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丸剂成型构件的冲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9128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中药丸剂成型构件的冲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药丸剂成型构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中药丸剂成型构件 的冲头。
背景技术
提起中药,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传统的熬汤药。由于传统的熬汤药给患者带来的 诸多不便,使得以中药材细粉或中药材提取物为原料,加适宜的粘合剂或其他辅料而制成 的中药丸剂便应运而生,并被众多中药生产厂家热烈追捧,通过泛制或塑制生产出蜜丸、水 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等诸多丸剂。但就目前现有最先进的技术是压制法,它采用湿法制颗粒,干燥,再用上下冲头均 为半球状凹槽的压片机进行深冲压丸的办法制成。由于“上下冲头均为半球状凹槽”,在压 丸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因颗粒或细粉中的空气不能及时溢出,而产生散丸、松丸、粘冲或其它 成型不好的问题,不能普遍应用于中药丸剂的生产中。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中药丸剂成型构件的冲头, 可以使药丸在压制过程中空气能较好溢出,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药丸剂成型构件的冲头,包括上冲头、下冲头,上冲头、下冲 头均开有球冠状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冲头的球冠状凹槽深度小于该球冠状凹槽的球 面半径,下冲头的球冠状凹槽深度小于该球冠状凹槽的球面半径。这样在冲压过程完成时, 上下冲头之间仍存在着间距。上述上冲头、下冲头上均设有与球冠状凹槽相通的释气小孔,释气小孔的数目范 围为1-7个,并且释气小孔的数目为奇数。上述的释气小孔是由直径小于0. 5毫米的近端孔和直径范围为0. 6-1毫米之间的 远端孔组成,近端孔和远端孔具同心轴并相通。上述的释气小孔一般在球冠状凹槽开口直径大于5毫米冲头上实施,最佳为球冠 状凹槽开口直径范围为6-18毫米。一种较佳的方案,上述上、下冲头的球冠状凹槽深度范围均为该球冠状凹槽开口 直径的1/4 1/3。也就是说上冲头的球冠状凹槽深度范围为上冲头的球冠状凹槽开口直 径的1/4 1/3,下冲头的球冠状凹槽深度范围为下冲头的球冠状凹槽开口直径的1/4 1/3。优选上、下冲头的凹槽开口直径是其最终成型药丸最大直径的85 95%。冲压成 型过程中,上、下冲头的球冠状凹槽开口所在面之间的最小间距范围为球冠状凹槽开口直 径的1/4 1/2 (上、下冲头的球冠状凹槽形状和大小均相同)。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上、下冲头的球冠状凹槽深度均小 于其球面半径,冲压过程中上下冲头之间始终存在间距,扩大了空气溢出面积,而对于较多粉体(其直径大于5毫米)的成型,在冲头上又打了奇数个释气小孔,这样就能压出容易增 圆丸坯,又不易出现松丸、散丸或粘冲之现象。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正剖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中药丸剂成型构件的冲头,包括上冲头1、下冲头2,上冲 头ι开有第一球冠状凹槽11、下冲头2开有第二球冠状凹槽21,所述第一球冠状凹槽11、第 二球冠状凹槽21深度均小于其球面半径。上冲头1设有与第一球冠状凹槽11相通的第一释气小孔4,下冲头设有与第二球 冠状凹槽21相通的第二释气小孔5。上述的第一释气小孔4是由直径小于0. 5毫米的第一近端孔41和直径为1毫米 的第一远端孔42组成,第一近端孔41和第一远端孔42具同心轴并相通。上述的第二释气小孔5是由直径小于0. 5毫米的第二近端孔51和直径为1毫米 的第二远端孔52组成,第二近端孔51和第二远端孔52具同心轴并相通。下面介绍一下胡氏六神丸(水丸)的压制法(一)处方来自《中药成方制剂》第九册第117页(Z9-117)标准编号WS3-B-1775_94。 牛黄5g,冰片5g,朱砂10g,薄荷5g,麝香7g,熊胆5g,板蓝根5g,雄黄20g,甘草5g,金银花 5g,蟾酥8g。