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黄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92993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黄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黄疸的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药的治疗 黄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黄疸又称黄胆,俗称“黄病”,是一种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 发黄的症状和体征。某些肝脏病、胆囊病和血液病经常会引发黄疸的症状。临床患者常伴 有乏力不适、皮肤瘙痒、皮肤发黄、小便色深、发热、上腹剧烈疼痛、肝大等症状。严重影响健 康和生活,近年临床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现代医学针对临床某一症状治疗,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找不到合适的治疗方法,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基于中医治疗黄疸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标本兼治,虚实 并治,内外通调,缓急兼收,筛选出利湿退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的天然植物药,根据中医 理论组方,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制备而成。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成本低廉、毒副作用极小的 治疗黄疸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的上述中药组合物加入制备不同的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例如崩解 剂、润滑剂、黏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口服制剂,例如可以 是丸剂、胶囊剂、片剂、散剂、颗粒剂或口服液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什克服以上所述的缺憾,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成本低 廉、几乎无毒副作用的治疗黄疸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途径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治疗黄疸的中药组合物,主要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茵陈1 120份、茯苓1 150份、车前子1 100份、泽泻1 100份、白茅根1 150份、葛根1 150份、鱼腥草1 120份、薏苡仁1 100份、香加皮1 100份、滑石 1 100份、通草1 100份、瞿麦1 100份、地肤子1 120份、海金沙1 120份、石韦 1 100份、灯芯草1 100份、金钱草1 120份、虎杖1 120份、地耳草1 100份、陈 皮1 120份、香附1 120份、乌药1 120份、大黄1 100份、郁李仁1 50份、生石 膏1 100份、知母1 50份、天花粉1 120份、淡竹叶1 100份、桅子1 50份、生 地黄1 100份、玄参1 100份、牡丹皮1 100份、赤芍1 100份、紫草1 50份、金 银花1 50份、地丁 1 50份、蒲公英1 50份、大青叶1 100份、板蓝根1 100份。优选为
3茵陈100份、茯苓50份、车前子20份、泽泻30份、白茅根50份、葛根50份、鱼腥草20 份、薏苡仁20份、香加皮30份、滑石30份、通草20份、瞿麦20份、地肤子20份、海金沙30 份、石韦20份、灯芯草15份、金钱草20份、虎杖20份、地耳草20份、陈皮30份、香附30份、 乌药20份、大黄30份、郁李仁15份、生石膏30份、知母15份、天花粉50份、淡竹叶30份、 桅子15份、生地黄20份、玄参20份、牡丹皮30份、赤芍20份、紫草15份、金银花25份、地 丁 15份、蒲公英15份、大青叶10份、板蓝根20份。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各组分的重量份用量还可以是
