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显示系统、装置、方法以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5924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显示系统、装置、方法以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实施方式涉及图像显示系统(system)、装置、方法以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本申请主张2011年7月19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号2011-158029的优先权,并在本申请中引用上述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立体观测用眼镜(glasses)等专用设备,能够立体观测从2个视点进行摄影而得到的2视差图像的显示器(monitor)正在被实用化。另外,近年来使用双凸透镜(lenticularlens)等光线控制件,能够裸眼地立体观测从多个视点进行摄影而得到的多视差图像(例如9视差图像)的显示器正在被实用化。其中,能够立体观测的显示器所显示的2视差图像或9视差图像有时也通过推定从I个视点进行摄影而得到的图像的深度信息,并使用推定出的信息的图像处理来生成。另一方面,在X射线CT(ComputedTomography)装置或MRI(MagneticResonanceImaging)装置、以及超声波诊断装置等医用图像诊断装置中,能够生成三维的医用图像数据(以下称为体数据(volumedata))的装置正在被实用化。以往,由该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生成的体数据通过各种图像处理而成为二维图像,并二维显示在通用显示器上。例如,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生成的体数据通过体绘制(volumerendering)处理而成为反映了三维的信息的二维图像,被二维显示在通用显示器上。然而,在现有技术中,难以根据情况来显示能够立体观测的三维的图像和二维图像。
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根据情况来显示能够立体观测的三维的图像和二维的图像的图像显示系统、装置、方法以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系统具备控制图像的显示的控制装置、和根据上述控制装置的控制来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上述控制装置具备判定部和切换控制部,上述显示装置具备切换部。判定部根据与上述图像的观察相关的信息,判定上述显示装置所显示的图像是立体观测用图像还是平面观测用图像。切换控制部根据上述判定部的判定结果进行控制,将上述显示装置切换成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切换部根据上述切换控制部的控制,将上述显示装置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根据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系统、装置、方法以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可以根据情况来显示能够立体观测的三维的图像和二维的图像。图I是用于说明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显示系统的构成例的图。图2A是用于说明通过2视差图像进行立体显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B是用于说明通过2视差图像进行立体显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的一个例子的图。图3是用于说明通过9视差图像进行立体显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的一个例子的图。图4是用于说明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workstation)的构成例的图。图5是用于说明图4所示的绘制(rendering)处理部的构成例的图。图6是用于说明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绘制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图7是用于说明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部以及控制部的构成例的图。图8是用于说明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换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图9是表示由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信息授予部进行的处理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10是用于说明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部中的显示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1是用于说明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选择区域接受部的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2是表示由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进行的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flowchart)。图13是用于说明通过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部显示的操作画面的第I个例子的图。图14是用于说明通过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部显示的操作画面的第2个例子的图。图15是表示由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进行的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图16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换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图像显示系统、装置、方法以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的实施方式。其中,以下将包含具有作为图像显示装置的功能的工作站的图像显示系统作为实施方式来进行说明。在此,针对以下的实施方式所使用的用语进行说明,所谓“视差图像组”是指通过对于体数据,使视点位置逐一移动规定的视差角来进行体绘制处理而生成的图像组。即,“视差图像组”由“视点位置”不同的多个“视差图像”构成。另外,所谓“视差角”是指通过为了生成“视差图像组”而设定的各视点位置中相邻的视点位置、与由体数据表示的空间内的规定位置(例如空间的中心)决定的角度。另外,所谓“视差数”是指在立体显示显示器上进行立体观测所需的“视差图像”的数量。另外,以下所述的“9视差图像”是指由9个“视差图像”构成的“视差图像组”。另外,以下所述的“2视差图像”是指由2个“视差图像”构成的“视差图像组”。(第I实施方式)首先,针对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显示系统的构成例进行说明。图I是用于说明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显示系统的构成例的图。如图I所示,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显示系统I具有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图像保管装置120、工作站130、终端装置140。图I所示的各装置处于例如通过医院内设置的院内LAN(LocalAreaNetWork)2,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相互通信的状态。例如,当对图像显不系统I导入了PACS(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时,各装置按照DICOM(DigitalImagingandCommunicationsinMedicine)标准,相互发送接收医用图像等。该图像显示系统I通过根据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生成的作为三维的医用图像数据的体数据生成视差图像组,并将该视差图像组显示于能够立体观测的显示器,来对在医院内工作的医师、检查技师提供能够立体观测的医用图像。具体而言,在第I实施方式中,工作站130对于体数据进行各种图像处理,生成视差图像组。另外,工作站130以及终端装置140具有能够立体观测的显示器,将由工作站130生成的视差图像组显示于该显示器。另外,图像保管装置120保管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生成的体数据、或由工作站130生成的视差图像组。即,工作站130、终端装置140从该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体数据、视差图像组,并对其进行处理、显示于显示器。以下,依次说明各装置。