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流感和普通感冒的中药复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5313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抗流感和普通感冒的中药复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用于预防或治疗流行性感冒与普通感冒及其它上呼吸道感染而表现感冒症候的中药复方制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病情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称为伤风、冒风、冒寒;病情重者多为感受非时 之邪,称为重伤风。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即流感。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早在《内经》即已有外感风邪引起感冒的论述,如《素问·骨空论》说“风者百病
之始也,......风从外人,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汉代张仲景《伤寒论》论述太阳
病时,以桂枝汤治表虚证,以麻黄汤治表实证,提示感冒风寒有轻重的不同,这为感冒的辨证治疗奠定了基础。感冒病名则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元·朱丹溪《丹溪心法》提出本病病位在肺,治疗应分立辛温、辛凉两大法则。明清对虚人感冒也有进一步的认识,提出扶正达邪的治疗原则。至清代,随着温热病学说的兴起与发展,不少医家逐渐认识到本病之发生与感受时行之气相关。感冒的病位在肺卫,基本病机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因病邪在外、在表,故尤以卫表不和为主。病理性质属表实证,但有寒热之分。若感受风寒湿邪,则皮毛闭塞,邪郁于肺,肺气失宣;感受风热暑燥,则皮毛疏泄不畅,邪热犯肺,肺失清肃。如感受时行病毒则病情多重,甚或有变生他病者。在病程中且可见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许多研究表明,中药复方不仅具有耐药性低、副作用少等优点,而且具有抑制病毒复制、阻止病毒致细胞病变、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肺循环、镇痛抗炎等综合功效,在防治流感、感冒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从中药复方中开发新的抗流感、感冒药物是一个重要途径。中医治疗感冒的原则为解表达邪。风寒证治以辛温发汗,风热证治以辛凉清解,暑湿夹杂者又当清暑祛湿解表。调查显示,目前市面上的中成药多为治疗风热感冒的辛凉清解药,而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则很少。为应对患者的治疗需求,亟待研发安全有效的辛温解表中成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治疗感冒药物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预防和/或治疗普通感冒(伤风)、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而表现感冒症候的中药复方制剂,经临床病例研究验证,该药在症状疗效、体温疗效等方面均有明显作用。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中药复方制剂在预防/或治疗普通感冒(伤风)、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而表现感冒证候中的应用。本专利发明人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认为,流感等呼吸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为“寒疫”外袭,肺气不宣,卫阳被郁,郁而化热,病因为寒,病症夹热,此类疾病治疗以辛温宣肺达邪为主,反佐以苦寒清热,创立了急性热病从“寒”论治的创新性学术思想。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中药复方,其中药原料的重量配比为羌活1-40份、白芷1-20份、大青叶1-50份、黄芩1-50份、苦参1-30份、生姜1-20份。上述的中药复方,优选的方案是羌活4-35份,白芷2-15份,大青叶5-40份,黄芩5-40份,苦参3-25份,生姜2-15份。最优选的是羌活12份,白芷6份,大青叶18份,黄芩18份,苦参6份,生姜6份。以上重量份可以以克、千克、吨或其他重量单位制造成制剂,如羌活120g,白芷60g,大青叶180g,黄芩180g,苦参60g,生姜60g。可制成500-2000剂的药物制剂,如胶囊剂可制成1000粒胶囊,片剂可制成1000片片剂,其中每一粒胶囊或每一片中含有羌活
O.12g,白芷O. 6g,大青叶O. 18g,黄芩O. 18g,苦参O. 6g,生姜O. 6g。宪活,拉丁名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Τ· Chang 或 Notopterygiumfranchetii H. de Boiss0别名川芜;、蚕芜;、竹节芜;、大头芜;。药用部位根莖及根。白拉丁名Angelica dahurica(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 f.或Angelica dahurica(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 f. var. formosana(Boiss. ) Shan etYuan。别名苻蓠、泽芬,白苣,香白芷。药用部位根。大青叶,拉丁名Isatis indigotica Fort.别名大青,路边青叶,蒋蓝叶,马蓝叶,草大青叶,寥蓝叶等。药用部位叶。黄岑,拉丁名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0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药用部位根。苦参,拉丁名Sophora flavescens Ait.别名苦骨、川参、凤凰爪、牛参。药用部位根。生姜,拉丁名Zingiber officinale Rose.药用部位新鲜根莖。上述中药复方的制备方法之一,包括下列步骤(I)按重量配比准备各原料药;(2)将准备好的原料药加水煎煮,过滤煎煮液后浓缩成浸膏,加乙醇醇沉,回收乙醇并浓缩至适量,得具有药物活性成分的浸膏。上述的步骤(2),优选的方案是加水煎煮1-3次,每次0. 5-1. 5小时,合并煎煮液,过滤得滤液,过滤煎煮液后浓缩成比重为I. 0-1. 3的浸膏,加90-95%乙醇醇沉。