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变重心位置实现摆动的健身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78285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变重心位置实现摆动的健身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改变重心位置实现摆动的健身装置涉及健身器材领域,为促进人体血管更具有弹性,设计一种改变重心位置实现摆动的健身装置。技术方案是:一种改变重心位置实现摆动的健身装置,其特征是:5-8个滚动轴承的外环固定在床板的底部面板上,床板转轴穿过所有滚动轴承的内环,床板转轴的两端固定在支撑架上,支撑架的底部固定在地面;床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床板的下面板,各固定一根弹簧;床板长度方向的一端,床板上表面的有小腿搁置架,小腿搁置架中间有一个与床板平齐的中心凹槽,中心凹槽的两侧有逐渐抬高的凹槽。有益效果是:倒立可以锻炼头部血管的耐受能力,强健脑部血管;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促进视力和智力的发展;装置安全系数较高。
【专利说明】—种改变重心位置实现摆动的健身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健身器材领域,特别是轻微倒立对血管系统的锻炼。
【背景技术】
[0002]人体平时处于直立、座位或者平躺,基本不会处于倒立状态,没有进行倒立的锻炼,因此,偶尔的弯腰低头,就会发现脑袋有胀痛感,对于有高血压的人群,甚至有可能发生脑部血管破裂的风险。
[0003]人体的特性是,某些机能不使用,就会逐渐退化;机能的经常使用,该机能就会得到强化,对某机能的适度的经常性使用,通常叫做功能性锻炼。

【发明内容】

[0004]为促进人体血管更具有弹性,减少人体倒立出现风险几率,本发明设计一种改变重心位置实现摆动的健身装置。
[0005]本发明实现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变重心位置实现摆动的健身装置,其特征是:5-8个滚动轴承的外环固定在床板的底部面板上,床板转轴穿过所有滚动轴承的内环,床板转轴的两端固定在支撑架上,支撑架的底部固定在地面;床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床板的下面板,各固定一根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床板长度方向的一端,床板上表面有小腿搁置架,小腿搁置架中间有一个与床板平齐的中心凹槽,中心凹槽的两侧有逐渐抬高的凹槽。
[0006]床板的长度为2米,床板转轴位于床板长度方向的中心,床板转轴的顶部距离地面30-40cm。床板的上表面的两侧各有两个圆圈,圆圈平面与床板平面成135度角,同一侧两个圆圈之间的间隔为30-50cm,四个圆圈的位置关于床板的长度方向的中位线对称;人体躺在床上,固定绳穿过四个圆圈,打结固定身体。床头挡板的内侧表面固定弹性材料。床板上表面,与小腿搁置架相对的另一端,有一个枕头,枕头高度为3-5cm、宽度为20-30cm、长度为30-50cm,枕头的宽度方向为床的长度方向,枕头的长度方向为床板的宽度方向。床板的上表面固定一层Icm厚的棉垫。小腿搁置架逐渐抬高的凹槽有两级,每一级之间的高度差为20cm。床板上表面,与小腿搁置架相对的另一端,床板的两侧有扶手,扶手与最近的床头挡板的距离为50-60cm。
[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倒立可以锻炼头部血管的耐受能力,强健脑部血管;在脑部血管可以承受的情况下,倒立可以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促进脑部的废物排除,从而改善脑部的营养,促进视力和智力的发展;本发明的倒立的程度可以控制,并非180度倒立,向下的倾斜程度有限,因此安全系数较高;弹簧、枕头有缓冲作用,减少颠簸,床头挡板的弹性材料有缓冲作用,减轻头部可能发生的碰撞。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一种床板示意图;图2是改变重心位置实现摆动的健身装置示意图。[0009]其中,1、床板,2、圆圈,3、床板转轴,4、枕头,5、床头挡板,6、弹簧,7、支撑架,8、固定绳,9、扶手,10、小腿搁置架,1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一个床板I的底部面板固定5-8个滚动轴承,滚动轴承为现有技术:由外环、钢珠和内环组成,滚动轴承的外环固定在床板I的下表面上,一个床板转轴3穿过所有滚动轴承的内环,然后床板转轴3的两端固定在支撑架7上,支撑架7的底部固定在地面,床板I的长度为2米,床板转轴3位于床板I长度方向的中心,床板转轴3的顶部距离地面30-40cm。
[0011]床板I的上表面的两侧各有两个圆圈2,圆圈2平面与床板I平面成135度角,同一侧两个圆圈2之间的间隔为30-50cm,所有圆圈2与最近的床头挡板5的距离都相等,也就是说,四个圆圈的位置关于床板I的长度方向的中位线对称。人体躺在床上,固定绳8穿过四个圆圈2,然后打结固定身体,减少身体的滑动。
[0012]床头挡板5的内侧表面固定弹性材料,比如枕头、橡筋垫等,减弱可以发生的头部与床头挡板5的撞击。
