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超微粉代替部分辅料的茯苓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10690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超微粉代替部分辅料的茯苓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超微粉代替部分辅料的茯苓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配方颗粒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ria cocos (Schw. )ffolf的干燥菌核。功能主治为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主要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主要化学成分为茯苓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乙酰茯苓酸、茯苓酸、3 β-羟基羊毛甾三烯酸。此外,尚含树胶、甲壳质、蛋白质、脂肪、留醇、卵磷脂、组氨酸、胆碱和锂盐等。
现代研究认为,茯苓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抗氧化、保肝等多种功能, 其中的免疫调节活性及抗肿瘤作用倍受关注。茯苓中的主要成分为茯苓聚糖,含量很高,约占茯苓干重的93%。研究表明,β-茯苓聚糖水解后,切断其所含的—6)吡喃葡萄糖支链,成为单纯的—幻葡萄糖聚糖[称为茯苓次聚糖],则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可达96. 88%,在临床使用方面已证实有显著疗效。
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60%以上的中药方中均配有茯苓,用量非常之大。茯苓为兼性寄生菌,野生茯苓量极少,目前所使用的茯苓大部分为栽培,常规栽培采用松树段木生产。据医药部门估计,全国每年大约需要2万余吨干茯苓,而每生产1吨干茯苓大约需要 20立方米的松木,这样,每年用于生产茯苓的松木就达40余万立方米。在浙江等地区,在没有计划批准的情况下,私自砍伐松木种下茯苓,林业部门会征收的高额罚款,而贵州省有些地区,为了防止森林的乱砍乱伐,由政府出工资,在每个乡村配备山林督管员,可见,茯苓种植与林业的矛盾就越来越突出。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这种药食两用的资源越来越紧张,价格也不断攀升,因此合理利用茯苓药材资源迫在眉睫。
中药配方颗粒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饮片剂型改革,是以规范炮制的中药饮片为原料,采用动态提取、低温浓缩、喷雾干燥等工艺制成的颗粒剂,在临床上代替中药饮片使用。中药配方颗粒具有组方灵活,服用方便,服用量小,质量可控,容易保存,携带方便等优点。
茯苓配方颗粒的传统做法是,将茯苓饮片经过加水提取,浓缩,干燥,制粒等工序而制成,茯苓主要含β -茯苓聚糖,不溶于水,水提取得率很低,通常只有左右,而茯苓的每日用量为l(Tl5g,按照每袋茯苓配方颗粒相当于饮片IOg计算,每袋装入的茯苓纯膏粉只有0. Γ0. 2g,由于包装机的限制,颗粒剂的最小包装量为0. 7g,按此装量计算,至少每袋需要加入0. 5g的辅料。这样一来,一方面,茯苓饮片的提取率低,每1吨茯苓饮片只能得到10多公斤提取物,大部分β -茯苓聚糖都当药渣抛弃,不仅浪费大量药材,而且提取过程中消耗大量能源;另一方面,为了填充装量,又要添加大量辅料,按照目前每年销售量1亿袋计算,每年消耗辅料50吨,增加了大量的生产成本。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超微粉代替部分辅料的茯苓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取茯苓饮片,按以下步骤分别制成茯苓浓缩液A或茯苓浓缩粉B和超微研磨液C或超微研磨粉D 第一步取茯苓饮片,加水煎煮广2次,每次加投料量6 10倍的水,加热煎煮广3小时; 药液滤过,真空浓缩至药液总量为投料量的5 10%,滤过,得茯苓浓缩液A,或喷雾干燥,得茯苓浓缩粉B。
