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疟疾的中药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0452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疟疾的中药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治疗疟疾的中药丸。
背景技术
疟疾经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临床以周期性寒战、发热、头痛、出汗和贫血、脾肿大为特征。儿童发病率高,大都于夏秋季节流行。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不同的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圆疟。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于夏秋季发病较多。 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并且容易流行。在治疗方面,西医大多采用药物治疗,比如磷酸氯喹、羟基哌基等药物。而这些药物多数患者可出现较重的不良副作用如局部发生无菌性脓肿、皮疹、低血压、恶心、呕吐、眩晕、低血糖、低血钙及肝肾功能损害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清热解毒、驱虫扶正、无毒副作用、见效快的能够治疗疟疾的中药丸。本发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治疗疟疾的中药丸,所述治疗疟疾的中药丸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
组分A的提取物1 50份,荆芥粉50 200份,青蒿膏100 400份,防风粉10 100份,生地粉10—100 ;
所述组分A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红松树枝桦树枝杨树枝为1 :1 4 :1 4。所述治疗疟疾的中药丸包括如下优选重量配比的原料,
组分A的提取物15份,荆芥粉100份,青蒿膏300份,防风粉35份,生地粉50份。所述组分A优选原料重量配比,红松树枝桦树枝杨树枝为1:2:2。所述组分A的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按照质量配比取红松树枝、桦树枝、杨树枝, 将上述3种树枝剪断成3 — 5cm的小断条,按照水浸法获得液体,放置12小时沉淀,吸出黄色上清液备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疟疾的中药丸,制备方法是首先按照上述方法制取组分 A的提取物,然后将其他原料按照配比加入,将以上药物搅拌均勻,炼蜜成丸,每丸重3克。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疟疾的中药丸其有益效果在于药物成分易得,制取的药物清热解毒、驱虫扶正,能够治疗疟疾。并且使用该药后,患者具有较好的药物耐受性,无皮疹等过敏反应。本发明所述的中药丸在使用过程中,患者无痛苦,治疗时间短,见效快。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疟疾的中药丸。实施例1 一种治疗疟疾的中药丸。
治疗疟疾的中药丸原料重量配比
组分A的提取物15份,荆芥粉100份,青蒿膏300份,防风粉35份,生地粉50份。组分A,红松树枝桦树枝杨树枝为1:2:2。组分A的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按照质量配比取红松树枝、桦树枝、杨树枝,将上述3种树枝剪断成3 — 5cm的小断条,按照水浸法获得液体,放置12小时沉淀,吸出黄色上
清液备用。上述中药丸的制备方法是首先按照上述方法制取组分A的提取物,然后将其他原料按照配比加入,将以上药物搅拌均勻,炼蜜成丸,每丸重3克。实施例2 —种治疗疟疾的中药丸。治疗疟疾的中药丸原料重量配比
组分A的提取物5份,荆芥粉50份,青蒿膏200份,防风粉10份,生地粉20份。组分A,红松树枝桦树枝杨树枝为1:3:4。组分A的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按照质量配比取红松树枝、桦树枝、杨树枝,将上述3种树枝剪断成3 — 5cm的小断条,按照水浸法获得液体,放置12小时沉淀,吸出黄色上
清液备用。上述中药丸的制备方法是首先按照上述方法制取组分A的提取物,然后将其他原料按照配比加入,将以上药物搅拌均勻,炼蜜成丸,每丸重3克。实施例3 —种治疗疟疾的中药丸。治疗疟疾的中药丸原料重量配比
组分A的提取物30份,荆芥粉150份,青蒿膏280份,防风粉80份,生地粉40份。组分A,红松树枝桦树枝杨树枝为1:2:4。组分A的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按照质量配比取红松树枝、桦树枝、杨树枝,将上述3种树枝剪断成3 — 5cm的小断条,按照水浸法获得液体,放置12小时沉淀,吸出黄色上
清液备用。上述中药丸的制备方法是首先按照上述方法制取组分A的提取物,然后将其他原料按照配比加入,将以上药物搅拌均勻,炼蜜成丸,每丸重3克。实施例4 一种治疗疟疾的中药丸。治疗疟疾的中药丸原料重量配比
