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444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探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监视使用了探针的手术的对象物的状态,由此判断该手术期间手术成功与否的技术,该探针的柱身部(2)的至少一部分被插入生物体的血管内,在柱身部(2)的外周,设置有能够自由扩张和收缩的可膨体(6),在可膨体(6)的表面设置有电极(7),信号获取部与电极(7)通电连接,在可膨体(6)的上游侧形成有第一孔(11)、下游侧形成有第二孔(12)。在血管内流动的血液能够从第一孔(11)流入,并从第二孔(12)流出。
【专利说明】探针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部分被插入到生物体的血管内的探针(katheter)。
【背景技术】
[0002]作为这种探针,已知有用于作为顽固性高血压治疗法的肾动脉消融术(ablation)的探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肾动脉消融术是通过对设置于插入到肾动脉内的消融术探针的电极施加高频电压脉冲,来烧灼包围肾动脉外膜的肾交感神经的徒手疗法。消融术是基于经验得来的参数(电压值、电压的施加时间等)来进行的。
[0003]在先技术文献i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107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5]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6]如果进行肾动脉消融术,则会在术后数个月之后而不是手术刚结束时发生血压下降。如上所述,由于消融术是基于经验得来的参数值来进行的,因此在手术期间或手术刚结束后无法评价神经烧灼的成败。且在数个月后未出现降压效果的情况下,难以判断其原因是因为神经烧灼不充分造成的还是因为患者自身的其它疾病造成的。
[0007]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肾动脉消融术的手术进行期间判断神经烧灼成功与否的技术。更具体而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监视使用探针的手术对象物的状态,在该手术进行期间判断其成功与否的技术。
[0008]解决课题的手段
[0009]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探针的特征在于,具有:
[0010]至少一部分被插入生物体的血管内的柱身部;
[0011]第一入口;
[0012]形成于上述柱身部的第一出口 ;
[0013]沿上述柱身部的内部延伸,将上述第一入口和上述第一出口连通的第一腔;
[0014]设置于上述柱身部的外周,能够自由扩张和收缩的可膨体(balloon);
[0015]设置于上述可膨体的表面的电极;
[0016]与上述电极通电连接的信号获取部;
[0017]在上述可膨体与上述第一入口之间,并形成于上述柱身部的第一孔;和
[0018]在上述可膨体与上述第一出口之间,并形成于上述柱身部的第二孔,
[0019]在血管内流动的血液能够从上述第一孔和上述第二孔中的其中一孔流入,并从另一孔流出。
[0020]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扩张可膨体,能够使设置在其表面的电极与手术对象附近的血管的内壁密接,将探针留置在期望的位置。由此,无论因生物的不同使得不同的血管的粗细如何,均能够将手术对象的电位作为电极的电位进行检测。通过由信号获取部获取表示该电位的信号,在手术期间也能够持续监视手术对象的状态,判断手术的成败。
[0021]而且,在血管内流动的血液从第一孔和第二孔中的其中一孔流入,并从另一孔流出,由此能够确保柱身部内连结可膨体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血液的流路。特别是为了获取精确的手术对象的电位,需要充分扩张可膨体以使电极与血管的内壁密接。但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避免如上所述扩张的可膨体阻止血流的情况。
[0022]还可以采用上述第一孔和上述第二孔分别与上述第一腔连通的结构。
[0023]在此情况下,第一腔的一部分被用作血流的迂回通路。因此,既设置了该迂回通路,又能够避免柱身部的大型化。
[0024]还可以采用进一步具有:
[0025]第二入口;
[0026]形成于上述柱身部的第二出口 ;和
[0027]沿上述柱身部的内部延伸,并将上述第二入口和上述第二出口连通的第二腔,
[0028]上述第二出口在上述可膨体与上述第一出口之间开口。
[0029]在此情况下,例如能够以药液供给等不同于第一腔的目的来使用第二腔。在血液从第一入口侧流向第一出口侧的情况下,由于第二出口在可膨体的下游侧开口,所以不会发生药液的供给被扩张后的可膨体阻止的情况。因此,即使在伴随有对手术对象的状态监视的手术期间,也能够持续进行药液的供给等。
[0030]还可以采用在上述柱身部的内部形成与上述可膨体的内部连通的通气通路的结构。
[0031]在该情况下,能够防止插入到血管内的柱身部移动时给通气通路带来损伤的情况,在手术时能够可靠地扩张可膨体。由此,能够可靠地施行通过电极对手术对象的监视。
[0032]还可以采用还具备能够从上述第一入口经过上述第一腔穿透到上述第一出口的消融术探针的结构。
[0033]在此情况下,能够将消融术探针用于肾副交感神经的烧灼。此时,能够确保对肾脏的血液供给,且监视肾交感神经的状态,并能够可靠地施行肾动脉消融术。
