述凸部;上述加热辊具有第一加热部,该第一加热部将上述复合片加热到高于上述粘结材料的软化点且低于上述多个片的软化温度中最低的软化温度的温度;上述模压辊机构具有第二加热部,该第二加热部将上述多个凸部加热到高于40度且低于上述粘结材料的软化点的温度。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不给通过粘结材料贴合多个片而成的复合片带来损伤就能在宽度方向均匀延伸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和用于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延伸装置。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具有利用加热辊(510)加热复合片(120)的片加热工序(S20)、以及利用一对模压辊机构(520)在交叉方向(CD)上延伸复合片(120)的片延伸工序(S30)。在片加热工序(S20)中,将复合片(120)加热到高于粘结材料的软化点且低于多个片的软化温度中最低的软化温度的温度。在片延伸工序(S30)中,将构成模压辊机构(520)的多个凸部加热到高于40℃且低于粘结材料的软化点的温度。文档编号A61F13/15GK101803974SQ201010126108公开日2010年8月18日申请日期2010年2月26日优先权日2009年8月31日发明者伊藤则昭,坂口智,奥友美,小笠原吉一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