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间植骨器两件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8688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椎体间植骨器两件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脊柱外科手术过程中在进行后路椎体间植骨时所使用的工具,具有安全和高效的特点。
背景技术
在脊柱外科手术过程中,从后路进行椎体间植骨是常见的手术步骤。在植骨时,先植入一定量的碎松质骨颗粒,再植入充满松质骨的椎间融合器Wage)。目前在先植入一定量的碎松质骨颗粒时所使用的方法是用镊子、血管钳或其它夹持工具将碎骨块一点点放入椎体间隙,其效率较低,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降低了手术速度,增加了出血量。同时,徒手放入的骨块在椎体间隙中不紧凑,分布不均勻,影响了植骨的融合。另外,在徒手放入骨块的过程中,个别较小的碎骨可能进入椎管内,如不能及时清除,其在椎管内残留,可造成神经受压,患者术后出现相应神经症状。
发明内容为了提高椎体间植骨的效率,并避免碎骨块进入椎管对神经造成压迫,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专门用于椎体间植骨的两件套工具,兼具高效性和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组成包括植骨漏斗和嵌入器,为金属质地。植骨漏斗的形状为长管状与圆锥状的结合,长管的前端为斜头;嵌入器为一长圆柱状工具,其直径与长管的内壁相吻合。植骨漏斗的长管状结构外径为4mm,内径为3. 5mm,长度为60mm,前端斜面长度8mm ; 后方漏斗直径30mm,嵌入器的直径为3. 4mm,与长管的内径能够良好贴合。使用方法在椎间盘和终板软骨切除后,开始进行植骨时,先将神经牵开,暴露椎体间隙,将植骨漏斗的长管插入至间隙较前端,斜面朝向中间,向漏斗后方倒入足量碎松质骨,用嵌入器将碎骨捣入至长管前端,进入椎间隙并压实。通过调整斜面朝向,可以使碎骨块在椎间隙中均勻分布。此后可直接进行Cage的植入。通过如上设计,可以快速进行椎体间隙的植骨,同时避免了植骨过程中碎骨块进入椎管的风险。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的组成植骨漏斗和嵌入器。图中(1)植骨漏斗;( 植骨漏斗长管状部分截面;C3)嵌入器;(4)嵌入器长杆截面图2 本实用新型操作原理图图中(1)植骨漏斗;(3)嵌入器;(5)碎松质骨颗粒;(6)椎体具体实施方式
[0012] 先将神经牵开,暴露椎体间隙,将植骨漏斗的长管插入至间隙较前端,斜面朝向中间,向漏斗后方倒入足量碎松质骨,用嵌入器将碎骨捣入至长管前端,进入椎间隙并压实。 通过调整斜面朝向,可以使碎骨块在椎间隙中均勻分布。
权利要求1.椎体间植骨器两件套,包括植骨漏斗和嵌入器,为金属质地,其特征是植骨漏斗的形状为长管状与圆锥状的结合,长管的前端为斜头;嵌入器为一长圆柱状工具,其直径与长管的内壁相吻合。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椎体间植骨器两件套,其特征是植骨漏斗的长管状结构外径为4mm,内径为3. 5mm,长度为60mm,前端斜面长度8mm ;后方漏斗直径30mm,嵌入器的直径为3. 4mm,与长管的内径能够良好贴合。
专利摘要一种专门用于椎体间植骨的两件套工具,兼具高效性和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组成包括植骨漏斗和嵌入器,为金属质地。植骨漏斗的形状为长管状与圆锥状的结合,长管的前端为斜头;嵌入器为一长圆柱状工具,其直径与长管的内壁相吻合。在椎间盘和终板软骨切除后,开始进行植骨时,先将神经牵开,暴露椎体间隙,将植骨漏斗的长管插入至间隙较前端,斜面朝向中间,向漏斗后方倒入足量碎松质骨,用嵌入器将碎骨捣入至长管前端,进入椎间隙并压实。通过调整斜面朝向,可以使碎骨块在椎间隙中均匀分布。此后可直接进行椎间融合器(Cage)的植入。通过如上设计,可以快速进行椎体间隙的植骨,同时避免了植骨过程中碎骨块进入椎管的风险。
文档编号A61B17/56GK202078378SQ20112007781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3日
发明者曾岩 申请人:曾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