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中草药制剂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的重量比为:骨碎补:?20~40%、淫羊藿15~35%、怀牛膝8~15%、杜仲8~15%、鹿角片5~15%,巴戟天8~15%、锁阳8~15%、枸杞8~15%。其有益效果在于具有显著的补益肝肾、兼有活血之效。对原发性老年骨质疏松症具有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专利说明】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草药制剂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作为老年推行性重要疾病之一的骨质疏松症及其所引起的骨折已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美国: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病人约120万人,治疗费用高达70—120亿美元,占全部骨折治疗费用的85%。日本:骨质疏松症患者500万人。中国:骨质疏松症患者约6000—8000万人,且随增龄患病率明显增高。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中年以后内分泌的变化、活动减少,营养障碍或治疗慢性一病时所用药物的影响,所发生的慢性代谢性 骨病。以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而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减少为病理特征,临床上多在作X线检查时发现。老年人发病率高,男性60岁以上为10%,65岁以上为21 %,女性60岁以上为40%,65岁以上为66%。然而X线观察对本症不敏感。随着血液微量元素的检测(24小时尿钙> 400mg),尿羟脯氨酸测定(空腹尿羟脯氨酸A肌酐比值> 0.20),C T对骨的密度测定,以及其他更先进的检测方法的使用,发病率肯定比上述高。本症容易并发老年人骨折,所以应有足够的认识,并及时给予预防和治疗。
[0003]中医学没有骨质疏松症的名称,就症状和体征、并发症的特征,可以归属于中医学的“骨痿”、“肾痹”。近人又称为“骨弱症”。研究表明,美国、欧洲和日本大约有7500万人不同程度地患有骨质疏松症,我国也有数千万的患者,尤其是绝经后妇女发病率更高,所以现代中医学家常将此症归为“绝经前后诸症”。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在继续增加,由此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骨质疏松症的有效预防与治疗已引起世界医学界的广泛重视。近年来,国内外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均非常重视,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其着重于整体调节,调动内因,作用于多个环节,最终达到纠正机体激素失衡和负钙平衡的功效,疗效得到了充分肯定。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医学认为是肾亏所致,治疗时亦以肾为本。中医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以补肾为大法。补肾法中,要辨别肾阴虚和肾阳虚,根据“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道理,治疗时应阴阳同补而有所偏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人体随着年龄逐渐老化、肾精逐渐衰竭的结果,难以避免地逐渐加重。但可以通过医药、饮食调节、生活调节等综合方法,延缓其发展,并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使其有限度的逆转,使临床症状上得以减轻甚至缓解。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目的在于采用以补肾为大法,根据“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道理,治疗时应阴阳同补而有所偏重,将人体随着年龄逐渐老化、肾精逐渐衰竭的结果,通过提供一种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延缓其发展,并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使其有限度的逆转,使临床症状上得以减轻甚至缓解。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0006]—、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中药组合物重量比为:
[0007]
【权利要求】
1.一种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的重量比为:骨碎补:20~40%、淫羊藿15~35%、怀牛膝8~15%、杜仲8~15%、鹿角片5~15%,巴戟天8~15%、锁阳8~15%、枸杞8~15%。
2.一种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I)称取各原药材骨碎补20~40%、淫羊藿15~35%、怀牛膝8~15%、杜仲8~15%、鹿角片5~15%、巴戟天8~15%、锁阳8~15%、枸杞8~15%备用;⑵将所述重量配比的怀牛膝加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0.5~3小时,过滤得滤液I和药渣备用;(3)将所述重量配比的骨碎补、淫羊藿、杜仲、鹿角片、巴戟天、锁阳和枸杞与步骤(2)中得到的药渣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量为所述骨碎补、淫羊藿、杜仲、鹿角片、巴戟天、锁阳和枸杞以及步骤(2)中得到的药渣总重量的8~10倍量,第二次加水量为所述骨碎补、淫羊藿、杜仲、鹿角片、巴戟天、锁阳和枸杞以及步骤⑵中得到的药渣总重量的5~8倍量,每次煎煮0.5~3小时,过滤得滤液II,备用;(4)合并滤液I和滤液II,浓缩制成药液。
3.如权利要求1、2所述一种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根据需要可利用制药常规方法制成临床上适用的剂型,如固体制剂。
【文档编号】A61P19/10GK103623124SQ201210305697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4日
【发明者】赵银香 申请人:赵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