第二步另取茯苓饮片,用高速粉碎机粉碎,过6(Γ120目筛,然后将粉碎的饮片超微粉碎,调节分级叶轮频率为3(Γ40Ηζ,收集粒径小于500目的超微粉,加茯苓超微粉重量 Γ3倍量的水或第一步制得的茯苓浓缩液Α,加入适量淀粉类药用辅料,加热煮沸1(Γ20分钟,再静置2(Γ30分钟,搅拌均勻,用胶体磨研磨广3次,每次研磨时间不少于20分钟,得茯苓超微粉研磨液C,或喷雾干燥,得茯苓超微研磨粉D。
将以上得到的茯苓浓缩液A和茯苓超微粉研磨液C混合均勻,喷雾干燥,控制进风温度16(Tl9(TC,出风温度8(T95°C,塔内负压-0. θΓθ. 05Mpa,收集喷干粉,混合均勻即得; 或茯苓浓缩粉B和茯苓超微研磨粉D混合均勻,1(Γ30目筛制粒,包装,即得;上述的胶体磨的转速为每分钟200(Γ4000转,定转子的缝隙为0. 2^0. 5mm ; 上述的淀粉类药用辅料包括糊精、麦芽糊精、倍他环糊精的一种或多种辅料组合; 上述淀粉类药用辅料添加量为超微粉量的30 50%,茯苓超微粉研磨液C的干固物含量达25%以上。
本发明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述优点一、本发明采用茯苓超微研磨粉代替辅料,增加了茯苓多糖含量,减少了辅料用量; 茯苓主要成分为β -茯苓聚糖,属于水不溶性茯苓多糖,这种成分不溶于水,但服用后能被胃肠道消化吸收,同样起到一定的药理作用;而按传统的茯苓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只能提取出少量的水溶性多糖成分,而大部分β-茯苓聚糖作为药渣抛弃,水提取得率很低,只有广2%,为此还要添加大量辅料。本发明通过加入一定量的茯苓超微粉,可以代替大量辅料,同时增加了茯苓多糖成分含量;茯苓配方颗粒每袋装0. 7g,二种工艺的茯苓多糖含量和辅料量见下表 表1 二种工艺的茯苓多糖含量和辅料量工艺茯苓多糖含量辅料量传统工艺0. Ig0.6g本发明工艺0. 4g0. 3g从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辅料量每袋为0. 3g,而传统工艺的辅料量每袋为0. 6g,减少了一半辅料;而茯苓多糖含量方面,本发明的茯苓多糖含量为0. 4g,而传统工艺的茯苓多糖含量仅为0. lg,茯苓多糖增加了 3倍。
二、实现了对茯苓超微粉的改性,解决了茯苓超微粉漂浮问题;茯苓属于真菌,菌丝体本身具有疏水性,水很难渗入,而且相对密度小,性质比较像泡沫塑料,尤其是粉碎成超微粉后,比表面积增大,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反复搅拌也不能分散在水中,因此,添加超微粉后的颗粒溶化后,超微粉就会漂浮在水面上,不能形成均勻的混悬液,服用时易粘附杯壁和嘴角,不能随药液一起喝下,因此,按常规的技术,无法解决添加茯苓超微粉后颗粒的溶化性问题,茯苓多糖含量提高了,却由于溶化性不佳导致产品质量问题。本发明最大的创新之处就在于添加的茯苓超微粉经过改性后,在颗粒溶化时超微粉不会出现漂浮现象,能够很好地混悬在水中;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将茯苓超微粉加水或浓缩液,再加入一定量的淀粉类药用辅料,煮沸,搅拌均勻,经过胶体磨研磨成浆液,再经过喷雾干燥,制成的茯苓超微研磨粉,亲水性大大增加;表2 茯苓超微粉改性前后对干法制粒一次成粒率的影响物料改性前(一次成粒率,%)改性后(一次成粒率,%)茯苓超微粉(无辅料)0 (无法成粒)21. 830%麦芽糊精+70%茯苓超微粉11. 538. 330% β -环糊精+70%茯苓超微粉10. 239. 7从上表可以看出,改性后的茯苓超微粉一次成粒率明显提高,在过程中添加淀粉类辅料改性后尤为明显;另外,改性后的茯苓超微粉口感更佳。本发明通过煮沸、研磨、干燥等工艺改性后制得的茯苓超微粉,表面亲水性更好,加热水冲服时,药液呈混悬状,由于表面粗糙、糊化膨胀, 因此,口尝感觉不出粉末的不适,无沙粒感,因此,服用时口感好。


