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23105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发病的基础。肝硬化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进行性纤维化。 正常肝组织间质的胶原(I和III型)主要分布在门管区和中央静脉周围。肝硬化时I型和 III型胶原蛋白明显增多并沉着于小叶各处。随着窦状隙内胶原蛋白的不断沉积,内皮细胞窗孔明显减少,使肝窦逐渐演变为毛细血管,导致血液与肝细胞间物质交换障碍。肝硬化的大量胶原来自位于窦状隙(Disse腔)的贮脂细胞(ItO细胞),该细胞增生活跃,可转化成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初期增生的纤维组织虽形成小的条索但尚未互相连接形成间隔而改建肝小叶结构时,称为肝纤维化。如果继续进展,小叶中央区和门管区等处的纤维间隔将互相连接,使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改建而形成肝硬化。
现代医学认为肝硬化是肝脏的不可逆性病变,对于肝硬化的治疗,早期干预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最佳方法。但现代医学除了针对病因及一般支持的治疗以外,在抗肝纤维化方面仍未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诸如秋水仙碱、苦参素等药物副作用大,费用高,疗效不肯定,难以在临床推广。中医方面,本病可归属于中医的“瘕积”范畴,对本病的治疗大体上有辨证分期分型论治、基本方加减论治、中成药治疗三种。前两种治疗方法较为个体化, 缺乏有效的药理和临床研究,疗效不肯定,可重复性差。中成药方面,近年来涌现出一系列的专方专药,如强肝软坚汤、丹芪和肝冲剂、复方861、扶正化瘀方、复方鳖甲软肝片、复方丹参滴丸、疏肝理脾片等,多选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方药制成胶囊、片剂或颗粒剂,服用方便、疗效肯定,然肝体阴而用阳,久用上述药物,或疏之太过,或攻伐太甚,虽可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仍难以达到较为满意的治疗目标。因此,积极探寻新的抗肝纤维化的治疗途径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中药治疗早期肝硬化效果良好,未发现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中药,是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的吴茱萸20 80当归50 150白芍50 150川芎50 150党参50 150桂枝50 150阿胶50 150牡丹皮20 80生姜20 80甘草50 150法半夏20 80麦冬50 150柴胡20 80枳实20 80茯苓50 150。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中药,其优选方案是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的吴茱萸30 70 当归60 120 白芍`60 120 川芎60 120120桂枝60 120阿胶60 120牡丹皮30 7070甘草60 120法半夏30 70麦冬50 15070枳实30 70茯苓60 120。党参60 生姜30 '柴胡30 '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中药,其进一步优选方案是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的吴茱萸50 当归90 白芍90川芎90党参90桂枝90 阿胶90牡丹皮60生姜60甘草90 法半夏45 麦冬90柴胡45枳实50 茯苓90。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中药,它的活性成分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的取全部15味药材,加水提取两次,第一次加入相当于药材总重量6 12倍的水,提取 I 3小时,第二次加入相当于药材总重量6 12倍的水,提取I 3小时;合并提取液, 浓缩至80°C时相对密度为1. 22 1. 30的浸膏,加入乙醇至含醇量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 50% 60%,搅拌匀,静置12 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80°C时相对密度为1. 25 1. 35 的浸膏,即得所述的活性成分。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中药,它的活性成分是通过以下的优选方法制备而成的取全部15味药材,加水提取两次,第一次加入相当于药材总重量8 10倍的水,提取 2小时,第二次加入相当于药材总重量6 8倍的水,提取2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至80°C 时相对密度为1. 26的浸膏,加入乙醇至含醇量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56%,搅拌匀,静置12 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80°C时相对密度为1. 30的浸膏,即得所述的活性成分。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中药,它的膏剂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的 取全部15味药材,加入相当于药材总重量6 12倍的水浸泡小时,然后煎煮I 3小时,滤过;滤渣加入相当于药材总重量6 12倍的水,煎煮I 3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至 80°C时相对密度为1. 35 1. 45的浸膏,然后加入30 80重量份的炼蜜,混合均匀,即得。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中药,可以与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配合,制成各种常用制剂。
本发明中中药详细情况如下吴茱萸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 Benth.、石虎Evodia rutaecarpa (Juss. ) 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 或疏毛吴茱萸 Evodia rutaecarpa (Juss. ) Benth. var. bodinieri (Dode) Huang 的干燥近成熟果实。8 11 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味辛、苦,性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功能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 寒湿脚气,痛经,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