广木香1 100份、降香1 120份、苍术1 50份、厚朴1 50份、砂仁1 50份、 草豆蔻1 50份、佩兰1 50份、青黛1 100份、败酱草1 100份、珍珠草1 100份、 穿心莲1 100份、半边莲1 100份、山慈菇1 100份、乌梢蛇蛇胆1 30份、青箱子 1 50份、密蒙花1 50份、夏枯草1 50份、白花蛇舌草1 100份、地骨皮1 100份、 银柴胡1 100份、胡黄连1 100份、天门冬1 100份、麦门冬1 100份、石斛1 50 份、玉竹1 50份、枸杞子1 100份、当归1 100份、白芍1 100份。优选为
广木香30份、降香20份、苍术15份、厚朴15份、砂仁15份、草豆蔻10份、佩兰10份、 青黛15份、败酱草15份、珍珠草15份、穿心莲15份、半边莲15份、山慈菇15份、乌梢蛇蛇 胆10份、青箱子15份、密蒙花15份、夏枯草15份、白花蛇舌草15份、地骨皮30份、银柴胡 20份、胡黄连20份、天门冬20份、麦门冬20份、石斛15份、玉竹15份、枸杞子30份、当归 30份、白芍20份。本发明的上述中药组合物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例如崩解 剂、润滑剂、黏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口服制剂,例如可以是 丸剂、胶囊剂、片剂、散剂、颗粒剂或口服液等。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基于中医五脏阴阳辨证纲领的创新思路,应用“万病归宗理 论”、“五脏阴阳辨证纲领”、“三维守恒调控法则”和临床治疗“双合原则”作为指导。用法用量本发明的用药量取决于具体剂型,病人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因素。作 为指导内服1)胶囊剂每天三次,每次服4 8粒,每粒含药量0. 4克,温水送服。2)片 剂每天三次,每次4 8片,每片含药量0. 5克,温水送服。3)丸剂每天三次,每次5克, 温水送服。4)颗粒剂每天三次。每次5克,温水送服。本发明针对黄疸患者的治疗非常有效,各种原料药相互协调在一起能够起到最大 程度发挥药效,可有效提高患者机体的自我协调能力,显著改善脏腑功能和临床自觉症状, 此外还具有无毒副作用、费用较低等优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例 证的目的,绝不限于本发明。[实施例1]胶囊剂的制备
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茵陈100份、茯苓50份、车前子20份、泽泻30份、白茅根
450份、葛根50份、鱼腥草20份、薏苡仁20份、香加皮30份、滑石30份、通草20份、瞿麦20 份、地肤子20份、海金沙30份、石韦20份、金钱草20份、虎杖20份、地耳草20份、陈皮30 份、香附30份、乌药20份、大黄30份、郁李仁15份、生石膏30份、知母15份、天花粉50份、 淡竹叶30份、桅子15份、生地黄20份、玄参20份、牡丹皮30份、赤芍20份、紫草15份、金 银花25份、地丁 15份、蒲公英15份、大青叶10份、板蓝根20份佩兰10份、青黛15份、败 酱草15份、珍珠草15份、地骨皮30份、银柴胡20份、胡黄连20份、天门冬20份、麦门冬20 份、石斛15份、玉竹15份、枸杞子30份、当归30份、白芍20份。将上述重量的各组分混合后碾成细粉过1500目筛后装入胶囊即得。[实施例2]颗粒剂的制备
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茵陈100份、茯苓50份、车前子20份、泽泻30份、白茅根 50份、葛根50份、鱼腥草20份、薏苡仁20份、香加皮30份、滑石30份、通草20份、瞿麦20 份、地肤子20份、海金沙30份、石韦20份、金钱草20份、虎杖20份、地耳草20份、陈皮30 份、香附30份、乌药20份、大黄30份、郁李仁15份、生石膏30份、知母15份、天花粉50份、 淡竹叶30份、桅子15份、生地黄20份、玄参20份、牡丹皮30份、赤芍20份、紫草15份、金 银花25份、地丁 15份、蒲公英15份、大青叶10份、板蓝根20份佩兰10份、青黛15份、败 酱草15份、珍珠草15份、地骨皮30份、银柴胡20份、胡黄连20份、天门冬20份、麦门冬20 份、石斛15份、玉竹15份、枸杞子30份、当归30份、白芍20份。将上述重量分各原料混合,碾成细粉过1500目筛后,加入乙醇做黏合剂,加入淀 粉做填充剂,压制成颗粒剂。[实施例3]片剂的制备
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茵陈100份、茯苓50份、车前子20份、泽泻30份、白茅根 50份、葛根50份、鱼腥草20份、薏苡仁20份、香加皮30份、滑石30份、通草20份、瞿麦20 份、地肤子20份、海金沙30份、石韦20份、金钱草20份、虎杖20份、地耳草20份、陈皮30 份、香附30份、乌药20份、大黄30份、郁李仁15份、生石膏30份、知母15份、天花粉50份、 淡竹叶30份、桅子15份、生地黄20份、玄参20份、牡丹皮30份、赤芍20份、紫草15份、金 银花25份、地丁 15份、蒲公英15份、大青叶10份、板蓝根20份佩兰10份、青黛15份、败 酱草15份、珍珠草15份、地骨皮30份、银柴胡20份、胡黄连20份、天门冬20份、麦门冬20 份、石斛15份、玉竹15份、枸杞子30份、当归30份、白芍20份。将上述重量份各原料混合,碾成细粉过800 1200目细筛后,制成片剂即得。[实施例4]丸剂的制备
