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042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能够使卧床不起的患者或老人无需他人护理以躺卧状态处理尿便。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为使卧床不起的患者或老人以躺卧状态在无他人护理情况下能够处理尿便,提出了尿布或设备等种种方案。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侧视时为大致L 字形的排尿排便处理体上设置大便检测传感器和各种喷嘴的技术。该技术中,在排尿排便时,首先患者等将排尿排便处理体的竖起部夹在两大腿之间将腰部臀部承载在排尿排便处理体上,在便后通过由近旁传感器构成的大便检测传感器来检测大便,自动从各种喷嘴喷出清洗水对局部进行清洗,并对排尿排便处理体内进行清洗,从污物吸入管将大便排出到外部,由此自动处理卧床患者的排尿排便。另外,专利文件2中所记载的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具有大致呈L字形、前后方向长的箱型结构尿裤状外壳;检测排泄物的多个传感器;向排泄物喷出清洗水进行清洗的多个喷嘴;用于安装各种喷嘴的尿裤框架,其中,连接设置在上述尿裤状外壳上的多个喷嘴包括清洗肛门附近的肛门用喷嘴,清洗局部的下身用喷嘴,清洗臀部附近的臀部用喷嘴, 以及粉碎大便并将其冲到外部的大便用喷嘴。进而,各喷嘴还兼具对臀部或局部进行干燥的功能。上述各传感器包括检测大便排泄的大便检测器,检测小便排泄的小便检测器。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公开平8_32观68号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申请2006-209168号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自动排便处理装置存在如下问题。在自动排便处理装置中,由于将尿裤状壳体直接安装在卧具床上,因此当在卧具床和尿裤壳体之间发生清洗水或尿便泄露时, 漏出的水会遍布卧具床里面,会浸湿卧具床。而且对于患者来说,将尿裤状壳体安装到两大腿间的工序非常繁琐。另外,将尿裤状壳体安装到两大腿之间时会不太合身。进而,当在仰卧状态下在两大腿间安装尿裤状壳体时,由于尿裤状壳体外的臀部不够平稳,因此造成臀部和两腿之间的不适。另外,由于需另外设置尿裤框架,尿裤状壳体构造复杂。因此,本发明人开发了如下技术,以解决现有的排便处理装置的各种缺点,通过将尿裤状壳体的一部分安装在卧具上,并将处理尿便的部分安装在患者的大腿间来实现。尤其是,该发明的技术如图41所示,在床1011的中央嵌入孔1012中嵌入支承壳体1031,该支承壳体1031具有用于嵌入U字形缺口孔1042的臀部承载垫1041,在臀部承载垫1041的U 字形缺口孔1042中嵌入L字形的排尿排便处理体1051,将排尿排便处理体1051安装在患者的大腿间,在该排尿排便处理体中进行排尿排便,并利用规定的设备将尿便输送到排尿排便处理体1051的外部。而且,床1011与排尿排便处理体1051之间还隔着尿片1021,覆盖患者的两大腿间防止污物飞散和泄露,且防止臭味发散,从外部观看也不会让患者感到舍羞。但是,在这些自动排便处理装置中,在患者排尿排便时两大腿间和处理装置固定为一体,不能够左右活动,当患者的臀部有所移动而偏离规定位置时,会对处理装置施加负荷,破坏了处理装置与两大腿间的一体化而使污物泄露到外部,使各种传感器的检测精度降低,会使性能受损,清洗功能达不到规定效果。在本发明中,在卧具用床上安装底座,将支承壳体安装在底座的上表面上且能够左右摇动,再在支承壳体中嵌入安装在大腿间的排尿排便处理体。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即使患者的臀部稍稍移动排尿排便处理体也会跟随该移动而摇动,产生一体感,尽可能防止污物泄露,另外,也不会妨碍传感器功能,进而提高安装后的舒适感,使用时不会造成烦恼,而且整体构成简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孔,其形成在卧具用床的大致中央,呈大致矩形; 底座,其上表面形成为凹状半圆弧,该底座能够嵌入到上述安装孔中;支承壳体,其外底面形成为凸状半圆弧,该支承壳体以能够左右自由摇动的方式载放在上述凹状半圆弧的底座上;臀部承载垫,其中央形成有U字形的缺口空间,该臀部承载垫能够载放于上述支承壳体的上表面;排尿排便处理体,其可动地嵌设于上述臀部承载垫的U字形缺口空间的位置,进行臀部及局部的清洗并将尿便排出到外部。作为一个实施例,在形成为凹状半圆弧的上述底座上表面的前端边缘部设置有用于限制上述支承壳体的摇动范围的限位器机构。作为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底座的前壁左右设置有插通孔,能够插入呈拱形的固定器的左右自由端,利用上述固定器使自由摇动地载放在上述底座上的上述支承壳体在发生摇动时不会与上述底座脱离。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支承壳体的内底面形成为凹状半圆弧,且上述臀部承载垫的外底面形成为凸状半圆弧,以紧密接触的状态将上述臀部承载垫载放在上述支承壳体的上表面。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排尿排便处理体由横部件和纵部件构成大致L字形,其中, 上述横部件内部为舟型,通过从设置在底部的喷嘴进行排水将尿便排出到外部;在上述纵部件的前表面设置有喷嘴,在对臀部和局部进行清洗后利用该喷嘴送风进行干燥,上述横部件的末端经由排出管与储存槽相连并连通,设置在上述横部件和上述纵部件上的各种喷嘴通过用于进行送水和送风控制的喷嘴操作部与清洗水供给部相连并连通。作为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底座上,在能够摇动的上述支承壳体上设置有检测摇动角度的检测单元,当检测到上述摇动角度为规定角度以上时,停止对臀部和局部进行清洗。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检测单元是磁传感器,通过感知在底座上设置的磁铁的磁场来检测上述摇动角度。作为一个实施例,从上述安装孔到上述卧具用床的端部形成管通路,安装于上述安装孔的上述排尿排便处理体与嵌入上述管通路的排出管连通,利用上述排尿排便处理体将尿便通过上述排出管输送到上述卧具用床的外部,在从上述排尿排便处理体的内部到上述排出管的末端的排尿排便通路的一部分上形成弯曲部,在输送尿便时产生涡流。作为一个实施例,将排尿排便处理体用尿片覆盖上述安装孔的周围,上述排尿排便处理体用尿片包括腰带部,其中大致三角形的大宽度的上端部向左右延伸,以覆盖腰部;中央部的孔,与形成在上述卧具用床的大致中央的上述安装孔一致;翻折覆盖部,从上述中央部的孔向下方延伸,下方宽度逐渐变窄,能够自由翻折;和拉链,形成在上述翻折覆盖部的大致中线部分,能够从中央向左右自由开闭,其中,上述拉链以上述中央部的孔为开始端,末端位于上述翻折覆盖部的中部。根据本发明,将支承壳体安装在卧具床的安装孔中,将臀部承载垫载放在支承壳体上,让患者仰卧于卧具床,在臀部承载垫的U字形缺口空间位置中浮动地嵌入大致L字形的排尿排便处理体,并在患者的两大腿间安装排尿排便处理体,由此能够容易地安装和拆除,在患者不能自己行动安装排尿排便处理体时,可以由一个护理员按照上述步骤为患者安装排尿排便处理体。