[0034]除了消融术探针以外,还可以采用将用于消融术的能够通电的电极设置于可膨体的表面的结构,或者以该电极代替消融术探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5]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探针的外观示意图。
[0036]图2是沿着图1中的IIA-1IA线和IIB-1IB线的柱身部的内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37]图3是插入到血管内的柱身部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38]图4是上述探针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0039]符号说明
[0040]I 探针
[0041]2柱身部
[0042]3 第一入口
`[0043]4 第一出口
[0044]5 第一腔[0045]6可膨体
[0046]7电极
[0047]9 连接器
[0048]11第一孔
[0049]12第二孔
[0050]13第二入口
[0051]14 第二出口
[0052]15第二腔
[0053]16消融术探针
[0054]19通气通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55]下面,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各附图中,适当变更比例尺以使各部件达到能够识别的尺寸。
[0056]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探针I的外观示意图。图2 (a)和图2 (b)分别为沿着图1的IIA-1IA线和IIB-1IB线的探针I的内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57]探针I具有柱身部2,柱身部的至少一部分插入到生物体的血管内。由于柱身部2呈细长状,因此省略一部分的图示。柱身部2具有柔软性,能够弯曲。
[0058]在柱身部2的基端侧开设有第一入口 3。在柱身部2的前端开设有第一出口 4。将第一入口 3和第一出口 4连通的第一腔5在柱身部2的内部延伸。
[0059]在柱身部2的前端侧的外周,设有由具有柔软性的材料形成的可膨体。可膨体6由具有柔软性的材料制成,能够自由扩张和收缩。
[0060]可膨体6的表面设有多个电极7。与各电极7连接的信号线8从可膨体6的表面向着柱身部2的外周面延伸,进而进入到柱身部2的内部。如图2所示,在柱身部2的内部延伸的信号线8如图1所示地在柱身部2的基端侧被导出到外部,并与连接器9连接。SP,连接器9借助信号线8与电极7通电连接。
[0061]在可膨体6与第一入口 3之间,在柱身部2形成有多个第一孔11。在可膨体6与第一出口 4之间,在柱身部2形成有多个第二孔12。各第一孔11和各第二孔12与第一腔5连通。
[0062]在柱身部2的基端侧设置有第二入口 13。在柱身部2形成有第二出口 14,该第二出口 14在可膨体6与第一出口 4之间开口。将第二入口 13和第二出口 14连通的第二腔15在柱身部2的内部延伸。
[0063]消融术探针16能够从第一入口 3经过第一腔5穿透至第一出口 4。消融术探针16的前端部设置有多个电极17。本实施方式的消融术探针16是用于通过电极17将高频电压脉冲施加于肾副交感神经来对其进行烧灼的部件。
[0064]在进行肾动脉消融术时,首先将未图示的较细的引导线从第一入口 3经过第一腔5穿透至第一出口 4。将该引导线插入到肾动脉内,将可膨体6引导至需要进行手术的肾副交感神经的附近。如图1所示,由于在可膨体6的附近形成了遮挡X射线的标记20,因此能够通过X射线图像把握可膨体6在血管内的精确位置。[0065]接着,通过将柱身部2插入到肾动脉内,使其沿着引导线行进,由此将柱身部2的前端配置到需要进行手术的肾副交感神经附近。在此通过第一入口 3拔出引导线,代之以将消融术探针16插入第一入口。
[0066]消融术探针16在第一腔5内行进并从第一出口 4突出。消融术探针16的电极17相对于手术部位的位置能够通过在第一入口 3—侧推拉消融术探针16来进行调节。
[0067]在柱身部2的基端侧,设置有压力端口 18。压力端口 18与形成于柱身部2的内部的通气通路19连通。如图3所示,通气通路19与可膨体6的内部连通。将未图示的注射器安装于压力端口 18,通过进行加压操作使可膨体6扩张,通过进行减压操作使可膨体6收缩。
[0068]图3是进行肾动脉消融术的情况下的肾动脉壁50与探针I的位置关系以及探针I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在该图中,省略了消融术探针16的图示,第一孔11和第二孔12分别各示出了一个。
[0069]当将消融术探针16的电极17配置在能够烧灼作为手术对象的肾交感神经的位置时,就将进行对安装于压力端口 18的注射器的加压操作,使可膨体6扩张。此时,设置于可膨体6的表面的电极7与肾动脉壁50的内壁密接。由此,无论因生物的不同而不同的血管的粗细如何,均能够将肾交感神经的电位作为电极7的电位进行检测。表示肾交感神经的电位的信号借助信号线8在作为本发明的信号获取部的连接器9获取。
[0070]通过将连接器9与适当的测量装置连接,能够在监视肾交感神经的状态下进行手术。当基于电位信号的状态判断为神经烧灼不充分时,则对通过消融术探针16的电极17所施加的高频电压脉冲的施加时间和/或电压值进行适当调节。由此,无需经过手术后的数月观察,就能够在肾动脉消融术的手术期间判断神经烧灼的成败。
