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胶囊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囊内窥镜,特别是指一种带双镜头的胶囊内窥镜。
背景技术:
胶囊式内窥镜是医学发展的科技新产品,其日渐被广泛应用于医学上各种病症的临床诊断,采用无痛无创伤的监测诊断,口服后进入人体胃或肠道中,通过其镜头组件近距离拍摄其内部的胃或肠壁状况,以进行临床诊断,减轻患者的临床痛苦。现有的胶囊内窥镜,采用单镜头拍摄,所摄取的角度单一,拍摄范围有限,提供的诊断图像数据有限。并且,由于现有的内窥镜的天线装设于电路板上,与电池较近,电池对天线的干扰,影响了其所摄影像或图像的清晰度,及其数据传输。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囊内窥镜,通过在镜头上缠绕天线,使得天线远离电池,减少干扰,扩大拍摄范围。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囊内窥镜,通过增设双镜头扩大拍摄的范围,使得胶囊内窥镜在胃或肠道中蠕动时,可同时拍摄胶囊两端的肠壁或胃壁上的图像或影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胶囊内窥镜,包括胶囊状壳体以及内置于其中的成像系统、照明系统、信号收发系统和电源,其中,所述电源分别与成像系统、照明系统和信号收发系统电连接,所述胶囊状壳体的一端或两端设有透明的镜头盖,成像系统包括至少一组镜头,所述信号收发系统包括天线和射频电路,所述天线装设于镜头的外周,所述镜头透过壳体前端的镜头盖拍摄并采集体腔内的图像,将所述图像经由天线发射至检测设备中。优选地,所述天线缠绕于一镜头的外周,通过盘旋地环绕于镜头外周,既可延长天线的长度,提升天线的性能,增强了天线的信号强度,且有效利用了胶囊空间。优选地,所述镜头为两组,所述镜头对称设置于胶囊壳体的两侧,所述电源设置于两组镜头之间。天线与电源之间设有一定的间距,以减少电源对天线的干扰。优选地,所述胶囊内窥镜进一步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与天线电连接的射频电路、与镜头电连接的视频传感电路以及控制电路。所述镜头的一端固定于电路板上,所述电源设置于电路板之间。所述电源与天线之间的间距为6-10mm。所述天线的高度为4-8_。所述天线的匝数为3-5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胶囊内窥镜在两端对称设置有两镜头,取代了原有的单镜头的胶囊内窥镜,通过多角度的拍摄,增大了在胃或肠道内的拍摄范围;另外,天线盘旋式地环绕于镜头上,既可增大了天线的信号强度,提高了天线的性能,同时有效地利用了胶囊空间,取代了原有天线设置于电路板上的方式,使得电源和天线之间的间距扩大,大大减少了因电源工作给天线带来的干扰,从而有效提高了所摄影像的清晰度。
图I为本发明胶囊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胶囊内窥镜的电路模块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I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胶囊内窥镜,包括胶囊状壳体I以及内置于其中的成像系统2、照明系统3、信号收发系统4和电源5,其中,所述电源5分别与成像系统2、照明系统3和信号收发系统4电连接,所述胶囊状壳体I的一端或两端设有透明的镜头盖10,成像系统2包括至少一组镜头20,所述信号收发系统4包括天线40和射频电路,所述天线40装设于镜头20的外周,所述镜头20透过壳体前端的镜头盖10拍摄并采集体腔内的图像,将所述图像经由天线发射至检测设备中。其中,胶囊状壳体I用于收纳所述成像系统2、照明系统3、信号收发系统4和电源 5,可通过口服进入人体的腹腔的肠道或胃中,通过成像系统2拍摄肠道或胃中的图像,并将其所采集的图像数据通过信号收发系统4发送至外部检测设备中,以供医生实时获知待测人体的肠道或胃中的状况,对其进行观察和检测,以帮助诊断治疗。结合参照图2所示,所述胶囊内窥镜进一步包括电路板6,所述电路板6上设有与天线40电连接的射频电路60、与镜头电连接的视频传感电路62以及控制电路64。所述射频电路60、视频传感电路62和控制电路64集成于电路板6上,所述视频传感电路62将镜头20所摄取的图像数据传送至所述射频电路60上,再经由天线40发送至外部的检测设备以供检测,所述控制电路64用于接受外部检测设备发出的指令,以对射频电路60和视频传感电路62进行控制。所述成像系统2包括至少一组镜头20和视频传感电路62,视频传感电路62与镜头电性相连,对所述镜头20在人体肠道或胃中所摄的图像或影像进行采集并保存,并传输至射频电路60,经由天线40发射至外部的检测设备中。