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是X射线诊断装置、X射线CT(ComputedTomography)装置、MRI(MagneticResonanceImaging)装置、超声波诊断装置、SPECT(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装置、PET(Positr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装置、SPECT装置与X射线CT装置一体化的SPECT-CT装置、PET装置与X射线CT装置一体化的PET-CT装置、或者它们的装置组等。另外,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能够生成三维的医用图像数据(体数据)。具体而言,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通过对被检体进行摄影来生成体数据。例如,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通过对被检体进行摄影来收集投影数据、MR信号等数据,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重建沿着被检体的体轴方向的多个轴向(axial)面的医用图像数据,从而生成体数据。例如,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重建500个轴向面的医用图像数据。该500个轴向面的医用图像数据组是体数据。另外,也可以将通过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进行摄影而得到的被检体的投影数据、MR信号等本身作为体数据。另外,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将所生成的体数据发送给图像保管装置120。其中,当将体数据发送给图像保管装置120时,作为附带信息,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例如发送识别患者的患者ID、识别检查的检查ID、识别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的装置ID、识别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进行的I次摄影的序列(series)ID等。图像保管装置120是保管医用图像的数据库(database)。具体而言,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保管装置120将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发送来的体数据存储于存储部,并对其进行保管。另外,在第I实施方式中,工作站130根据体数据生成视差图像组,并将生成的视差图像组发送给图像保管装置120。因此,图像保管装置120将从工作站130发送来的视差图像组存储于存储部,并对其进行保管。另外,本实施方式也可以是通过使用能够保管大容量的图像的工作站130,来合并图I所示的工作站130与图像保管装置120的情况。即,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将体数据或者视差图像组存储于工作站130本身。需要说明的是,在第I实施方式中,图像保管装置120所保管的体数据、视差图像组与患者ID、检查ID、装置ID、序列ID等对应保管。因此,工作站130、终端装置140通过进行使用了患者ID、检查ID、装置ID、序列ID等的检索,来从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所需的体数据、视差图像组。工作站130是对于医用图像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具体而言,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对于从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的体数据进行各种绘制处理,生成视差图像组。所谓视差图像组是指从多个视点进行摄影而得到的多个视差图像,例如,能够裸眼地立体观测9视差图像的显示器所显示的视差图像组是指视点位置不同的9个视差图像。另外,作为显示部,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具有能够立体观测的显示器(以下称为立体显示显示器)。工作站130生成视差图像组,并将所生成的视差图像组显示于立体显示显示器。结果,工作站130的操作者能够一边确认立体显示显示器所显示的能够立体观测的医用图像,一边进行用于生成视差图像组的操作。另外,工作站130将所生成的视差图像组发送给图像保管装置120。其中,当将视差图像组发送给图像保管装置120时,作为附带信息,工作站130发送例如患者ID、检查ID、装置ID、序列ID等。另外,作为将视差图像组发送给图像保管装置120时所发送的附带信息,也可以列举与视差图像组相关的附带信息。作为与视差图像组相关的附带信息,存在视差图像的个数(例如“9”)、视差图像的分辨率(例如“466像素X350像素”)等。终端装置140是用于使在医院内工作的医师、检查技师阅览医用图像的装置。例如,终端装置140是由在医院内工作的医师、检查技师操作的PC(PersonalComputer)或平板(tablet)式PC、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便携电话等。具体而言,作为显示部,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终端装置140具有立体显示显示器。另外,终端装置140从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视差图像组,并将所取得的视差图像组显示于立体显示显示器。结果,作为观察者的医师、检查技师可以阅览能够立体观测的医用图像。在此,针对工作站130、终端装置140所具有的立体显示显示器进行说明。目前最普及的一般的通用显示器是二维地显示二维图像的显示器,不能立体显示二维图像。假设当观察者希望在通用显示器上进行立体观测时,对通用显示器输出图像的装置需要通过平行法或交差法将观察者能够立体观测的2视差图像并列显示。或者,对通用显示器输出图像的装置需要使用例如在左眼用部分安装红色的玻璃纸(cellophane),在右眼用部分安装蓝色的玻璃纸的眼镜,通过补色法来显示观察者能够立体观测的图像。另一方面,作为立体显示显示器,存在通过使用立体观测用眼镜等专用设备,来使2视差图像(也称为两眼视差图像)能够立体观测的显示器。图2A以及图2B是用于说明通过2视差图像进行立体显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A以及图2B所示的一个例子是通过快门(shutter)方式进行立体显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作为观察显示器的观察者所佩戴的立体观测用眼镜,使用快门眼镜。该立体显示显示器在显示器上交错射出2视差图像。例如,图2A所示的显示器将左眼用图像与右眼用图像以120Hz交替射出。在此,如图2A所示,在显示器上设置有红外线射出部,红外线射出部与图像切换的定时(timing)—致地控制红外线的射出。另外,从红外线射出部射出的红外线被图2A所示的快门眼镜的红外线接收部接收。在快门眼镜的左右的框上分别安装有快门,快门眼镜与红外线接收部接收红外线的定时一致地交替切换左右的快门各自的透过状态以及遮光状态。以下,针对快门中的透过状态以及遮光状态的切换处理进行说明。如图2B所示,各快门具有入射侧的偏振片与出射侧的偏振片,并且,在入射侧的偏振片与出射侧的偏振片之间具有液晶层。另外,如图2B所示,入射侧的偏振片与出射侧的偏振片相互正交。在此,如图2B所示,在没有被施加电压的“OFF”的状态下,通过了入射侧的偏振片的光基于液晶层的作用旋转90度,透过出射侧的偏振片。即,没有被施加电压的快门成为透过状态。另一方面,如图2B所示,由于在被施加了电压的“0N”的状态下,基于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偏振旋转作用消失,因此,通过了入射侧的偏振片的光会被出射侧的偏振片遮住。SP,被施加了电压的快门成为遮光状态。因此,例如在显示器上显示左眼用图像的期间,红外线射出部射出红外线。然后,在红外线接收部接收红外线的期间,没有对左眼的快门施加电压,而对右眼的快门施加电压。由此,如图2A所示,由于右眼的快门成为遮光状态,左眼的快门成为透过状态,因此,左眼用图像入射到观察者的左眼。另一方面,在显示器上显示右眼用图像的期间,红外线射出部停止射出红外线。然后,在红外线接收部没有接收红外线的期间,不对右眼的快门施加电压,而对左眼的快门施加电压。由此,左眼的快门成为遮光状态,右眼的快门成为透过状态,因此,右眼用图像入射到观察者的右眼。这样,图2所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通过使显示器所显示的图像与快门的状态联动地切换,来显示观察者能够立体观测的图像。另外,作为能够·立体观测2视差图像的立体显示显示器,除了上述的快门方式以外,还知道有采用了偏振眼镜方式的显示器。并且,作为近年来被实用化的立体显示显示器,存在通过使用双凸透镜等光线控制件,例如使观察者能够裸眼地立体观测9视差图像等多视差图像的显示器。该立体显示显示器能够进行基于两眼视差的立体观测,并且,还能够进行与观察者的视点移动一致地被观察的映像也发生变化的基于运动视差的立体观测。图3是用于说明通过9视差图像进行立体显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3所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中,在液晶面板(panel)等平面状的显示面200的前面配置有光线控制件。例如,在图3所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上,作为光线控制件,将光学开口在垂直方向延伸的垂直双凸透镜板(lenticularsheet)201粘贴在显示面200的前面。在显示面200上,如图3所示,矩阵(matrix)状地配置有纵横比为3:1,且在纵方向上配置了作为子(sub)像素的红(R)、绿(G)、蓝(B)这3个的像素202。图3所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将由9个图像构成的9视差图像转换成以规定格式(format)(例如格子状)配置的中间图像,并向显示面200输出。