[0013]床板I上表面的一端有小腿搁置架10,另一端布置一个枕头4。枕头高度为3_5cm、宽度为20-30cm、长度为30-50cm,枕头的宽度方向为床的长度方向,枕头的长度方向为床板的宽度方向,枕头起着缓冲可以产生的颠簸,减轻脑袋与床板I发生撞击的强度。为保证身体的舒适,床板I的上表面固定一层Icm厚的棉垫。靠近枕头4的床板I的两侧有扶手
9,扶手与最近的床头挡板5的距离为50-60cm。
[0014]床板I长度方向的两端,床板I的下面板,各固定一根弹簧6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当床板I发生摆动的时候,两端的弹簧起着阻碍运动的作用,即缓冲作用,延缓移动的速度,减少颠簸。
[0015]小腿搁置架10与最近的床头挡板5的距离为50-60cm,小腿搁置架中间有一个与床板I平齐的中心凹槽,中心凹槽的两侧有逐渐抬高的凹槽,逐渐抬高的凹槽有两级,每一级之间的高度差为20cm,也就是第一级与中心凹槽的垂直落差为20cm、第二级与与中心凹槽的垂直落差为40cm。
[0016]使用方法,人平躺在床板I上表面的棉垫上,前后挪移身体,使身体和床板系统处于随遇平衡状态,即不给于床板任何外力,床板可以保持水平状态,然后身体微微移动,促使床板发生倾斜,脑袋在上方、脚在下方,在弹簧力的作用下(脑袋下方弹簧处于拉伸,存在向下的拉力,脚下方的弹簧处于压缩,存在向上的支撑力,两个力相对与床板转轴3的力矩方向是相同的,共同作用,克服身体重心移动产生的力矩),床板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保持在0-5度为最佳,此时,一条固定绳8穿过四个圆圈2,将身体微微捆绑,减少身体的滑动;脑袋下方垫上枕头4,手扶住扶手9,左右小腿逐渐上移到小腿搁置架10的某一级凹槽,小腿向上抬高,同时伸直大腿,这样导致腿部的重心后移,使整个身体的重心逐渐向头部一侧移动,导致头部逐渐低于水平面,算上中心凹槽,凹槽共有三级,两个腿可以处于不同的凹槽,可以产生九个重心位置,两个脚都抬高到最外侧的凹槽,此时重心移动最大。平时,身体大多数的时间处于直立和平躺两种状态,人体的血管系统比较适应该状态,人体基本不会处于倒立状态,当人体偶尔倒立时,由于重力作用,水往低处流,脑部血管的血量就会增加,而平常的血液循环不适合于这种状态,血液的回流受阻,血压就会升高,甚至发生头部缺氧,就会出现非常不适应,甚至发生意外。本装置为轻微的倾斜,使头部发生一定程度的倒立,本装置的最大倒立角度大约23.5度(sin23.5=40cm/ (I米),其中I米为半个床板的长度,40cm为床板转轴3的顶部距离地面30-40cm,也可以通过在脑袋一侧的地面垫支撑物,从而减少倒立的角度;另外,还与弹簧的强度有关,弹簧的强度大,可以导致最大的倒立角度变小),倒立的适应程度通过操作者腿部控制,觉得不舒服,推向下部的凹槽移动,可以减少倾斜的角度。
【权利要求】
1.一种改变重心位置实现摆动的健身装置,其特征是:5-8个滚动轴承的外环固定在床板(I)的底部面板上,床板转轴(3)穿过所有滚动轴承的内环,床板转轴(3)的两端固定在支撑架(7)上,支撑架(7)的底部固定在地面;床板(I)长度方向的两端,床板(I)的下面板,各固定一根弹簧(6 )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床板(I)长度方向的一端,床板(I)上表面有小腿搁置架(10),小腿搁置架中间有一个与床板(I)平齐的中心凹槽,中心凹槽的两侧有逐渐抬高的凹槽(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变重心位置实现摆动的健身装置,其特征是:床板(I)的长度为2米,床板转轴(3)位于床板(I)长度方向的中心,床板转轴(3)的顶部距离地面30_40cmo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变重心位置实现摆动的健身装置,其特征是:床板(I)的上表面的两侧各有两个圆圈(2),圆圈(2)平面与床板(I)平面成135度角,同一侧两个圆圈(2)之间的间隔为30-50cm,四个圆圈的位置关于床板(I)的长度方向的中位线对称;人体躺在床上,固定绳(8)穿过四个圆圈(2),打结固定身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变重心位置实现摆动的健身装置,其特征是:床头挡板(5)的内侧表面固定弹性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变重心位置实现摆动的健身装置,其特征是:床板(I)上表面,与小腿搁置架(10)相对的另一端,有一个枕头(4),枕头高度为3-5cm、宽度为20-30cm、长度为30-50cm,枕头的宽度方向为床的长度方向,枕头的长度方向为床板的宽度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变重心位置实现摆动的健身装置,其特征是:床板(I)的上表面固定一层Icm厚的棉垫。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变重心位置实现摆动的健身装置,其特征是:小腿搁置架(10)逐渐抬高的凹槽有两级,每一级之间的高度差为2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变重心位置实现摆动的健身装置,其特征是:床板(I)上表面,与小腿搁置架(10)相对的另一端,床板(I)的两侧有扶手(9),扶手(9)与最近的床头挡板(5)的距离为50-60cm。
【文档编号】A61H1/00GK203379330SQ201320414869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2日
【发明者】胡再国 申请人:四川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