本发明的中药复方还可采用现有制药领域中其它的常规方法制备,需要的时候可以添加各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可制成任何一种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所述的载体包括药学领域常规的稀释剂、赋形剂、粘合剂、崩解剂、湿润剂、润滑剂、表面活性剂等,如淀粉、蔗糖、糊精、乳糖、硬脂酸镁、纤维素类及其衍生物、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等。本发明的中药复方药物最好制成口服制剂,如颗粒剂、片剂、胶囊、软膏、口服液、煎膏剂、丸剂等;也可制成注射剂,如水针、冻干粉针、无菌粉针、输液等。本发明的中药复方制剂,其药效成分由羌活,白芷,大青叶,黄芩,苦参,生姜6味中药制成,全方集辛温发散、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于一体,区别于以往单一的解表和清热之齐U,主张卫表先汗透邪,倡导寒温并用,退热效果好,临床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与普通感冒之表征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而表现感冒证候,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重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脘闷纳呆,舌红苔腻等上呼吸道感染者,临床效果显著。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下通过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可行性、通过试验例证明本发明的药理结果。实施例I :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的制备(I)按下述重量配比称取中药原料(以10倍原料配比量为例)宪活120份,白芷60份,大青叶180份,黄芩180份,苦参60份,生姜60份。(2)称取上述重量配比的羌活,白£,大青叶,黄芩,苦参,生姜,加10倍量水煎煮I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I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I. 25,加95%乙醇使溶液含醇量为70%,醇沉24小时。回收乙醇,浓缩至比重为I. 30的浸膏,制得浸膏,即为该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实施例2 :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的制备(I)按下述重量配比称取中药原料(以10倍原料配比量为例)宪活100份,白芷50份,大青叶150份,黄芩150份,苦参50份,生姜50份。(2)称取上述重量配比的羌活,白芷,大青叶,黄芩,苦参,生姜,制备步骤同实施例I,制得浸膏,得该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实施例3 :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的制备(I)按下述重量配比称取中药原料(以10倍原料配比量为例)羌活400份,白芷200份,大青叶500份,黄芩500份,苦参200份,生姜200份。(2)称取上述重量配比的羌活,白芷,大青叶,黄芩,苦参,生姜,制备步骤同实施例I,制得浸膏,得该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实施例4 :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的制备(I)按下述重量配比称取中药原料(以10倍原料配比量为例)宪活200份,白芷100份,大青叶250份,黄芩250份,苦参100份,生姜100份。(2)称取上述重量配比的羌活,白芷,大青叶,黄芩,苦参,生姜,制备步骤同实施例I,制得浸膏,得该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实施例5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的制备(I)按下述重量配比称取中药原料(以10倍原料配比量为例)宪活40份,白芷20份,大青叶50份,黄芩50份,苦参30份,生姜20份。(2)称取上述重量配比的羌活,白芷,大青叶,黄芩,苦参,生姜,制备步骤同实施例I,制得浸膏,得该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实施例6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的制备(I)按下述重量配比称取中药原料(以10倍原料配比量为例)羌活350份,白芷150份,大青叶400份,黄芩400份,苦参250份,生姜250份。(2)称取上述重量配比的羌活,白芷,大青叶,黄芩,苦参,生姜,制备步骤同实施例I,制得浸膏,得该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实施例7 :颗粒剂的制备
取按实施例I中方法制备得到的活性组分60份,加蔗糖120份,糊精80份,混匀。再加75%乙醇混匀,制成软材,用14目筛制粒,置于75°C干燥后于12目筛整粒,混匀后,包装,即得颗粒剂。实施例8:片剂的制备(I)取按实施例I中方法制备得到的活性组分60份,加糊精40份,拌匀,真空干燥(40-600C )至干后,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2)取上述药物细粉,再与 60份糊精和30份淀粉混合,加5份10%淀粉浆制成软材,用14目筛制粒,置于70°C干燥后于12目筛整粒,加入O. 8份硬脂酸镁混匀后,压片,SP得片剂。实施例9 :胶囊剂的制备(I)取按实施例I中方法制备得到的活性组分60份,加糊精40份,拌匀,真空干燥(40-600C )至干后,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2)取上述药物细粉,再与60份糊精和30份淀粉混合,加5份10%淀粉浆制成软材,用14目筛制粒,置于80°C干燥后于12目筛整粒,混匀后,装入明胶硬胶囊即得胶囊剂。实施例10 口服液的制备取按实施例I中方法制备得到的活性组分60ml,加适量苯甲酸钠溶液,加500ml纯化水,过滤。加纯化水至1000ml,即得口服液。试验例I取按实施例I中方法制备得到的活性组分60份,加蔗糖120份,糊精80份,混匀。再加75%乙醇混匀,制成软材,用14目筛制粒,置于75°C干燥后于12目筛整粒,混匀后,包装,即得颗粒剂。