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65956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 备方法。



背景技术:

坐骨神经是支配下肢的主要神经干。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内(臀 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脚的外侧面)的疼痛。

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的神经,容易受到损伤,在其分支以上的走行部位由于各种原因 的剌激和压迫,均可引起坐骨神经痛。常见的原因有坐骨神经炎、椎间神经炎、骶髂关节炎、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脊椎滑脱、脊椎裂、腰椎结核、马尾神经瘤、梨状肌损伤 综合征、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等。应当注意的是有些妇科疾病如子宫附件炎、子宫肌瘤、妊 娠后期也会引起坐骨神经痛。臀部注射不当可引起坐骨神经损伤。

坐骨神经病多见于中老年男子,以单侧较多。起病急骤,首先感到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 直感。或者在发病前数周,在走路和运动时,下肢有短暂的疼痛。以后逐步加重而发展为剧 烈疼痛。疼痛由腰部、臀部或髋部开始,向下沿大腿后侧、胭窝、小腿外侧和足背扩散,在 持续性疼痛的基础上有一阵阵加剧的烧灼样或者针刺样疼痛,,夜间更严重。

坐骨神经由腰5〜骶3神经根组成。按病损部位分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两种一、根性坐骨神经痛:

起病隨病因不同而异。最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常在用力、弯腰或剧烈活动等诱因下,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少数为慢性起病。疼痛常自腰部向一侧臀部、大腿后,腦窝、小腿外侧及足部放射,呈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咳嗽及用力时疼痛可加剧,夜间更甚。病员为避免神经牵拉、受压,常取特殊的减痛姿势,如睡时卧向健侧,髋、膝关屈曲,站立时着力于健侧,日久造成脊柱侧弯,多弯向健侧,坐位进臀部向健侧倾斜,以减轻神经根的受压。牵拉坐骨神经皆可诱发疼痛,或疼痛加剧,如Kernig征阳性(病员仰卧,先屈髋及膝成直角,再将小腿上抬。由于屈肌痉挛,因而伸膝受限而小于130度并有疼痛及阻力);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征)阳性(病员仰卧,下肢伸进、患肢上抬不到70度而引起腿部疼痛)。坐骨神经通路可有压痛,如腰旁点、臀点、国点、踝点及跖点等。患肢小腿外侧和足背常有麻木及感觉减退。臀肌张力松弛,伸拇及屈拇肌力减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二、干性坐骨神经痛:

起病缓急也随病因不同而异。如受寒或外伤诱发者多急性起病。疼痛常从臀部向股后、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放射。行走、活动及牵引坐骨神经时疼痛加重。压痛点在臀点以下,Lasegue征阳性而Kernig多阴性,脊椎侧弯多弯向患侧以减轻对坐骨神经干的牵拉。

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炎)原因不明,临床比较少见。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由于邻近病变的压迫或剌激引起,又分为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分别指受压部位是在神经根还是在神经干。根性多见,病因以椎间盘突出最常见,其他病因有椎管内肿瘤、椎体转移病、腰椎结核、腰椎管狭窄等;干性可由骶髂关节炎、盆腔内肿瘤、妊娠子宫压迫、髋关节炎、臀部外伤、糖尿病等所致。

中医认为坐骨神经痛属"痹症"范畴,与肝肾亏虚有关。如果病人血气虚弱,肝肾亏虚加上劳累过度或有外感寒湿之邪导致寒湿闭阻经脉,血气瘀滞而形成坐骨神经痛。

中医将坐骨神经痛较为常见的发病原因分为四种类型:

散寒除湿型:

临床表现为发病前有受寒史,身体下半部酸痛或不灵活,数日后出现沿坐骨神经部位疼 痛,疼痛多由臀部或髋部开始,向下放射到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背。在持续钝痛的基 础上,可有阵阵刀刺样疼痛,夜间尤甚,舌淡苔白腻,脉弦紧。治疗宜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活血化瘀型:

临床表现为下肢沿坐骨神经部位疼痛,屈伸不利,活动受阻,尤以夜间疼痛更甚,痛处 拒按,或患肢麻木,舌紫黯,脉细涩。治疗宜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温阳益气型:

临床表现为下肢疼痛经久不愈,肢体不温,怕冷,患肢喜温喜按,劳累后疼痛加重,常 反复发作,舌淡苔白滑,脉沈弱无力。治疗宜温阳益气,通络止痛。

养血柔筋型:

临床表现为下肢沿坐骨神经部位绵绵作痛,时作时止,易抽筋,麻木不仁,伴随面色苍 白,唇甲无光泽,甚则肌肉痿缩,舌淡红,脉细弱或细数。治疗宜养血通络,柔筋止痛。

中医釆用散寒除湿,通痹止痛、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的方药治疗此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是由有效成 分和/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计制成的

皂刺10-20份 独活5-10份 制南星15-25份

细辛20-30份 乌梢蛇10-15克 薏苡仁5-15份

川牛膝15-25份 党参25-30份 黄柏25-35份

桂枝20-35份 当归15-25份 防己10-20份

大枣5-10份 丹参10-20份 续断15-25份

甘松25-35份 木瓜20-30份 延胡索5-10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党参、独活、桂枝、当归用60%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时,分次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5 (60°C)的清膏;

皂刺、制南星、细辛、乌梢蛇、薏苡仁、川牛膝、黄柏、防己、大枣、丹参、续断、甘松、木瓜、延胡索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0 (60°C)的稠膏,加入适量糊精及上述清膏,干燥,粉碎成细粉,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颗粒、胶囊及丸剂。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与药学上可接收的载体,例如:填充剂如淀粉、微晶纤维素等;粘合剂如维生素衍生物、淀粉等;通过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口服给药的方式使用。

本发明中药组合具有散寒除湿,通痹止痛、舒筋活络、活血化瘀之功效,用于坐骨神经病变引起的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疼痛等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颗党参280g、独活80g、桂枝280g、当归220g用60%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时,分次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 15 (60°C)的清膏;

皂刺160g、制南星200g、细辛260g、乌梢蛇130g、薏苡仁110g、川牛膝210g、黄柏 310g、防己160g、大枣80g、丹参160g、续断210g、甘松300g、木瓜160g、延胡索 80g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减压浓

缩成相对密度为1.20 (60°C)的稠膏,加入上述清膏及糊精400g,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糊精600g、乳糖400g,混匀,以75%乙醇湿法制粒即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