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褐斑分型检测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86903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黄褐斑分型检测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黄褐斑分型检测装置,所述黄褐斑分型检测装置包括压玻片、机械压力传感器、步进电机、图像采集系统和计算机控制分析系统;所述黄褐斑分型检测装置利用压玻片按压人体黄褐斑位置,从而改变按压部位的血流状况,进而改变这两种病变的颜色,通过显微放大、图像采集方式将黄褐斑病变部位图像传导入中央处理器中,并通过相应程序进行分析、处理,区分具体病变特征,从而使临床凭借特征的不同选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所述检测设备设计简单巧妙,实用性强,检测快速准确,具有极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专利说明】一种黄褐斑分型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黄褐斑检测设备,尤其是一种黄褐斑分型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黄褐斑俗称“蝴蝶斑”,“肝斑”或者“妊娠斑”。主要发生在面部,以颧部、颊部、鼻、前额、颏部为主。为边界不清楚的褐色或黑色的斑片,多为对称性。
[0003]黄褐斑主要分为血管型和色素型两类,血管型是指毛细血管溢、裂、扩张的类型,而色素型则是指由黑色素为主导的类型。对黄褐斑进行准确分型,将会为黄褐斑的治疗指明方向,具体来说,血管型是炎症正在发生的标志,而色素型往往是炎症的后果,当炎症正在发生时,使用激光等治疗,会加重炎症,进而使黑色素细胞更加活跃,此时应当首先考虑控制炎症;而对于炎症已经消失的色素型黄褐斑,则可以考虑直接消除黑色素的治疗方法。
[0004]可见,黄褐斑治疗前正确检测和区分黄褐斑所属类型是治疗黄褐斑的关键步骤之一,因此,研发一种黄褐斑分型检测装置来实现黄褐斑的准确分型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黄褐斑分型检测装置。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7]—种黄褐斑分型检测装置,包括压玻片、机械压力传感器、步进电机、图像采集系统和计算机控制分析系统,其中,
[0008]压玻片上设置有机械压力传感器,通过该机械压力传感器实时判断所述压玻片的压力大小;
[0009]步进电机,与压玻片线路连接,控制压玻片对接触面的挤压程度;
[0010]图像采集系统,包括显微放大镜和CXD采集装置,所述显微放大镜与所述CXD采集装置线路连接,从而将按压部位的血流状况图像经显微放大镜放大后传输给CCD采集装置;
[0011]计算机控制分析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和显示屏,所述中央处理器与所述显示屏线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与所述CXD采集装置线路连接,从而将CXD采集装置收集到的图像以数字信号的形式经中央处理器分析处理后在显示屏上进行显示;所述中央处理器分别与机械压力传感器和步进电机线路连接,利用机械压力传感器传输的压力信号对步进电机进行控制,进而控制压玻片的操作压力。
[0012]优选的,上述黄褐斑分型检测装置,所述图像采集系统中显微放大镜所采用参数为:200万像素,成像分辨率1024*1280 ;倍率支持I倍_50倍-200倍自行调节(无需更换镜头);镜头自带偏光功能(可检测皮肤较为深沉的色素色斑等)。
[0013]优选的,上述黄褐斑分型检测装置,所述图像采集系统中显微放大镜的型号为SONY ICX274AQ。
[0014]优选的,上述黄褐斑分型检测装置,所述图像采集系统中CCD采集装置的型号为WV-CL934CH。
[0015]优选的,上述黄褐斑分型检测装置,所述计算机控制分析系统的中央处理器的型号为 Pentium?.Dual-Core Cpu E5400。
[0016]优选的,上述黄褐斑分型检测装置,所述计算机控制分析系统的中央处理器对以下项目进行分析:毛孔、斑点、颜色、皱纹、皮肤光滑度、紫斑、叶啉、褐色斑、红区、黑色素和/或血管分布。
[0017]上述黄褐斑分型检测装置对黄褐斑进行分型的实现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18](I)将压玻片贴到人体组织表面,利用机械压力传感器实时判断压力大小;
[0019](2)步进电机控制压玻片,使压玻片对人体组织表面(接触面)继续挤压接触;
[0020](3)图像采集系统中显微放大镜将步骤(I)和(2)先后两次按压人体组织表面的血流状况图放大后传输给CXD采集装置;
[0021](4)计算机控制分析系统的中央处理器对CXD采集装置采集并传输来的两幅血流状况图进行处理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传输至显示屏上进行显示。
[00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3]上述黄褐斑分型检测装置,利用压玻片按压人体黄褐斑位置,从而改变按压部位的血流状况,进而改变这两种病变的颜色,通过显微放大、图像采集方式将黄褐斑病变部位图像传导入中央处理器中,并通过相应程序进行分析、处理,区分具体病变特征,从而使临床凭借特征的不同选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所述检测设备设计简单巧妙,实用性强,检测快速准确,具有极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黄褐斑分型检测装置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0025]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黄褐斑分型检测装置对黄褐斑进行分型的实现方法的操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所示,一种黄褐斑分型检测装置,包括压玻片、机械压力传感器、步进电机、图像采集系统和计算机控制分析系统,其中,