以此颗粒剂作为供试品,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及结果如下一、病例选择标准(一 )诊断标准I、西医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1988年12月人民卫生出版社由陈灏珠主编的《内科学》第四版关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的诊断标准以鼻咽部炎症为主要表现,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灼热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 3天后变稠,可伴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恶寒、头痛。检查课间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经5-7天痊愈。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感冒(风寒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咽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二)、纳入标准I、符合中医感冒(风寒证)辨证标准;2、符合西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3、发病在48小时之内者;4、年龄在18-65岁之间者;5、同时具有两项及以上主症(发热、头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的临床表现;
6、能够理解并签署书面同意者。(三)排除标准I、发病前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肝、肾脏疾病、血液疾病、内分泌疾病、肺脏疾病、神经精神科疾病、糖尿病、免疫性疾病、慢性肝炎或艾滋病等;2、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慢性鼻炎等具有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的疾病;其他急性传染病;3、有酗酒或其他药物滥用者;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四)终止和撤除临床试验的标准 I、不能坚持服药者;2、试验中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的患者;3、实验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其他并发疾病者;4、症状变化,必须采取紧急措施者;5、患者主动要求退出临床试验。注服药疗程过半,患者因疗效原因退出临床试验,算入疗效统计。(五)删除病例标准I、未按规定服药,无法判定疗效;2、资料不全和遗失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定者。二、研究对象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研方案,随机选取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东方医院、同济医院、龙华医院、曙光医院、岳阳医院、上海市中医院、瑞金医院、上海市天山医院、广东省中医院2006年3月到2006年12月所有门诊或住院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服用本复方颗粒组(治疗组),感冒退热冲剂组(对照组),连续服用3天,进行疗效比较对照。其中治疗组105例,对照组55例。统计表明,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中医症状积分、病情程度、体温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O. 05),具有可比性。三、研究方法(一 )临床试验设计方法本实验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治疗组105例与对照组55例。( 二 )治疗方法治疗组本复方颗粒(5g/包),每次一包,每日2次,连服3天。对照组感冒退热冲剂(4. 5g/包,由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Z31020331),每次I包,每日2次,开水冲服,连服3天。(三)观察内容I、症状疗效标准(I)临床症状平分量表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见表I。(2)疾病疗效标准①临床痊愈治疗3天以内体温恢复正常,感冒症状全部消失。②显效治疗3天以内体温正常,感冒的大部分症状消失。③有效治疗3天以内体温较以前降低,感冒的主要症状部分消失。
④无效治疗3天以内体温未降或升高,感冒的主要症状无改善。(3)症状积分疗效标准①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候积分减少> 95%。②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较少70%-94%。③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候积分减少30%-69%。④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候积分减少< 30%。(4)体温疗效·
起效时间观测不同时间点体温变化,从服药开始到体温下降O. 5°C所需时间。解热时间从服药开始到体温降到37°C所需时间即为解热时间。(5)中医症状疗效标准根据积分法判定症状疗效
疗效指数(η)=疗前,I-疗f积分χ100%
疗目U积分2、疗效性观测症状、体征发热、咽痒痛、头痛、鼻塞流涕、咳嗽、汗出、恶风、口渴、乏力、肢体酸痛、全身不适、咽黏膜充血、舌象、脉象。体温测试住院病人,每4小时记录一次,并附体温记录单,门急诊病人,由受试者记录体温,每日2次。理化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3、观察时间点(I)体温升高的病人,至少每4小时监测一次体温,将测得体温时间和记录数值记录。(2)症状、体征初诊首日,疗程结束(第4日)各观察记录I次,期间电话随访了解病情。(3)疗效性检查及安全性检查治疗前后各做一次,诊断性指标治疗前做一次。4、安全性指标一般体格检查血、尿、便常规化验。心电图、肝功能(GPT)、肾功能(BUN、Scr、Cr)检查。四、统计方法与结果(一)所有计量资料均以[士s表示,两样本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样本治疗前之前采用成组T检验,α取O. 05。两组样本列变量为顺序变量(计数资料)的采用Χ2检验(二)结果:在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对160例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试验,主要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积分疗效,疾病疗效、体温疗效、体温平均起效时间、体温平均解热时间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本中药复方颗粒剂对症状的改善,疾病疗效,体温疗效,体温平均起效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I、中医症状积分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各项症状体征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O. 01)。