另外,在从患者身上拆除排尿排便处理体时,延伸到排尿排便处理体之外的臀部与臀部承载垫接触,由臀部承载垫支承患者臀部的重量,因此,能够容易地使排尿排便处理体从患者身上脱离。进而,在将排尿排便处理体夹持在患者大腿间时,延伸到排尿排便处理体外部的臀部有臀部承载垫支承,能够实现使臀部附近的中心稳定,并且通过使患者大腿间的部位与排尿排便处理体贴合,能够给患者提供舒适感。而且,即使对于卧床的患者长时间使用时,也能够防止臀部的偏移。在清洗水从排尿排便处理体漏出时,能够使漏水暂时储存在排尿排便处理体下部的支承壳体内,不会使水渗到卧具床的内面。尤其是, 由于支承壳体能够在底座上通过凹凸的半圆弧面自由摇动,因此即使患者的腰部或臀部左右偏移,支承壳体也随之发生摇动,总是与患者臀部和局部保持一体,能够防止污物泄露, 不会妨碍各种传感器的正确检测功能。根据本发明,在尿便的处理中或局部清洗中,当支承壳体大幅摇动时,尿便或处理水会从排尿排便处理体泄露,但由于在凹状半圆弧的底座上表面的前端边缘部设置调整限位器机构,并利用该调整限位器机构限制支承壳体的摇动范围,因此能够正常地将尿便或处理水排出到排尿排便处理体以外。根据本发明,在尿便的处理、局部清洗或就寝时,即使患者不留意而发生运动,也能够限制排尿排便处理体的摇动动作,能够防止排尿排便处理体与底座脱离。根据本发明,支承壳体的内底面形成为凹状半圆弧,臀部承载垫的外底面形成为凸状半圆弧,因此能够使臀部承载垫稳定地载放在支承壳体上,即使在臀部承载垫上臀部等发生偏移,也能够利用支承壳体和底座来吸收该偏移,防止臀部承载垫独自偏移。根据本发明,由于排尿排便处理体由内部为舟型的横部件和纵部件构成,该横部件通过从设置在底部的喷嘴进行排水将尿便排出到外部,在该纵部件的前表面设置喷嘴, 在对臀部和局部进行清洗后利用该喷嘴送风进行干燥,由此能够将各喷嘴预先直接安装在横部件和纵部件上,使结构简单,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排尿排便处理体的拆分作业。 而且,排尿排便处理体的横部件的末端经排出管与储存槽连接连通,进而使设置在横部件和纵部件上的各喷嘴经用于进行送水和送风控制的喷嘴操作部与清洗水供给部连通并连结,从而能够利用喷嘴操作部对仰卧状态下的患者所排尿便的处理和患者局部及臀部的清洗干燥处理进行控制,并能够进行自动控制的排尿排便处理。根据本发明,在能够在底座上摇动的支承壳体上设置用于检测摇动角度的检测单元,因此在检测到规定角度以上的摇动时,停止臀部和局部的清洗,防止清洗水从排尿排便处理体泄露。另外,在检测单元所检测的摇动角度小于规定角度时,进行通常的臀部和局部的清洗。
根据本发明,检测单元为磁传感器,其感知设置在底座上的磁铁的磁场来检测摇动角度,因此在支承壳体大幅倾斜,磁传感器不能检测到磁铁的磁场时,向处理操作部发送使清洗停止的信号,处理操作部能够停止臀部和局部的清洗或尿便的清洗。而且,即使不留意地使支承壳体倾斜,也能够尽可能地防止清洗水或尿便向排尿排便处理体外泄露。根据本发明,由于从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的内部到排出管末端的排尿排便通路的一部分上形成弯曲部,则在从排尿排便处理体内排出的尿便及清洗水经由排出管输送到寝具床外部时,在排尿排便通路的弯曲部处,尿便或清洗水被阻塞,由此排尿排便通路的空间被封闭或变窄,当在该状态下加以吸引时,从阻塞的部位到下游侧的排尿排便通路内形成负压状态,当在该排尿排便通路的弯曲部流过尿便或清洗水时,因弯曲部的曲率在排尿排便通路的管截面上中心位置的尿便及清洗水中发生离心力,形成从弯曲部下部向上部 (或从上部向下部)的第一流动,另外在排尿排便通路的弯曲部的上部和下部中由于压力分布不同而作用压力梯度力,由此产生从上部向下部(或从下部向上部)的第二流动,由于该第一流动和第二流动而发生涡流。伴随该涡流能够使得尿便及清洗水尽快排除到排尿排便通路外。而且,在排尿排便通路上不会附着存积尿便及清洗水,能够防止从排尿排便通路产生臭味,能够保证清洁使用。根据本发明,排尿排便处理体用尿片由腰带部、中央部的孔、翻折覆盖部和拉链构成,而且拉链是以中央部的孔位开始端,末端达到翻折覆盖部的中部,因此,能够确实地覆盖患者的腰部,并牢固地安装,尤其是利用翻折覆盖部,能够进行翻折而覆盖患者的局部。 因此,利用腰带部和翻折覆盖部能够完全覆盖患者的腰部和局部,并且能够牢牢地固定从而防止在使用中发生脱落,并能够跟随患者腰部的运动不会发生偏离。进而,由于拉链设置为从中央部的孔开始达到覆盖部的中部,因此,能够在对患者安装排尿排便处理体用尿片的状态下,将另外设置的排尿排便处理体安装在患者的大腿间。即,拉上拉链时,能够形成将排尿排便处理体收容在翻折覆盖部内的安装状态,在对患者安装排尿排便处理体时不必每次都从患者身上脱去排尿排便处理体用尿片,提高了操作性。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的分解立体2是表示支承壳体和底座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将支承壳体载放在底座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将支承壳体载放在底座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在底座的背面安装挡片前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在底座的背面安装挡片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将支承壳体载放在底座上的状态的正面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将支承壳体载放在底座上的状态的正面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将支承壳体载放在底座上的状态的正面图。图10是图9中A-A线处的剖面图。图11是图9中B-B线处的剖面图。图12是表示利用固定器将排尿排便处理体固定在底座上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利用固定器将排尿排便处理体固定在底座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的结构图。图15是表示将排尿排便处理体安装到支承壳体上的状态的构成图。图16是排尿排便处理体的分解立体图。图17是排尿排便处理体的剖面图。图18是处理部主体的立体图。图19是逆止阀壳的剖面图。图20是各种喷嘴的正面图。图21A是前端喷嘴支架的立体图。图21B是前端喷嘴支架的正面图。图21C是前端喷嘴支架的背面图。图22是表示支承壳体的倾斜状态的正面图。图23是表示支承壳体的倾斜状态的正面图。图M是表示支承壳体的倾斜状态的正面图。图25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图沈是表示排尿排便处理体内的排尿排便和清洗水的处理状态的说明图。图27是表示排尿排便处理体内的排尿排便和清洗水的处理状态的说明图。图观是表示排尿排便处理体内的排尿排便和清洗水的处理状态的说明图。图四是表示由A-A线切断图观的排尿排便处理体的状态的剖面图。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排尿排便处理体用尿片的平面图。图31是表示发明的一个本实施方式的使用了排尿排便处理体用尿片的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的安装顺序的工序图。图32是表示发明的一个本实施方式的使用了排尿排便处理体用尿片的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的安装顺序的工序图。