以上十一味,蟾酥加温水适量,置温处浸渍24小时,调成糊状,备用;朱砂、雄黄水 飞或粉碎成极细粉;甘草、金银花、板蓝根、薄荷,粉碎成细粉,过筛备用;将牛黄、冰片、麝 香、熊胆研细,与上述粉末混勻,得混合物,再把蟾酥水糊加入混合物中,干压制粒。如图2所示,选用球冠状凹槽开口直径D为1毫米的上、下冲头球,第一球冠状凹 槽11、第二球冠状凹槽21开口所在面之间的最小间距B为0. 5毫米、第一球冠状凹槽11 和第二球冠状凹槽21的深度C均为0.33毫米。转速在5转/分钟的压片机(本实施例中 采用旋转式压片机)对上述物料3深冲压制成丸。压制过程没有出现松丸,散丸和粘冲等 现象。如果把压丸机的填料增加或减少,调整相应的压力,压丸冲头间隙大于0. 5毫米,则 丸形难看,整丸增圆后,重量差异明显上升。如果调整最小间距至0. 49-0. 1毫米,则出现粘 冲、松丸甚至碰冲等现象。最后以灯心炭包衣,即得最终成品。申请人:充分考虑药粉中的空气溢出问题,经过多次试验,总结得出一方面扩大空 气溢出面积(上冲头1、下冲头2的球冠状凹槽深度均小于其球面半径);另一方面减慢转 速(旋转式压片机的转数范围在5 45转/分),延长冲头的压丸时间,即能压出容易增圆 丸坯,又不易出现松丸、散丸或粘冲之现象。另外,由于在上冲头1、下冲头2上均设有与球 冠状凹槽相通的释气小孔,当上冲头1向下(下冲头2同时向上)行进时气体先从第一近 端孔41流向第一远端孔42 (第二近端孔51流向第二远端孔52),由第一近端孔41 (第二近端孔51)的孔深极浅,粉未不易停留在第一近端孔41 (第二近端孔51);当上冲头1向上(下冲头2向下)行进时第一近端孔41下方(第二近端孔51上方)体积增大形成负压, 残留粉未向球冠状凹槽方向流走。这种设计使释气孔不易堵塞且起到很好的释放气体的作用。实施例2胡氏六神丸(水丸)的压制法(二 )处方来自《中药成方制剂》第九册第117页(Z9-117)标准编号WS3-B-1775_94。 牛黄5g,冰片5g,朱砂10g,薄荷5g,麝香7g,熊胆5g,板蓝根5g,雄黄20g,甘草5g,金银花 5g,蟾酥8g。以上十一味,蟾酥、冰片、麝香、薄荷加乙醇回流溶解,密封保存备用;朱砂、雄黄水 飞或粉碎成极细粉;甘草、金银花、板蓝根加8-10倍量水提取二次,浓缩干燥成干膏粉,与 其余细粉干压制粒;将蟾蜍等乙醇溶液喷入颗粒,可加入适量崩解剂、润滑剂。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球冠状凹槽11、第二球冠状凹槽21开口所 在面之间的最小间距B为0. 33毫米、第一球冠状凹槽11、第二球冠状凹槽21的深度C均为 0. 25毫米。转速在25转/分钟的旋转式压片机,对上述物料3深冲压制成丸。压制过程没有 出现松丸,散丸和粘冲等现象。如将转速开至大于25转时,则出现松丸、散丸现象。最后以灯心炭包衣,即得最终成品。实施例3小柴胡汤丸(浓缩丸)依标准中成药标准第十三册第21页标准WS3-B-2470_97,取柴胡60g,党参30g, 大枣30g,黄芩30g,半夏30g,甘草20g,生姜16g。以上七味,柴胡、生姜以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保存;药 渣与黄芩、党参、大枣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 减压浓缩、干燥;半夏、甘草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勻;将以上干膏粉、细粉及挥发油混勻,干 压制粒,干燥(或混勻后干燥,干压制颗粒)。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以上述物料的95%以上,选用球冠状凹槽开口 直径D为3. 5毫米、上、下冲头凹槽开口所在面之间的最小间距B为1. 4毫米、凹槽深度C 为1毫米,转速在45转/分钟的旋转式压片机对上述物料深冲压制成丸。压制过程没有出 现松丸,散丸和粘冲等现象。最后以剩下的5%以下的物料对上述压制成的丸剂增重增圆,打光,即得最终的丸 剂成品。实施例4杞菊地黄丸(浓缩丸)依据中药标准成方药第八册第77页标准WS3-B-1543_93,取枸杞子40g,菊花 40g,熟地黄160g,山药80g,牡丹皮60g,山茱萸(制),80g,茯苓60g。制备方法,以上八味,泽泻、茯苓粉碎成细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 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 30 1. 35 (200C )的浸膏;熟地黄切 片,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 30 1. 