图1 茯苓超微粉直接溶解(侧面观) 图2 茯苓超微粉直接溶解(上面观)图3 改性后的茯苓超微粉溶解(侧面观) 图4 改性后的超微粉溶解(上面观)图1、2为超微粉直接加入水中,粉末漂浮在水面,明显粘杯壁现象; 图3、4为超微粉研磨粉加入水中,粉末溶化在水中,无粘杯壁现象。
图5 茯苓超微粉显微6 不加辅料改性后的茯苓超微粉显微7加麦芽糊精改性后的茯苓超微粉显微8加β-环糊精改性后的茯苓超微粉显微5为茯苓超微粉,菌丝体明显,菌丝体表面光滑。
图6为不加辅料改性的茯苓超微粉,可见菌丝体膨胀,表面粗糙,呈结节状、连珠状。
图7添加了麦芽糊精改性的茯苓超微粉,麦芽糊精包裹在茯苓超微粉表面。
图8添加了 β-环糊精改性的茯苓超微粉,一部分β-环糊精对茯苓超微粉起到包合;一部分粘附在茯苓超微粉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取茯苓饮片98k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投料量8倍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投料量7倍的水,煎煮1小时,药液滤过,真空浓缩(真空度-0. 05^-0. 07MPa, 60^70°C )至药液总量为5L,过180目筛,得茯苓浓缩液,备用;取茯苓饮片^cg,用高速粉碎机粉碎,过80目筛,采用气流式粉碎机粉碎,调节分级叶轮频率为35Hz,收集粒径小于500目的超微粉,加5L水,再加入麦芽糊精0. ^g,加热煮沸 20分钟,再静置30分钟,搅拌均勻,调节胶体磨的转速为3000转,调节胶体磨定转子的缝隙为0. 3mm,用胶体磨研磨2次,每次研磨时间不少于20分钟,得茯苓超微粉研磨液;将以上得到的茯苓浓缩液和茯苓超微粉研磨液置配料罐中,混合均勻,保持料液温度不低于60°C,一边搅拌一边进料,进行喷雾干燥,控制进风温度17(T18(TC,出风温度8(T90°C,塔内负压-0. 0Γ-0. 05MPa,收集喷雾干燥粉,采用20目筛干法制粒(主压力 2(T30bar、送料速度25 35Hz、轧辊转速2(Γ50Ηζ),采用18目和40目整粒,取合格颗粒包装,即得。
实施例2取茯苓饮片98. ^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投料量9倍的水,煎煮1小时;第二次加投料量6倍的水,煎煮1小时,药液滤过,真空浓缩(真空度-0. 05^-0. 07MPa, 60^70°C )至药液总量为8L,过350目筛,得茯苓浓缩液;取茯苓饮片13kg,用高速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采用气流式粉碎机粉碎,调节分级叶轮频率为30Hz,收集粒径小于500目的超微粉,加以上茯苓浓缩液8L,加β -环糊精 0. 6kg,加热煮沸30分钟,再静置30分钟,搅拌均勻,控制料液温度在65°C 75°C,调节胶体磨的转速为2500转,调节胶体磨定转子的缝隙为0. 2mm,用胶体磨研磨2次,每次研磨时间不少于20分钟,得茯苓超微粉研磨液;将以上茯苓超微粉研磨液置配料罐中,混合均勻,保持料液温度不低于60°C,一边搅拌一边进料,进行喷雾干燥,控制进风温度16(T17(TC,出风温度85、5°C,塔内负压-0.0广-0.05MPa,收集喷雾干燥粉,混合均勻,采用20目筛干法制粒(主压力2(T30bar、 送料速度25 35Hz、轧辊转速2(Γ50Ηζ),采用20目和30目整粒,取合格颗粒包装,即得。