即,图3所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将在9视差图像中位于同一位置的9个像素分别分配给9列的像素202并输出。9列的像素202成为同时显示视点位置不同的9个图像的单位像素组203。在显示面200中作为单位像素组203被同时输出的9视差图像例如通过LED(LightEmittingDiode)背光灯(backlight)而作为平行光来放射,并且,通过垂直双凸透镜板201,向多方向放射。通过9视差图像的各像素的光向多方向放射,使得入射到观察者的右眼以及左眼的光与观察者的位置(视点的位置)联动地变化。即,根据观察者观察的角度不同,入射到右眼的视差图像与入射到左眼的视差图像的视差角不同。由此,观察者例如能够分别在图3所示的9个位置上,立体地识别摄影对象。另外,例如在图3所示的“5”的位置上,观察者能够以与摄影对象正对的状态立体地识别,同时能够在图3所示的“5”以外的各个位置上,以使摄影对象的朝向变化的状态立体地识别。其中,图3所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只是一个例子。显示9视差图像的立体显示显示器可以如图3所示是“RRR-、GGG…、BBB···”的横条(stripe)液晶,也可以是“RGBRGB…”的纵条液晶。另外,图3所示的立体显示显示器可以如图3所示是双凸透镜板垂直的纵透镜(lens)方式,也可以是双凸透镜板倾斜的倾斜透镜方式。以上,针对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显示系统I的构成例简单地进行了说明。另夕卜,上述的图像显示系统I并不限定于在导入有PACS的情况下应用。例如,在导入了对添加有医用图像的电子病历(chart)进行管理的电子病历系统时,也同样可应用图像显示系统I。此时,图像保管装置120是保管电子病历的数据库。另外,例如在导入了HIS(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RIS(RadiologyInformationSystem)的情况下,也同样可应用图像显示系统I。另外,图像显示系统I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构成例。各装置所具有的功能或其分工也可以根据运用的方式适当地变更。接着,针对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的构成例,使用图4进行说明。图4是用于说明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的构成例的图。其中,以下的所谓“视差图像组”是指通过对体数据进行体绘制处理而生成的立体观测用图像组。另外,所谓“视差图像”是指构成“视差图像组”的各个图像。即,“视差图像组”由视点位置不同的多个“视差图像”构成。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是适于图像处理等的高性能的计算机(computer),如图4所示,具有输入部131、显示部132、通信部133、存储部134、控制部135、绘制处理部136。另外,以下使用工作站130是适于图像处理等的高性能的计算机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任意的信息处理装置。例如,也可以是任意的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输入部131是鼠标(mouse)、键盘(keyboard)、轨迹球(trackball)等,接受操作者对于工作站130的各种操作的输入。具体而言,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部131接受用于从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成为绘制处理的对象的体数据的信息的输入。例如,输入部131接受患者ID、检查ID、装置ID、序列ID等的输入。另外,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入部131接受与绘制处理相关的条件(以下称为绘制条件)的输入。显示部132是作为立体显示显示器的液晶面板等,显示各种信息。具体而言,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部132显示用于接受由操作者进行的各种操作的⑶I(GraphicalUserInterface)、视差图像组等。通信部133是NIC(NetworkInterfaceCard)等,与其他的装置之间进行通信。存储部134是硬盘(harddisk)、半导体存储器(memory)元件等,存储各种信息。具体而言,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存储部134存储经由通信部133从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的体数据。另外,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存储部134存储绘制处理中的体数据、通过绘制处理生成的视差图像组、以及二维显示用图像等。控制部135是CPU(CentralProcessingUnit)或MPU(MicroProcessingUnit)等电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或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等集成电路,进行工作站130的整体控制。例如,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部135对显示部132控制⑶I的显示或视差图像组的显示。另外,例如控制部135控制与图像保管装置120之间经由通信部133进行的体数据、视差图像组的发送接收。另外,例如控制部135控制绘制处理部136的绘制处理。另外,例如控制部135控制体数据从存储部134的读取、视差图像组向存储部134的存储。绘制处理部136在控制部135的控制下,对从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的体数据进行各种绘制处理,生成视差图像组。具体而言,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绘制处理部136从存储部134读取体数据,对该体数据首先进行前处理。接着,绘制处理部136对前处理后的体数据进行体绘制处理,生成视差图像组。接着,绘制处理部136通过生成描绘出各种信息(刻度、患者名、检查项目等)的二维图像,并将其分别与视差图像组进行重叠,从而生成输出用的二维图像。而且,绘制处理部136将所生成的视差图像组、输出用的二维图像存储于存储部134。其中,在第I实施方式中,所谓绘制处理是指对体数据进行的图像处理整体,所谓体绘制处理是指在绘制处理内,生成反映了三维信息的二维图像的处理。通过绘制处理生成的医用图像例如是指视差图像。图5是用于说明图4所示的绘制处理部的构成例的图。如图5所示,绘制处理部136具有前处理部1361、三维图像处理部1362、以及二维图像处理部1363。前处理部1361进行针对体数据的前处理,三维图像处理部1362根据前处理后的体数据生成视差图像组,二维图像处理部1363生成使各种信息重叠于视差图像组的输出用二维图像。以下,依次对各部进行说明。前处理部1361是在对体数据进行绘制处理时,进行各种前处理的处理部,具有图像校正处理部1361a、三维物体融合(fusion)部1361e、以及三维物体显示区域设定部1361f0图像校正处理部1361a是将2种体数据处理为I个体数据时进行图像校正处理的处理部,如图5所示,具有失真校正处理部1361b、体动校正处理部1361c以及图像间位置对准处理部1361d。例如,当将通过PET-CT装置生成的PET图像的体数据与X射线CT图像的体数据处理为I个体数据时,图像校正处理部1361a进行图像校正处理。或者,当将通过MRI装置生成的Tl强调图像的体数据与T2强调图像的体数据处理为I个体数据时,图像校正处理部1361a进行图像校正处理。另外,失真校正处理部1361b在各个体数据中,对因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进行数据收集时的收集条件所引起的数据的失真进行校正。另外,体动校正处理部1361c校正为了生成各个体数据而使用的数据在收集时期因被检体的体动所引起的移动。另外,在进行了由失真校正处理部1361b以及体动校正处理部1361c执行的校正处理的2个体数据间,图像间位置对准处理部1361d例如进行使用了相互关联法等的位置对准(Registration)。三维物体融合部136Ie使通过图像间位置对准处理部136Id进行了位置对准后的多个体数据融合。其中,当对于单一的体数据进行绘制处理时,省略图像校正处理部1361a以及三维物体融合部1361e的处理。三维物体显示区域设定部1361f是设定与操作者所指定的显示对象脏器对应的显示区域的处理部,具有分割(segmentation)处理部1361g。分割处理部1361g是例如通过基于体数据的像素值(体素(voxel)值)的区域扩张法,提取出操作者所指定的心脏、肺、血管等脏器的处理部。另外,当操作者没有指定显示对象脏器时,分割处理部1361g不进行分割处理。另夕卜,当操作者指定了多个显示对象脏器时,分割处理部1361g提取出符合的多个脏器。另夕卜,有时根据参照了绘制图像的操作者的微调整请求,再次执行分割处理部1361g的处理。三维图像处理部1362对于前处理部1361进行了处理的前处理后的体数据进行体绘制处理。作为进行体绘制处理的处理部,三维图像处理部1362具有投影方法设定部1362a、三维几何转换处理部1362b、三维物体表现(appearance)处理部1362f、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投影方法设定部1362a决定用于生成视差图像组的投影方法。例如,投影方法设定部1362a决定是通过平行投影法来执行体绘制处理,还是通过透视投影法来执行。三维几何转换处理部1362b是决定用于将被执行体绘制处理的体数据三维几何学地进行转换的信息的处理部,具有平行移动处理部1362c、旋转处理部1362d以及放大缩小处理部1362e。平行移动处理部1362c是当进行体绘制处理时的视点位置被平行移动时,决定使体数据平行移动的移动量的处理部,旋转处理部1362d是当进行体绘制处理时的视点位置被旋转移动时,决定使体数据旋转移动的移动量的处理部。另外,放大缩小处理部1362e是当被要求将视差图像组放大或缩小时,决定体数据的放大率或缩小率的处理部。