35(20°C )的浸膏或干膏粉;取枸杞子以45%乙醇作溶剂,山茱萸 53. 3g、牡丹皮33. 5g及菊花以70%乙醇作溶剂,照液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 17页),浸渍24小时后,分别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合并两种漉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相对密度 为1. 30 1. 35(20°C )的浸膏或干粉;将山药、剩余的牡丹皮和山茱萸粉碎成细粉,与上述 各清膏混勻,用干粉碾压制粒。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球冠状凹槽开口直径D为6. 0毫米,第一球冠状凹槽11和第二球冠状凹槽21的深度C均为1. 25毫米,调节压片机转速在35转/分钟 左右,进行压丸。压制过程较为顺利,没有出现松丸、散丸和粘冲现象。若要提高转速,可在 上、下冲头上打1-3个释气小孔。为子使释气小孔不被堵塞,采用2次打孔的办法,先用小 于0. 5毫米或0. 2毫米钻头打孔,微透再用针刺通即可,再用1毫米钻头打孔估计使前面小 孔深度保留在1毫米左右。压制成浓缩丸,打光,即得。此时压片机转速可提高至45-50转 /分钟。具有释气小孔的冲头对于压制16毫米的小丸效果更好。
权利要求一种中药丸剂成型构件的冲头,包括上冲头、下冲头,上冲头、下冲头均开有球冠状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冲头的球冠状凹槽深度小于该球冠状凹槽的球面半径,下冲头的球冠状凹槽深度小于该球冠状凹槽的球面半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丸剂成型构件的冲头,其特征在于上述上冲头、下冲头上 均设有与球冠状凹槽相通的释气小孔,释气小孔的数目范围为1-7个,并且释气小孔的数 目为奇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丸剂成型构件的冲头,其特征在于上述释气小孔是由直 径小于0. 5毫米的近端孔和直径范围为0. 6-1毫米的远端孔组成,近端孔和远端孔具同心 轴并相通。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中药丸剂成型构件的冲头,其特征在于上述球冠状凹槽 开口直径大于5毫米。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丸剂成型构件的冲头,其特征在于上述球冠状凹槽开口 直径范围为6-18毫米。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中药丸剂成型构件的冲头,其特征在于上述上、 下冲头的球冠状凹槽深度范围均为该球冠状凹槽开口直径的1/4 1/3。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丸剂成型构件的冲头,其特征在于上述上、下冲头的球冠 状凹槽深度范围均为该球冠状凹槽开口直径的1/4 1/3。
8.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中药丸剂成型构件的冲头,其特征在于上述上、 下冲头的球冠状凹槽形状和大小均相同,上、下冲头的球冠状凹槽开口所在面之间的最小 间距范围为球冠状凹槽开口直径的1/4 1/2。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丸剂成型构件的冲头,其特征在于上述上、下冲头的球冠 状凹槽形状和大小均相同,上、下冲头的球冠状凹槽开口所在面之间的最小间距范围为球 冠状凹槽开口直径的1/4 1/2。
专利摘要一种中药丸剂成型构件的冲头,包括上冲头、下冲头,上冲头、下冲头均开有球冠状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冲头的球冠状凹槽深度小于该球冠状凹槽的球面半径,下冲头的球冠状凹槽深度小于该球冠状凹槽的球面半径。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增大了空气溢出面积,解决发丸剂成型中出现的松丸、散丸或粘冲等问题。
文档编号A61J3/06GK201586220SQ201020003380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6日
发明者柯少彬, 柯树泉 申请人:广东太安堂制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