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中耳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2642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中耳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耳朵的药物,特别涉及一种治疗中耳炎的药物。
背景技术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绝大多数为非特异性安排炎症,尤其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真是之分特异性炎症太少见如结核性中耳炎等。常见有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和气压损伤性中耳炎。中耳发炎就是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病。中耳炎常发生于8岁以下儿童, 其他年龄段的人群也有发生,它经常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的疼痛并发症。病理慢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鼓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急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疗,或病情较重,也可能形成慢性中耳炎。症状中耳炎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 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1、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2、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常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 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有时会间断一下再次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中耳炎的药物,它是由牡蛎、枯矾组成。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牡蛎1-40份、枯矾5-40份。本发明的优选配方各原料的重量份配比是牡蛎30份、枯矾30份。本发明配方合理,牡蛎功效收敛固涩,制酸止痛,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枯矾主治消痰,燥湿,止泻,止血,解毒,杀虫。调和诸药这些中药研末,吹入耳内。本发明临床使用结果表明,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所选用的中草药各组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利用各味中药的综合作用中耳炎,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经动物急、慢性,毒性检验未见任何毒性反应,其主要脏器也无明显改变,药物安全可靠。
具体实施例方式—种治疗中耳炎的药物,它由牡蛎、枯矾组成,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牡蛎1-40 份、枯矾5-40份。
优选的按下列重量称取原料药牡蛎30份、枯矾30份。制备方法是取上述原料药洗净去杂,晾干,研末,吹入耳内,日分1-2次,饭后服, 六日为一个疗程,忌大荤及生冷,辛辣。为表明本发明药物对治疗中耳炎的效果,经临床试验结果如下王某,男,31岁,海阳市人,每逢感冒右耳即感闷堵感,头微痛,西医诊断为中耳炎, 打针吃药无效,缠绵不愈已有多年,经使用本药后2个疗程,病情明显好转。蔺某,女,40岁,蓬莱市人,患者于两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道流脓,脓为黄白色,无血丝,自诉无臭味,伴发作性头痛,渐出现旋晕,耳鸣,食欲不振,无恶心呕吐,经使用本药后3个疗程,病情明显好转。于某,女,33岁,蓬莱市人,右耳患中耳炎多年,逢感冒易犯,耳微闷胀,有少量黄色分泌物,经使用本药后3个疗程,病情明显好转。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中耳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药物牡蛎、枯矾加冷水文火煎成,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牡蛎1-40份、枯矾5-4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中耳炎的方剂,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牡蛎30份、枯矾30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中耳炎的药物,它是由牡蛎、枯矾调和诸药这些中药研末,本发明具有标本兼治,能有效治疗中耳炎,见效快,效果显著,治愈率高,治愈后不易复发,治愈率达到90%以上,对治疗中耳炎疗效显著。
文档编号A61K35/56GK102475720SQ20101057985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7日
发明者由业亮 申请人:由业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