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心脑血栓性疾病的药物活性成分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5859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治疗心脑血栓性疾病的药物活性成分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活性成分的制备及应用。
背景技术
血栓是指血液成分在血液流动过程中,在血管或心脏内膜表面形成的一种半凝块状物质。血栓形成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是威胁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促使血栓形成的因素较多,主要有血管内皮损伤、内外凝血系统异常和血流动力学异常等。随着对血栓形成机制研究的进一步阐明,针对血栓形成的特点和原因,国内外研究和开发很多抗血栓形成的新药,既有抑制血栓(抗凝血)形成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又有溶解血栓的药物。前二者主要是对血栓和增大具有抑制作用,后者主要是将已形成的血栓进行溶解,从而消除血栓性疾病对人类造成的危害。近几年来,抗血栓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迅猛发展,大量抗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活性和溶解血栓的药物不断出现,为血栓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建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这些药物并不是十全十美,还存在很多缺点和问题,为了开发出更适合临床使用的抗血栓药物,仍需要国内外医药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奋斗。豨莶草为常用中药,始载于《新修本草》,《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豨莶为菊科植物腺梗豨莶Sigesbeckia pubescens Makino,东方豨莶S. orientalis L.和毛梗豨莶 S. glabrescens Makino的干燥地上部分。豨莶草,味苦性寒,入肝肾经。具有祛风湿,利筋骨的功能,临床常用其治疗四肢麻痹、筋骨疼痛、风湿痹痛,半身不遂、风疹湿疮等症。豨莶草从古到今的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性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银屑病,截瘫,中风,高血压,冠心病,白癜风等,常以单味药或入药复方制剂以治疗上述疾病,特别是在中医临床治疗和预防中风方面该药的使用频率较多,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研究的日益深入,豨莶草在心血管系统、抗炎、免疫系统、抗病原微生物以及抗早孕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作用,传统用于治疗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痹痛等症,近年来在心血管方面疾病,对高血压、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中风的早期预防及后遗症、面神经瘫痪等治疗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豨莶通栓丸是临床上治疗脑血栓的中成药,该药能够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抗缺氧,增加脑血流量,抗血栓的作用,而且毒性较低。近年来药理方面的研究证明豨莶草水煎剂经胃给药的急性毒性LD50为19. 2708g/kg-l 相当于生药的414. 3g/kg,小鼠腹腔注射最大耐受量为人用量400倍。对抗炎作用豨桐丸水煎剂,对大鼠因注射甲醛或鸡蛋清所产生的关节肿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疗效与水杨酸钠300mg/kg腹腔注射相似,采用蛋白热凝固法和大鼠脚肿胀法实验,也具有抗炎作用。抗血栓作用家兔静脉注射豨莶草提取物,可使血栓明显减轻,抑制率为51.4%。孟倩超、俞桂新等人筛选了豨莶草的抗凝血、抗血栓作用的有效部位,结果令人满意。说明豨莶草有抗血栓作用、抗炎作用、及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目前已经从国内外文献可知三种供药用的豨莶属植物中分得九十余个化合物,主要为二萜及其苷和倍半萜类,少量的黄酮和留醇类化合物。
3
从化学成分的研究来看豨莶草植物的成分主要为二萜类化合物。详细分析文献资料可知有关豨莶草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没有明确阐明,特别是近年来的药理实验及我们对豨莶草的化学和药理研究的结果可知,其抗凝血、抗血栓作用、免疫抑制、抗炎和镇痛是明确的,同时由于其毒性小,在临床上未见报道其毒副作用,从有明确疗效的传统中药和天然药物中发展抗血栓药物是目前研制新型抗血栓药物的有效途径之一。经过反复试验筛选发现豨莶精醇对体外、内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和粘附、优球蛋白溶解时间、血栓模型血液流变学和血栓素B2(TXB》、前列环素I2(PGU)以及对出、凝血时间的影响有较好的作用,为有活性的化合物,它在植物中的含量为0. 08-0.2%,含量较高。化合物为无色针形结晶。ESIMS测得化合物分子量为345. 2353[M+Na]+,分子式为 C2QH3403。顶光谱中有羟基与双键的特征吸收峰,分别为3448CHT1与1637CHT1。测定其旋光值为[α ]25d_3. 22 (c 0. 15,MeOH)。分析化合物的13C-NMR及DEPT谱,可知化合物结构中含 4 个 C,5 个 CH,7 个 CH2,4 个 CH3 (位移值分别为 δ 29. 07,δ 23. 32,δ 16. 60,δ 14. 95)。