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茵陈100份、茯苓50份、车前子20份、泽泻30份、白茅根 50份、葛根50份、鱼腥草20份、薏苡仁20份、香加皮30份、滑石30份、通草20份、瞿麦20 份、地肤子20份、海金沙30份、石韦20份、金钱草20份、虎杖20份、地耳草20份、陈皮30 份、香附30份、乌药20份、大黄30份、郁李仁15份、生石膏30份、知母15份、天花粉50份、 淡竹叶30份、桅子15份、生地黄20份、玄参20份、牡丹皮30份、赤芍20份、紫草15份、金 银花25份、地丁 15份、蒲公英15份、大青叶10份、板蓝根20份佩兰10份、青黛15份、败 酱草15份、珍珠草15份、地骨皮30份、银柴胡20份、胡黄连20份、天门冬20份、麦门冬20 份、石斛15份、玉竹15份、枸杞子30份、当归30份、白芍20份。将上述重量各原料混合,碾成细粉后过600 1000目筛后,制成丸剂即得。
[实施例5]口服液的制备
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茵陈100份、茯苓50份、车前子20份、泽泻30份、白茅根 50份、葛根50份、鱼腥草20份、薏苡仁20份、香加皮30份、滑石30份、通草20份、瞿麦20 份、地肤子20份、海金沙30份、石韦20份、金钱草20份、虎杖20份、地耳草20份、陈皮30 份、香附30份、乌药20份、大黄30份、郁李仁15份、生石膏30份、知母15份、天花粉50份、 淡竹叶30份、桅子15份、生地黄20份、玄参20份、牡丹皮30份、赤芍20份、紫草15份、金 银花25份、地丁 15份、蒲公英15份、大青叶10份、板蓝根20份佩兰10份、青黛15份、败 酱草15份、珍珠草15份、地骨皮30份、银柴胡20份、胡黄连20份、天门冬20份、麦门冬20 份、石斛15份、玉竹15份、枸杞子30份、当归30份、白芍20份。将上述重量各原料混合,经三次煎煮后,将三次滤液混合,滤过,浓缩至 规定浓度,放冷,原液灌封,辐照灭菌,检验后,包装成品,制成口服液即得。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黄疸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实验
一、实验对象的一般资料采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共治疗115例患者,其中男76例,女 39例;年龄最大者69岁,年龄最小者只有10岁。
二、治疗方法
用法用量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制备的药剂,其用法与用量如下1)胶囊剂每天三 次,每次服4 8粒,每粒含药量0. 4克,温水送服。2)片剂每天三次,每次4 8片,每片 含药量0.5克,温水送服。3)丸剂每天三次,每次5克,温水送服。4)颗粒剂每天三次。 每次5克,温水送服。疗程一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3疗程。
三、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体征及症状完全改善,心情舒畅,精神焕发。显效体征及症状显著改善,心情舒畅,精神很好。有效体征及症状有改变,偶感稍有不适,但能接受。无效体征无改变,症状如前。
四、典型病例
1、胡某,男,31岁,司机。因急性黄疸服用西药治疗无效,来诊。面目遍身发黄,如橘子色,狂躁不宁,怒骂无 常,齿衄,口渴引饮,且欲呕恶,纳呆,大便已3日未解,小溲黄赤,舌苔黄燥,质红绛,脉弦滑 而数。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2日,大便解过三次,色焦黄,神智略定,黄疸未见加深,呕 恶已止,小便黄赤。续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20日,神志转清,黄疸亦见减轻。又服本发明中 药组合物20日,黄疸消退,症状全部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2、石某某,男,24岁,工人。
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饮食厌油腻,小便黄赤,眼巩膜皮肤黄染,入院。诊断为病毒性肝炎。给大量葡萄糖、维生素丙、激素等对症治疗7天,除黄疸稍减退外,其余症状未见明显 改善。症见右胁作痛,腹胀低热,头晕失眠,四肢乏力,口渴欲饮,舌质嫩红,薄白,稍干,右脉 虚,躁动无力,而左脉带弦。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5日,面色明净,食欲好转,右胁不胀,仍有低热,失眠多 梦,自汗盗汗,头晕肢软。续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15日,仍有低热,手颤,腹部微胀,口渴欲 饮。