三维物体表现处理部1362f具有三维物体色彩度处理部1362g、三维物体不透明度处理部1362h、三维物体材质处理部1362i以及三维虚拟空间光源处理部1362j。三维物体表现处理部1362f通过这些处理部,例如根据操作者的请求,进行决定所显示的视差图像组的显示状态的处理。三维物体色彩度处理部1362g是决定对在体数据中被分割出的各区域着色的色彩的处理部。三维物体不透明度处理部1362h是决定构成在体数据中被分割出的各区域的各体素的不透明度(Opacity)的处理部。其中,体数据中不透明度为“100%”的区域的后方的区域在视差图像组中没有被描绘出。另外,体数据中不透明度为“0%”的区域在视差图像组没有被描绘出。三维物体材质处理部1362i是通过决定在体数据中被分割出的各区域的材质,来调整描绘该区域时的质感的处理部。三维虚拟空间光源处理部1362j是当对体数据进行体绘制处理时,决定在三维虚拟空间中设置的虚拟光源的位置、虚拟光源的种类的处理部。作为虚拟光源的种类,可以列举从无限远照射平行的光线的光源、从视点照射放射状的光线的光源等。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对体数据进行体绘制处理,生成视差图像组。另外,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在进行体绘制处理时,根据需要,使用由投影方法设定部1362a、三维几何转换处理部1362b、三维物体表现处理部1362f决定的各种信息。在此,由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实现的体绘制处理按照绘制条件来进行。例如,绘制条件是“平行投影法”或者“透视投影法”。另外,例如绘制条件是“基准的视点位置以及视差角”。另外,例如绘制条件是“视点位置的平行移动”、“视点位置的旋转移动”、“视差图像组的放大”、以及“视差图像组的缩小”。另外,例如绘制条件是“被着色的色彩”、“透明度”、“质感”、“虚拟光源的位置”、“虚拟光源的种类”。这样的绘制条件被认为可经由输入部131从操作者接受、或初始设定。在任意的情况下,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都从控制部135接受绘制条件,并按照该绘制条件,进行对于体数据的体绘制处理。另外,此时由于上述的投影方法设定部1362a、三维几何转换处理部1362b、三维物体表现处理部1362f按照该绘制条件来决定所需的各种信息,因此,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使用所决定的这些各种信息来生成视差图像组。图6是用于说明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体绘制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例如,如图6的“9视差图像生成方式(I)”所示,作为绘制条件,假设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接受平行投影法,并且,接受基准的视点位置(5)与视差角“I度”。此时,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以视差角间隔“I度”的方式,将视点的位置向(I)(9)平行移动,通过平行投影法生成视差角(视线方向间的角度)I度I度不同的9个视差图像。其中,当进行平行投影法时,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设定沿着视线方向从无限远照射平行的光线的光源。或者,如图6的“9视差图像生成方式(2)”所示,作为绘制条件,假设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接受透视投影法,并且,接受基准的视点位置(5)与视差角“I度”。此时,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将体数据的中心(重心)作为中心以视差角间隔“I度”的方式,将视点的位置向(I)(9)旋转移动,通过透视投影法生成视差角I度I度不同的9个视差图像。其中,当进行透视投影法时,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在各视点设定将视线方向作为中心三维放射状地照射光的点光源或面光源。另外,当进行透视投影法时,根据绘制条件不同,视点(I)(9)也可以被平行移动。另外,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也可以通过设定对于所显示的体绘制图像的纵方向,以视线方向为中心二维放射状地照射光,对于所显示的体绘制图像的横方向,沿着视线方向从无限远照射平行的光线的光源,来进行并用了平行投影法与透视投影法的体绘制处理。这样生成的9个视差图像是视差图像组。在第I实施方式中,9个视差图像例如被控制部135转换成以规定格式(例如格子状)配置的中间图像,并向作为立体显示显示器的显示部132输出。于是,工作站130的操作者能够一边确认立体显示显示器所显示的能够立体观测的医用图像,一边进行用于生成视差图像组的操作。另外,在图6的例子中,说明了作为绘制条件,接受投影方法、基准的视点位置以及视差角的情况,但是作为绘制条件,在接受了其他的条件的情况下,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也同样一边反映各自的绘制条件,一边生成视差图像组。另外,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不仅进行体绘制,还重建任意的平面(例如轴向面、矢状(sagittal)面、冠状(coronal)面等)的平面图像。例如,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进行剖面重建法(MPR:MultiPlanerReconstruction),根据体数据重建MPR图像。另外,三维虚拟空间绘制部1362k还具有进行“CurvedMPR”的功能、进行“IntensityProjection”的功能。接着,三维图像处理部1362根据体数据生成的视差图像组被作为底图(Underlay)。然后,通过将描绘出各种信息(刻度、患者名、检查项目等)的覆盖图(Overlay)与底图重叠,来生成输出用二维图像。二维图像处理部1363是通过对覆盖图以及底图进行图像处理,来生成输出用二维图像的处理部,如图5所示,具有二维物体描绘部1363a、二维几何转换处理部1363b以及亮度调整部1363c。例如,为了减轻输出用二维图像的生成处理所需的负荷,二维图像处理部1363通过分别对9个视差图像(底图)重叠I个覆盖图,来生成9个输出用二维图像。二维物体描绘部1363a是描绘覆盖图中描绘出的各种信息的处理部,二维几何转换处理部1363b是对覆盖图中描绘出的各种信息的位置进行平行移动处理或者旋转移动处理,或对覆盖图中描绘出的各种信息进行放大处理或者缩小处理的处理部。另外,亮度调整部1363c是进行亮度转换处理的处理部,例如是根据输出目标的立体显示显示器的色调、窗宽(Wff:WindowWidth)、窗位(WLffindowLevel)等图像处理用参数,来调整覆盖图以及底图的亮度的处理部。这样生成的输出用二维图像例如由控制部135暂时存储于存储部134,之后,经由通信部133被发送给图像保管装置120。例如,如果终端装置140从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该输出用二维图像,并转换成以规定格式(例如格子状)配置的中间图像而显示于立体显示显示器,则作为观察者的医师、检查技师能够在描绘出各种信息(刻度、患者名、检查项目等)的状态下,阅览能够立体观测的医用图像。以上,针对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显示系统I以及工作站13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在该结构下,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构成为,能够通过以下详细说明的控制部135以及显示部132的处理,根据情况显示能够立体观测的三维的图像和二维的图像。具体而言,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根据与图像的观察相关的信息、操作者所希望的显示方法,来切换显示三维的图像和二维的图像。在此,作为与图像的观察相关的信息,例如是图像的信息(例如重建图像时的信息)、检查内容的信息、以及观察者的信息等。另夕卜,作为重建图像时的信息,例如是作为能够立体观测的三维的图像来进行重建的意思的·信息。其中,以下首先针对使用图像的信息(重建图像时的信息)来进行切换的情况进行说明,然后针对根据操作者所希望的显示方法进行切换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以下有时将能够立体观测的三维的图像记作立体观测图像,将二维的图像记作平面图像。首先,针对使用重建图像时的信息来切换显示三维的图像和二维的图像的情况进行说明。图7是用于说明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部132以及控制部135的构成例的图。如图7所示,显示部132具有切换部1321。另外,如图7所示,控制部135具有显示信息授予部1351、切换控制部1352、显示控制部1353、选择区域接受部1354。切换部1321根据后述的切换控制部1352的控制,将显示部132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具体而言,切换部1321通过增减由设置于显示面的双凸透镜层赋予的光的指向性,来将显示部132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图8是用于说明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换部1321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例如,如图8所示,切换部1321在输出光(图像)的液晶210的显示面200上设置液晶透镜部400,通过增减由双凸透镜层赋予的光的指向性,来将显示部132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如图8所示,液晶透镜部400具有双凸透镜层410和液晶部420,液晶部420以被双凸透镜层410与显示面200夹持的方式设置在显示面200上。