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74695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治疗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的药物组合物,按质量百分比计,含有0.02%的匹伐酸氟米松、3%水杨酸、3%中药浸膏的和其他药学上可接受的辅剂。本发明中西药复配,疗效好、见效快、能有效的促进表皮细胞的优化与生长,增强表皮细胞的质体,消除炎症,使受损肌体迅速康复,避免细菌再次感染而造成愈后复发症。使用后皮肤表面未见紫癜和或类固醇痤疮。
【专利说明】治疗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皮肤病是一种高发疾病,所表现的症状主要表现于皮肤表面,例如,非感染性炎症 性皮肤病:脂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异位性皮炎、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寻常型银肩病、扁平 苔藓以及掌跖角化过度症等,不但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带来了不便,还给患者的 身心造成了很大伤害。现有的治疗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的药物大多为西药,西药治疗具 有见效快、疗效也快的特点,如复方氟米松软膏(奥深)等;但西药往往是治标不治本,治疗 后易复发,不能根治皮肤病,是皮肤病患者疲于应对愈后复发症。同时,西药制剂往往会引 起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会导致皮肤出现紫癜、或类固醇痤疮症状。
[0003] 由于中国传统中医药材药效持久、毒副作用小,为此,我们将研宄重点转移到中药 研宄理论上,希望研制一种适合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使用的中西药复方制剂,给非 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提供方便。


【发明内容】

[0004] 鉴于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疗效好、见效快、不易复发的适合 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使用的中西药复方制剂。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的药物组合物,按质量百分比计,含有0. 02%的匹伐 酸氟米松、3%水杨酸、3%中药浸膏的和其他药学上可接受的辅剂。
[0006] 所述中药浸膏由以下方法制得:将质量比为1 :1 :1的蛇床子、苍术以及白芨混合 后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 5小时,第一次加12倍量水,第二次加8倍量水,第三次加4倍量 水,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0°C时相对密度I. 3~1. 5,得中药浸膏。
[0007] 所述药物组合物为软膏剂或凝胶剂。
[0008] 一种治疗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的药物组合物包括以下步骤: (1) 将质量比为1 :1 :1的蛇床子、苍术以及白芨混合后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 5小时, 第一次加12倍量水,第二次加8倍量水,第三次加4倍量水,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 60°C时相对密度I. 3~1. 5,得中药浸膏; (2) 取匹伐酸氟米松、水杨酸、中药浸膏混合均匀后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得软膏 剂;软膏剂中,按质量百分比计,含有〇. 02%的匹伐酸氟米松、3%水杨酸、3%中药浸膏。
[0009] 又或 一种治疗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的药物组合物包括以下步骤: (1)将质量比为1 :1 :1的蛇床子、苍术以及白芨混合后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 5小时, 第一次加12倍量水,第二次加8倍量水,第三次加4倍量水,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 60°C时相对密度I. 3~1. 5,得中药浸膏; (2)取匹伐酸氟米松、水杨酸、中药浸膏混合均匀后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备成凝胶 剂;凝胶剂中,按质量百分比计,含有〇. 02%的匹伐酸氟米松、3%水杨酸、3%中药浸膏。
[0010] 本发明中: 氟米松作为一种中等强度局部用留体药物,是合成的二氟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 敏、血管收缩和抗组织增生等作用。C 一 21位上三甲基醋酸基团的引入使得氟米松很难经 皮吸收,氟米松的经皮吸收即使是在极端条件下也是微乎其微,但与水杨酸合用会增加其 吸收,水杨酸具有角质层分离及脱肩作用,同时还有助于稳定皮肤中的保护性酸性皮层。水 杨酸的加入可促进糖皮质激素穿透到角质层的深层部位,同时还可加快及增强糖皮质激素 的药效。
[0011] 中药浸膏是由蛇床子、苍术以及白芨的活性成分组成,该挥发油作用于皮肤不但 起到消炎杀菌活血化瘀之功效,还能清除腐败物质,有效的促进表皮细胞的优化与生长, 增强表皮细胞的质体,消除炎症,使受损肌体迅速康复,避免细菌再次感染而造成愈后复发 症。
[0012] 本发明中西药复配,疗效好、见效快、能有效的促进表皮细胞的优化与生长,增强 表皮细胞的质体,消除炎症,使受损肌体迅速康复,避免细菌再次感染而造成愈后复发症。 使用后皮肤表面未见紫癜和或类固醇痤疮。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我们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4] 实施例1 治疗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的药物组合物软膏剂: (1) 将质量比为1 :1 :1的蛇床子、苍术以及白芨混合后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 5小时, 第一次加12倍量水,第二次加8倍量水,第三次加4倍量水,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 60°C时相对密度1. 5,得中药浸膏; (2) 乳剂型基质的制备:按重量份配比计:取十六/十八醇90份、单硬脂酸甘油酯15 份、蜂蜡10份、轻质液状石蜡70份、羟苯乙酯1份加热融化为油相,另取丙二醇50份以及 蒸馏水700份加热至90°C,再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10份溶解为水相,然后将水相缓缓倒入 油相中,边加边搅拌,直至冷却,即得乳剂型基质。