又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1个月,药后精神食欲良好,复查肝功能正常,病已治愈,出院随 访2年未见复发。3、邓,男,38岁,推销员。患者4个多月前开始发现目黄、身黄、小便黄,伴疲乏、纳减,右胁部疼痛,黄染迅 速加深,症状日益增剧,诊断为黄疸型肝炎,经用两药(初为护肝药,后加用激素)治疗1个 多月后,病情曾一度好转,黄疸基本消退,谷内转氢酶由760单位降至180单位。但后来病 情又加重。见黄疸加深、疲乏、右胁痛等症状加剧,胃纳极差,肝功能检查提示肝损害加重一 周前已停用激素。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5日后,黄疸日渐消退,疼痛减轻。续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 10日,黄疸基本消退,精神渐振,症状大为改观,化验谷内转氢酶由60单位。又服本发明中 药组合物2个月,症状全部消失,抽血化验肝功能正常,患者疾病痊愈。4、稽某,男,32岁,工人。患者有肝炎接触史。1周来,自觉恶心、食欲不振,疲乏无力,肝区胀痛不适,小便色 如红茶,大便尚可。巩膜、皮肤轻度黄染,腹部平软,肝肋下3cm,质地略钝有触痛及叩击痛, 脾肋下未及,苔薄黄,脉弦小数。肝功能化验谷_丙转氨酶320单位,麝香草酚浊度试验8 单位,硫酸浊度试验12单位,胆红质4. 2单位。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5日后,精神好转,巩膜、皮肤黄染日渐消退,肝区疼痛大 为缓解。续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20日,黄疸消退,化验谷-丙转氨酶30单位,麝香草酚浊 度试验5单位,硫酸浊度试验9单位,胆红质0. 8单位,肝功能化验全部正常。5、李某,女,22岁,学生。肢软乏力10余天,出现巩膜、皮肤黄染2天,纳少,色偏红,苔黄腻,脉弦滑。肝功 能检查提示黄疸指数50U,胆红素定量106. 02 μ mol/L,谷-丙转氨酶>1000U。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3日后,精神好转,巩膜、皮肤黄染明显消退。续服本发明 中药组合物15日,化验黄疸指数15U,胆红素定量37. 62 μ mol/L,谷-丙转氨酶370U。续 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25日,肝功能检查全部正常。6、邵某,男,10 岁。8天前病人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7. 6 38. 7°C,同时出现全身乏力,夜 间盗汗明显,于5天前,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胃内容物),腹部不适,全腹隐痛,尿黄,呈浓茶 色,伴有皮肤瘙痒,服用西药无效后来诊。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3日后,体温恢复正常,症状大为改观。续服本发明中药组 合物25日,小便正常,余症全部消失,精力充沛,肝功能检查全部正常。7、曾某,女,39岁,教师。厌食无力10天伴皮肤黄染伴发热2天,患者自述口粘口苦,不欲饮,时有右胁部 隐痛不适,恶心欲呕,小便黄,疲乏无力,肝功化验结果显示急性黄疸性肝炎,舌质红苔白腻,脉滑数。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3日后,发热退去,巩膜,皮肤黄染明显好转,右胁部隐痛 不适基本消失。续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1个月,黄染及症状消失,右胁部隐痛不适基本消 失,症状大为改观。又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1个月,抽血化验肝功能正常,患者疾病痊愈,满 意而归。8、潘某,女,37岁,农民。患者10天前自觉发热,1周前开始出现眼睛与身体皮肤黄染,口渴但喝水不多, 口苦口粘,尿色黄赤,大便时干时稀,舌质红,苔白腻,脉滑数。曾住院一周采用中西药对症 治疗效果均不明显,后来我处就诊。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3日后,患者发热、黄疸逐渐消退。续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 10日,黄疸消失,二便基本恢复正常,症状显著改善。又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15日,上述症 状均已消失,经化验肝功能正常,患者痊愈。
五、治疗结果
所收治的115例病例中,经3个月治疗,其中治愈37例,显效39例,有效27例,无 效12例,总有效率达89 %。结果表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治疗黄疸患者有极其显著疗 效。
权利要求