当归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于。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功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 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白芍(芍药)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 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功能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川芎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弯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莖。夏季当莖上的节盘显著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烘干,再去须根。味辛,性温。归肝、胆、 心包经。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
党参本品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 )Nannf.、素花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 var. modestaCNannf. )L T. Shen 或川党参 Codonopsis tangshen Oliv .的干燥根。秋季采挖,洗净,晒干。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功能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桂枝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 晒干,或切片晒干。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功能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阿胶本品为马科动物驴Equus asinus Linnaeus的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功能补血滋阴,润燥 ,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
牡丹皮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和泥沙,剥取根皮,晒干或刮去粗皮,除去木心,晒干。前者习称连丹皮,后者习称刮丹皮。 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功能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
生姜本品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e.的新鲜根莖。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功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鱼蟹中毒。
甘草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莖。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功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法半夏(法夏)本品为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 Breit.)的块莖。生半夏的用甘草石灰液浸泡后干燥而成的炮制加工品。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功能燥湿化痰。 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麦冬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 Ker-Gawl.的干燥块根。夏季采挖,洗净,反复暴晒、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须根,干燥。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 胃经。功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 肠燥便秘;咽白喉。
柴胡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crzonerifolium ffilld.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春、 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功能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枳实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的干燥幼果。5-6月收集自落的果实,除去杂质,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较小者直接晒干或低温干燥。味苦、辛、酸,性温。归脾、胃经。功能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滞气阻胸痹,结胸;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茯苓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 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_9月采挖, 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于,分别称为“茯苓皮” 及“茯苓块”。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功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本发明以吴茱萸、桂枝温阳祛寒;以当归、川芎、牡丹皮,白芍、阿胶理血行瘀;以党参、生姜、甘草、法半夏、茯苓健脾理中;以麦冬养阴润燥。本发明药物搭配合理,寒热并用,攻补两施,标本兼顾,其功效非一般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药物所能比拟,以达到软肝化积的目的。
临床上肝病 的治疗往往因为患者依从性差,得不到规范、足程的治疗,以至病情难以控制。膏方是传统中医八大剂型之一,其在对慢性疾病的治疗上具有独特优势。其保存和服用方便,每剂膏方可供患者服用长达一个月,且其口味甜腻,极大的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如实施例7和实施例8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中药治疗早期肝硬化具有较好的效果,配合抗病毒、保肝抗炎、支持治疗等常规治疗,有效率可达到80% ;并且在临床施治的过程中,未见毒副作用,安全可靠。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地进步。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吴茱萸200g当归500g白苟500g川芎500g党参500g桂枝500g阿胶500g牡丹皮200g生姜200g甘草500g法半夏200g麦冬500g柴胡200g枳实200g获茶500g。
