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结肠炎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44340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结肠炎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结肠炎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中药制剂领域。
背景技术
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起病多缓慢,病情轻重不一,腹泻是主要症状,排出脓血便、粘液血便或血便等。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脾胃虚弱或感染毒邪,致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脾肾亏虚,湿热浊邪内蕴,伤及肠络所致。或因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运化失司,水谷不化,小肠分清化浊及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则水湿不化,合污而下,故见肠鸣泄泻;气机被阻,而见胸脘痞闷。目前抗生素治疗结肠炎效果欠佳,还有较大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结肠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当归、陈皮、木香、黄连配伍的中药复方制剂用于治疗结肠炎,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结肠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党参8-12、黄芪 13-17、白术8-12、茯苓13-17、甘草5_7、当归8_12、陈皮5_7、木香5_7、黄连8_12。其中制备方法是将上述9味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4-6倍的水或体积比为70%的乙醇煎煮3次,每次4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C时比重为1.09的流浸膏,采用常规制备工艺,本发明中药制剂可制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丸剂、糖浆剂。本发明配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补虚;茯苓淡渗利湿;诸药合用,脾气益健,腑气得通,诸症自愈。因此本发明制得的复方中药制剂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
一种治疗结肠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党参8、黄芪13、白术8、茯苓13、甘草5、当归8、陈皮5、木香5、黄连8。 其中制备方法是将上述9味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4倍的水煎煮 3次,每次4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C时比重为1. 09的流浸膏。实施例2:
一种治疗结肠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党参10、黄芪15、白术10、茯苓15、甘草6、当归10、陈皮6、木香6、黄连10。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3:
3一种治疗结肠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党参12、黄芪17、白术12、茯苓17、甘草7、当归12、陈皮7、木香7、黄连12。其中制备方法是将上述9味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4倍体积比为 70%的乙醇煎煮3次,每次4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C时比重为1. 09 的流浸膏。实施例4:
一种治疗结肠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其中制备方法是将配方中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5倍体积比为70%的乙醇5煎煮3次,每次4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 并浓缩,得到60°C时比重为1.09的流浸膏。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5:
一种治疗结肠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其中制备方法是将配方中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5倍的水5煎煮3次,每次4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C 时比重为1.09的流浸膏。其余同实施例2。实施例6
一种治疗结肠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其中制备方法是将配方中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5倍的水煎煮3次,每次4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C时比重为1.09的流浸膏。其余同实施例3。实施例7
一种治疗结肠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其中制备方法是将配方中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6倍体积比为70%的乙醇煎煮3次,每次4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C时比重为1.09的流浸膏。其余同实施例2。实施例8
一种治疗结肠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党参15、黄芪18、白术15、茯苓18、甘草5、当归3、陈皮2、木香2、黄连3。其中制备方法是将配方中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6倍的水煎煮3 次,每次4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C时比重为1. 09的流浸膏。实施例9
一种治疗结肠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党参5、黄芪10、白术6、茯苓10、甘草10、当归15、陈皮10、木香8、黄连6。其中制备方法是将配方中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6倍体积比为 70%的乙醇煎煮3次,每次4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C时比重为1. 09
的流浸膏。实施例10
一种治疗结肠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党参7、黄芪18、白术7、茯苓17、甘草4、当归12、陈皮4、木香8、黄连7。