一种治疗黄疸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主要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茵陈1~120份、茯苓1~150份、车前子1~100份、泽泻1~100份、白茅根1~150份、葛根1~150份、鱼腥草1~120份、薏苡仁1~100份、香加皮1~100份、滑石1~100份、通草1~100份、瞿麦1~100份、地肤子1~120份、海金沙1~120份、石韦1~100份、灯芯草1~100份、金钱草1~120份、虎杖1~120份、地耳草1~100份、陈皮1~120份、香附1~120份、乌药1~120份、大黄1~100份、郁李仁1~50份、生石膏1~100份、知母1~50份、天花粉1~120份、淡竹叶1~100份、栀子1~50份、生地黄1~100份、玄参1~100份、牡丹皮1~100份、赤芍1~100份、紫草1~50份、金银花1~50份、地丁1~50份、蒲公英1~50份、大青叶1~100份、板蓝根1~100份。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是茵陈100份、茯苓50份、车前子20份、泽泻30份、白茅根50份、葛根50份、鱼腥 草20份、薏苡仁20份、香加皮30份、滑石30份、通草20份、瞿麦20份、地肤子20份、海金 沙30份、石韦20份、灯芯草15份、金钱草20份、虎杖20份、地耳草20份、陈皮30份、香附 30份、乌药20份、大黄30份、郁李仁15份、生石膏30份、知母15份、天花粉50份、淡竹叶 30份、桅子15份、生地黄20份、玄参20份、牡丹皮30份、赤芍20份、紫草15份、金银花25 份、地丁 15份、蒲公英15份、大青叶10份、板蓝根20份。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中原料药还有广木香1 100份、降香1 120份、苍术1 50份、厚朴1 50份、砂仁1 50份、 草豆蔻1 50份、佩兰1 50份、青黛1 100份、败酱草1 100份、珍珠草1 100份、 穿心莲1 100份、半边莲1 100份、山慈菇1 100份、乌梢蛇蛇胆1 30份、青箱子 1 50份、密蒙花1 50份、夏枯草1 50份、白花蛇舌草1 100份、地骨皮1 100份、 银柴胡1 100份、胡黄连1 100份、天门冬1 100份、麦门冬1 100份、石斛1 50 份、玉竹1 50份、枸杞子1 100份、当归1 100份、白芍1 100份。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是广木香30份、降香20份、苍术15份、厚朴15份、砂仁15份、草豆蔻10份、佩兰10份、 青黛15份、败酱草15份、珍珠草15份、穿心莲15份、半边莲15份、山慈菇15份、乌梢蛇蛇 胆10份、青箱子15份、密蒙花15份、夏枯草15份、白花蛇舌草15份、地骨皮30份、银柴胡 20份、胡黄连20份、天门冬20份、麦门冬20份、石斛15份、玉竹15份、枸杞子30份、当归 30份、白芍20份。
5.按照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任意一项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可按照常规的中 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口服制剂。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的口服制剂是丸剂、胶囊剂、片 剂、散剂、颗粒剂或口服液。
7.权利要求1 6所述的任意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黄疸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治疗黄疸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以下原料药组成茵陈、茯苓、车前子、泽泻、白茅根、葛根、鱼腥草、薏苡仁、滑石、通草、地肤子、石韦、金钱草、虎杖、陈皮、广木香、大黄、生石膏、知母、天花粉、淡竹叶、栀子、生地黄、青箱子、夏枯草、玄参、牡丹皮、金银花、蒲公英等。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可按照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口服制剂。本发明可显著改善黄疸,乏力不适、皮肤瘙痒、皮肤发黄、小便色深、发热、上腹疼痛、肝大等症状,临床疗效确切,疗效显著,见效迅速。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还具有费用低廉、基本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K33/06GK101961464SQ20101015699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7日
发明者王峰, 王文奎 申请人:泰一和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