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痹的复方中药及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564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痛痹的复方中药及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技术领域】的治疗痛痹的复方中药及制备工艺,其组成比为大葱500~1000份、生姜500~1000份、陈醋750~1500份、白胡椒细粉30~90份、附子60~100份、肉桂15~30份、当归30~60份、川芎15~30份、延胡索30~90份。将以上配方中的葱切段、姜剁碎,并与其他中药一起水煎后滤出药液,然后将药液与醋、胡椒粉共煎成膏,装瓶即成;该中药膏剂具有辛温散寒,辛热助阳,振奋宣通阳气,发汗祛湿,行血祛风,消肿止痛,使阴寒得散,湿祛风消,邪自肌肉、筋骨而解之功,凡风寒湿痹之痛痹,均可应用,对肢体、关节冷痛明显的沉寒痼疾尤为适宜。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痛痹的复方中药及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痹证的复方中药及制备工艺,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痛痹的复方中药及制备工艺,属于中药【技术领域】的复方中药及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人体,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肌肉、筋骨、关节等处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其中因风寒湿邪所致的痹证,因致病邪气有主次之分,又分为行痹、着痹和痛痹。正如《素问?痹论》所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痛痹者寒邪偏胜,寒则血凝泣,凝滞不通则痛,因此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重着、麻木、活动障碍,且有冷感,遇寒加重,得热则舒等病症。严重者可致肢体残废,丧失劳动能力。痛痹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大多病程较长,病情反复,缠绵难愈,现代医学之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坐骨神经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均属痛痹范畴。临床治疗本病有内服、外治多种治疗方法。由于其致病邪气虽以寒邪为主,却常兼夹风湿之邪,故临床多采用温阳散寒为主,兼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方法治疗。但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本病的温阳散寒止痛药如川乌、草乌、附子、细辛、马钱子之属及善于解毒通络的虫类药物如全虫、蜈蚣之类,对人体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病人长期服用这些药物也容易对胃肠、肝、肾等脏腑的功能造成损伤,同时由于胃肠道酶、消化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药物的利用度降低,疗效下降,毒副作用增加。且虫类药物价格昂贵,病人经济负担太重。由于本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因此服药时间较长,患者常因不能耐受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中途停药,中断治疗,影响治疗结果。本病的外治方法目前有中药热敷、膏药、温针灸、散剂等多种治疗方法,如散寒去痹方、祛寒止痛膏、乌附麻辛桂姜散等,这些外治方法虽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能够缓解部分症状,但因其蒸制麻烦,容易烫伤;或污染衣物,不易清除;或渗透性较差,或就诊频繁、耽误时间等因素,患者对此不很满意,而且这些外治法大都疗效局限,不能根治本病,致使患者病情反复,缠绵难愈。患者非常渴望一种方便、疗效可靠且十分经济的治疗方法。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了一种治疗痛痹的复方中药及制备工艺。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和《医宗必读》所言“治外者,散邪为急”及“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瘀水同源”等传统中医理论。重用善入皮毛、肌肉的辛温宣散解表药和善入筋骨的祛瘀消肿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肢体局部,以祛邪为要,解除风寒湿邪对经络的闭阻,祛除瘀滞;同时辅以辛热助阳之品以振奋阳气,温散寒凝和补血行血止痛之品,以畅行气血,祛风除湿止痛。