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弯导管鞘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90038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控弯导管鞘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可控弯导管鞘装置,包括鞘管和控制柄,所述的鞘管为一由内管、中间管和外管三层互相嵌套而成的组合管体,所述的该组合型鞘管的远端为可弯曲管段并在远端的末端设有软头端,同时,所述的内管和中间管的管体前端部各设有一段均匀分布、具有一定长度和宽度的内管切口A和中间管切口B,由此构成可弯曲结构;此外,所述组合型鞘管其连接、并部分穿置在控制柄中的管体为非弯曲段;所述的控制柄包括手柄和旋钮机构,所述的手柄通过定位套与穿入手柄的鞘管固定连接,所述的旋钮机构包括设置在手柄后部的旋钮、卡套、定位销,所述的旋钮套置在卡套上,通过两者之间的螺纹结构连接构成鞘管弯曲部的驱动结构;所述的卡套套置在手柄后部的圆柱体上,通过定位销、两个定位垫与卡套定位连接。
【专利说明】—种可控弯导管鞘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管鞘,尤其是一种可控弯导管鞘装置,属于鼻窦外科手术器械类。

【背景技术】
[0002]鼻窦炎等鼻腔疾病的患者逐年增加、且反复发作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据美国的一份调查表明:每年患有不同程度鼻窦炎的病人高达3700万人,且发病的人数正逐年上升。在国内尚无类似的调查统计数字,但初略估计,每年鼻窦炎的患者不会少于5000万人。对于药物治疗不理想的患者,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利用鼻内镜鼻窦开放技术,通过鼻窦自然开口重建鼻窦的通气和引流。但是由于目前的手术难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功能性”鼻窦开放术,手术过程中窦口引流通道粘膜的损伤、术后疤痕组织的形成,以及手术中由于适用性器械的的缺少,手术中不易控制的出血导致的医源性损伤仍然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对于鼻窦炎的有效医治依然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
[0003]针对鼻窦炎治疗中存在的弊端,200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工程师首先将“鼻窦球囊扩张术”应用于鼻内镜下的鼻窦手术中,利用由鼻窦引导管、引导管手柄、鼻窦导丝、各种型号的鼻窦球囊扩张导管、加压泵、鼻腔冲洗管等构成专用器具。鼻窦引导管针对不同的鼻窦配有不同角度的导引头,分为0°、30°、70°、90°和110°等,使其适用于各种患者鼻窦的不同部位的治疗需求。操作者需要根据患者不同部位的鼻窦选取不同角度的导管鞘来建立手术通道,但是由于每个人鼻窦的解剖结构都略有不同,预设的导管鞘角度不一定完全适用于不同的病人,导致需要更换导管鞘或建立的手术通道不通畅,增加了手术难度、时间和费用。
[0004]因此,提出一种具有可控弯曲度的导管鞘,使导管鞘在受控的条件下弯曲成角度适合任何解剖结构的病患;是提高建立手术通道的简便性和准确性的关键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出能够为操作者自由掌控前端导管鞘弯曲度的可控弯导管鞘装置,让进入鼻腔的导管鞘装置以适宜的弯曲度进入鼻窦部位,从而既可达到扩张部位的正确性,同时也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
[0006]这种可控弯导管鞘装置,包括鞘管2和控制柄1,其中的鞘管2的近端穿置在控制柄I中,经设于控制柄末端的鲁尔接口构成内管通道112,其特征在于:
[0007]A.所述的鞘管2为一由内管21、中间管22和外管23三层互相嵌套而成的组合管体,所述的该组合型鞘管2的远端为可弯曲管段、并在远端的末端设有软头端231,同时,所述的内管21和中间管22的管体前端部各设有一段均匀分布、具有一定长度和宽度的内管切口 A和中间管切口 B,由此构成可弯曲结构;此外,所述组合型鞘管2其连接、并部分穿置在控制柄I中的管体为直管体;
[0008]B.所述的控制柄I包括手柄11和旋钮机构,所述的手柄11通过定位套221与穿入手柄11的鞘管2固定连接;所述的旋钮机构包括设置在手柄11后部的旋钮12、卡套13、定位销14,所述的旋钮12套置在卡套13上,通过两者之间的螺纹结构连接构成鞘管2前端弯曲部管体的驱动结构;所述的卡套套置在手柄后部的圆柱体上,通过定位销14、两个定位垫211与卡套定位连接。
[0009]所述的内管21上设置的内管切口 A朝向鞘管2外管方向设置,所述的中间管上的外管切口B朝向鞘管2管中心方向设置。
[0010]所述鞘管2中的内管21的近端部位在穿入手柄11中心孔后经定位垫圈211固定在鲁尔接头111中;所述鞘管2中的中间管22经设于手柄11前端内的定位套221固定;所述鞘管2中的外管23直接由手柄11远端端口卡接固定。