图3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使用了排尿排便处理体用尿片的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的安装顺序的工序图。图3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使用了排尿排便处理体用尿片的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的安装顺序的工序图。图3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使用了排尿排便处理体用尿片的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的安装顺序的工序图。图3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使用了排尿排便处理体用尿片的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的安装顺序的工序图。图3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使用了排尿排便处理体用尿片的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的安装顺序的工序图。图3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使用了排尿排便处理体用尿片的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的安装顺序的工序图。图3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使用了排尿排便处理体用尿片的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的安装顺序的工序图。
图4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使用了排尿排便处理体用尿片的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的安装顺序的工序图。图4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使用了排尿排便处理体用尿片的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的安装顺序的工序图。符号说明
C处理操作部 D排泄物收容部
E清洗水供给部 F喷嘴操作部
G大便传感器 H小便传感器
I安装用传感器 J水位传感器
K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
11卧具床 12安装孔 21尿片22孔
31支承壳体 32底板 33外周壁34引导通路
35引导壁 41臀部承载垫 42U字形缺口空间
51排尿排便处理体 52横部件53纵部件
55支承外壳 57纵外壳 58连接器
59罩体 60前端喷嘴支架64边缘部盖体
66逆止阀壳体74三通阀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K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该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K的构成如下所述。S卩,首先利用面积足够患者仰卧的基甲酸乙酯(urethanekthylcarbamate))制卧床11,在其中央形成安装孔12,安装孔12的一侧与形成于卧床11的管通路13连通。安装孔12为大致矩形,在该安装孔12的周边铺设中央具有与安装孔12对应的孔 22的尿片21。此时使该孔22与安装孔12相对应,并且使延伸设置于尿片21的下方的翻折覆盖部23和延伸设置于上方的腰带部M从安装孔12的外周伸出。如图2所示,在安装孔12 (参照图1)中嵌入矩形的底座310,底座310的上表面形成有呈凹状半圆弧的摇动支承面311,在摇动支承面311的前端边缘部设置有后述的用于限制支承壳体31的摇动范围的调整限位器机构312。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在底座310上载放下面将要说明的大致矩形的支承壳体 31,并使其能自由摇动。即,支承壳体31的外底面38a为呈凸状半圆弧的摇动底部38 (参照图3),在支承壳体31上载放氨基甲酸乙酯制的大致U字形的臀部承载垫41 (参照图1), 在臀部承载垫41的中央的U字形缺口空间42中可动地嵌入大致L字形的排尿排便处理体 51的横部件52 (参照图15)。因此,当在支承壳体31上安装臀部承载垫41和大致L字形的排尿排便处理体51的状态下,大致L字形的排尿排便处理体51的纵部件53 (参照图15) 成为从臀部承载垫41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状态。在使用本发明的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时,患者仰卧于卧床11,臀部载放在臀部承载垫41上,如图17所示,将大致L字形的排尿排便处理体51的纵部件53夹在两大腿之间,在横部件52的舟型内部进行排尿、排便,通过由设置在横部件52头部的喷水喷嘴105 进行排水,而将尿便排出到排尿排便处理体51外,通过由设置在排尿排便处理体51上的纵部件53的清洗喷嘴203、下身喷嘴202供给清洗水对臀部及局部进行清洗,另外,通过由设置在排尿排便处理体51的横部件52上的臀部喷嘴104供给清洗水对臀部进行清洗,然后, 利用来自干燥喷嘴204、送风喷嘴205的送风对臀部和局部进行干燥。以下,对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K的各构成部件进行说明。(i)对铺设在安装孔12周围的尿片21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尿片21在中央部分形成有与卧具床11的安装孔12相对应的孔22。 在孔22的内侧下垂设置有方形的箱型袋沈,在将尿片21铺设在卧具床11上时,该箱型袋沈嵌入到中央的安装孔12,其中还嵌入后述的底座310。该孔22的下方延伸设置用于覆盖从左右两侧露出的两大腿之间的翻折覆盖部23,在该孔22的上方延伸设置向左右伸出的腰带部24。在包围卧具床11的安装孔12的周围的状态下使上述尿片21展开载放。而且,在尿片21的翻折覆盖部23中央形成有切断线,切断线的左右两部分利用拉链25自由开合。 该拉链25的另一端终止于翻折覆盖部23的中部。因此,翻折覆盖部23能够以拉链25为中心向左右张开,因而在将后述的排尿排便处理体51嵌入大致U字形的臀部承载垫41的U 字形缺口空间42中时,尿片21不会对其造成妨碍,能够容易地将排尿排便处理体51从尿片21的拉链25之间嵌入到U字形的缺口空间42中。在此,对将尿片21穿着到患者身上的工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将中央具有与安装孔12对应的孔22的尿片21铺放在卧具床11的安装孔12周围。此时,使该孔22与安装孔12相对应,在安装孔12中预先嵌入箱型袋26, 使延伸设置在尿片21下方的翻折覆盖部23和延伸设置在上方的腰带部M以安装孔12为中心向外周伸出。