通过重用辛散、温热药物,达到辛温散寒,辛热助阳,振奋宣通阳气,发汗祛湿,行血祛风,消肿止痛之效,使阴寒得散,湿祛风消,邪自肌肉、筋骨而解。并通过合理的制备工艺将这些药物加工成水剂膏药,使其揭帖方便。这种水剂膏药外治的方法不仅可以避免胃肠道酶、消化液等因素对药物疗效的影响,减少多种药物联用对胃肠、肝、肾功能的损害和毒副作用,而且由于其直接作用于肢体局部病变部位,深入肌肉、筋骨,使邪自肌肉、筋骨而解,杜绝其向脏腑深处传变,祛邪彻底,疗效满意,极少复发,经济方便,深受患者喜爱。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本发明所述的复方中药组成和用量为:大葱500~1000份、生姜500~1000份、陈醋750~1500份、白胡椒细粉30~90份、附子60~100份、肉桂15~30份、当归30~60份、川弯15~30份、延胡索30~90份。[0006]本发明使用时,先将大葱、生姜、附子、肉桂、当归、川芎、延胡索按处方用量比例称取,然后将大葱切成2cm左右的小段,将生姜剁碎,倒入大砂锅中,再将称好的附子、肉桂、当归、川芎倒入大砂锅中,加水2~4倍,大火煮至沸腾,再改为文火煎煮,滤去药渣,获取药液,药液量大约为原加水量的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然后将药液和相当于药液1.5倍的陈醋750~1500份和已称好的白胡椒细粉一起,文火煎成稠膏,装瓶即成。用时可根据疼痛部位大小,将稠膏均匀摊在粗棉布上,直接贴敷在疼痛部位,外以胶布或绷带固定,药膏变干后,可取下添加药膏,反复贴用,直至症状消失为止。一般一贴敷用24小时,连敷3贴多可痊愈。
[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是针对痛痹而设,对肢体、关节冷痛明显的沉寒痼疾尤为适宜。主要选取具辛温解肌发表之性,渗透性较强的辛温、宣散之品大葱、生姜宣通阳气,温散寒邪,发汗祛湿,使邪从肌肉而解;重用陈醋入筋透骨,散瘀血,消肿毒而止痛,使药物深入筋骨、关节,直达病所,且其酸收之性还可防止其他辛散药物久煎后成分挥发,药效散失。本发明在主以祛邪的同时,复以附子、胡椒、肉桂大辛大热之品补火助阳,振奋阳气,驱邪外出,并用当归、川芎补血行血,祛风除湿,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诸药合用,辛温散寒,辛热助阳,振奋宣通阳气,发汗祛湿,行血祛风,消肿止痛,使寒散湿祛风消,邪自肌肉、筋骨而解。从而治疗痛痹。
[0008]本发明是针对风寒湿痹之痛痹的复方中药及制备工艺。具有辛温散寒,辛热助阳,振奋宣通阳气,发汗祛湿,行血祛风,消肿止痛,使寒散湿祛风消,邪自肌肉、筋骨而解的作用。凡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剧痛,痛有定处,得热痛减,遇寒痛增,怕冷,恶风,肢体关节有时屈伸不利;检查局部皮肤不红,触之不热;x光摄片排除骨质破坏,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等理化检查在或不在正常范围者皆可应用。这种纯中药膏剂外治的方法,方便经济、副作用小,患者十分乐于接受。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10]实施例1
[0011]一种治疗痛痹的复方中药,各组分的组成比为大葱500份、生姜500份、陈醋750~1500份、白胡椒细粉60份、附子60份、肉桂15份、当归30份、川芎15份、延胡索30份;其制备方法为:先将大葱、生姜、附子、肉桂、当归、川芎、延胡索按处方用量比例称取,然后将大葱切成2cm左右的小段,将生姜剁碎,倒入大砂锅中,再将称好的附子、肉桂、当归、川芎、延胡索倒入大砂锅中,加水2~4倍,大火煮至沸腾,再改为文火煎煮,滤去药渣,获取药液,药液量大约为原加水量的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然后将药液和相当于药液1.5倍的陈醋750~1500份和已称好的白胡椒细粉一起,文火煎成稠膏,装瓶即成。
[0012]实施例2
[0013]一种治疗痛痹的复方中药,各组分的组成比为大葱600份、生姜500份、陈醋750~1500份、白胡椒细粉70份、附子70份、肉桂20份、当归35份、川弯30份、延胡索50份;其制备方法为:先将大葱、生姜、附子、肉桂、当归、川芎、延胡索按处方用量比例称取,然后将大葱切成2cm左右的小段,将生姜剁碎,倒入大砂锅中,再将称好的附子、肉桂、当归、川芎、延胡索倒入大砂锅中,加水2~4倍,大火煮至沸腾,再改为文火煎煮,滤去药渣,获取药液,药液量大约为原加水量的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然后将药液和相当于药液1.5倍的陈醋750~1500份和已称好的白胡椒细粉一起,文火煎成稠膏,装瓶即成。
[0014]实施例3