双凸透镜层410具有透镜形状的双凸透镜。而且,双凸透镜层410具有由一般的树脂形成的透镜上部(双凸透镜的上侧部分)和在液晶被固化的状态下封入的透镜下部(双凸透镜的下侧的中空部分)。在此,在双凸透镜层410的透镜下部,以纳米级(nanolevel)的线状构造封入在特定方向上排列的液晶。例如,如图8所示,透镜下部的液晶411在半圆柱状的双凸透镜的圆柱方向采用纳米级的线状构造,以多个线状构造在纵方向(图8的上下方向)上排列的方式被封入。如图8所示,液晶部420形成为液晶被电极基板421夹持。在此,图8的422以及423表示从显示面200的方向入射至被电极基板421夹持的液晶的光的偏振方向。具体而言,图8的422表示通过光入射至被施加了电压的状态的液晶而在光的偏振方向上没有变化的样子。另一方面,图8的423表示通过光入射至没有被施加电压的状态的液晶,使得光的偏振方向旋转了90度的样子。切换部1321通过控制从图8所示的电极基板421施加的电压,增减由双凸透镜层赋予的光的指向性,来将显示部132切换为平面观测用或者立体观测用。例如,当被后述的切换控制部1252控制成切换为平面观测用时,切换部1321对电压基板施加电压。即,从显示面200入射的光的偏振方向如图8的422所示,没有发生变化,以纵方向的状态入射至透镜,与作为透镜内的液晶411的排列方向的纵方向相同。结果,光的行进速度没有变化,在透镜下部与透镜上部之间折射率没有差异,光直线前进。即,切换部1321通过对电压基板施加电压,来切换为减少了光的指向性的平面观测用显示部132。而且,例如当被后述的切换控制部1252控制成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时,切换部1321停止对电压基板施加电压。即,如图8的423所示,从显示面200入射的光的偏振方向以旋转了90度(在横方向变化)的状态入射至透镜,与作为透镜内的液晶411的排列方向的纵方向正交。结果,光的行进速度降低,在透镜下部与透镜上部之间折射率发生差异,光发生折射。即,切换部1321通过停止对电压基板施加电压,来切换为增加了光的指向性的立体观测用显示部132。返回到图7,显示信息授予部1351对立体观测用图像以及平面观测用图像授予用于分别确定立体观测用以及平面观测用的信息。具体而言,显示信息授予部1351对于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生成的体数据、或者由绘制处理部136生成的视差图像组,授予表示作为显示信息是立体观测用图像的显示信息。另外,显示信息授予部1351对于由绘制处理部136生成的平面图像,授予表示作为显示信息是平面观测用图像的显示信息。图9是表示由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信息授予部1351执行的处理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显示信息授予部1351对于立体观测用图像授予显示信息“立体观测用图像数据”。在此,授予显示信息“立体观测用图像数据”的三维数据可以是对体数据授予的情况,也可以是由绘制处理部136根据体数据生成的视差图像组。另外,显示信息授予部1351对于由绘制处理部136重建的平面观测用图像,授予显示信息“平面观测用图像数据”。而且,显示信息授予部1351将授予了显示信息后的图像数据存储于存储部134。作为显示信息的授予方法,例如可以列举出将用于确定立体观测用以及平面观测用的信息作为附带信息授予给DICOM的标记(tag)的方法。切换控制部1352根据与图像的观察相关的信息,判定显示部132所显示的图像是立体观测用图像还是平面观测用图像,并根据判定结果进行控制,将显示部132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具体而言,切换控制部1352根据由显示信息授予部1351授予的识别符控制切换部1321,使其将显示部132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更具体而言,当读出由存储部134存储的图像数据时,切换控制部1352根据对成为读出请求的对象的图像数据授予的显示信息控制切换部1321,使其将显示部132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例如,切换控制部1352通过控制切换部1321中的电压的施加,来增减由柱状透镜层赋予的光的指向性,将显示部132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另外,如上述那样,由于切换控制部1352判定显示部132所显示的图像是立体观测用图像还是平面观测用图像,因此,也被称为判定部。例如,当成为显示的对象的图像数据被授予的显示信息是平面观测用时,切换控制部1352控制切换部1321,对电压基板施加电压。另外,例如当成为显示的对象的图像数据被授予的显示信息是立体观测用时,切换控制部1352控制切换部1321,停止对电压基板施加电压。显示控制部1353以使立体观测用图像数据以及平面观测用图像数据显示于显示部132的方式进行控制。具体而言,显示控制部1353使经由输入部131从操作者接受到显示请求的图像显示于显示部132。例如,显示控制部1353通过使视差图像组显示于被切换部1321切换为立体观测用的显示部132,来显示立体观测图像。另外,显示控制部1353使平面图像显示于被切换部1321切换为平面观测用的显示部132。在此,在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部132中,也能够在同一画面上显示立体观测图像和平面图像。图10是用于说明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部132中的显示的一个例子的图。例如,如图10的(A)所示,当作为显示信息被附加有数据集(dataset)“患者列表东芝太郎摄影I:立体观测用图像数据摄影2:平面观测用图像数据”时,如图10的(B)所示,显示部132在立体观测用显示区域以及平面观测用显示区域中分别显示立体观测图像和平面图像。此时,切换控制部1352按照对于与立体观测用显示区域对应的电极基板不施加电压的方式控制切换部1321,并按照对于与平面观测用显示区域对应的电极基板施加电压的方式控制切换部1321。而且,显示控制部1353使“摄影I:立体观测用图像数据”显示于立体观测用显示区域,使“摄影2:平面观测用图像数据”显示于平面观测用显示区域。接着,对根据操作者所希望的显示方法来切换显示三维的图像和二维的图像的情况进行说明。返回到图7,选择区域接受部1354接受由显示部132显示的立体观测用图像或者平面观测用图像中的任意区域的设定。具体而言,选择区域接受部1354对于由显示部132显示的立体观测用图像或者平面观测用图像,接受与由操作者设定的区域相关的信息。图11是用于说明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选择区域接受部1354的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例如,如图11所示,选择区域接受部1354接受与对立体观测用显示区域设定的选择区域相关的信息。若列举一个例子,则作为与选择区域相关的信息,选择区域接受部1354接受与选择区域对应的位置的电极基板的信息、和选择区域内所显示的立体观测图像的坐标信息。其中,通过选择区域接受部1354接受的选择区域的设定可使用鼠标等任意的定位设备来执行。如果由选择区域接受部1354接受了与选择区域相关的信息,则切换控制部1352控制针对与选择区域对应的位置的电极基板有无电压的施加。例如,如图11所示,如果对于立体观测用显示区域设定了选择区域,则控制切换部1321,使其对与该选择区域对应的位置的电极基板施加电压。另外,如果通过选择区域接受部1354接受了与选择区域相关的信息,则显示控制部1353根据选择区域内所显示的立体观测图像的坐标信息,显示与该坐标相当的位置的平面图像。例如,显示控制部1353使与选择区域内显示的立体观测图像的坐标相当的位置的平面图像显示于该选择区域。在此,当将由选择区域接受部1354接受的选择区域切换为平面观测用时,切换控制部1352能够变更该选择区域的大小。另外,显示控制部1353也能够根据由切换控制部1352变更的任意区域的大小,变更平面观测用图像的大小来进行显示。例如,切换控制部1352控制切换部1321,以便对与比图11所示的选择区域大的区域对应的电极基板施加电压,来将比选择区域大的区域作为显示区域切换为平面观测用。而且,显示控制部1353与由切换控制部1352切换为平面观测用的显示区域一致地将平面图像放大显示。另外,在没有使选择区域的大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1353也能够将平面图像放大显示。另外,选择区域内所显示的平面图像可以使用已经重建了的截面图像或MPR图像,也可以在设定了选择区域之后重新重建。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针对在立体观测用显示区域中设定选择区域,显示平面图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平面观测用显示区域设定选择区域,显示立体观测图像。接着,使用图12,针对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的处理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由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执行的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如图12所示,在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中,如果通过绘制处理部136生成了图像数据(步骤(step)SlOl肯定),则显示信息授予部1351对所生成的图像数据授予显示信息并存储于存储部134(步骤S102)。然后,如果接受到图像数据的读取请求(步骤S103肯定),则切换控制部1352根据接受了读取请求的图像数据被授予的显示信息来使双凸透镜层发生变化(步骤S104)。具体而言,当图像数据被授予的显示信息是立体观测用时,切换控制部1352控制切换部1321,使双凸透镜层变为透镜形状,当图像数据被授予的显示信息是平面观测用时,控制切换部1321,使双凸透镜层变为平面形状。接着,显示控制部1353使接受了读取请求的图像显示于显示部132(步骤S105)。