接着,与尿片21的孔22相连的箱型袋沈中嵌入后述的底座310,在底座310上载放支承壳体31,进而在支承壳体31上载放臀部承载垫41,然后护理员将患者的臀部放在臀部承载垫41上,并使患者仰卧到卧具床11上。接着,以切断线的拉链25为中心将尿片21左右张开,由该左右张开的开口部插入大致L字形的排尿排便处理体51,安装于臀部承载垫41的U字形缺口空间42中,并在患者的两大腿之间夹持排尿排便处理体51,进而用设置于排尿排便处理体51上的罩体59从上方罩住患者的局部。然后,将尿片21的左右腰带部M围住患者的腹部,并将两腰带部M的粘带部彼此固定。接着用尿片21的翻折覆盖部23覆盖罩体59后,将翻折覆盖部23的末端的粘带固定于腰部的腰带部24。(ii)对底座310进行说明如图2和图3所示,底座310为能够嵌入到卧具床11 (参照图1)的安装孔12中的具有一定厚度的矩形形状,其上表面为凹状半圆弧的摇动支承面311。并且,在摇动支承面311的前端边缘部形成有用于对载放在摇动支承面311上的支承壳体31的摇动范围加以限制的调整限位器机构312。S卩,调整限位器机构312在摇动支承面311的前端边缘部的半圆弧面的左右处设有突起313、313,通过后述的支承壳体31的组成部件抵接于该突起313、313而使其左右摇动限制在该范围内。另外,作为另一实施例,如图4所示,调整限位器机构312将底座310的前壁315 切开呈与摇动支承面311相同形状的半圆弧型,在前壁315的左右部分上轴支承能够自由弹出缩回的挡片320。图中317为轴支承部,3 为导槽。因此,通过使一侧的挡片320弹出,而使该一侧的挡片320与后述的支承壳体31 的组成部件相抵接卡住,限制摇动范围。此时,另一侧的挡片320缩回,从而不使该另一侧的挡片320与支承壳体31的组成部件发生干涉,能够使支承壳体31摇动。下面说明如上述进行动作的挡片320、320的构成。S卩,在底座310的前壁315的内侧,如图5和图6所示,与该前壁315间隔规定距离设立辅助壁316,在前壁315和辅助壁316之间设置板状的能够自由弹出缩回的挡片320、 320。用于使挡片320、320弹出缩回的结构如下所述。S卩,挡片320、320轴支承于跨接在前壁315和辅助壁316之间的销322、322 (参照图6),使挡片320、320以轴支承部317、317为中心转动,由此使挡片320、320能够从前壁 315和辅助壁316之间的开口部343、343弹出或缩回。另外,在前壁315的背面与挡片320之间跨设弹簧326,利用该弹簧3 对挡片320 加力使其成为弹出状态,并且对挡片320加力将其压紧在前壁315的背面侧。S卩,弹簧3 跨设在相对于轴支承部317位于基端侧的设置在挡片320的端部上的支承销325,与设置于前壁315的背面上的卡合部319之间,通过该弹簧3 的加力,将挡片320前侧面压紧在前壁315的背面。在挡片320缩回时,利用上述压紧动作,使形成在挡片320上的凹部327与形成在前壁315背面上的三角形的突起340卡合,使挡片320保持缩回状态。S卩,如图5和图10所示,突起340和凹部327起到保持挡片320的缩回状态的限位器功能。另外,在前壁315上预先形成切口舌片341,在切口舌片341上形成卡合解除用突部342 (参照图5和图11),在用手指从前壁315表面侧按压切口舌片341时,卡合解除用突部342向背面侧按压挡片320,解除挡片320的凹部327和突起340的卡合(参照图 10),使挡片320从缩回状态恢复到弹出状态。另外,挡片320的上端边缘与后述的支承壳体31的外底面38a—致,成为与凹状半圆弧相同的曲面。S卩,当支承壳体31在底座310上摇动时,如图8所示,支承壳体31的外底面38a 的左右的一侧与挡片320的前端上端面抵接,随着支承壳体31的进一步摇动将挡片320压下,使挡片320缩回前壁315的内侧。而且,以轴支承部317为中心进行挡片320的缩回动作。若支承壳体31摇动到原来的位置,外底面38a解除与挡片320的抵接,则如图7 所示,挡片320利用弹簧326(参照图6)的加力而弹出,成为从前壁315的上端边缘突出的状态。另外,如图12所示,底座310的前壁315上,在左右侧分别贯穿设置有插通孔318、 318,在该插通孔318、318中能够插入大致为拱形的固定器330的左右自由端331、331,该固定器330由金属线或包裹有套管的硬制线等形成。即,如图13所示,固定器330用于固定排尿排便处理体51,与处理部本体56的横部件52连接设置有连接器58,利用大致呈拱形的本体部332将该连接器58压紧固定于引导通路34的内底面。此时,向前方突出的自由端331、331插入底座310的前壁315上的插通孔318、 318。而且,固定器330的自由端331、331,从插通孔318、318插入并突出到底座310的前壁315的背面。该突出自由端331、331与挡片320、320的下端面抵接,限制挡片320、320 向底座310的内侧缩回的范围。(iii)对支承壳体31进行说明。如图2 图4所示,载放在底座310上的支承壳体31由矩形壳体39构成,且呈向上方开口的箱型,该矩形壳体39具有外底面38a(参照图2、为凸状半圆弧的底板32。即,在底板32的外周边缘上竖立形成有外周壁33,该外周壁33至少比后述的臀部承载垫41 (参照图1)的厚度小。进而在底板32的中央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带状的引导通路 34,在两侧设置有引导壁35。引导通路34突出于下侧的壳体前壁33a,而从底板32的下方末端突出,突出部36 的末端成为开放型,因此,在将底座310安装在卧具床11 (参照图1)的安装孔12中并将支承壳体31载放于底座310上时,引导通路34的突出部36嵌入到与安装孔12相连的管通路13内。如上所述构成的支承壳体31,在外周壁33和带状引导通路34之间形成大致U字形的U型空间37,在U型空间37的内底面形成为凹状半圆弧。在该U型空间37中嵌入后述的大致U字形的臀部承载垫41 (参照图1)。如上所述,外底面38a(参照图幻为凸状半圆弧的支承壳体31,其内底面能够左右自由摇动地承载在凹状半圆弧的底座310上,如后述,根据患者臀部或腰部的运动而左右摇动,消除臀部偏移。而且,如图4所示,为了根据患者臀部的偏移和运动而在底座310上摇动,并限制该摇动范围和一定的角度,而对支承壳体31设置与底座310的调整限位器312协同工作的结构。即,在支承壳体31的中央设置有带状的引导通路34,该带状引导通路34如前述突出于壳体前壁33a而突出到支承壳体31的壳体外部,当然其两侧的引导壁35也从壳体前壁33a突出。在将如上构成的支承壳体31载放在底座310上时,设置在底座310的前壁315左右的突起313、313成为与引导壁35的外侧面相对的状态。因此,当支承壳体31向一个方向摇动时,与底座310的突起313、313抵住,不能摇
动更大幅度。而且,为了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摇动,需要仅将形成为凸状半圆弧的底板32的前端一部分,即在从底板32向前方突出的引导壁35的横向两侧的凸状半圆弧的底板32的前端部切去,预先形成平坦面32a。即,如图7所示,当支承壳体31处于不摇动的中间位置时,底座310的挡片320位于由该平坦面3 形成的空间32b,不会与支承壳体31的底面32发生干涉,使支承壳体31 能够摇动。如上所述,摇动范围被限定为突出状的突起313、313与引导壁35抵接的范围。但是,如图9和图10所示,当需要使摇动范围更大时,用手抵抗弹簧的弹力,将挡片320、320按下并固定。在此状态下,引导通路34的外底面3 在挡片320的上端边缘部
