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棒子毛总黄酮的提取方法

文档序号:805228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棒子毛总黄酮的提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产物分离纯化领域,涉及天然产物中有效物质的提取工艺,具体是一种棒子毛总黄酮的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棒子毛为禾本科为玉蜀黍属植物的花柱和柱头。棒子毛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及其苷类、留醇、生物碱、糖类、有机酸和挥发油等。其味甘、淡,性平,具有利尿、抗肿瘤、抗过敏、抗衰老、降血糖、降血压等作用,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棒子毛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仅少量入药,大部分被丢弃。目前,有关提取棒子毛黄酮的方法很少,且多为实验室小量制备(佟婉红等,中国 中医药资讯,2010,5,2 (9) 146-148),存在提取时间长、溶剂使用量大等缺点,国内尚未见棒子毛总黄酮提取方法的相关专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棒子毛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即一种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棒子毛总黄酮的的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将干燥的棒子毛粉碎,放入萃取罐中,并用乙醇作携带剂,携带剂用量为萃取物料量的20-30%,萃取釜温度为35-40°C,解析釜温度为30-38°C,萃取釜压力为25-32MPa,解析釜压力为6-6. 510^,0)2流量为25_35L/h,萃取2-3h,解析得到的萃取物用石油醚回流脱色,冷冻干燥即得棒子毛总黄酮产品。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I、本发明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技术,不仅提取过程用时短,而且溶剂用量少,设备自动化,操作简便,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棒子毛总黄酮,其总黄酮转移率大于82%,所得产品中总黄酮含量在50%以上,且重现性好。3、本发明工艺稳定,产品纯度高。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将干燥的棒子毛粉碎,取2kg,放入萃取罐中,并用乙醇作携带剂,携带剂用量为萃取物料量的25%,设置萃取釜温度为40°C,解析釜温度为38°C,萃取釜压力为28MPa,CO2流量为30L/h,萃取2h后,解析出萃取物,解析釜压力为6MPa,萃取物装入索氏回流装置,加入石油醚60°C下脱色,冷冻干燥即得棒子毛总黄酮产品61g。实施例2将干燥的棒子毛粉碎,取2kg,放入萃取罐中,并用乙醇作携带剂,携带剂用量为萃取物料量的30%,设置萃取釜温度为38°C,解析釜温度为35°C,萃取釜压力为30MPa,CO2流量为25L/h,萃取2. 5h后,解析出萃取物,解析釜压力为6. 5MPa,萃取物装入索氏回流装置,加入石油醚60°C下脱色,冷冻干燥即得棒子毛总黄酮产品53g。实施例3将干燥的棒子毛粉碎,取2kg,放入萃取罐中,并用乙醇作携带剂,携带剂用量为萃取物料量的25%,设置萃取釜温度为35°C,解析釜温度为30°C,萃取釜压力为32MPa,CO2流量为35L/h,萃取3h后,解析出萃取物,解析釜压力为6MPa,萃取物装入索氏回流装置,加入石油醚60°C下脱色,冷冻干燥即得棒子毛总黄酮产品58g。
实施例4将干燥的棒子毛粉碎,取5kg,放入萃取罐中,并用乙醇作携带剂,携带剂用量为萃取物料量的20%,设置萃取釜温度为35°C,解析釜温度为30°C,萃取釜压力为30MPa,CO2流量为28L/h,萃取2h后,解析出萃取物,解析釜压力为6. 5MPa,萃取物装入索氏回流装置,力口入石油醚60°C下脱色,冷冻干燥即得棒子毛总黄酮产品172g。实施例5将干燥的棒子毛粉碎,取5kg,放入萃取罐中,并用乙醇作携带剂,携带剂用量为萃取物料量的30%,设置萃取釜温度为40°C,解析釜温度为38°C,萃取釜压力为25MPa,CO2流量为35L/h,萃取2h后,解析出萃取物,解析釜压力为6. 5MPa,萃取物装入索氏回流装置,力口入石油醚60°C下脱色,冷冻干燥即得棒子毛总黄酮产品150g。
权利要求
1.一种棒子毛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其特征是将干燥的棒子毛粉碎,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方法,并用乙醇作携带剂,解析得到的萃取物用石油醚回流脱色,冷冻干燥即得棒子毛总黄酮产品。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棒子毛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条件萃取釜温度为35-40°C,解析釜温度为30-38°C,萃取釜压力为25_32MPa,解析釜压力为6-6. 5MPa,CO2流量为25_35L/h,携带剂用量为萃取物料量的20-30%,萃取时间为 2-3h。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棒子毛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属于总黄酮的提取技术。是将干燥的棒子毛粉碎,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方法,并用乙醇作携带剂,得到的萃取物用石油醚回流脱色,冷冻干燥即得棒子毛总黄酮产品。本发明操作简单、快捷、无毒,是一种绿色生产方法。
文档编号A61P9/12GK102908538SQ201110218658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日
发明者李法庆, 刘东锋 申请人:苏州宝泽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