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刺针头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5760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穿刺针头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器具,尤其是一种穿刺针头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是常用的用药方式。目前,操作者在成功完成静脉穿刺后,通常采用粘贴胶布实现针头的固定定位以进行输液。但一些精神或情绪存在问题、不太配合治疗的病人或幼小病人,因其会出现手臂等的胡乱动作,容易造成针头的移位,影响正常输液,严重时会造成针头的脱出以及病人的受伤,因此,这种胶布固定方式使用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穿刺针头固定装置,它能实现针头的可靠固定。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穿刺针头固定装置,它有连接带,连接带上固定有第一支座,盖板通过柔性带与第一支座连接在一起,盖板的内侧面有与穿刺针头形状相对应的凹槽,盖板的末端内侧有子扣,盖板的末端外侧有装拆凸板,连接带上固定的第二支座上有与子扣形状相适应的母扣凹槽,连接带的两端分别有尼龙搭扣的毛面或钩面。采用上述结构的穿刺针头固定装置,使用时,针头固定可靠,不会因病人的胡乱动作而引起针头的移位,保证了输液的正常进行,避免了针头脱出以及病人受伤问题的发生,使用效果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盖板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和使用方法。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之一种穿刺针头固定装置,它有连接带2,连接带上固定有第一支座3,盖板6通过柔性带4与第一支座连接在一起,盖板的内侧面有与穿刺针头形状相对应的凹槽5,盖板的末端内侧有子扣7,盖板的末端外侧有装拆凸板8,连接带上固定的第二支座9上有与子扣形状相适应的母扣凹槽,连接带的两端分别有尼龙搭扣I的毛面或钩面。使用时,先按现有的穿刺方法进行静脉穿刺。穿刺成功后,将穿刺针头放在凹槽5内,然后,通过在装拆凸板上用力,将盖板上的子扣卡进第二支座上的母扣凹槽内,实现针头的定位,然后,通过尼龙搭扣将该固定装置固定在病人的手臂上,此后就可进行正常输液。输液完成后,反向操作即可取下该固定装置。装拆凸板的存在,提高了子扣卡进或脱离母扣凹槽的方便性和省力性。[0011]这种固定装置的定位效果好,正常患者即使做些幅度不大的活动,针头也不会移位,省去了其对这一问题的担心。
权利要求1.一种穿刺针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有连接带(2),连接带上固定有第一支座(3),盖板(6)通过柔性带(4)与第一支座连接在一起,盖板的内侧面有与穿刺针头形状相对应的凹槽(5),盖板的末端内侧有子扣(7),盖板的末端外侧有装拆凸板(8),连接带上固定的第二支座(9)上有与子扣形状相适应的母扣凹槽,连接带的两端分别有尼龙搭扣(I)的毛面或钩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刺针头固定装置,属于一种医用器具,它有连接带,连接带上固定有第一支座,盖板通过柔性带与第一支座连接在一起,盖板的内侧面有与穿刺针头形状相对应的凹槽,盖板的末端内侧有子扣,盖板的末端外侧有装拆凸板,连接带上固定的第二支座上有与子扣形状相适应的母扣凹槽,连接带的两端分别有尼龙搭扣的毛面或钩面。这种穿刺针头固定装置,使用时,针头固定可靠,不会因病人的胡乱动作而引起针头的移位,保证了输液的正常进行,避免了针头脱出以及病人受伤问题的发生,使用效果好。
文档编号A61M5/158GK203029727SQ20132004199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7日
发明者杜海岭, 刘泉源, 迟晓华 申请人:杜海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