取全部15味药材,加水提取两次,第一次加入45600g的水,提取I小时,第二次加入45600g的水,提取I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至80°C时相对密度为1.22的浸膏,加入乙醇至含醇量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50%,搅拌匀,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80°C时相对密度为1. 25的浸膏,即得所述的活性成分。
实施例2吴茱萸800g 当归1500g白芍1500g 川芎1500g党参1500g桂枝1500g 阿胶1500g 牡丹皮800g生姜800g甘草1500g 法半夏800g 麦冬1500g柴胡800g枳实800g茯苓1500g取全部15味药材,加水提取两次,第一次加入219600g的水,提取3小时,第二次加入 219600g的水,提取3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至80°C时相对密度为1. 30的浸膏,加入乙醇至含醇量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60%,搅拌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80°C时相对密度为1. 35的浸膏,即得所述的活性成分。
将活性成分与适量淀粉和糊精混合,制粒,干燥,压片,即得本发明的片剂。
实施例3吴茱萸700g 当归600g 白芍600 g 川芎600g 党参800g桂枝700g阿胶600g 牡丹皮700g生姜700g甘草800g法半夏700g 麦冬500g柴胡700g枳实700g茯苓600g。
取全部15味药材,加水提取两次,第一次加入90000g的水,提取1. 5小时,第二次加入IOOOOOg的水,提取2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至80°C时相对密度为1. 22的浸膏,加入乙醇至含醇量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58%,搅拌匀,静置16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80°C时相对密度为1. 32的浸膏,即得所述的活性成分。
将活性成分与适量蔗糖和防腐剂混合,加水至lOOOOg,即得本发明口服液。
实施例4 吴茱萸500g 当归900g 白芍900g川芎900g党参900g桂枝900g 阿胶900g牡丹皮600g生姜600g甘草900g 法半夏450g 麦冬900g柴胡450g积实500g 获茶900g取全部15味药材,加水提取两次,第一次加入123200g的水,提取2. 5小时,第二次加川弯IlOOg 牡丹皮400g 麦冬600g入89600g的水,提取1. 2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至80°C时相对密度为1. 26的浸膏,加入乙醇至含醇量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56%,搅拌匀,静置19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80°C时相对密度为1. 30的浸膏,即得所述的活性成分。
将活性成分与适量蔗糖混合,制成颗粒,干燥,即得本发明颗粒剂。
实施例5当归IlOOg 白芍IlOOg 桂枝600g 阿胶600g 甘草600g 法半夏300g 积实300g 获茶600g 取全部15味药材,加入70800g的水浸泡小时,然后煎煮2小时,滤过;滤渣加入70800g 的水,煎煮2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至80°C时相对密度为1. 4的浸膏,然后加入炼蜜500g, 混合均匀,即得本发明膏剂。
实施例6 吴茱萸400g 党参1300g 生姜400g 柴胡700g吴茱萸350g 党参600g 生姜300g 柴胡300g当归1300g 桂枝1300g 甘草800g 枳实400g川芎1300g 牡丹皮500g 麦冬900g白芍1300g 阿胶1300g 法半夏700g 获茶900g。
取全部13味药材,加水提取两次,第一次加入81000g的水,提取2. 3小时,第二次加入108000g的水,提取2. 5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至80°C时相对密度为1. 24的浸膏,加入乙醇至含醇量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51%,搅拌匀,静置2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80°C时相对密度为1. 27的浸膏,即得所述的活性成分。
将活性成分置真空干燥箱中70°C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加入适量淀粉、二氧化硅 、硬脂酸镁,制成颗粒,干燥,装入胶囊,即得本发明胶囊剂。
实施例7本发明所述中药的临床试验情况1、病例选择100例均为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排除合并其他严重心肺等疾病需要药物干预者;排除妊娠、哺乳期妇女。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 28 70岁;肝功能Child — Pugh分级A级29例,B级21例。对照组50例,其中男30例, 女20例;年龄23-65岁;ChiId-Pugh分级A级31例,B级1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 病程、Child — Pugh分级、临床症状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 05),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参考2000年9月(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肝病分会联合修订的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关于肝炎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
①肝炎肝纤维化主要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诊断,B检查结果可供参考。B超检查表现为肝实质回声增强、增粗,肝脏表面不光滑,边缘变钝,肝脏、脾脏可增大,但肝表面尚无颗粒状,肝实质尚无结节样改变。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如透明质酸(HA)、II型前胶原(PC — III)、IV型胶原(IV — C)、层蛋白(LN) 4项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有一定相关性,但不能表纤维沉积于肝组织的量。