两组间单项症状体征比较,治疗组在改善发热、头痛、咽痒痛、口干等主要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2、症状积分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0. 95%,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率47. 27%,总有效率96. 36%。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疗效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O. 001)。3、疾病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1. 90%,总有效率99. 05%,对照组显效率47. 27%,总有效率94. 55%。两组患者疾病疗效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O. 001)。4、体温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3. 81%,总有效率90. 48%,对照组显效率32. 78%,总有效率63. 64%。两组患者体温疗效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O. 001)。5、体温平均起效时间结果治疗组105例,24小时之内起效94例,24小时之后,72 小时之内起效11例,对照组55例,24小时之内起效30例,24小时之后,72小时之内起效25例,两组患者体温平均起效时间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O. 001)。6、体温平均解热时间结果治疗组105例,24小时之内解热46例,24小时之后,72小时之内起效35例,对照组55例,24小时之内起效16例,24小时之后,72小时之内起效15例,两组患者体温平均解热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O. 05)。此外,治疗组各项安全性检验指标表明治疗后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均无明显变化。在用药过程中,未发现该药的不良反应。综上所述,本中药复方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包括症状疗效、体温疗效等方面均有明显作用和优势,且无不良反应。本复方制剂集辛温发散、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于一体,区别于以往单一的解表和清热之剂,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普通感冒(伤风)、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而表现感冒证候的中药复方制剂。表I临床症状评分量表
权利要求
1.一种中药复方,其中药原料的重量配比为羌活1-40份、白芷1-20份、大青叶1-50份、黄芩1-50份、苦参1-30份、生姜1-20份。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药复方,其特征在于中药原料的重量配比为羌活4-35份,白芷2-15份,大青叶5-40份,黄芩5-40份,苦参3-25份,生姜2-15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复方,其特征在于中药原料的重量配比为羌活12份,白芷6份,大青叶18份,黄芩18份,苦参6份,生姜6份。
4.权利要求1-3所述的任一中药复方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 (1)按重量配比准备各原料药; (2)将准备好的原料药加水煎煮,过滤煎煮液后浓缩成浸膏,加乙醇醇沉,回收乙醇并浓缩至适量,得具有药物活性成分的浸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复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加水煎煮1-3次,每次O. 5-1. 5小时,合并煎煮液,过滤得滤液,过滤煎煮液后浓缩成比重为I. 0-1. 3的浸膏,加90-95%乙醇醇沉。
6.—种中药复方制剂,其有效成分为权利要求1-3所述的任一中药复方,其制剂形式为任何一种药学上所说的剂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其剂型为颗粒剂、片剂、胶囊、散剂、丸剂、糖浆剂、口服液或注射剂。
8.权利要求1-3所述的任一中药复方在预防和/或治疗流行性感冒与普通感冒及其它上呼吸道感染而表现感冒症候药中的应用。
9.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中药复方制剂在预防和/或治疗流行性感冒与普通感冒及其它上呼吸道感染而表现感冒症候药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用于预防或治疗感冒的中药复方制剂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说的中药复方,其中药原料的重量配比为羌活1-40份、白芷1-20份、大青叶1-50份、黄芩1-50份、苦参1-30份、生姜1-20份。本发明的中药复方制剂集辛温发散、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于一体,区别于以往单一的解表和清热之剂,主张卫表先汗透邪,倡导寒温并用,退热效果好,临床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与普通感冒之表征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而表现感冒证候,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重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脘闷纳呆,舌红苔腻等上呼吸道感染者,临床效果显著。
文档编号A61P25/04GK102908594SQ20111022146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日
发明者颜德馨, 颜乾麟 申请人: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