[0015]一种治疗痛痹的复方中药,各组分的组成比为大葱1000份、生姜900份、陈醋750~1500份、白胡椒细粉85份、附子80份、肉桂30份、当归45份、川弯25份、延胡索45份;其制备方法为:先将大葱、生姜、附子、肉桂、当归、川芎、延胡索按处方用量比例称取,然后将大葱切成2cm左右的小段,将生姜剁碎,倒入大砂锅中,再将称好的附子、肉桂、当归、川芎、延胡索倒入大砂锅中,加水2~4倍,大火煮至沸腾,再改为文火煎煮,滤去药渣,获取药液,药液量大约为原加水量的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然后将药液和相当于药液1.5倍的陈醋750~1500份和已称好的白胡椒细粉一起,文火煎成稠膏,装瓶即成。
[0016]实施例4
[0017]一种治疗痛痹的复方中药,各组分的组成比大葱900份、生姜1000份、陈醋750~1500份、白胡椒细粉90份、附子60份、肉桂30份、当归50份、川弯20份、延胡索40份;其制备方法为:先将大葱、生姜、附子、肉桂、当归、川芎、延胡索按处方用量比例称取,然后将大葱切成2cm左右的小段,将生姜剁碎,倒入大砂锅中,再将称好的附子、肉桂、当归、川芎、延胡索倒入大砂锅中,加水2~4倍,大火煮至沸腾,再改为文火煎煮,滤去药渣,获取药液,药液量大约为原加水量的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然后将药液和相当于药液1.5倍的陈醋750~1500份和已称好的白胡椒细粉一起,文火煎成稠膏,装瓶即成。
[0018]实施例5
[0019]一种治疗痛痹的复方中药,各组分的组成比大葱700份、生姜900份、陈醋750~1500份、白胡椒细粉75份、附子100份、肉桂25份、当归55份、川芎15份、延胡索60份;其制备方法为:先将大葱、生姜、附子、肉桂、当归、川芎、延胡索按处方用量比例称取,然后将大葱切成2cm左右的小段,将生姜剁碎,倒入大砂锅中,再将称好的附子、肉桂、当归、川芎、延胡索倒入大砂锅中,加水2~4倍,大火煮至沸腾,再改为文火煎煮,滤去药渣,获取药液,药液量大约为原加水量的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然后将药液和相当于药液1.5倍的陈醋750~1500份和已称好的白胡椒细粉一起,文火煎成稠膏,装瓶即成。
[0020]实施例6
[0021]一种治疗痛痹的复方中药,各组分的组成比大葱950份、生姜700份、陈醋750~1500份、白胡椒细粉90份、附子95份、肉桂15份、当归35份、川弯20份、延胡索90份;其制备方法为:先将大葱、生姜、附子、肉桂、当归、川芎、延胡索按处方用量比例称取,然后将大葱切成2cm左右的小段,将生姜剁碎,倒入大砂锅中,再将称好的附子、肉桂、当归、川芎、延胡索倒入大砂锅中,加水2~4倍,大火煮至沸腾,再改为文火煎煮,滤去药渣,获取药液,药液量大约为原加水量的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然后将药液和相当于药液1.5倍的陈醋750~1500份和已称好的白胡椒细粉一起,文火煎成稠膏,装瓶即成。
[0022]以上几种比例的复方中药及制剂,均具有辛温散寒,辛热助阳,振奋宣通阳气,发汗祛湿,行血祛风,消肿止痛,使寒散湿祛风消,邪自肌肉、筋骨而解的功效,治疗痛痹有很好疗效。
[0023]临床应用
[0024]疗效标准
[0025]临床治愈:症状全部消失,关节功能不受限,观察I年不复发。有效:疼痛明显减轻,关节功能改善不明显。无效:疼痛未减轻,关节功能未改善。
[0026]临床效果
[0027]本发明复方中药及制剂具有辛温散寒,辛热助阳,振奋宣通阳气,发汗祛湿,行血祛风,消肿止痛,使寒散湿祛风消,邪自肌肉、筋骨而解之功能。治疗痛痹患者196例,痊愈180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98%。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痛痹的复方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方中药由大葱500~1000份、生姜500~1000份、陈醋750~1500份、白胡椒细粉30~90份、附子60~100份、肉桂15~30份、当归30~60份、川弯15~30份、延胡索30~90份组成。
2.一种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痛痹的复方中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大葱500~1000份、生姜500~1000份、白胡椒细粉30~90份、附子60~100份、肉桂15~30份、当归30~60份、川芎15~30份、延胡索30~90份按处方用量比例称取,然后将大葱切成2cm左右的小段,将生姜剁碎,倒入砂锅中,再将称好的附子、肉桂、当归、川芎、延胡索倒入大砂锅中,加水2~4倍,大火煮至沸腾,再改为文火煎煮,滤去药渣,获取药液,药液量大约为原加水量的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然后将药液与相当于药液1.5倍的陈醋750~1500份和已称好的白胡椒细粉 一起,文火煎成稠膏,装瓶即成。
【文档编号】A61K36/9068GK103495147SQ201310488069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8日
【发明者】冯冬兰 申请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