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周围神经损伤术后修复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416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周围神经损伤术后修复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周围神经损伤术后修复的药物,以解决周围神经损伤术后的治疗问题。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鬼目草、臭梧桐、倒钩刺、丁公藤、一叶萩、黄精、女贞子、白术、对叶豆、冷饭果叶、柳叶藓、九层风。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术后具有疗效好和安全性较高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周围神经损伤术后修复的药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周围神经损伤术后修复的药物。
【背景技术】
[0002]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是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与其他组织损伤合并发生。周围神经损伤后,受该神经支配区的运动,感觉和营养均将发生障碍。临床上表现为肌肉瘫痪,皮肤萎缩,感觉减退或消失。尽管周围神经修复技术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如精细的显微外科技术、术中采用组织化学或免疫组化进行运动和感觉功能束定位等,但即使是新鲜、清洁的周围神经断裂伤,及时采用先进的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通常也不可能获得完全再生,功能也往往不能完全恢复;而长时间的感觉或运动的缺失将引起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畸形等。因此,如何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再生,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一直是神经修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
[0003]目前临床使用的周围神经损伤术后修复药物有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腺苷酸环氧化酶激活剂和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C、炎性因子、维生素B族等。其中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中的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疗效最为可靠,但是应用NGF也存在副作用:未受损的正常神经轴突的出芽,可导致慢性疼痛和异常神经反射等不良反应出现。故目前尚需探索一类既能促进神经快速生长、又能保证再生神经纤维功能的廉价药物。
[0004]而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术后的中医药治疗则多在于益气补血的基础上行气活血通络,但实际临床效果并不明显。针灸效果明显优于中药,但是患者难以坚持。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肯定且副作用小的用于周围神经损伤术后修复的药物。
[000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周围神经损伤术后修复的药物, 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鬼目草1(T30份、臭梧桐6?12份、倒钩刺 3-10份、丁公藤6?12份、一叶萩3?10份、黄精6?12份、女贞子6?12份、白术6?12份、对叶豆6?12份、冷饭果叶I飞份、柳叶藓3?10份、九层风1(T25份。
[0007]本发明中药是由下述最佳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的:鬼目草20份、臭梧桐10 份、倒钩刺6份、丁公藤10份、一叶萩6份、黄精10份、女贞子10份、白术10份、对叶豆10 份、冷饭果叶2份、柳叶藓6份、九层风20份。
[0008]其中所述的:鬼目草,为爺科植物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的全草。味甘;
苦;性寒。归肝;胆;肾经。功可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0009]臭梧桐,为马鞭草科赦桐属植物海州常山Clerodendron trichotomum Thunb?,以根、茎、叶入药。味苦、甘,平。功可祛除风湿,降血压。
[0010]倒钩刺,为蔷薇科植物三叶悬钩子Rubus delavayi Franch.的全株。味甘;微酸;
平。归心;肝经。功可清热解毒;除湿止痢;驱蛔。[0011]丁公藤,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 obtusfolia Benth.或光叶丁公藤 Erycibe sch-midtii Craib的干燥藤莖。味辛,温。归肝、脾、胃经。功可祛风除湿,消肿止痛。
[0012]一叶萩,为大戟科植物叶底珠Securinega suffruticosa ( Pall.) Rehd.的嫩枝叶或根。味辛;苦;性微温。归肝;肾;脾经。功可祛风活血;益肾强筋。
[0013]黄精,为百合科植物漠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黄精 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或多花黄精 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 的干燥根莖。性味甘,平。归脾、肺、肾经。功可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0014]女贞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甘、
苦,凉。归肝、肾经。功可滋补肝肾,明目乌发。
[0015]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莖。性味苦、 甘,温。归脾、胃经。功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0016]对叶豆,为豆科对叶豆Cassia alata L.,以叶入药。性味辛,温。功可杀虫,止痒。
[0017]冷饭果叶,为为忍冬处植物荚莲Viburnum foetidrm Wall.的叶。味潘;性平。功
可解毒;续骨。
[0018]柳叶藓,为柳叶藓科植物柳叶藓Amblystegium serpens (Hedw.) B.S.G.的植物
体。性味涩;平。功可收敛止血。
[0019]九层风,为豆科植 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干燥藤莖。性味苦、 甘,温。归肝、肾经。功可补血,活血,通络。