实施例3取茯苓饮片Wk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投料量8倍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投料量7倍的水,煎煮1小时,药液滤过,真空浓缩(真空度-0. 05^-0. 07MPa, 60^70 °C) 至药液总量为5L,过180目筛,控制进风温度16(Tl70 °C,出风温度85 95 °C,塔内负压-0. 0Γ-0. 05MPa,收集喷雾干燥粉,得茯苓浓缩粉;取茯苓饮片Ig,用高速粉碎机粉碎,过80目筛,采用气流式粉碎机粉碎,调节分级叶轮频率为35Hz,收集粒径小于500目的超微粉,加12L水,加麦芽糊精1kg,加热煮沸20分钟,再静置30分钟,搅拌均勻,调节胶体磨的转速为3000转,调节胶体磨定转子的缝隙为 0. 3mm,用胶体磨研磨2次,每次研磨时间不少于20分钟,保持料液温度不低于60°C,一边搅拌一边进料,控制进风温度16(Tl7(TC,出风温度85 95°C,塔内负压-0. 0Γ-0. 05MPa,进行喷雾干燥,收集喷雾干燥粉,得茯苓超微研磨粉;将以上得到的茯苓浓缩粉和超微研磨粉混合均勻,采用20目筛干法制粒(主压力 6 401^1~、送料15 50泡、轧辊20 50泡),采用18目和40目整粒,取合格颗粒包装,即得。
实施例4CN 102526129 A取茯苓饮片99kg,加水煎煮一次,投料量8倍的水,煎煮2小时,药液滤过,真空浓缩(真空度-0. 05 0. 07MPa,6(T70°C)至药液总量为5L,过180目筛,控制进风温度17(Tl90°C,出风温度85 95°C,塔内负压-0. 03 -0. 05MPa,进行喷雾干燥,得茯苓浓缩粉;取茯苓饮片1kg,用高速粉碎机粉碎,过80目筛,采用气流式粉碎机粉碎,调节分级叶轮频率为30Hz,收集粒径小于500目的超微粉,加5L水,加β -环糊精0. 4kg,加热煮沸30 分钟,再静置30分钟,搅拌均勻,控制料液温度在65°C 75°C,调节胶体磨的转速为2500 转,调节胶体磨定转子的缝隙为0. 2mm,用胶体磨研磨2次,每次研磨时间不少于20分钟,得茯苓超微粉研磨液,混合均勻,保持料液温度不低于60°C,一边搅拌一边进料,进行喷雾干燥,控制进风温度17(T190°C,出风温度85 95°C,塔内负压-0. 0Γ-0. 05MPa,收集喷雾干燥粉,即得茯苓超微研磨粉。
将以上得到的茯苓浓缩粉和超微研磨粉混合均勻,采用20目筛干法制粒(主压力 6 40bar、送料15 50Hz、轧辊2(Γ50Ηζ),采用20目和30目整粒,取合格颗粒包装,即得。
在不加辅料的情况下,对比通过改性前后的溶散情况①附图1、图2为茯苓超微粉直接在水中溶散情况,结果显示,茯苓超微粉漂浮在水面上,即使通过反复搅拌也很难分散在水中,而且粘附在杯壁。②附图3、图4为将茯苓超微粉经过煮沸、研磨、干燥改性后在水中溶散情况,虽然都为茯苓超微粉,也没有额外添加辅料,但经过煮沸、研磨、干燥等一系列工艺后,茯苓超微粉已经实现了改性,大大增加了亲水性,因此,具有良好的混悬效果;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也可以看出改性前后的茯苓超微粉的变化①附图5为过500 目筛后的茯苓超微粉,从图中可以看出茯苓的菌丝已经打碎,但菌丝表面仍然是非常光滑, 菌丝体清晰可见;②附图6为不加辅料进行煮沸、研磨、干燥等工艺改性的茯苓超微粉,从图中可以看出茯苓的菌丝体已经膨胀,表面已经变得粗糙,呈结节状、连珠状,和原来的菌丝体有很大差别。③附图7为添加了麦芽糊精进行改性的茯苓超微粉,从图中可以看出, 茯苓超微粉已经看不出茯苓菌丝体的形状,这是由于茯苓超微粉和麦芽糊精经过一起煮沸后,再经过研磨,在超微粉改性同时,麦芽糊精和菌丝体混合在一起,经过干燥后,麦芽糊精包裹在茯苓超微粉表面,从而增强了超微粉的改性效果。④附图8为添加了 β-环糊精进行改性的茯苓超微粉,从图中可以看出,茯苓超微粉同样也看不出茯苓菌丝体的形状,由于 β -环糊精具有包合作用,在煮沸、研磨、干燥的过程中,一部分β -环糊精对茯苓超微粉起到包合;也有一部分环糊精由于喷雾干燥时未能及时析出结晶,粘附在改性后的茯苓超微粉表面,同样也增强了超微粉的改性效果;三、在改善干法制粒效率和改善口感方面,也有明显效果;如果直接添加超微粉,不仅仅影响溶化性,还影响到干法制粒的成粒率。