上滑动。即,用手抵抗弹簧的弹力将与引导壁35抵接的挡片320按下,并使其缩回时,消除了与引导壁35的抵接,如图9所示,引导通路34的外底面3 经过挡片320、320的上端面 320a,支承壳体31能够进一步摇动倾斜角度变大。利用上述突起340和凹部327的卡合来固定上述用手使挡片320缩回的状态。为了接触该固定,能够用手指按压上述切口舌片341 的卡合解除用突部;342。(iv)对臀部承载垫41进行说明。臀部承载垫41 (参照图1)为与支承壳体31上的大致U字形的U型空间37相同的大致U字形,以能够嵌入其中,在中央的U字形缺口空间42中能够嵌入支承壳体31的引导通路34的引导壁35。臀部承载垫41的材质优选为使用封入了氨基甲酸乙酯等柔软材料的物质,使得患者臀部承载稳定,臀部皮肤触感舒适。尤其需要防水性、排水性、吸水性良好,且不会保存湿气,通气性良好的材料,并需要能够防止患者与床偏离,具有良好触感的材料。另外,臀部承载垫41的厚度,使其至少与卧具床11的安装孔12平齐,高于支承壳体31的外周壁33 (参照图2)。在将上述臀部承载垫41嵌入到支承壳体31的U型空间37中时,在臀部承载垫41 的大致U字形中央的U字形缺口空间42中,嵌入支承壳体31的引导通路34的引导壁35, 因此大致U字形的臀部承载垫41成为围绕引导通路34的状态。因此,在将臀部承载垫41嵌入支承壳体31的U型空间37的状态下,臀部承载垫 41的U字形缺口空间42与引导通路34成为一体。另外,使臀部承载垫41的底面为凸状半圆弧的形状,因而在将臀部承载垫41安装到支承壳体31内的U型空间37中时,与支承壳体31的凹状半圆弧的内底面一致,能够紧密地安装。另外,支承壳体31的U型空间37,具有防止从排尿排便处理体51内泄露的清洗水经臀部承载垫41的周面渗透而积存漏水,而浸湿卧具床11的里边的效果。(ν)对排尿排便处理体51进行说明。如图15所示,排尿排便处理体51由支承外壳55和大致呈L字形的处理部本体56 构成,支承外壳阳嵌入安装在外底面为凸状半圆弧的支承壳体31 (参照图2)的引导通路 34中,呈大致长形椭圆形;处理部本体56嵌入该支承外壳55中而被内置。如图16和图17所示,支持外壳55,在周边形成周壁,形成为长方形,以在其内部收容后述的处理部本体56的横部件52。该支承外壳55的左右两侧壁的中央部分隆起呈山形,在该隆起部5 和支承外壳55的后半部开口边缘,能够进一步嵌合固定连接纵外壳 57,纵外壳57形成为横向截面为半圆弧状,侧面观看大致为L字形,以能够包覆后述的近似 L字形的处理部本体56的纵部件后方和处理部本体56的上表面的一部分。
进一步,在由支承外壳55和纵外壳57的组合形成的下端部的开口上,连结有筒状的连接器58,在该连接器58内插入有后述的设置于处理部本体56的下方端部的尿便的排出通路81 (参照图17)和与其连通的排出管103 (参照图1)。而且,排尿排便处理体51的支承外壳55与支承壳体31 —同在底座310上左右摇动,因此,排尿排便处理体51的排出通路81和排出管103的连结部分构成为在连接器58 内自由转动的方式,因此,需要使在底座310上进行摇动的排尿排便处理体51的转动中心线,与排除通路81和排出管103的转动连结部分的转动中心线一致。另外,如图17所示,在包覆处理部本体56的纵部件80后方的纵外壳57的上端边缘,自由开闭转动安装有用于从上方覆盖患者局部的罩体59。罩体59呈圆拱形状,其基部利用销59a转动安装在截面为半圆弧状的纵外壳57 上端,以使在患者两大腿间夹着处理部本体56的状态下,能够自由开闭地覆盖局部上方。因此,除了具有排尿排便处理功能的喷嘴所突出设置的必须的部分以外,处理部本体56利用上述支承外壳55、纵外壳57、连接器58和罩体59将其余全部部分加以包覆。上述处理部本体56,如图16和图17所示,由作为横部件的内部形成为舟型的排尿排便接受部82,和作为纵部件的竖立设置于下方端部的清洗喷嘴保持体61,构成为大致 L字形。如图16和图21所示,在排尿排便接受部82的前端,设置有前端喷嘴支架60,在该前端喷嘴支架60上设置有用于喷水的喷水喷嘴105,以将积存在排尿排便接受部82中的尿便冲向下侧方向,在该喷水喷嘴105的附近邻接设置有用于对患者臀部下面和要不进行干燥的送风喷嘴205。如图17所示,在排尿排便接受部82的下侧末端,设置有排出口 102a,将积存在该排尿排便接受部82中的尿便经由排出管103排出到外部的储存槽300。另外,如图17和图20所示,在清洗喷嘴保持体61上设置有清洗喷嘴203、下身喷嘴202、干燥喷嘴204,均朝向患者的局部或肛门,能够送出水和空气。如图16和图18所示,与这些喷嘴相通的管基端,突出到清洗喷嘴保持体61的背面,并与安装在清洗喷嘴保持体61的背面的分配器62所需的分支管6 连通。进一步,在分配器62的背面,在作为处理部本体56的纵部件的清洗喷嘴保持体61上面安装有加热器部63,与分配器62相通的空气管经加热器部63加热。加热器部63具有吸入口 63a和喷射口 6 (参照图16),从吸入口 63a进行送风的空气在空气管中加热,并从喷射口 6 送给暖风空气。如图16 图18所示,由舟型的排尿排便接受部82和竖立设置在其下侧的清洗喷嘴保持体61整体形成为近似L字形的处理部本体56,处理部本体56的开口部83与清洗喷嘴保持体61的喷嘴突出侧相对,各自的边缘连接为大致L字形。S卩,处理部本体56的开口边缘84与清洗喷嘴保持体61的侧边缘构成连续的、侧面观看为大致L字形的侧边缘部 85。而且,为了覆盖边缘部,利用L字形和U字形相组合的边缘部覆盖体64来覆盖上述左右的侧边缘部85、85。210为向边缘部覆盖体64的前端延伸设置的舌片。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上述排尿排便接受部82的排出口 10 和排出管103 (参照图14)基端侧之间,设置防止排泄物和臭气逆流的截面为八边形中空状的逆止阀壳体 66,在逆止阀壳体66(参照图19)中自由开闭地下垂设置有逆止阀体66a,该逆止阀的上端轴支承在壳体内顶面上,逆止阀体66a利用其自重保持常闭。尿便等排泄物抵抗该逆止阀体66a的自重利用流动力顺畅流过,而来自储存槽300和排出管103的臭气则因阀体关闭而不能流入。另外,如图17所示,在支承外壳55的底面大致中央部,突出设置截面为山形的卡合爪67,并在嵌入支承外壳55的支承壳体31的引导通路34的内底面下方部形成多级的截面为山形的卡合槽68 (参照图2)。而且,在将排尿排便处理体51从患者身上取下时,通过将排尿排便处理体51向上方抬起,使排尿排便处理体51的卡合爪67与卡合槽68成为分离状态,从而能够容易地将排尿排便处理体51从患者身上取下。在支承壳体31的引导通路34内的上方与支承外壳55的下侧外底面之间,间隔设置有将排尿排便处理体51的下侧底面抬起的大致Z字形的板弹簧71 (参照图16),和搭载在其上表面上的大致半圆形的上压支承板72。(vi)对排尿排便处理体51的各种喷嘴和各种传感器进行说明。如图14和图17所示,在排尿排便处理体51的各部分设置有喷射清洗水的臀部喷嘴104、喷水喷嘴105、下身喷嘴202、清洗喷嘴203,以及为在清洗后对身体局部和外部的臀部进行干燥而喷射空气的干燥喷嘴204、送风喷嘴205,以及安装用传感器I、大便传感器G、 小便传感器H、水位传感器J。(vi-Ι)对各种喷嘴进行说明。如图17和图20所示,排尿排便处理体51具有设置在前面凹部113底面的下端部的清洗喷嘴203、配置在前面凹部113底面的相对清洗喷嘴203上方位置上的下身喷嘴 202。另外,排尿排便处理体51具有喷水喷嘴105和臀部喷嘴104,该喷水喷嘴105配置在排出通路81的与排出部10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该臀部喷嘴104配置在排出通路81的与排出部10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且比喷水喷嘴105靠上方的位置上。如图1所示,各种喷嘴104、105、202、203分别连接臀部喷管602c、喷水喷管604、 下身喷管602b、清洗喷管603,分别通过各喷管602c、604、602b、603从处理操作部C向各种喷嘴104、105、202、203供给清洗水。另外,上述各种管成束的插入到外观软管73内。如图17和图21所示,臀部喷嘴104具有多个臀部用喷射孔104a,使其喷射方向朝向患者的臀部,为了能够清洗更大的范围,而配置为与臀部的曲面对应具有规定的曲率的方式。另外,臀部喷嘴104经三通阀74与下身喷嘴202连通,两喷嘴104、202能够同时喷射来自三通阀74的清洗水。喷水喷嘴105进行如下处理,利用清洗水的喷射压力使大便粉碎细化,将大便从排出通路81向排出口 10 冲出(以下,称为大便粉碎处理)。喷水喷嘴105设置于凸部 60a。喷水喷嘴105具有多个大便粉碎用喷射孔10 ,其喷射方向沿排出通路81的底面,且朝向大便最容易堆积的人体肛门的正下方。另外,喷水喷嘴105与后述的加压泵600连通, 能够从喷水喷嘴105将来自温水槽501的温水作为高压的清洗水进行喷射。
