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淡水鱼赤皮病治疗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5641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淡水鱼赤皮病治疗药物。



背景技术:

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赤皮瘟、擦皮瘟等。赤皮病是草、青鱼的主要疾病之一。该疾病的病原为荧光假单胞菌,此病多发生于2-3龄大鱼,当年鱼也可发生,常与肠炎病、烂鳃病同时发生,形成并发症。该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类,在我国各养鱼地区,一年四季都有流行,但是以水温25—30C时为流行盛期。

现有技术中,针对赤皮病的治疗主要从外用药着手,即在水体中施以灭菌药物。目前从实践来看,若规模化施加抗生素一方面容易导致微生物抗药性,同时其效果也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淡水鱼赤皮病治疗药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淡水鱼赤皮病治疗药物疗效不佳、起效较慢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淡水鱼赤皮病治疗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川木通9份,翻白草6份,鬼箭羽6份,白花茶3份,翠云草1份,蚕沙1份,白醋0.5份,冰片0.5份。

优选的,还包括2重量份的黄花松岩。

优选的,还包括2重量份的蓖麻油。

优选的,还包括1重量份的回回蒜。

优选的,该药物的剂型是散剂。

优选的,该药物的剂型是丸剂。

本发明通过对中药成分的合理化设计,得到了以上药物配方,上述成分各有其自身的药理性质,尽管现有技术中未发现上述成分单独对淡水鱼赤皮病具有治疗效果,但本发明意外的发现将其整合并优化用量配比后,所得到的药物组合物对淡水鱼赤皮病具有突出的治疗效果,同时起效较快且无副作用。基于以上积极的发现,开发了本发明的淡水鱼赤皮病治疗药物,其疗效确切、治愈率高,极具 产业化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实施例1

一种淡水鱼赤皮病治疗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川木通9份,翻白草6份,鬼箭羽6份,白花茶3份,翠云草1份,蚕沙1份,白醋0.5份,冰片0.5份,黄花松岩2份,蓖麻油2份,回回蒜1份。其剂型是散剂。

实施例2

一种淡水鱼赤皮病治疗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川木通9份,翻白草6份,鬼箭羽6份,白花茶3份,翠云草1份,蚕沙1份,白醋0.5份,冰片0.5份,黄花松岩2份,回回蒜1份。其剂型是丸剂。

实施例3

一种淡水鱼赤皮病治疗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川木通9份,翻白草6份,鬼箭羽6份,白花茶3份,翠云草1份,蚕沙1份,白醋0.5份,冰片0.5份,蓖麻油2份,回回蒜1份。其剂型是丸剂。

实施例4

一种淡水鱼赤皮病治疗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川木通9份,翻白草6份,鬼箭羽6份,白花茶3份,翠云草1份,蚕沙1份,白醋0.5份,冰片0.5份,黄花松岩2份。其剂型是散剂。

实施例5

一种淡水鱼赤皮病治疗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川木通9份,翻白草6份,鬼箭羽6份,白花茶3份,翠云草1份,蚕沙1份,白醋0.5份,冰片0.5份。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