[0011]所述的鞘管远端部的组合式管体中,外管23比内管21、中间管22长2-30mm。
[0012]所述的外管23由软头端231和近端塑料管232连接构成,软头端231采用柔软的聚合物材料硅胶、硬度较低的聚酰胺制成;所述的近端塑料管232采用尼龙、聚酰胺、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0013]所述的内管21、中间管22为金属材料件,并同时与头端金属管焊接。
[0014]所述的软头端231内掺有显影材料。
[0015]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提出的这种可控弯导管鞘装置,通过旋钮控制机构以及前端设有内、外切口的内管、中间管和外管构成组合式鞘管结构,使整个导管鞘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鼻窦通道弯曲度,将鞘管前端调制成相匹配的弯曲角度。显然这对于减轻患者痛苦和提闻手术成功率提供了技术支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控制手柄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可弯曲的鞘管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丨-控制手柄 2-鞘管 11-手柄 12-旋钮 13-卡套 14-定位销21-内管 22-中间管 23-外管 24-头端金属管 111-鲁尔接口 112-内管通道211-定位垫圈212-切口 A 221-定位套222-切口 B 231-软头端232-近端塑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3所示的这种可控弯导管鞘装置,包括鞘管2和控制柄1,其中的鞘管2的近端芽直在控制柄I中,经设于控制柄末端的鲁尔接口构成内管通道112,其特征在于:
[0021]A.所述的鞘管2为一由内管21、中间管22和外管23三层互相嵌套而成的组合管体,所述的该组合型鞘管2的远端为可弯曲管段并在远端的末端设有软头端231,同时,所述的内管21和中间管22的管体前端部各设有一段均匀分布、具有一定长度和宽度的内管切口 A和中间管切口 B,由此构成可弯曲结构;此外,所述组合型鞘管2其连接、并部分穿置在控制柄I中的管体为直管体。
[0022]在实际应用中,本技术方案也可以不采用三层管设计。在不使用外管、仅用中间管和内管,并按上述方法组装的产品,也可以实现可控弯曲功能。
[0023]在金属管上设有的切口,通过改变切口的宽度、深度、间距等尺寸值及形状,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最大弯曲角度和不同大小的曲率半径。弯曲角度可控制的范围为:0〈角度(180 。
[0024]B.所述的控制柄I包括手柄11和旋钮机构,所述的手柄11通过定位套221与穿入手柄11的鞘管2固定连接,所述的旋钮机构包括设置在手柄11后部的旋钮12、卡套13、定位销14,所述的旋钮12套置在卡套13上,通过两者之间的螺纹结构连接构成鞘管2前端弯曲部管体的驱动结构;所述的卡套套置在手柄后部的圆柱体上,通过定位销14、两个定位垫211与卡套定位连接。
[0025]所述的内管21上设置的内管切口 A朝向鞘管2外管方向设置,所述的中间管上的外管切口B朝向鞘管2管中心方向设置。
[0026]所述鞘管2中的内管21的近端部位在穿入手柄11中心孔后经定位垫圈211固定在鲁尔接头111中;所述鞘管2中的中间管22经设于手柄11前端内的定位套221固定;所述鞘管2中的外管23直接由手柄11远端端口卡接固定。
[0027]所述的鞘管远端部的组合式管体中,外管23比内管21、中间管22长2_30mm。
[0028]所述的外管23由软头端231和近端塑料管232连接构成,软头端231采用柔软的聚合物材料硅胶、硬度较低的聚酰胺制成;所述的近端塑料管232采用尼龙、聚酰胺、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0029]所述的内管21、中间管22为金属材料件,并同时与头端金属管焊接。
[0030]所述的软头端231内掺有显影材料。用以通过体外装置掌握整个导管鞘装置所在的部位。
[0031]该技术方案创新性地设计了一套转换机制,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又将直线运动转换成曲线运动。
[0032]这种可控弯导管鞘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3]顺时针转动旋钮12后带动卡套13、定位销14、定位垫圈211及内管21 —起沿着轴向向上运动。由于内管21,中间管22同时焊接在头端金属管24上,而中间管又固定在手柄11中无法移动,故内管沿着轴向向上运动时受阻,在牵拉力的作用下,内管有切口的一端开始弯曲,弯曲方向为内管切口的反方向。
[0034]内管带动中间管弯曲。中间管弯曲的方向为中间管切口的同方向。中间管弯曲后,切口收到压缩,最终,切口被压缩到极限后中间管不能再弯曲。这也决定了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的最大弯曲角度。
[0035]中间管带动外管23 —起弯曲。由于外管是高分子材料具有一定弹性,因此可以被动弯曲。