如图17和图20所示,下身喷嘴202,作为其主要的喷射范围,用于对附着在人体局部上的排泄物进行清洗并对附着在处理部本体的纵部件内周面上的小便进行清洗。下身喷嘴202具有多个下身用喷射孔20 和多个小便用喷射孔202b,下身用喷射孔20 ,其喷射方向朝向患者的局部,以列状等间隔设置;小便用喷射孔202b,其喷射方向朝向处理部本体的纵部件内周面,等间隔设置于凸形的周面上。如图17和图20所示,清洗喷嘴203与男女的体型差异无关,对肛门和肛门周边进行清洗,为宽度小且纵长的形状。清洗喷嘴203设置在比下身喷嘴202靠下方的位置,具有该清洗喷嘴203具有多个肛门用喷射孔203a,其喷射方向朝向患者的肛门和肛门周边,以等间隔设置。如图17和图20所示,干燥喷嘴204用于对患者的局部、肛门以及肛门周边这一喷射范围进行干燥。干燥喷嘴204配置在比下身喷嘴202靠外侧的位置,与该下身喷嘴202 一体设置,设置有多个干燥用喷射孔20 ,其喷射方向朝向患者的局部、肛门以及肛门周边,已等间隔设置4处。利用吸入泵向干燥喷嘴204供给暖风并喷出,经电磁阀97(参照图 14)利用加热器部63的加热器来对从干燥喷管608供给的空气进行加热,而从干燥用喷射孔20 喷出暖风空气。如图17和图21(c)所示,送风喷嘴205用于对患者臀部周边这一喷射范围进行干燥。多个送风用喷射孔20 其喷射方向朝向患者的臀部周边。利用吸入泵向送风喷嘴205 供给空气并喷出,经电磁阀98(参照图14)从送风用喷射孔20 喷出从送风喷管609供给的空气。(vi-2)对各种传感器的构成进行说明。安装用传感器I具有由一对导电性橡胶形成的电极端子120,将两电极端子120、 120以一定压力贴附与患者的大腿部,利用人体特有的静电电容的变化来检测排尿排便处理体与患者的大腿部在贴附状态下进行的安装。如图17所示,大便传感器G根据由发光部106发送的红外线信号是否被对置的受光部107接受到,来检测在发光部106与受光部107之间,即在排出通路81上是否存在大便。另外,如图16和图17所示,小便传感器H具有前后相邻配置的一对电极针109、 109。根据上述构成,在患者排尿排便时,排尿排便处理体51利用大便传感器G、小便传感器H来检测大便、小便,其检测信号发送给处理操作部C(参照图14)。接收到该检测信号的处理操作部C向下身喷管602b、清洗喷管603、喷水喷管605、臀部喷管602c供给清洗水,分别从下身喷嘴202、清洗喷嘴203、喷水喷嘴105、臀部喷嘴104向排尿排便处理体51 内喷射清洗水。水位传感器J,如图16和图17所示,检测排尿排便接受部82内的水位,因而,在排尿排便接受部82的上部侧边缘部85、85上具有电极针130、130。(vii)对于作为外部处理机构的处理操作部C进行说明。如图14所示,处理操作部C由收容排尿排便处理体51的污物的排泄物收容部D ; 从排尿排便处理体51接收表示两大腿与该排尿排便处理体51之间以一定压力贴附的状态的安装用信号、排便和/或排尿的检测信号、表示排尿排便接受部的水位上升的水位信号等,并逐步进行其后的送水和送风等各种动作的喷嘴操作部F ;和向排尿排便处理体51供给清洗水的清洗水供给部E。(vii-1)排泄物收容部D具有储存槽300,储存槽300经排出管103与排尿排便处理体51 的排出口 10 连接。另外,如图14所示,在软管连结部303上连接有与排出管103相邻的吸气管401a。(vii-2)如图14所示,清洗水供给部E具有供给作为清洗水的原水的原水槽500 ;用于将供给到排尿排便处理体51内的清洗水加热到规定温度的温水槽501 ;对从原水槽500向温水槽501的供水进行控制的电磁阀503。温水槽501具有对从原水槽500经电磁阀503供给来的原水进行加热的管加热器502 ;检测水位的水位传感器505 ;和检测水温的温度传感器 506。清洗水供给部E利用温度传感器检测温水槽501内的原水的温度,并利用管加热器502加热原水,使其成为温水。(vii-3)如上所述,喷嘴操作部F经吸气管401a与排泄物收容部D连通,并且经送水管 504a与清洗水供给部E连通。图中,401a是吸气管,409是作为阀的吸气阀,408是作为减压部的真空槽,401b是吸气管,407a是除臭过滤器,413是压力开关,401c是吸气管,401d是吸气管,400是吸入槽,402是吸气口,405是排气口,414是空气排出管,407b是消音器。另一方面,送水管50 经过滤器507、送水管504b、加压泵600、喷管60la、各电磁阀91、92、93、三通阀74、各喷管602a、602b、602c、603、605,与排尿排便处理体51内的臀部喷嘴104、喷水喷嘴105、下身喷嘴202、洗净喷嘴203连接。通过在真空槽408内形成真空状态,发生更强的负压,能够高效地将排尿排便处理体51内的污物吸除。另外,使电磁阀95、96、消音器404、两级的除臭过滤器407a、407a消音器407b成为一个单元,而构成过滤器总成607。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K的构造及其排尿排便的处理工序如上所述,但本发明的特征之一是,该构造中当底座310上的支承壳体31的过度摇动时,停止处理工序中的清洗动作。即,在底座310上设置了限制支承壳体31的摇动的调整限位器机构312、312,但在使该调整限位器机构312的挡片320缩回到底座310背面而解除了摇动限制的状态下,在患者腰部大幅偏移或扭动时,使支承壳体31大幅摇动,若此时进行清洗动作,则清洗水会泄露到排尿排便处理体51之外,存在污染卧具床11和尿片21的可能,因而,为了使患者在该状态下也能够舒适地进行清洗处理,可采用如下技术。S卩,在支承壳体31上设置检测摇动状态的检测单元,当检测到排尿排便处理体51 的支承壳体31摇动到了一定范围以上时,停止后述的大便处理工序或小便处理工序中的各清洗动作。作为检测上述支承壳体31的摇动状态的检测单元,可以使用后述的磁传感器 230、红外线传感器、倾斜度传感器。作为其他的检测单元还可以使用,例如,直接计算摇动角度的角度传感器等电子设备。