结合H谱与HSQC谱,可将H质子信号与相应C信号进行归属。分析HMBC谱,δ四.07 CH3与 δ 78. 22 CH, δ 54. 65 CH, δ 39. 56 C, δ 16. 60 CH3 存在远程相关,δ 23. 32 CH3 与 δ 129. 49 CH, δ 76. 76 CH, δ 38. 05 C, δ 32. 94CH2 存在远程相关,δ 16. 60 CH3 与 δ 78. 22 CH, δ 54. 65 CH, δ 39. 56 C, δ 29. 07 CH3 存在远程相关,δ 14. 95 CH3 与 δ 54. 65 CH, δ 50. 98 CH, δ 38. 31 C,δ 37. 55 CH2存在远程相关,据此可搭建一系列结构片段。进一步分析1H-1H COSY 谱,δ 28. 48 CH2 与 δ 37. 55 CH2, δ 78. 22 CH, δ 22. 71 CH2 与 δ 54. 65 CH, δ 36. 46 CH2, δ 18. 77 CH2 与 δ 50. 98 CH, δ 32. 94 CH2,以及 δ 76. 76 CH 与 δ 64. 01 CH2 存在 COSY 相关,结合HMBC相关信号可搭建出化合物的平面结构。分析化合物NOESY相关谱,H-3, H-5,H-9与H-17存在相关信号,说明这几个H空间位置接近,提示其空间取向相同。H-18 与H-20存在相关信号,提示其空间取向一致。H-5与H-20无NOESY相关,提示其空间取向相反,AB环反式稠和。根据以上信息得化合物结构式为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栓性疾病的药物活性成分,其特征在于其中豨莶精醇纯度大于等于98%。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活性成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原料药材菊科植物豨莶草,加入有机溶剂,回流提取,提取若干次,每次2-3小时,每次加入的溶剂体积与生药的体积比为10 16 1,将提取液合并过滤,滤液减压回收溶剂,至无溶剂味,得提取液;药渣弃去或凉干另用;(2)将步骤(1)获得的提取液,以水饱和过的乙酸乙酯进行萃取,萃取若干次,每次使用的萃取溶剂量与提取液的体积比为0.3 1.0 1.0;合并萃取液,减压回收溶剂,得浸膏状物;(3)将步骤( 获得的浸膏状物,加入50-60°C热水,搅拌溶解,加入的水量与浸膏的体积比为2 4 1,将此液过大孔树脂为填料的柱色谱,浸膏状物与大孔树脂的体积比为 1 15 100,以水洗脱至流出液无色,再以30%、50%和70%的甲醇或乙醇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含豨莶精醇部分的洗脱液,以HPLC或TLC检测,合并含豨莶精醇部分的洗脱液, 减压回收溶剂,得浸膏;⑷步骤⑶所得浸膏,与60-100目的硅胶拌样,浸膏与硅胶的体积比为1 1.2 2. 5 ;上样硅胶与上柱色谱硅胶的体积比为1 4 20,以二元有机溶剂系统梯度洗脱,以 TLC检测,合并含豨莶精醇部分的洗脱液;(5)将步骤(4)含豨莶精醇部分的洗脱液,减压回收溶剂,将粘稠物溶于少量甲醇、乙醇或丙酮中,加入少量乙酸乙酯,甲醇、乙醇或丙酮与乙酸乙酯的体积比为1 1 2,密闭放置,有大量无色透明晶体析出,滤出晶体,母液继续放置,晶体析出,重复上述操作3-5 次,直至豨莶精醇几乎全部析出,合并析出的豨莶精醇晶体;6)将步骤( 析出的豨莶精醇晶体,加入甲醇、乙醇或丙酮;加热溶解,重结晶,得到无色透明晶体,干燥得到纯度> 98%豨莶精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活性成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有机溶剂为10 100%乙醇、10 100%甲醇、10 100%丙酮、乙酸乙酯、氯仿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活性成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中洗脱用的二元有机溶剂系统为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石油醚和丙酮、乙酸乙酯和甲醇、乙酸乙酯和乙醇、氯仿和丙酮、氯仿和乙酸乙酯、氯仿和乙醇、氯仿和甲醇、二氯甲烷和丙酮、二氯甲烷和乙醇、二氯甲烷和甲醇溶剂系统中的任一种,洗脱梯度是30 1 1 1。
5.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活性成分的药物制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制剂的每制剂单位含药物活性成分l_200mg。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制剂为口服固体制剂,包括片剂、胶囊、微丸、颗粒剂和缓释剂;每制剂单位含药物活性成分5-200mg。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制剂为液体制剂,包括口服液、冻干粉针或小水针注射剂;每制剂单位含药物活性成分5-200mg。
9.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制剂在制备治疗心脑血栓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栓性疾病的药物活性成分豨莶精醇,其纯度大于等于98%。本发明还涉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应用制剂。该制剂包括作为药物活性成分的豨莶精醇及其相关的制剂。本发明制备豨莶精醇的方法,操作简便,生产成本低,环境污染低,所制备的豨莶精醇纯度高达98%以上,收率高。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所制备的豨莶精醇和制剂不仅稳定性良好,安全可靠,而且质量稳定,治疗效果显著,特别是用于治疗心脑血栓性疾病的药物。
文档编号A61P9/10GK102429944SQ20111040986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9日
发明者付宏征, 李伟 申请人:北京大学,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