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成像系统包括两组镜头20,其分别装设于电路板的两侧上,且与胶囊两端的透明镜头盖10相对,分别拍摄并采集胶囊两端的图像和影像,以增大了胶囊在肠道或胃中的拍摄范围,扩大了检测的范围,提闻了检测的可罪度。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天线40由金属线圈制成,盘旋地缠绕于一镜头20的外周,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电路板6的射频电路60,另一自由端以镜头20为柱状轴心盘旋地环绕于镜头20上。将天线40制成线圈状盘绕于镜头20上,可增大天线的发射信号强度,同时,缠绕于镜头上,减少了所占面积,使得整体胶囊内窥镜轻便小型化,并且,所述缠绕于镜头上的天线,远离电源,可有效减少电源对天线收发信号产生的电磁干扰,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在本发明中,所述电源5与天线40之间的间距为6-10mm,优选间距为8mm,所述电源5和天线40之间的间距为应为越大越好,从而保证电池5对天线40性能的影响最小。所述天线40的高度为4-8mm,优选高度为6mm。所述天线40的匝数为3-5匝,优选匝数为3. 5匝。可以理解,所述天线40亦可以竖立于镜头20的两侧,与镜头20相平行,通过环设于镜头20的外周边上的天线40向外部的检测设备发送所摄的图像或影像数据。这样,既可增大了天线的发射信号强度,又可减少其所占面积,有效地利用了胶囊空间,提高了天线的性能。本发明的胶囊内窥镜在两端对称设置有两镜头,取代了原有的单镜头的胶囊内窥 镜,通过多角度的拍摄,增大了在胃或肠道内的拍摄范围;另外,天线盘旋式地环绕于镜头上,既可增大了天线的信号强度,提高了天线的性能,同时有效地利用了胶囊空间,取代了原有天线设置于电路板上的方式,使得电源和天线之间的间距扩大,大大减少了因电源工作给天线带来的干扰,从而有效提高了所摄影像的清晰度。
权利要求
1.一种胶囊内窥镜,包括胶囊状壳体以及内置于其中的成像系统、照明系统、信号收发系统和电源,其中,所述电源分别与成像系统、照明系统和信号收发系统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状壳体的一端或两端设有透明的镜头盖,成像系统包括至少一组镜头,所述信号收发系统包括天线和射频电路,所述天线装设于镜头的外周,所述镜头透过壳体前端的镜头盖拍摄并采集体腔内的图像,将所述图像经由天线发射至检测设备中。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缠绕于一镜头的外周。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为两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对称设置于胶囊壳体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设置于两组镜头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I或3所述的一种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内窥镜进一步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与天线电连接的射频电路、与镜头电连接的视频传感电路以及控制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的一端固定于电路板上,所述电源设置于电路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与天线之间的中心间距为6-10mm。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的高度为4-8mm。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的匝数为3-5匝。
全文摘要
一种胶囊内窥镜,包括胶囊状壳体以及内置于其中的成像系统、照明系统、信号收发系统和电源,电源分别与成像系统、照明系统和信号收发系统电连接,所述胶囊状壳体的一端或两端设有透明的镜头盖,成像系统包括至少一组镜头,信号收发系统包括天线和射频电路,天线装设于镜头的外周,镜头透过壳体前端的镜头盖拍摄并采集体腔内的图像,将所述图像经由天线发射至检测设备中。胶囊内窥镜在两端对称设置有两镜头,增大了在胃或肠道内的拍摄范围;天线盘旋式地环绕于镜头上,既可增大了天线的信号强度,提高了天线的性能,同时有效地利用了胶囊空间,电源和天线之间的间距扩大,减少了因电源工作给天线带来的干扰。
文档编号A61B1/05GK102961112SQ201210441069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7日
发明者肖潇, 吴良信, 李奕 申请人:深圳市资福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