[0036]最终,导管鞘可以通过旋钮的转动控制其弯曲的角度,如图所示。
[0037]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本技术方案和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实施例的内容。对于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方法范围内可以产生各种变化和更改,在属于本实用新型主要创意范畴内所做的任何变化和更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范畴。
[0038]譬如,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一些相同原理下的改进:
[0039]1.采用不同的运动转换机制,如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直线运动转换成曲线运动”。除了螺纹,还可以是“齿轮/齿条”和“杠杆”结构
[0040]2.改变内管、中间管前端切口的几何尺寸及形状,可以实现不同的最大弯曲角度和大小不同的曲率半径。
[0041]3.两根金属管也可以实现弯曲的功能。
[0042]4.组装时,相邻金属管的切口方向为互为相反,在弯曲的同时提高力学性能。
[0043]5.手柄处装有球头定位销。顺时针旋转过程中,球头通过弹簧主旋钮凹槽配合在180°内形成4个档位。可准确控制弯曲角度
[0044]6.在内管21近端设计成螺纹与旋钮12的螺纹直接配合,可以取代卡套13、定位销14和定位垫圈211等部件。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控弯导管鞘装置,包括鞘管(2)和控制柄(I),其中的鞘管(2)的近端穿置在控制柄(I)中,经设于控制柄末端的鲁尔接口构成内管通道(I 12),其特征在于: A.所述的鞘管(2)为一由内管(21)、中间管(22)和外管(23)三层互相嵌套而成的组合管体,所述的该组合型鞘管(2)的远端为可弯曲管段并在远端的末端设有软头端(231),同时,所述的内管(21)和中间管(22)的管体前端部各设有一段均匀分布、具有一定长度和宽度的内管切口 A和中间管切口 B,由此构成可弯曲结构;此外,所述组合型鞘管(2)其连接、并部分穿置在控制柄(I)中的管体为直管体; B.所述的控制柄(I)包括手柄(11)和旋钮机构,所述的手柄(11)通过定位套(221)与穿入手柄(11)的鞘管(2)固定连接,所述的旋钮机构包括设置在手柄(11)后部的旋钮(12)、卡套(13)、定位销(14),所述的旋钮(12)套置在卡套(13)上,通过两者之间的螺纹结构连接构成鞘管(2)前端弯曲部管体的驱动结构;所述的卡套套置在手柄后部的圆柱体上,通过定位销(14)、两个定位垫(211)与卡套定位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弯导管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管(21)上设置的内管切口 A朝向鞘管⑵外管方向设置,所述的中间管上的外管切口 B朝向鞘管⑵管中心方向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弯导管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2)中的内管(21)的近端部位在穿入手柄(11)中心孔后经定位垫圈(211)固定在鲁尔接头(111)中;所述鞘管(2)中的中间管(22)经设于手柄(11)前端内的定位套(221)固定;所述鞘管(2)中的外管(23)直接由手柄(11)远端端口卡接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弯导管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鞘管远端部的组合式管体中,外管(23)比内管(21)、中间管(22)长2-3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弯导管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23)由软头端(231)和近端塑料管(232)连接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弯导管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管(21)、中间管(22)为金属材料件,并同时与头端金属管焊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弯导管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头端(231)内掺有显影材料。
【文档编号】A61M29/00GK203943999SQ201420355820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30日
【发明者】顾海军, 俞威 申请人:上海凯利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