然后,当选择区域接受部1354接受了选择区域时(步骤S106肯定),返回到步骤S104,切换控制部1352根据当前时刻由显示部132显示的图像数据的显示信息控制切换部1321,使双凸透镜层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当没有接受到选择区域时(步骤S106否定),工作站130结束处理。如上述那样,根据第I实施方式,切换控制部1352根据图像的信息判定显示部132所显示的图像是立体观测用图像还是平面观测用图像,并根据判定结果进行控制,将显示部132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而且,切换部1321根据切换控制部1352的控制,将显示部132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从而,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可以根据情况来显示能够立体观测的三维的图像、和二维的图像。另外,根据第I实施方式,显示信息授予部1351对由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生成的体数据、由绘制处理部136生成的立体观测用图像以及平面观测用图像,授予用于确定立体观测用以及平面观测用的信息。而且,切换控制部1352根据由信息授予装置授予的信息控制切换部1321,使其将显示部132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从而,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能够自动地切换立体观测用图像以及平面观测用图像的显示,可以根据情况来显示能够立体观测的三维的图像、和二维的图像。例如,在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中,即使在操作者不知道想要显示的临床数据是立体观测用图像数据还是平面观测用图像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够仅通过选择图像数据便自动地显示立体观测图像或者平面图像。另外,根据第I实施方式,选择区域接受部1354接受由显示部132显示的立体观测用图像或者平面观测用图像中的任意区域的设定。而且,切换控制部1352控制切换部1321,以使其在显示部132中将与由选择区域接受部1354接受的任意区域相当的显示区域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从而,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可在操作者所希望的区域内显示能够立体观测的三维的图像或者二维的图像。另外,根据第I实施方式,当将与由选择区域接受部1354接受的任意区域相当的显示区域切换为平面观测用时,切换控制部1352变更该任意区域的大小。另外,显示控制部1353根据被切换控制部1352变更后的任意区域的大小,来变更显示平面观测用图像的大小。从而,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能够调整从立体观测用图像切换为平面观测用图像时所显示的图像,并能够显示对于操作者而言易于观察的图像。例如,当在9视差的显示器上单纯显示平面图像时,图像的大小会变为九分之一,将难以进行观察。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显示最适于观察的平面图像。另外,根据第I实施方式,显示部132在显示立体观测用图像或者平面观测用图像的显示面上具有双凸透镜层。而且,切换部1321通过增减由设置于显示部132的显示面的双凸透镜层赋予的光的指向性,来将显示部132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从而,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能够利用现有的技术自动地切换立体观测用图像以及平面观测用图像的显示,可以容易地实现根据情况来显示能够立体观测的三维的图像、和二维的图像。(第2实施方式)在第2实施方式中,针对操作者经由利用了二维/三维的图标(icon)的操作画面执行各种输入处理,据此将显示部132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的例子进行说明。图13是用于说明由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部132显示的操作画面的第I个例子的图。例如,如图13所示,显示部132显示包含显示区域A、显示区域B、显示区域C、以及缩略(thumbnail)区域的操作画面。在此,图13所示的5个缩略图标表示由存储部134存储的5种医用图像数据的缩略图标。而且,图13的缩略图标表示各自的医用图像数据是否是可以作为能够立体观测的图像来显示的数据。例如,图13的缩略图标(thumbnailicon)中被立体显示的缩略图标表示由存储部134存储的医用图像数据是体数据,对该体数据授予了表示是立体观测用图像的显示信息。另外,例如图13的缩略图标中重叠多个图像来显示的缩略图标表示由存储部134存储的医用图像数据是视差图像组(例如9视差图像),对该视差图像组授予了表示是立体观测用图像的显示信息。另外,例如图13的缩略图标中被平面显示的缩略图标表示由存储部134存储的医用图像数据是二维图像,对该二维图像授予了表示是平面观测用图像的显示信息。而且,图13所示的显示区域AC表示对由操作者从缩略区域所显示的缩略图标中选择出的缩略图标的医用图像数据进行显示的区域。例如,操作者通过使用鼠标,将缩略区域所显示的5个缩略图像的任意一个拖放(draganddrop)至显示区域AC,来在显示区域AC中显示图像。列举一个例子,如果操作者将立体显示的缩略图标、或者重叠了多个图像来显示的缩略图标拖放至显示区域A,则切换控制部1352通过控制切换部1321,使其对与显示区域A对应的位置的电极基板不施加电压,来将显示区域A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显示区域。另一方面,如果操作者将平面显示的缩略图标拖放至显示区域B,则切换控制部1352通过控制切换部1321,使其对与显示区域B对应的位置的电极基板施加电压,来将显示区域B切换为平面观测用显示区域。并且,在图13所示的操作画面中,也能够进行用于将显示区域所显示的立体观测图像切换为平面观测图像的操作。图14是用于说明由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部132显示的操作画面的第2个例子的图。在此,图14表示在图13所示的操作画面中将立体显示的缩略图标拖放至显示区域A之后的操作。例如,如果操作者在显示区域A所示的立体观测图像上进行右击(click),则如图14所示,显示控制部1353显示包含“Axial(轴向)”、“Sagi(矢状Sagittal)”、以及“Col(冠状:coronal),,的“2D(dimensions:维)”的选择项目、和“3D”的选择项目。操作者从操作画面所显示的选择项目中选择所希望的项目。例如,如果操作者选择了“2D”的“Axial”,则绘制处理部136从存储部134中读取符合的体数据,并根据所读取的体数据生成轴向面的二维图像(例如MPR图像)。同时,切换控制部1352控制切换部1321,使其将显示区域A切换为平面观测用。而且,显示控制部1353使由绘制处理部136生成的二维图像显示于已被切换为平面观测用·的显示区域A。如上述那样,当在存储部134存储有体数据时,工作站130根据体数据重新绘制高清晰的二维图像并进行显示。另一方面,当在图13所示的操作画面中,通过用多个图像表示的缩略图标被拖放至显示区域来将所显示的立体观测图像切换为平面观测图像时,显示控制部1353使由存储部134存储的视差图像组显示为二维图像用。例如,显示控制部1353使9个所有的像素显示由存储部134存储的9视差图像中的一个。或者,显示控制部1353将由存储部134存储的9视差图像中的一个放大为9像素相应的大小,并将放大后的图像分割为9个,使9个像素分别显示。这样,能够使显示区域所显示的平面观测图像高清晰。在此,当操作者在通过用多个图像表示的缩略图被标拖放至显示区域而显示的立体观测图像上进行右击时,能够只选择由存储部134存储的视差图像组的截面和“3D”。例如,在图14所示的选择项目中,能够只选择“2D”的“Axial”以及“3D”。例举一个例子,显示控制部1353将“Axial”以及“3D”作为能够选择的项目用黑色的文字来显示,将“Sagi”以及“Col”作为不能选择的项目用灰色的文字来显示。另外,当操作者在通过拖放平面显示的缩略图标而显示的平面观测图像上进行右击时,只能选择由存储部134存储的二维图像的截面。例如,在图14所示的选择项目中,只能选择“2D”的“Axial”。即,在选择项目中,表示不能执行向其他的截面的图像或者立体观测图像切换的情况。另外,如上述那样,当从立体观测图像向平面观测图像切换时,也能够再次返回到立体观测图像。即,通过操作者在平面观测图像上右击,再次显示选择项目,通过选择“3D”,能够重新显示立体观测图像。此时,切换控制部1352控制切换部1321,使其将显示区域切换为立体观测用。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针对根据被拖放的缩略图标的医用图像数据将显示区域AC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也能够预先将显示区域AC设定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例如,能够预先将图13所示的显示区域A设定为立体观测用显示区域,将显示区域B预先设定为平面观测用显示区域。此时,如果立体显示的缩略图标或者用多个图像表示的缩略图标被拖放至平面观测用显示区域B,则显示控制部1353使平面观测用二维图像显示于显示区域B。接着,使用图15,对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的处理进行说明。图15是表示由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执行的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其中,在图15中表示了在操作画面上显示缩略图标之后的处理。如图15所示,在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中,如果缩略图标被拖放(步骤S201肯定),则切换控制部1352判定是否能够立体观测地显示与缩略图标对应的医用图像数据(步骤S202)。