作为上述检测单元,如图22所示,可以使用磁传感器230感知设置于底座310的磁铁231的磁场M而检测摇动角度。磁铁231设置在底座31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朝向上方的支承壳体31产生磁场M。磁传感器230设置在支承壳体31的引导通路34的插通孔3 上,该磁传感器230 根据支承壳体31的摇动角度感知由磁铁231产生的磁场M,并向处理操作部C发送因应于摇动角度的规定信号。而且,磁传感器230利用配线(未图示)与处理操作部C连接。下面,对在支承壳体31的各摇动角度上的磁传感器230的工作状态进行说明。图22表示支承壳体31相对于底座310处于基准点,摇动角度0°的状态。图23 表示支承壳体31相对于底座310摇动小,支承壳体31的摇动角度为5°的状态。在支承壳体31的摇动角度为0° 14°时,磁传感器230感知磁铁231的磁场M, 向处理操作部C发送规定的信号。处理操作部C进行后述的、从磁传感器230发送来的摇动角度是否为规定角度以上的判断,即,由于摇动角度0° 14°比规定角度小,因而进行开始大便处理工序或小便处理工序中的各清洗动作的处理。接着,电磁阀91关闭,电磁阀92开启,使加压泵600工作规定时间。由此,从温水槽501向清洗喷管603供给温水,从清洗喷嘴203喷射清洗水,对附着在患者的肛门附近的大便进行清洗(肛门清洗动作)。电磁阀92关闭,进而进行臀部的清洗动作和肛门的清洗动作,上述清洗重复两次。另一方面,当患者大幅扭动时,支承壳体31相对于底座310大幅摇动,当支承壳体 31相对于底座310的摇动角度为15°时(参照图24),磁传感器230不能检测到磁铁231 的磁场M,此时向处理操作部C发送规定的信号。处理操作部C进行后述的、从磁传感器230 发送来的摇动角度15°是否为规定角度以上的判断,当摇动角度15°比规定角度大时,进行停止大便处理工序或小便处理工序中的各清洗动作的控制。即,在大便处理工序或小便处理工序的上述下身清洗动作中以及上述臀部清洗动作中,根据由处理操作部C进行的停止上述清洗动作的控制,首先将电磁阀91从开启状态切换为关闭,停止加压泵600的工作。由此,使从温水槽501向管60加、三通阀74、下身喷管602b和臀部喷管602c的温水供给停止。即,使经下身喷管602b从下身喷嘴202喷射到患者局部附近的清洗水停止(下身清洗动作停止)。进而使经臀部喷管602c从臀部喷嘴 104喷射到患者臀部附近的清洗水停止(臀部清洗动作停止)。另一方面,在肛门清洗动作中,通过关闭电磁阀91,开启电磁阀92而从清洗喷嘴 203喷射清洗水。然后,根据由处理操作部C进行的停止上述清洗动作的控制,首先,关闭电磁阀92,停止加压泵600的工作。由此,使从温水槽501向清洗喷管603的温水供给停止, 并使从清洗喷嘴203喷射到患者肛门附近的清洗水停止(肛门清洗动作停止)。另外,在大便粉碎处理中,使加压泵600工作,将从原水槽500的温水槽501供给的温水作为清洗水,经喷水喷管605从喷水喷嘴105喷出。然后,根据由处理操作部C进行的停止上述清洗动作的控制,首先关闭电磁阀93,停止加压泵600的工作。由此,使从温水槽501向喷水喷管605的温水供给停止,并使从喷水喷嘴105喷射到排出通路81的清洗水停止(大便粉碎的清洗动作停止)。根据上述构成,在患者腰部或臀部大幅扭动时,由于利用检测单元检测其摇动,若检测到的摇动角度为规定角度以上,则停止上述各清洗动作,因此,防止积存在排尿排便处理体51中的清洗水水位非意图地上升,进而防止清洗水从排尿排便处理体51泄露而污染尿片或卧具床11,具有能够保持清洁地加以使用的效果。另外,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在上述排尿排便通路的一部分形成弯曲部。S卩,如图25所示,在患者P向排尿排便处理体51内排出尿便以及经排出管103向卧具床11外输送清洗水时,通过在排尿排便通路的一部分设置弯曲部150,使尿便及清洗水发生阻塞,水位上升,而使排尿排便通路的管截面方向的上方的空间封闭或变窄。当在该状态下加以吸引时,由于排尿排便通路的管截面方向的上方空间被封闭,因而在从发生阻塞的部位开始向下游的排尿排便通路内形成负压状态,使得排尿排便及清洗水迅速地通过排尿排便处理体51的排出通路81、逆止阀66、排出管103,而被输送向排泄物收容部D的储存槽300。进一步,当尿便及清洗水流过设置于该排尿排便通路上的弯曲部150时,利用弯曲部150的曲率,对排尿排便通路的管截面上的中心位置处的尿便及清洗水作用离心力, 产生从弯曲部150的下部150b向上部150a(或从上部150a向下部150b)的第一流动Fl, 另外,在排尿排便通路的弯曲部150的上部150a和下部150b中,由于压力分布不同而作用压力梯度力,由此从弯曲部150的上部150a向下部150b (或从下部150b向上部150a)发生第二流动F2,通过该第一流动Fl和第二流动F2而产生涡流F3。伴随着涡流F3能够使尿便及清洗水尽快排出到排尿排便通路外。而且不会使尿便及清洗水附着积存在排尿排便通路中,具有能够防止从排尿排便通路产生臭味,保持清洁地加以使用的效果在上述排尿排便通路的任意的位置设置一处弯曲部150,但也可以设置在设置于多处。根据该构成,能够将排尿排便处理体51和从排出管的开始端到末端的排尿排便通路内的尿便和清洗水高效确实的排出。在上述排尿排便通路的判处通路81中,不会附着积存尿便及清洗水,具有能够防止从排出通路81产生臭味,保持清洁地加以使用的效果。例如,使空气袋151在膨胀状态下为隆起形,由此具有能够高效的阻塞尿便及清洗水的效果。通过调节空气袋151的高度,能够使在排尿排便处理体51的排出通路81中的流动的尿便及清洗水Z高效的产生涡流F3。而且,在阻塞尿便及清洗水时,使空气袋151的高度变高(参照图26),在向排尿排便处理体51外排出时,如图四所示,使空气袋151的高度降低,由此具有使尿便及清洗水容易在排出通路81中流动的效果。为了降低上述空气袋151的高度而使空气袋151萎缩,作为该使其萎缩的时机可以是在开始吸引排出通路81内的尿便及清洗水之后,另外,也可以是水位传感器J检测到排出通路81内的水位时,或者是在大便传感器G检测到大便并由喷水喷嘴105喷出清洗水达到规定时间之后。另外,也可以将弯曲部150设置在插通于卧具床11的管通路13中的排出管103 的从开始端到末端。下面,对于上述本发明的使用了排尿排便处理体用尿片的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使用图30 图40对安装于患者身上的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卧具床11具有有规定深度的安装孔12和与该安装孔12连通的管通路13,在管通路13的上方,利用拉链13a对管通路13从开始端到末端进行自由开闭(参照图31)。接着,在以摇动支承面311为上表面的状态下将底座310载放在卧具床11的安装孔12内(参照图32)。然后,将尿片21的中央孔22安装于卧具床11的安装孔12上,并使腰带部M和翻折覆盖部23成为展开状态。接着,将臀部承载垫41安装于尿片21的孔22中(参照图 30和图33)。使患者P仰卧在卧具床11上,此时使患者臀部载放在臀部承载垫41上,进而使患者的腰部位于腰带部M上。此时,设置在卧具床11的管通路13上方的拉链13a为开放状态(参照图;34)。接着,如图35所示,为了将处理部本体56装备在尿片21之上,如前面已说明的那样,将尿片21中央的拉链25开放,并左右敞开,将大致L字形的处理部本体56从其开口部 25a插入,并通过支承壳体31安装在已载放于尿片21的中央孔22中的底座310上。然后,将患者的臀部和腰部载放在处理部本体56上并使患者的大腿部夹着大致L 字形的处理部本体56,接着,将尿片21的上端部的腰带部M的上端边缘部Ma、24b从左右并拢,并使两上端边缘部Ma、24b在患者的腹部处重叠,利用该尿片21的上端边缘部Ma、 24b围住患者的腰部周围。而且,在将处理部本体56安装在患者局部时,如图36所示,当处理部本体56的安装用传感器I检测到以安装于患者局部的状态时,根据安装用传感器I的信号使LED灯四点亮。通过使LED灯四点亮,能够确认已将处理部本体56正确的安装于患者的局部,并与患者局部成为贴附状态。在确认该安装状态后,可以将罩体59关闭。接着,将尿片21下端部的翻折覆盖部23折起。此时,利用拉链25的开口部分,使翻折覆盖部23覆盖处理部本体56。此时,设置于处理部本体56的罩体59关闭,从上方覆盖患者的局部。在此状态下,尿片21的翻折覆盖部23的两端部23a、23b与围绕在患者腰部上的腰带部M重叠,利用规定的定位器件23c,例如魔术贴(MAGIC BAND:注册商标)等进行连接固定。在此状态下,若关闭尿片21的拉链25,如图39所示,由尿片21覆盖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K全体,患者局部以及所安装的处理部本体56,全部都被尿片21密闭地包围,能够防止排尿及排便时臭味的散发。而且,在将尿片21展开状态下在拉链25的上端部设置开闭锁片25b,与中央的孔 22连通,因此,使得经连接器58与处理部本体56连通的排出管103利用拉链25的开始端开口部25c穿过,而延伸到尿片21的外部。而且,如图37和图38所示,在要安装处理部本体56的患者为男性时,安装处理部本体56,利用尿片21的上端边缘部Ma、Mb围绕患者的腰部四周并固定,然后对患者安装男性用的在小便时使用的采尿器具170,将安装部172安装在患者P的腹部上的上端边缘部 24a>24b0该采尿器具170由弯曲筒状的采尿本体171,设置在其基端的平板状的安装部172 和雨采尿本体171的前端连接的采尿管173构成。
