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椎体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4699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用椎体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椎体融合器。
背景技术
颈椎的稳定依赖于椎体、椎间盘、小关节及韧带结构的完整,颈椎病由于椎间盘等结构退变导致其稳定性下降,尤其是行颈前路减压时,使颈椎的稳定性受到进一步破坏。如何提供一种椎体融合器,以解决上述问题,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固定效果且和融合性较好的医用椎体融合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椎体融合器,包括矩形本体; 该矩形本体的上、下表面分布有尖齿,该矩形本体中设有上下贯穿的腰形孔。进一步,所述矩形本体的侧壁上分布有多个通孔。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医用椎体融合器,固定效果好,不易滑脱,不会造成椎间盘塌陷,可有效限制填充在融合器中的骨质不向外凸并具有很好的融合作用;采用能被人体吸收的聚合物材料,生物相容性好,弹性模量2. 0-5. OMpa,接近人体骨骼,植入人体内能保持足够的机械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上下表面均设计有Imm高左右的尖齿,以增强其在椎间内的稳定性,达到最佳解剖位置的椎体融合;外侧端呈对称的圆弧状,贴近椎体正常的生理弧度;具体生产时,本融合器可采用各种不同高度和长度规格,满足不同部位椎体临床需要。(3)本实用新型的医用椎体融合器的中空内腔适于使骨质在其中生长,可进一步增强其在椎间内的稳定性。

图1为实施例1的医用椎体融合器的结构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2,本实施例的医用椎体融合器包括矩形本体1 ;该矩形本体1的上、下表面分布有尖齿,尖齿高Imm左右;该矩形本体1中设有上下贯穿的腰形孔2,以使骨质在其中生长,可进一步增强其在椎间内的稳定性。所述矩形本体1的侧壁上分布有多个通孔3,以使骨质在其中生长,可进一步增强其在椎间内的稳定性。本融合器采用能被人体吸收的聚合物材料,生物相容性好,弹性模量2. 0-5. OMpa, 接近人体骨骼,植入人体内能保持足够的机械强度。所述尖齿用于增强其在椎间内的稳定性,达到最佳解剖位置的椎体融合;外侧端呈对称的圆弧状,贴近椎体正常的生理弧度;具体生产时,本融合器可采用各种不同高度和长度规格,满足不同部位椎体临床需要。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医用椎体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本体(1);该矩形本体(1)的上、下表面分布有尖齿,该矩形本体(1)中设有上下贯穿的腰形孔O)。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椎体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本体(1)的侧壁上分布有多个通孔(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椎体融合器,包括矩形本体;该矩形本体的上、下表面分布有尖齿,该矩形本体中设有上下贯穿的腰形孔。本实用新型的医用椎体融合器,采用能被人体吸收的聚合物材料,生物相容性好,弹性模量2.0-5.0Mpa,接近人体骨骼,植入人体内能保持足够的机械强度。融合器的上下表面均设计有1mm高左右的尖齿,以增强其在椎间内的稳定性,达到最佳解剖位置的椎体融合;外侧端呈对称的圆弧状,贴近椎体正常的生理弧度;具体生产时,本融合器可采用各种不同高度和长度规格,满足不同部位椎体临床需要。中空内腔适于使骨质在其中生长,可进一步增强其在椎间内的稳定性。
文档编号A61B17/70GK202235638SQ20112038785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2日
发明者徐晓壮, 房志刚 申请人:常州迪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