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双气囊支撑四腔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0600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用双气囊支撑四腔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医用双气囊支撑四腔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肝切除或移植手术后的医用双气囊支 撑四腔管。
背景技术
在肝脏外科手术中,由于受到手术、肝左右叶比例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使患者 的残肝发生转位现象,例如一侧肝叶巨大肿瘤切除后,会导致残肝向同侧或对侧转位;经 典原位肝移植术中,由于肝上腔静脉过长或者供肝较小,可能导致植入供肝向右侧转位。肝 脏一旦发生转位,可能会造成患者下腔静脉扭转,肝脏血流回流受阻,进而出现肝功能衰竭 等严重并发症,也可能会使患者的胆管扭曲成角狭窄,出现阻塞性黄疸。此外,在肝切除术后或肝移植术后,常规采用双套管置于患者膈下负压吸引,以观 察有无出血、胆漏等并发症。因此,设计一种能够保持上述引流作用,并且能够防止患者肝脏转位以及肝上腔 静脉扭转的装置,在临床上很有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既能够保持引流作 用又能够防止肝脏转位及肝上腔静脉扭转的医用双气囊支撑四腔管。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医用双气囊支撑四腔管,包含引流管、第一气囊 和第二气囊,所述引流管包含置入端和操作端;所述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相邻,且分别套设 于所述引流管上近置入端处;所述引流管为套管,其内部按照引流管长度方向设置有三根 独立的腔管,分别为第一通气管、第二通气管和冲洗管,所述第一通气管与第一气囊连通, 所述第二通气管与第二气囊连通,所述冲洗管和引流管在靠近引流管置入端处的管壁上分 别设置小孔。其中,所述引流管的口径为0.9 1. 1cm。所述冲洗管的口径为0. 2 0. 4cm。所述第一通气管与所述第二通气管的口径小于所述冲洗管的口径。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长度各为6cm。所述引流管的置入端到第一气囊的距离为6cm。所述冲洗管靠近引流管的置入端处的管口到第一气囊的距离为5cm。所述引流管的操作端到第二气囊的距离为34cm。所述冲洗管、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的靠近引流管操作端处的管口朝不同方向 彼此分开。所述冲洗管、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的管口朝不同方向彼此分开的位置为靠近 引流管的操作端10cm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手术后既能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引流腔管进行引流,又能利用气囊装置防止肝脏转位以及肝上腔静脉扭转,待肝脏与周围腹壁组织之间形成粘 连之后,可抽净气囊内的气体,拔除该医用双气囊支撑四腔管。本实用新型有效降低了肝脏 手术中及术后存在的肝脏转位风险,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双气囊支撑四腔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如下所示100.引流管110.第一通气管120.第二通气管130.冲洗管111,121.气孔101,131.小孔100a.置入端100b.操作端130a.管口130b.冲洗管管口110b.第一通气管管口 120b.第二通气管管口200.第一气囊 300.第二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医用双气囊支撑四腔管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医用双气囊支撑四腔管,包含引流管100、第一气囊200和第二 气囊300,所述引流管100包含置入端100a和操作端100b ;所述第一气囊200与第二气囊 300相邻,且分别套设于所述引流管100上近置入端100a处;所述引流管100为套管,其内 部按照引流管100长度方向设置有三根独立的腔管,分别为第一通气管110、第二通气管 120和冲洗管130,所述第一通气管110通过气孔111与第一气囊200连通,所述第二通气 管120通过气孔121与第二气囊300连通,所述冲洗管130在靠近置入端100a处的管壁上 设置小孔131、引流管100在靠近置入端100a处的管壁上设置小孔101。其中,引流管100的口径在0. 9 1. 1cm之间为佳,冲洗管130的口径在0. 2 0. 4cm之间为佳,过小的口径容易使引流管100或冲洗管130发生堵塞现象而导致引流作用 失效。在本具体实施方式
中,引流管100的口径为1. 1cm,冲洗管130的口径为0. 3cm,第一 通气管110与第二通气管120的口径均小于冲洗管130的口径。事实上,第一通气管110 与第二通气管120的口径应尽可能小,只要保证可以向第一气囊200和第二气囊300中充 放气即可,这是因为,在保证引流效果的前提下,引流管100不宜过粗,过粗的引流管100会 使患者产生更多的不适。在本具体实施方式
中,第一气囊200和第二气囊300的长度各为6cm,引流管100 的置入端100a到第一气囊200的距离为6cm,冲洗管130靠近置入端100a处的管口 130a 到第一气囊200的距离为5cm,引流管100的操作端100b到第二气囊300的距离为34cm。所述冲洗管130、第一通气管110和第二通气管120于靠近引流管100的操作端 100b距离10cm处的位置上的冲洗管管口 130b、第一通气管管口 110b和第二通气管管口 120b朝不同方向彼此分开。临床使用时,例如在肝切除术后或肝移植术后,将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100的置 入端100a置于膈下进行负压吸引,以观察有无出血、胆漏等并发症,引流管的操作端100b
4另接负压装置。第一气囊装置200和第二气囊装置300为有弹性的囊状体,根据实际需要 分别或同时充气后可以防止肝脏转位以及肝上腔静脉扭转,气囊装置的大小可根据充气量 进行调节。对第一气囊装置200和第二气囊装置300的充放气操作可通过医用注射器等配 合完成。将本实用新型医用双气囊支撑四腔管放置约一周后,肝脏与周围腹壁组织之间可 形成粘连,此时,即可抽净第一气囊装置200和第二气囊装置300中的气体,将该医用双气 囊支撑四腔管拔除。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 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医用双气囊支撑四腔管,包含引流管、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包含置入端和操作端;所述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相邻,且分别套设于所述引流管上近置入端处;所述引流管为套管,其内部按照引流管长度方向设置有三根独立的腔管,分别为第一通气管、第二通气管和冲洗管,所述第一通气管与第一气囊连通,所述第二通气管与第二气囊连通,所述冲洗管和引流管在靠近引流管置入端处的管壁上分别设置小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双气囊支撑四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的口径为 0. 9 1. Icm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双气囊支撑四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管的口径为 0. 2 0. 4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双气囊支撑四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气管与所 述第二通气管的口径小于所述冲洗管的口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双气囊支撑四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 气囊的长度各为6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双气囊支撑四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的置入端 到第一气囊的距离为6c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用双气囊支撑四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管靠近引流 管的置入端处的管口到第一气囊的距离为5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双气囊支撑四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的操作端 到第二气囊的距离为34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双气囊支撑四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管、第一通气 管和第二通气管的靠近引流管操作端处的管口朝不同方向彼此分开。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医用双气囊支撑四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管、第一通 气管和第二通气管的管口朝不同方向彼此分开的位置为靠近引流管的操作端IOcm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双气囊支撑四腔管,包含引流管、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引流管包含置入端和操作端;所述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相邻,且分别套设于所述引流管上近置入端处;所述引流管为套管,其内部按照引流管长度方向设置有三根独立的腔管,分别为第一通气管、第二通气管和冲洗管,所述第一通气管与第一气囊连通,所述第二通气管与第二气囊连通,所述冲洗管和引流管在靠近引流管置入端处的管壁上分别设置小孔。本实用新型有效降低了肝脏手术中及术后患者发生肝脏转位以及肝上腔静脉扭转的风险。
文档编号A61F2/958GK201701619SQ20102010523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9日
发明者徐峰, 杨甲梅, 沈伟峰 申请人:沈伟峰;杨甲梅;徐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