[0020]组方原理:周围神经损伤一般多伴有外伤出现,目前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术后的中医药治疗多在于益气补血的基础上行气活血通络,但实际临床效果并不明显。发明人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周围神经损伤除气滞血瘀外,周围神经损伤术后肢体络脉不通,与津液留聚不散相关,当属中医所称之“痰阻经络”,痰积阻滞,络中气血不行,亦可引致血瘀,而“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血证论》卷五)。如此,因痰致瘀,积瘀化痰,痰瘀互结,胶著为患, 遂经脉为止不通,四末不达而产生神经分布区域的营养障碍。因此,周围神经损伤术后主要病理基础乃为痰积夹瘀。痰、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既为病之标,亦是病之本,其中尤以痰积为主要病理因素。故其治疗,应活血、祛痰、散结、通络并进,方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术后局部恢复。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0022]1、鬼目草和臭梧桐配合为君药,其中:鬼目草功可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发明人细胞培养实验证明:鬼目草水煎液用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术后具有独特的通滞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鬼目草可以促进局部生长相关蛋白(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 GAP-43)的合成,而特异性蛋白GAP-43在神经纤维的生长、发育、轴突再生以及突触功能的维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参与神经递质释放的调节,在神经系统的再发育或再生中能够决定和诱导神经突起沿正确方向生长,而且没有NGF那种未受损的正常神经轴突的出芽的副作用;而臭梧桐通过祛风除湿,结合鬼目草的通滞作用,达到消除经络痰积阻滞的作用。本方避免使用豁痰散结药物,其原因在于经络痰阻与有形之痰不同,发明人临床经验所得:使用该类药物,神经传导易激惹,容易引发慢性疼痛和异常神经反射等不良反应。
[0023]2、倒钩刺清热解毒除湿,丁公藤祛风除湿,消肿止痛,辅助鬼目草和臭梧桐祛除经络中的痰湿,去除湿停痰积这一病理基础。
[0024]3、黄精补气养阴,女贞子滋补肝肾,白术健脾益气利水,分别从痰湿上下游进行培补,佐制鬼目草、臭梧桐、倒钩刺、丁公藤,防其驱邪太过而伤正。
[0025]4、九层风补血活血通络,一叶萩祛风活血、益肾强筋,两味血分药物,归肝、肾经, 攻补兼施,且活血不动血,并有通络强筋作用。
[0026]5、发明人实验研究表明:小剂量冷饭果叶可以有效地增加神经细胞活跃度。
[0027]6、对叶豆可以减少本方的局部皮肤刺激,利于药物透皮吸收率。
[0028]7、在一派行散通络药物中加入小剂量柳叶藓,起到佐制作用,降低副作用。
[0029]8、本发明药物原料用量是经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原料用量为在下述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0031]实施例1,原料药重量配比:鬼目草20份、臭梧桐10份、倒钩刺6份、丁公藤10份、 一叶萩6份、黄精10份、女贞子10份、白术10份、对叶豆10份、冷饭果叶2份、柳叶藓6份、 九层风20份。
[0032]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是:将鬼目草、臭梧桐、倒钩刺、丁公藤、一叶萩、黄精、女贞子、白术、对叶豆、冷饭果叶、柳叶藓、九层风混合加水煎煮,30分钟后取滤液,药渣加水继续煎煮20分钟后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浓缩干燥粉碎后调敷。
[0033]实施例2,原料药重量配比:鬼目草10份、臭梧桐6份、倒钩刺3份、丁公藤6份、 一叶萩3份、黄精6份、女贞子6份、白术6份、对叶豆6份、冷饭果叶I份、柳叶藓3份、九层风10份。
[0034]实施例3,原料药重量配比:鬼目草20份、臭梧桐10份、倒钩刺6份、丁公藤10份、 一叶萩6份、黄精10份、女贞子10份、白术10份、对叶豆10份、冷饭果叶2份、柳叶藓6份、 九层风20份。
[0035]实施例4,原料药重量配比:鬼目草30份、臭梧桐12份、倒钩刺10份、丁公藤12 份、一叶萩10份、黄精12份、女贞子12份、白术12份、对叶豆12份、冷饭果叶5份、柳叶藓 10份、九层风25份。
[0036]实施例2?4的中药可按下列方法制备而成:
(1)将女贞子、臭梧桐、一叶萩粗粉分别以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并收集后混合备
用;
(2)将冷饭果叶、柳叶藓粉碎过150目筛,成细粉备用;
(3)将鬼目草、倒钩刺、丁公藤、黄精、对叶豆、白术、九层风加水煎煮2次,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得水提液;
(4)将步骤I所得的挥发油、步骤2所得的细粉加入步骤3所得的水提液,搅拌均匀,浓缩至相对密度1.36。
[0037]优化方案中,所述的浓缩为减压浓缩。
[0038]上述药物的有效组合,互相协调,活血、祛痰、通络,有效达到促进周围神经损伤术后神经修复之目的,且副作用较少。上述结果为临床资料充分证明,有关资料如下。[0039]I对象与方法。
[0040]1.1 对象。
[0041]1.1.1病例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腕部锐器伤导致正中神经或尺神经损伤26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手术修复神经。其中男性20例,女性6例,年龄18?45 岁,平均22.3岁。
[0042]1.1.2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8例、调敷组8例、膏剂组10例。三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情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0043]1.2 方法。
[0044]1.2.1手术方法:患者均为伤后8h内清创,术中神经断端均无明显挫伤,行无张力神经外膜缝合法神经断端精细对合。
[0045]1.2.2术后给药方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后操作、前臂石膏托固定及功能复建,调敷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实施例1所得药剂局部调敷,膏剂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实施例3所得膏剂局部外敷,调敷组和膏剂组均在术后7天开始局部用药,每周换药一次,术后4周拆除前臂石膏托后,每用药6天间隔暴露I天,总疗程为16周。
[0046]1.2.3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于术后17周复查,分别测定损伤神经支配区域内皮肤的30g压觉、2g触觉、5g痛觉以及两点分辨觉〈10 mm的患者数及百分数以及两点分辨觉的数值对比作出比较。
[0047]2 结果。
[0048]2.1三组术后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
[0049]2.2术后17周,对于三组压觉、触觉、痛觉及两点分辨觉>10mm的患者进行了比较, 结果见下表:_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周围神经损伤术后修复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鬼目草1(T30份、臭梧桐6?12份、倒钩刺3?10份、丁公藤6?12份、一叶萩3?10份、 黄精6?12份、女贞子6?12份、白术6?12份、对叶豆6?12份、冷饭果叶I飞份、柳叶藓3?10 份、九层风10?2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周围神经损伤术后修复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鬼目草20份、臭梧桐10份、倒钩刺6份、丁公藤10份、一叶萩 6份、黄精10份、女贞子10份、白术10份、对叶豆10份、冷饭果叶2份、柳叶藓6份、九层风 20份。`
【文档编号】A61K36/8969GK103432385SQ201310358797
【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9日
【发明者】庞尊钊, 王海霞 申请人:庞尊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