[0071]如图3所示,在血管内流动的血液能够从第一孔11流入,并通过第一腔5从第二孔12流出。由此,能够在柱身部2内确保连结可膨体6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血液的流路。为了获取精确的肾交感神经的 电位,需要充分扩张可膨体6使电极7与肾动脉的内壁密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避免流向肾脏的血流被扩张后的可膨体6阻止以致出现肾功能障碍的情况。
[0072]由此就能够既确保向肾脏的供血,又能够在监视肾交感神经的状态的同时可靠地执行肾动脉消融术。
[0073]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孔11和第二孔12与第一腔5连通,因此第一腔5的一部分被用作血流的迂回通路。因此,这样既设置了该迂回通路,又能够避免柱身部2的大型化。
[0074]在第二入口 13安装有例如未图示的注射器,将药液注入。该药液经由第二腔15从第二出口 14排出,被输送到肾脏。由于第二出口 14在可膨体6的下游侧开口,因此不会出现药液的供给受到扩张的可膨体6阻止的情况。因此,即使在伴随有对肾副交感神经的监视的肾动脉消融术的手术期间也能够持续供给所需要的药液。
[007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柱身部2的内部形成有与可膨体6的内部连通的通气通路19。因此,能够防止插入到血管内的柱身部2移动时导致通气通路发生损伤,在手术时能够可靠地扩张可膨体6。由此,能够通过电极7对肾交感神经可靠地进行监视。
[0076]上述实施方式用于便于理解本发明,而并非限定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前提下,本发明能够进行变更和改良,本发明包含其等同方案是不言而喻的。
[0077]第一孔11的数量、位置及形状不限于图1所示的内容,可根据规格适当设定,只要在第一入口 3与可膨体6之间至少设有I个第一孔即可。
[0078]第二孔12的数量、位置及形状不限于图1所示的内容,可根据规格适当设定,只要在可膨体6与第一出口 4之间至少设有I个第二孔即可。
[0079]第一孔11和第二孔12不必一定与第一腔5连通,只要能够确保在柱身部2内迂回的血液的流路即可,例如也可以采用与第二腔15连通的结构。此外,也可以采用在柱身部2内形成与第一腔5、第二腔15不同的腔,而第一孔11和第二孔12与该腔连通的结构。
[0080]血液不必一定从第一孔11流入再从第二孔12流出,只要能够确保在柱身部2内迂回的血液的流路即可,也可根据手术内容和/或被插入柱身部2的血管,采用血液从第二孔12流入、从第一孔11流出的结构。
[0081]第一腔5不必一定用于使消融术探针16穿过,例如也可以用生理盐水充满第一腔5,将探针I用于血压的测量。
[0082]还可以在使消融术探针16穿过第一腔5以外,如图4 (a)所示地采用在可膨体6的表面设置用于消融术且能够通电的电极17的结构,或者以该结构代替使消融术探针16穿过第一腔5的结构。
[0083]电极7和电极17的数量及其在可膨体6上的配置可任意设定。电极17如图4(b)所示,通过沿着可膨体 6的圆周方向设置于多个部位,而能够可靠地进行对象物的烧灼。
[0084]电极7不必一定用于获取肾交感神经的电位。为了监视使用探针的手术对象物的状态,能够以适当的目的使用。
[0085]第二入口 13、第二出口 14和第二腔15如无特别需要可以省略。此外,通气通路19也可以形成于柱身部2的外部。
【权利要求】
1.一种探针,其特征在于,具有: 至少一部分被插入到生物体的血管内的轴部; 第一入口 ; 形成于所述柱身部的第一出口; 沿所述柱身部的内部延伸,将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第一出口连通的第一腔; 设置于所述柱身部的外周,能够自由扩张和收缩的可膨体; 设置于所述可膨体的表面的电极; 与所述电极通电连接的信号获取部; 在所述可膨体与所述第一入口之间,并形成于所述柱身部的第一孔;和 在所述可膨体与所述第一出口之间,并形成于所述柱身部的第二孔, 在血管内流动的血液能够从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中的其中一孔流入,并从另一孔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分别与所述第一腔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探针,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第二入口 ; 形成于所述柱身部的第二出口 ;和 沿所述柱身部的内部延伸,并将所述第二入口和所述第二出口连通的第二腔, 所述第二出口在所述可膨体与所述第一出口之间开口。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探针,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可膨体的内部连通的通气通路形成于所述柱身部的内部。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探针,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能够从所述第一入口经过所述第一腔穿透至所述第一出口的消融术探针。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探针,其特征在于, 用于消融术且能够 通电的电极设置于所述可膨体的表面。
【文档编号】A61B5/04GK103654763SQ201310400627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3日
【发明者】西井直人 申请人: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