[0029]压玻片上设置有机械压力传感器通过该机械压力传感器实时判断所述压玻片的压力大小;
[0030]步进电机,与压玻片线路连接,控制压玻片对接触面的挤压程度;
[0031]图像采集系统,包括显微放大镜和CXD采集装置,所述显微放大镜与所述CXD采集装置线路连接,从而将按压部位的血流状况图像经显微放大镜放大后传输给CCD采集装置;所述显微放大镜的型号为SONY ICX274AQ,具体参数包括:200万像素,成像分辨率1024*1280 ;倍率支持I倍-50倍-200倍自行调节(无需更换镜头);镜头自带偏光功能(可检测皮肤较为深沉的色素色斑等);所述CCD采集装置的型号为WV-CL934CH ;
[0032]计算机控制分析系统,包括型号为Pentium?.Dual-Core Cpu E5400的中央处理器和显示屏,所述中央处理器与所述显示屏线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与所述CCD采集装置线路连接,从而将CXD采集装置收集到的图像以数字信号的形式经中央处理器分析处理后在显示屏上进行显示,其中,分析项目可以包括毛孔、斑点、颜色、皱纹、皮肤光滑度、紫斑、叶啉、褐色斑、红区、黑色素和/或血管分布;所述中央处理器分别与机械压力传感器和步进电机线路连接,利用机械压力传感器传输的压力信号对步进电机进行控制,进而控制压玻片的操作压力。
[0033]如图2所示,上述黄褐斑分型检测装置对黄褐斑进行分型的实现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34](I)将压玻片贴到人体组织表面,利用机械压力传感器实时判断压力大小;
[0035](2)中央处理器接收到机械压力传感器传输的压力信号后调控步进电机,利用步进电机控制压玻片的操作压力,使压玻片对人体组织表面(接触面)继续挤压接触至达到预定值;
[0036](3)图像采集系统中显微放大镜将步骤(I)和(2)先后两次按压人体组织表面的血流状况图放大后传输给CXD采集装置;
[0037](4)计算机控制分析系统的中央处理器对CXD采集装置采集并传输来的两幅血流状况图进行处理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传输至显示屏上进行显示。
[0038]上述步骤(4)中黄褐斑分型检测装置的具体分析方法如下:玻片压到黄褐斑区后,通过前后两次挤压,查看颜色变化:颜色完全没有变化,为色素型;颜色消褪,变成白色,为血管型。
[0039]上述参照【具体实施方式】对该一种黄褐斑分型检测装置进行的详细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可按照所限定范围列举出若干个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应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黄褐斑分型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玻片、机械压力传感器、步进电机、图像采集系统和计算机控制分析系统,其中, 压玻片上设置有机械压力传感器,通过该机械压力传感器实时判断所述压玻片的压力大小; 步进电机,与压玻片线路连接,控制压玻片对接触面的挤压程度; 图像采集系统,包括显微放大镜和CCD采集装置,所述显微放大镜与所述CCD采集装置线路连接,从而将按压部位的血流状况图像经显微放大镜放大后传输给CXD采集装置; 计算机控制分析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和显示屏,所述中央处理器与所述显示屏线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与所述CXD采集装置线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分别与机械压力传感器和步进电机线路连接,利用机械压力传感器传输的压力信号对步进电机进行控制,进而控制压玻片的操作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褐斑分型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系统中显微放大镜所采用参数为:200万像素,成像分辨率1024*1280 ;倍率支持I倍_50倍-200倍自行调节;镜头自带偏光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黄褐斑分型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系统中显微放大镜的型号为SONY ICX274AQ。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褐斑分型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系统中CCD采集装置的型号为WV-CL934C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褐斑分型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控制分析系统的中央处理器的型号为Pentium?.Dual-CoreCpu E540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黄褐斑分型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控制分析系统的中央处理器对以下项目进行分析:毛孔、斑点、颜色、皱纹、皮肤光滑度、紫斑、口卜啉、褐色斑、红区、黑色素和/或血管分布。
【文档编号】A61B5/00GK203852335SQ201320735495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0日
【发明者】沙洪, 杨基春, 李迎新, 董晓曦 申请人: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