组分A的提取物50份,荆芥粉200份,青蒿膏400份,防风粉95份,生地粉90份。组分A,红松树枝桦树枝杨树枝为1:4:3。组分A的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按照质量配比取红松树枝、桦树枝、杨树枝,将上述3种树枝剪断成3 — 5cm的小断条,按照水浸法获得液体,放置12小时沉淀,吸出黄色上
清液备用。上述中药丸的制备方法是首先按照上述方法制取组分A的提取物,然后将其他原料按照配比加入,将以上药物搅拌均勻,炼蜜成丸,每丸重3克。实施例5使用实施例1所制得的中药丸,疗效叙述及典型病例。实施例1制得得中药丸,在某医院的住院或门诊疟疾病人使用,用药人员共9人, 男性7人,女性2人,年龄在沈一48岁,平均年龄30. 3岁。用药人员每日口服3次,每次1 丸。观察用药人员对药物的耐受情况、有无过敏反应、用药前后肝肾功能及血象变化,疟疾病情变化情况。所有用药人员均有较好的耐受性,用药后肝肾功能指标无异常,血象无明显变化,无皮疹等过敏反应,用药期间未出现胃肠不适、腹泻等症状。经使用本中药丸后(一般治疗性服用本药剂3天左右即可治愈,但需要继续服用2天,以巩固治疗),治愈病例9例, 无好转病例,无无效病例。治愈是指治疗后疟疾病症消失,无复发;好转是指疟疾病症明显减轻;无效是指对本药方无反应。由上述情况说明,本发明所述的药物,相关患者使用后,能够清热解毒、驱虫扶正, 治疗疟疾的效果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上述过程中典型病例如下 病例1
江某,女性,38岁,诊断为疟疾患者。每日口服3次,每次1丸。用药人员均有较好的耐受性,用药后肝肾功能指标无异常,血象无明显变化,无皮疹等过敏反应,服药期间未出现胃肠不适、腹泻等症状。服药3天后,达到治愈标准。病例2
万某,男性,30岁,诊断为疟疾患者。每日口服3次,每次1丸。用药人员均有较好的耐受性,用药后肝肾功能指标无异常,血象无明显变化,无皮疹等过敏反应,服药期间未出现胃肠不适、腹泻等症状。服药2天后,达到治愈标准。病例3
何某,男性二6岁,诊断为疟疾患者。每日口服3次,每次1丸。用药人员均有较好的耐受性,用药后肝肾功能指标无异常,血象无明显变化,无皮疹等过敏反应,服药期间未出现胃肠不适、腹泻等症状。服药2天后,达到治愈标准。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疟疾的中药丸,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疟疾的中药丸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分A的提取物1 50份,荆芥粉50 200份,青蒿膏100 400份,防风粉10 100份,生地粉10—100 ;所述组分A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红松树枝桦树枝杨树枝为1 :1 4 :1 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疟疾的中药丸,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疟疾的中药丸包括如下优选重量配比的原料,组分A的提取物15份,荆芥粉100份,青蒿膏300份,防风粉35份,生地粉5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疟疾的中药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A优选原料重量配比,红松树枝桦树枝杨树枝为1 :2 :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疟疾的中药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A的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按照质量配比取红松树枝、桦树枝、杨树枝,将上述3种树枝剪断成3— 5cm的小断条,按照水浸法获得液体,放置12小时沉淀,吸出黄色上清液备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疟疾的中药丸,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所述治疗疟疾的中药丸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分A的提取物1~50份,荆芥粉50~200份,青蒿膏100~400份,防风粉10~100份,生地粉10—100;所述组分A包括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红松树枝∶桦树枝∶杨树枝为1∶1~4∶1~4。该中药丸具有清热解毒、驱虫扶正,能够治疗疟疾病症。并且使用该药后,患者具有较好的药物耐受性,无皮疹等过敏反应,用药期间未出现胃肠不适、腹泻等症状,见效快、疗程短。
文档编号A61K36/804GK102233053SQ20111011901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0日
发明者蓝贵良 申请人:大连神植康缘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