其中制备方法是将上述9味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3倍的水煎煮 3次,每次4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C时比重为1. 09的流浸膏。实施例11
根据申请号为99116308. 7的专利公开的治疗结肠炎的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当归60、白芍200、防风100、黄连50、川楝100、玄胡100、枳壳100、陈皮100、 木香100、甘草60、柴胡100、白术200、黄芪300、党参150、茯苓120、大枣40、白芷100、苍术 100、半夏80、罂粟壳100。其中制备方法是将当归、白芍酒炒,白术、木香、黄连、苍术炒,川楝、玄胡、柴胡、罂粟壳醋炒后入药,黄芪、甘草蜜制后用,其它药材生用,制成水剂。口服一次200ml,一日三次
实施例12
根据申请号为00132727. 5的专利公开的一种治疗结肠炎的中药,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黄芪120、白术100、补骨脂70、生地榆100、吴萸50、枣炭80、猪蹄甲80、党参 100、木香90、茯等100、甘草60。其中制备方法是将上述药物按配比要求称取各组分备用;将生地榆磨成粉;把大枣制成枣炭;把猪蹄甲用沙土跑制成黄色不焦;把其余药物放入提取罐中加10倍水煮沸3 次,混合、去渣、浓缩、低温干燥成干膏;把生地榆粉、枣炭、黄色不焦混合制成极细粉末,再制成颗粒压片;包装,每片重0.2-0. 3g,每瓶100片装。口服每次2片,一日3次。实施例13 采用常规制备工艺,本发明中药制剂可制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丸剂、糖浆剂。其余同实施例1-10。实施例14 将由实施例1-10制得的混合均勻的流浸膏浓缩,按照常规片剂的操作方法,加入药用辅料,将各组分混合均勻,湿法制粒,过筛,采用常规片剂制备法压片制成片剂,其中各组分的含量如下
成分重量(份)
混合流浸膏50
淀粉22
微晶纤维素15
滑石粉10
聚乙二醇6
其余同实施例1-10。实施例15 将由实施例1-10制得的混合均勻的流浸膏浓缩,按照常规胶囊剂的操作方法,加入药用辅料,将各组分混合均勻,制粒,采用常规胶囊剂制备法填充制成胶囊剂, 其中各组分的含量如下
成分重量(份)
混合流浸膏100
预胶化淀粉25
无水乳糖20
微晶纤维素15
磷酸氢钙8其余同实施例1-10。实施例16 将由实施例1-10制得的混合均勻的流浸膏浓缩,按照常规口服液的操作方法,乙醇沉淀1-2次,过滤,浓缩,加水沉淀,过滤,加入药用辅料,过滤,分装灭菌,采用常规口服液制备法制备口服液,其中各组分的含量如下
成分重量(份)
混合流浸膏100
乙醇150
蔗糖85
羧甲基纤维素钠15
薄荷油5
山梨酸2
其余同实施例1-10。疗效研究实验 患者资料
共377例患者,其中男性191例,女性186例;最小20岁,最大68岁,平均40. 7 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22年,平均10. 3年。凡符合各诊断标准的受试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13组,每组四例,其中1组作为对照组,12组作为治疗组,13组资料的性别、 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初量为一次1-1. 5g,每6-8小时1次。维持量为一次0. 5g, 每6小时1次;将实施例1-10分别制得的复方中药制剂用水按体积比9倍,分别给10组治疗组服用,一次口服IOOml,每日3次,剩下的两组治疗组分别口服实施例11和实施例12制得的复方中药;对照组和治疗组都连续服用药物3个月。疗效标准
参照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讨论会制定的疗效标准评定。①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粪便症状及镜检均正常,便次< 2次/d,结肠镜检查所见黏膜病变消失,血管纹理清晰,色泽正常,肠黏膜无炎性细胞浸润,腺体无异常,随访1年无复发。②好转临床症状减轻,结肠镜检查示黏膜病变好转。③无效临床症状及结肠镜检查无明显变化或加重。表1各组治疗结果与疗效比较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结肠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党参8-12、黄芪 13-17、白术 8-12。
2.一种治疗结肠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党参8-12、黄芪 13-17、白术8-12、茯苓13-17、甘草5_7、当归8_12、陈皮5_7、木香5_7、黄连8_12。
3.一种治疗结肠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党参10、黄芪15、 白术10、茯苓15、甘草6、当归10、陈皮6、木香6、黄连10。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一种治疗结肠炎的复方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将9 味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4-6倍的水或体积比为70%的乙醇煎煮3次,每次4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C时比重为1. 09的流浸膏,采用常规制备工艺,本发明中药制剂可制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丸剂、糖浆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结肠炎的复方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将9 味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5倍的水煎煮3次,每次4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C时比重为1.09的流浸膏,采用常规制备工艺,本发明中药制剂可制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丸剂、糖浆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结肠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党参8-12、黄芪13-17、白术8-12、茯苓13-17、甘草5-7、当归8-12、陈皮5-7、木香5-7、黄连8-12;其制备方法是将上述9味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4-6倍的水或体积比为70%的乙醇煎煮3次,每次4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时比重为1.09的流浸膏,采用常规制备工艺,本发明中药制剂可制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丸剂、糖浆剂。本发明制得的复方中药制剂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适合在结肠炎治疗上大规模应用。
文档编号A61P1/00GK102370687SQ201110364278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7日
发明者吕爱平, 吕诚, 姜淼, 郑光, 陈威妮 申请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