由于茯苓超微粉的疏水性,干法制粒非常困难,但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实现改性,使改性后的茯苓超微粉表面变得粗糙,表面亲水性也增加,因此,大大增加了茯苓超微粉的可压性,提高了成粒率,改性后的茯苓超微粉在不添加辅料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干法制粒,而这是改性前茯苓超微粉无法做到的;尤其是加淀粉类辅料后起到包裹作用,亲水性进一步增加,可压性更好;通过小试试验,采用干法制粒一次成型率考察可压性,结果见表2。(成型率的测定 取制得的颗粒,称质量,依次过一号筛和四号筛,收集通过一号筛与不能通过四号筛的颗粒,称质量,计算成型率。成型率=通过一号筛与不能通过四号筛的颗粒质量/颗粒总质量 Χ100%)
权利要求
1.一种用超微粉代替部分辅料的茯苓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取茯苓饮片,加水煎煮广2次,每次加投料量6 10倍的水,加热煎煮广3小时,药液过滤,将过滤后的药液真空浓缩至药液重量为投料量的5 10%,过滤,得茯苓浓缩液A,或喷雾干燥,得茯苓浓缩粉B;(2)另取茯苓饮片,用高速粉碎机粉碎,过6(Γ120目筛,然后将粉碎的饮片超微粉碎, 调节分级叶轮频率为3(Γ40Ηζ,收集粒径小于500目的超微粉,加茯苓超微粉重量广3倍量的水或步骤(1)制得的茯苓浓缩液Α,加入适量淀粉类药用辅料,加热煮沸1(Γ20分钟,再静置2(Γ30分钟,搅拌均勻,用胶体磨研磨广3次,每次研磨时间不少于20分钟,得茯苓超微粉研磨液C,或喷雾干燥,得茯苓超微研磨粉D ;(3)将以上得到的茯苓浓缩液A和茯苓超微粉研磨液C混合均勻,喷雾干燥,控制进风温度16(Tl9(TC,出风温度8(T95°C,塔内负压-0. θΓθ. 05MPa,收集喷干粉,混合均勻即得; 或茯苓浓缩粉B和超微研磨粉D混合均勻,过1(Γ30目筛,然后制粒,整粒,包装,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超微粉代替部分辅料的茯苓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胶体磨的转速为每分钟200(Γ4000转,定转子的缝隙为0. 2^0. 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超微粉代替部分辅料的茯苓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淀粉类药用辅料包括糊精、麦芽糊精、倍他环糊精的一种或多种辅料组I=I O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超微粉代替部分辅料的茯苓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淀粉类药用辅料添加量为超微粉量的30 50%,茯苓超微粉研磨液C的干固物含量达25%以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微粉代替部分辅料的茯苓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1)取茯苓饮片,加水煎煮1~2次,药液过滤,真空浓缩得茯苓浓缩液A,或喷雾干燥,得茯苓浓缩粉B;(2)另取茯苓饮片,超微粉碎,收集粒径小于500目的超微粉,加水或加步骤(1)制得的茯苓浓缩液A,加入适量淀粉类药用辅料,加热煮沸,用胶体磨研磨1~2次,得茯苓超微粉研磨液C,或喷雾干燥,得茯苓超微粉研磨粉D;(3)将得到的茯苓浓缩液A和茯苓超微粉研磨液C混合均匀,喷雾干燥;或将茯苓浓缩粉B和茯苓超微粉研磨粉D混合均匀,制粒包装;采用本方法有效避免了冲服时溶散粉末漂浮,增加了超微粉的溶散性能,增加了有效成分茯苓多糖的含量,减少了辅料使用量。
文档编号A61K47/36GK102526129SQ20121001857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20日
发明者刘法锦, 练林, 谭登平, 陈向东, 魏梅 申请人: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