②肝炎肝硬化是慢性肝炎的发展结果,肝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弥漫性肝纤维化及结节形成,两者必须同时其备,才能诊断。代偿性肝硬化指早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 — Pugh A级。虽可有轻度乏力、食欲减少或腹胀症状,但无明显肝功能衰竭表现。血清白蛋白降低, 但仍> 35g/l,胆红索<35u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多大于60%,血清ALT及AST轻度升高, AST可高于ALT,谷氨酰转肽酶可轻度升高。可有门静脉高压症,如轻度食管静脉曲张,但无腹水、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出血。
3、药物使用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治疗(包括抗病毒、保肝抗炎、支持治疗等),6个月为一疗程。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服用本发明实施例4的药物,每天3次,每次使用相当于生药量100的药物,6个月为一疗程。
4、观察指标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临床评估和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TBil、ALT、AST、 ALB)、肝纤维化指标(HA、LN、PCII1、IV-c)等检查。同时观察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及不良事件,并进行Child — Pugh分级评分,于治疗后12周进行评价。
5、疗效判断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复常,肝纤四项值下降率> 50%。
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复常,肝纤四项值下降率> 25%。
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肝功能未复常、肝纤四项值无明显变化。
6、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土标准差(x~-土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7、临床结果见下表治疗后肝纤四项值比较,见表I。
表I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比较(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的吴茱萸20 80当归50 150白芍50 150川芎50 150党参50 150桂枝50 150阿胶50 150牡丹皮20 80生姜20 80甘草50 150法半夏20 80麦冬50 150柴胡20 80枳实20 80获茶50 15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的吴茱萸30 70当归60 120白芍60 120川芎60 120党参60 120桂枝60 120阿胶60 120牡丹皮30 70生姜30 70甘草60 120法半夏30 70麦冬50 150柴胡30 70枳实30 70茯苓60 12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的吴茱萸50当归90 白芍90川芎90党参90桂枝90 阿胶90牡丹皮60生姜60 柴胡45甘草90 法半夏45 枳实50 茯苓90。麦冬9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的活性成分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的取全部15味药材,加水提取两次,第一次加入相当于药材总重量6 12倍的水,提取 I 3小时,第二次加入相当于药材总重量6 12倍的水,提取I 3小时;合并提取液, 浓缩至80°C时相对密度为1. 22 1. 30的浸膏,加入乙醇至含醇量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 50% 60%,搅拌匀,静置12 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80°C时相对密度为1. 25 1. 35 的浸膏,即得所述的活性成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的活性成分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的取全部15味药材,加水提取两次,第一次加入相当于药材总重量8 10倍的水,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入相当于药材总重量8 10倍的水,提取2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至 80°C时相对密度为1. 26的浸膏,加入乙醇至含醇量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56%,搅拌匀,静置 12 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80°C时相对密度为1. 30的浸膏,即得所述的活性成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的膏剂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的取全部15味药材,加入相当于药材总重量6 12倍的水浸泡小时,然后煎煮I 3小时,滤过;滤渣加入相当于药材总重量6 12倍的水,煎煮I 3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至 80°C时相对密度为1. 35 1. 45的浸膏,然后加入30 80重量份的炼蜜,混合均匀,即得。
7.一种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中药制剂,包括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的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中药与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吴茱萸、当归、白芍、川芎、党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法半夏、麦冬、柴胡、枳实、茯苓。本发明以吴茱萸、桂枝温阳祛寒;以当归、川芎、牡丹皮,白芍、阿胶理血行瘀;以党参、生姜、甘草、法半夏、茯苓健脾理中;以麦冬养阴润燥。本发明药物搭配合理,寒热并用,攻补两施,标本兼顾,以达到软肝化积的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中药治疗早期肝硬化效果良好,未发现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A61P1/16GK103055285SQ20121057355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6日
发明者周晓玲, 谢胜, 陈峭, 侯秋科 申请人:柳州市中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