采尿本体171为硅胶制袋状,由将开始端倾斜开口的局部插入部和形成为弯曲筒状的采尿空间部构成,将男性的局部插入到局部插入部并容纳在采尿空间部中以能够进行排尿。安装部172以平板状突出设置在采尿本体171的开始端上边缘部上,其背面利用胶带等与患者腹部上的尿片21的多处相粘贴,并能够脱离,其安装位置能够任意地进行调整。另外,在安装部172的中部设置弯折部或自由轴连接的销部176,能够以安装部为中心与采尿本体171上下移位相对应地改变安装部172的弯折,以能够适应患者的局部,使安装部172和采尿本体171能够根据患者的体型自由弯折。采尿管173是与采尿本体171的末端相连通的短管,能够由手动来引导管的方向,能够通过手动引导将尿液排出到排尿排便处理体51中。而且,在对患者安装了采尿器具170后,将设置在处理部本体56上的罩体59关闭,从上方覆盖患者的局部。在上述步骤之后,将覆盖部23的两端23a、23b与己围绕在患者腰部的腰带部M重叠,利用规定的定位器件23c,例如魔术贴(MAGIC BAND:注册商标) 等进行连接固定。而且,在不作为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K使用时,在卧具床11的安装孔12中安装底座310、支承壳体31、臀部承载垫41,进而将矩形垫41b安装在该臀部承载垫41的缺口空间41a中,并用I字形的垫(未图示)安装在管通路13中,由此能够将其用作通常的卧具用的床(参照图40)。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几个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优选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具体例示,根据本发明内容的记载,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进行多种变形、改良,以其他实施形态来实施本发明。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孔,其形成在卧具用床的大致中央,呈大致矩形;底座,其上表面形成为凹状半圆弧,该底座能够嵌入到所述安装孔中; 支承壳体,其外底面形成为凸状半圆弧,该支承壳体以能够左右自由摇动的方式载放在所述凹状半圆弧的底座上;臀部承载垫,其中央形成有U字形的缺口空间,该臀部承载垫能够载放于所述支承壳体的上表面;排尿排便处理体,其可动地嵌设于所述臀部承载垫的U字形缺口空间的位置,进行臀部及局部的清洗并将尿便排出到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为凹状半圆弧的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前端边缘部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支承壳体的摇动范围的限位器机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的前壁左右设置有插通孔,能够插入呈拱形的固定器的左右自由端,利用所述固定器使自由摇动地载放在所述底座上的所述支承壳体在发生摇动时不会与所述底座脱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壳体的内底面形成为凹状半圆弧,且所述臀部承载垫的外底面形成为凸状半圆弧,以紧密接触的状态将所述臀部承载垫载放在所述支承壳体的上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尿排便处理体由横部件和纵部件构成大致L字形,其中,所述横部件内部为舟型,通过从设置在底部的喷嘴进行排水将尿便排出到外部; 在所述纵部件的前表面设置有喷嘴,在对臀部和局部进行清洗后利用该喷嘴送风进行干燥,所述横部件的末端经由排出管与储存槽相连并连通,设置在所述横部件和所述纵部件上的各种喷嘴通过用于进行送水和送风控制的喷嘴操作部与清洗水供给部相连并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上,在能够摇动的所述支承壳体上设置有检测摇动角度的检测单元, 当检测到所述摇动角度为规定角度以上时,停止对臀部和局部进行清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是磁传感器,通过感知在底座上设置的磁铁的磁场来检测所述摇动角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安装孔到所述卧具用床的端部形成管通路,安装于所述安装孔的所述排尿排便处理体与嵌入所述管通路的排出管连通,利用所述排尿排便处理体将尿便通过所述排出管输送到所述卧具用床的外部,在从所述排尿排便处理体的内部到所述排出管的末端的排尿排便通路的一部分上形成弯曲部,在输送尿便时产生涡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排尿排便处理体用尿片覆盖所述安装孔的周围,所述排尿排便处理体用尿片包括 腰带部,其中大致三角形的大宽度的上端部向左右延伸,以覆盖腰部; 中央部的孔,与形成在所述卧具用床的大致中央的所述安装孔一致 翻折覆盖部,从所述中央部的孔向下方延伸,下方宽度逐渐变窄,能够自由翻折;和拉链,形成在所述翻折覆盖部的大致中线部分,能够从中央向左右自由开闭, 其中,所述拉链以所述中央部的孔为开始端,末端位于所述翻折覆盖部的中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排尿排便处理装置,能够使排尿排便处理体总是与患者臀部和局部保持一体,防止污物泄露,不会对各种传感器的正确检测功能造成妨碍,其包括安装孔,其形成在卧具用床的大致中央,呈大致矩形;底座,其上表面形成为凹状半圆弧,该底座能够嵌入到安装孔中;支承壳体,其外底面形成为凸状半圆弧,该支承壳体以能够左右自由摇动的方式载放在凹状半圆弧的底座上;臀部承载垫,其中央形成有U字形的缺口空间,该臀部承载垫能够载放于支承壳体的上表面;排尿排便处理体,其可动地嵌设于臀部承载垫的U字形缺口空间的位置,进行臀部及局部的清洗并将尿便排出到外部。
文档编号A61G9/00GK102293701SQ201010209538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5日
发明者中村稔, 都铉玉, 金容河 申请人:三洋科技有限公司, 中村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