[0015] (3)取2g匹伐酸氟米松、300g水杨酸、300g中药浸膏混合均匀后与9398g乳剂型 基质混合均勾制得软膏剂。
[0016] 实施例2 治疗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的药物组合物凝胶剂: (1) 将质量比为1 :1 :1的蛇床子、苍术以及白芨混合后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 5小时, 第一次加12倍量水,第二次加8倍量水,第三次加4倍量水,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 60°C时相对密度1. 3,得中药浸膏; (2) 将20g羟苯乙酯用1000g93%乙醇溶解后得羟苯乙酯的乙醇溶液备用; (3) 将5g依地酸二钠和1500g丙二醇加入6683g蒸馏水完全溶解后,再加入120g卡波 姆搅拌溶解后,接着加入70g三乙醇胺,搅拌,再加入2g的匹伐酸氟米松、300g水杨酸、300g 中药浸膏以及步骤(2)制得的羟苯乙酯的乙醇溶液,混匀,即得凝胶剂。
[0017] 目前对本发明进行了如下功效评价试验: 一、治疗寻常性银肩病 寻常型银肩病是一种常见的红班鳞肩性慢性皮肤病,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 0.1%?3%。将72例寻常性银肩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外用 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软膏,对照组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奥深),两组疗程均为6周。治 疗组有效率88. 89%,对照组为66. 67%,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 05),临床疗效见表1 ; 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 56%,表现为局部轻度烧灼感,但可耐受,1周后消失;对照 组为22. 22%,表现为红斑、脱肩、瘙痒和烧灼感,2?3周逐渐耐受,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4· 181,Ρ〈0· 05)。
[0018] 治疗组2周起效16例,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Ρ〈0. 01),说明该药物起效快,可 以在较短时间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痛苦。两组在第4周疗效无明显差异,在第6周 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疗效又高于对照组,说明该药物持续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直至皮损接近 并恢复正常。
[0019] 在第五周时对照组偶见毛细血管扩张、紫癜、或类固醇痤疮等症,至六周时对照组 毛细血管扩张、紫癜、或类固醇痤疮等症有增多趋势,治疗组均未见上述症状。
[0020]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1软膏用于治疗寻常性银肩病可较快取得疗效,且不良反应发 生率低。
[0021] 表1两组治疗银肩病临床疗效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含 有0. 02%的匹伐酸氟米松、3%水杨酸、3%中药浸膏的和其他药学上可接受的辅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浸膏由以下方法制得:将 质量比为1 :1 :1的蛇床子、苍术以及白芨混合后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 5小时,第一次加12 倍量水,第二次加8倍量水,第三次加4倍量水,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0°C时相对 密度1.3~1.5,得中药浸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为软膏剂或 凝胶剂。
4.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1)将质量比为1 :1 :1的蛇床子、苍术以及白芨混合后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 5小时, 第一次加12倍量水,第二次加8倍量水,第三次加4倍量水,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 60°C时相对密度1. 3~1. 5,得中药浸膏; (2) 取匹伐酸氟米松、水杨酸、中药浸膏混合均匀后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混合均匀制 得软膏剂;软膏剂中,按质量百分比计,含有〇.02%的匹伐酸氟米松、3%水杨酸、3%中药浸 膏。
5. -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1)将质量比为1 :1 :1的蛇床子、苍术以及白芨混合后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 5小时, 第一次加12倍量水,第二次加8倍量水,第三次加4倍量水,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 60°C时相对密度1. 3~1. 5,得中药浸膏; (2) 取匹伐酸氟米松、水杨酸、中药浸膏混合均匀后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备成凝胶 剂;凝胶剂中,按质量百分比计,含有〇.02%的匹伐酸氟米松、3%水杨酸、3%中药浸膏。
【文档编号】A61P17/00GK104510911SQ201410818989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25日
【发明者】王俊贤, 袁端锋 申请人:四川天联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