在此,当能够立体观测地显示与缩略图标对应的医用图像数据时(步骤S202肯定),切换控制部1352控制切换部1321,使其将显示区域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步骤S203)。另一方面,当不能立体观测地显示与缩略图标对应的医用图像数据时(步骤S202否定),切换控制部1352控制切换部1321,使其将显示区域切换为平面观测用(步骤S205)。然后,显示控制部1353使立体观测图像或者平面观测图像显示于被切换部1321切换后的显示区域。接着,切换控制部1352判定是否经由操作画面接受了所显示的图像的切换(步骤S206)。在此,当接受了所显示的图像的切换时(步骤S206肯定),切换控制部1352判定是否从立体观测图像向平面观测图像切换(步骤S207)。在此,当是从立体观测图像向平面观测图像的切换时(步骤S207肯定),切换控制部1352控制切换部1321,使其将显示画面切换为平面观测用(步骤S208)。然后,显示控制部1353判定由存储部134存储的数据是否是体数据(步骤S209)。在此,当所存储的数据是体数据时(步骤S209肯定),绘制处理部136根据体数据重新绘制所选择的截面的高清晰的二维图像,显示控制部1353使重新绘制后的平面观测图像显示于已被切换为平面观测用的显示区域(步骤S210)。另一方面,当所存储的数据不是体数据时(步骤S209否定),显示控制部1353使视差图像组中的I个显示于已被切换为平面观测用的显示区域(步骤S211)。例如,显示控制部1353使所有9个像素显示视差图像组中的I个,或者,将视差图像组中的I个放大为9个像素的大小,并将放大后的图像分割为9个,使9个像素分别显示。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207中不是从立体观测图像向平面观测图像的切换时(步骤S207否定),切换控制部1352判定接受了切换后的平面观测图像的数据是否是能够立体观测的数据(步骤S212)。在此,当是能够立体观测的数据时(步骤S212肯定),切换控制部1352控制切换部1321,使其将显示区域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步骤S213)。然后,显示控制部1353使立体观测图像显示于被切换部1321切换为立体观测用的显示区域(步骤S214)。而且,在没有接受所显示的图像的切换的情况下(步骤S206否定),以及在从平面观测图像向立体观测图像切换时数据不是能够立体观测的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212否定),显示了平面观测图像或者立体观测图像(步骤S210、步骤S211以及步骤S214)之后,显示控制部1353判定是否接受了用于使图像的显示结束的结束操作(步骤S215)。在此,当没有接受到结束操作时(步骤S215否定),显示控制部1353返回到步骤S205,继续使显示区域显示立体观测图像或者平面观测图像。另一方面,当接受了结束操作时(步骤S215肯定),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结束处理。如上述那样,根据第2实施方式,显示控制部1353使包含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和表示了由显示信息授予部1351授予的信息的每个图像的缩略图标的操作画面显示于显示部132。而且,当使用缩略图标选择出使显示区域显示的图像时,切换控制部1352根据所选择的图像被授予的信息进行控制,将该显示区域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从而,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能够提供操作者易于利用的操作画面。另外,根据第2实施方式,切换控制部1352在操作画面中,接受从显示区域所显示的立体观测用图像向平面观测用图像的切换处理、以及从平面观测用图像向立体观测用图像的切换处理,并根据所接受的处理进行控制,将该显示区域切换为平面观测用或者立体观测用。而且,当由切换控制部1352接受的处理是从立体观测用图像向平面观测用图像的切换处理时,绘制处理部136以及显示控制部1353生成高清晰的平面观测用图像。而且,显示控制部1353使该图像显示于显示区域。从而,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工作站130能够提供对于操作者而言易于观察的平面观测图像。(第3实施方式)以上针对第I以及第2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除了上述的第I以及第2实施方式以外,还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实施。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对图像数据授予信息,并根据所授予的信息将显示部132切换为平面观测用或者立体观测用的情况。然而,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根据图像数据被授予的现有的信息,将显示部132切换为平面观测用或者立体观测用。例如,也可以根据DICOM的标记的附带信息将显示部132切换为平面观测用或者立体观测用。列举一个例子,当作为附带信息而存在是体数据的意思的信息时,切换部1352将显示部132切换为立体观测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工作站130根据体数据生成立体观测图像以及平面图像,并显示所生成的图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根据体数据生成立体观测图像以及平面图像,并显示所生成的图像的情况。另外,也可以是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或者工作站130根据体数据生成立体观测图像以及平面图像,终端装置140显示图像的情况。此时,在被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或者工作站130授予了显示信息之后,存储于图像保管装置120,终端装置140根据从图像保管装置120读取的图像数据被授予的显示信息来显示立体观测图像或者平面图像。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终端装置140对从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的医用图像等进行显示等的例子。然而,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终端装置140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或者工作站130直接连接的情况。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工作站130从图像保管装置120取得体数据,并根据该体数据生成立体观测图像以及平面图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工作站130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110取得体数据,并根据该体数据生成立体观测图像以及平面图像的情况。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通过使用液晶材料来改变从各像素输出的光的偏振方向,从而将显示部132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通过任意的方法将显示部132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的情况。以下,针对通过与在第I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方法不同的方法来将显示部132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6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换部1321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例如,在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切换部1321中,为了增减由双凸透镜层赋予的光的指向性,如图16所示,双凸透镜层331通过封入了具有某个折射率的液体的多个单元分别被电极332夹持而形成。而且,当对成为显示对象的图像数据授予的显示信息是平面观测用时,切换部1321在切换控制部1352的控制下,如图16所示,对电极332施加电压,使双凸透镜层从透镜形状111变为平面形状112。即,切换部1321切换为使光的指向性减少了的平面观测用显示部132。另一方面,当对成为显示对象的图像数据授予的显示信息是立体观测用时,切换部1321在切换控制部1352的控制下,如图16所示,对电极332执行放电,使双凸透镜层从平面形状112变为透镜形状111。即,切换部1321切换为使光的指向性增加了的立体观测用显示部132。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对夹持双凸透镜的电极进行施加电压、放电,来将显示部132切换为立体观测用和平面观测用的情况。然而,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以与双凸透镜相同的折射率重叠具有与透镜形状相反的形状的滤波器,来将显示部132切换为立体观测用和平面观测用。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在平面观测用或者立体观测用的切换控制中使用液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果能够以电子方式切换纳米级的线状构造方向,则能够使用任意的材料。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根据图像的信息(重建图像时的信息)将显示部132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根据检查内容的信息,将显示部132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例举一个例子,当进行基于X射线CT装置的脑检查(例如脑肿瘤、蛛网膜下出血等检查)时,图像显示系统将显示部132切换为立体观测用,当进行基于X射线诊断装置的胸部X射线检查时,将显示部132切换为平面观测用。此时,切换控制部1352例如根据图像的附带信息、或者由操作者输入的检查信息等,判定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的哪一个,来切换显示部132。另外,例如图像显示系统也能够根据观察者的信息,将显示部132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例举一个例子,图像显示系统根据观察者的人数或特定的观察者,将显示部132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例如,当根据观察者的人数来进行切换时,图像显示系统还具备具有照相机的头部追踪装置,以利用照相机对显示部132的显示面的前方进行摄影的方式进行控制。而且,图像显示系统从由照相机进行摄影而得到的影像中通过面部识别的模式匹配来确定观察者的面部,检测出观察者的人数。例如,图像显示系统检测出由观察者检测部1351通过模式匹配识别为面部的区域的数量作为观察者的人数。然后,图像显示系统根据检测到的人数,将显示部132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例如,当观察者是一人时,图像显示系统将显示部132切换为立体观测用,当观察者是多人时,将显示部132切换为平面观测用。相反,也能够当观察者是多人时,图像显示系统将显示部132切换为立体观测用,当观察者是一人时,将显示部132切换为平面观测用。另外,例如当根据特定的观察者来进行切换时,图像显示系统除了上述的头部追踪装置之外,还预先将所希望的显示形式(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与每个观察者对应地存储。而且,图像显示系统根据由照相机进行摄影而得到的影像通过面部验证来确定人物。并且,图像显示系统读取与所确定的人物对应的显示形式,并根据所读取的显示形式,将显示部132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其中,上述的头部追踪装置的控制、或对于由照相机进行摄影而得到的影像的处理(观察者的人数的检测、人物的确定等)由切换控制部1352来执行。然而,上述的控制以及处理也可以由控制部135来执行,或者也可以追加新的功能部(例如检测部)。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针对头部追踪装置取得观察者的信息(人数、特定的人物)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如果能够取得位于显示部132之前的观察者的信息,则能够应用任何方式。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系统、装置、方法以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可以根据情况来显示能够立体观测的三维的图像、和二维的图像。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进行提示的方式,并不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的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和其变形与包含于发明的范围或主旨中一样地包含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中。权利要求1.一种图像显示系统,具备控制图像的显示的控制装置和根据上述控制装置的控制来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具备判定部,根据与上述图像的观察相关的信息,判定上述显示装置所显示的图像是立体观测用图像还是平面观测用图像;和切换控制部,根据上述判定部的判定结果进行控制,将上述显示装置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上述显示装置具备切换部,该切换部根据上述切换控制部的控制,将上述显示装置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还具备图像生成部,生成立体观测用图像以及平面观测用图像;和信息授予部,对由上述图像生成部生成的立体观测用图像以及平面观测用图像,分别授予用于确定立体观测用以及平面观测用的信息;上述切换控制部根据由上述信息授予部授予的信息进行控制,将上述显示装置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图像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还具备接受部,该接受部接受由上述显示装置显示的立体观测用图像或者平面观测用图像中的任意区域的设定,上述切换控制部以将由上述接受部接受到的上述任意区域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的方式进行控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还具备显示控制部,该显示控制部使被上述切换控制部控制而切换成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的任意区域显示立体观测用图像或者平面观测用图像,上述切换控制部在进行控制而将由上述接受部接受到的任意区域切换为平面观测用时,变更该任意区域的大小,上述显示控制部根据被上述切换控制部变更后的任意区域的大小,变更上述平面观测用图像的大小来进行显示。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显示装置在显示上述立体观测用图像或者平面观测用图像的显示面具有双凸透镜层,上述切换部通过增减由设置于上述显示面的双凸透镜层赋予的光的指向性,来将该显示装置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显示控制部使包含用于显示上述图像的显示区域、和表示了由上述信息授予部授予的信息的每个图像的缩略图标的操作画面显示于上述显示装置,当使用上述缩略图标选择了在上述显示区域显示的图像时,上述切换控制部根据所选择的图像被授予的信息进行控制,将该显示区域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切换控制部在上述操作画面中,接受从上述显示区域所显示的立体观测用图像向平面观测用图像的切换处理、以及从平面观测用图像向立体观测用图像的切换处理,并根据所接受的处理进行控制,将该显示区域切换为平面观测用或者立体观测用,当由上述切换控制部接受的处理是从立体观测用图像向平面观测用图像的切换处理时,上述图像生成部生成高清晰的平面观测用图像,当由上述图像生成部生成了高清晰的平面观测用图像时,上述显示控制部使该图像显示于上述显示区域。8.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判定部,根据与图像的观察相关的信息,判定显示部所显示的图像是立体观测用图像还是平面观测用图像;切换控制部,根据上述判定部的判定结果进行控制,将上述显示部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和切换部,根据上述切换控制部的控制,将上述显示部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9.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在具备控制图像的显示的控制装置、和根据上述控制装置的控制来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系统中执行,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包含根据与上述图像的观察相关的信息,判定上述显示装置所显示的图像是立体观测用图像还是平面观测用图像的步骤;和根据上述判定的结果进行控制,将上述显示装置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的步骤;上述显示装置包含根据上述控制,将上述显示装置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的步骤。10.一种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判定部,根据与图像的观察相关的信息,判定显示部所显示的图像是立体观测用图像还是平面观测用图像;切换控制部,根据上述判定部的判定结果进行控制,将上述显示部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和切换部,根据上述切换控制部的控制,将上述显示部切换为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全文摘要实施方式涉及图像显示系统、装置、方法以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提供可以根据情况来显示能够立体观测的三维的图像和二维的图像的图像显示系统、装置、方法以及医用图像诊断装置。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系统具备控制装置和显示装置,上述控制装置具备判定部和切换控制部,上述显示装置具备切换部。判定部根据与上述图像的观察相关的信息,判定上述显示装置所显示的图像是立体观测用图像还是平面观测用图像。切换控制部根据上述判定部的判定结果进行控制,将上述显示装置切换成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切换部根据上述切换控制部的控制,将上述显示装置切换成立体观测用或者平面观测用。文档编号A61B5/055GK102892016SQ201210247719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申请日期2012年7月17日优先权日2011年7月19日发明者塚越伸介,荒木田和正,原拓实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