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输送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01963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输送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介入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输送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经皮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封堵术,是较早应用的介入性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措施,首例成功报告为1982年。国内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步,目前已累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成为室间隔缺损的重要治疗方法。

目前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需要使用放射线及造影剂,不仅存在较大的辐射损伤的风险,会影响骨髓、生殖器及甲状腺等器官的功能,而且造影剂存在引起过敏、肾功能衰竭的风险。因此,意图开发出一种以超声为引导途径的安全的手术方法及适配设备,以减少损伤及医疗费用。

我们在临床上首创在超声引导下经股动脉封堵室间隔缺损的方法,不但完全不使用放射线及造影剂,而且无需同时穿刺股静脉,建立股动脉-室间隔缺损-股静脉的复杂轨道,大大优于传统方法。但是,传统方法经股静脉送入输送系统,经三尖瓣通过室间隔缺损后先封堵左室面,后封堵右室面,而新方法反其道行之,输送系统经主动脉瓣通过室间隔缺损后先封堵右室面,后封堵左室面。因此原有的输送系统不能适应新技术的要求,需要根据主动脉与室间隔缺损的特殊位置关系设计新型输送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输送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输送系统,包括输送鞘管、装载鞘和配套的输送杆,所述输送鞘管包括外鞘管及扩张器,

所述外鞘管为中空管,其内设有一个沿其长度方向的通道用于通过与其配套的扩张器,所述外鞘管包括直线段ab段以及折弯段bc段,所述折弯段bc段与所述直线段ab段垂直;

所述扩张器呈长条形尖头结构,其内设有一个沿其长度方向的通道用于通过直径为0.035英寸的导丝;所述扩张器包括扩张器头部段ef段和扩张器主体部de段;

所述装载鞘为长条形透明的中空的管状结构,长10cm,其内设有一个沿其长度方向的通道,用于帮助所述输送杆将封堵器推送到输送鞘管内;

所述输送杆由依次连接的输送杆体部kg段及输送杆头部段lk段组成,所述输送杆头部段lk段由细钢丝螺旋状缠绕编织而成,较为柔软易弯曲,输送杆体部kg段为实心钢缆,较为刚硬。

优选地,所述扩张器插入外鞘管后,所述扩张器的头部露出外鞘管2cm。

优选地,所述外鞘管的直线段ab段长度为150cm,折弯段bc段长度为1~2cm。

优选地,所述扩张器头部段ef段长度为2~4cm,所述扩张器主体部de段长150cm。

优选地,所述装载鞘的外壁上设置有外翼。

优选地,所述装载鞘的头部到外翼的头端的长度为2cm。

优选地,所述输送杆全长180cm。

优选地,所述输送杆头部段lk段长5cm,所述输送杆的顶端l处安装有螺纹接口,用于连接封堵器。

优选地,所述输送杆体部kg段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刻度标记点。

优选地,所述输送杆体部kg段长145cm,其上有3个刻度标记点,分别为第一刻度标记点j点、第二刻度标记点i点、第三刻度标记点h点。

优选地,当所述输送杆装载封堵器经所述装载鞘送入所述输送鞘管后,达到第一刻度标记点j点时,所述封堵器头端与所述输送鞘管头部平齐;达到第二刻度标记点i点,封堵器第一伞盘释放出输送鞘管;达到第三刻度标记点h点时,封堵器完全释放出输送鞘管。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输送系统的使用方法,所述输送系统适用于室间隔缺损患者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经股动脉穿刺,并置入动脉鞘管;

(2)取专用引导系统,经动脉鞘管送入体内,在超声引导下,将引导系统的导丝经室间隔缺损送入右心室内,之后退出引导系统的导管,保留导丝于体内,退出导管时,标记该导管插入体内的距离,以该距离为工作距离;

(3)根据室间隔缺损大小选择封堵器及相应大小的所述输送系统,将扩张器插入外鞘管内,由于扩张器具有较强硬度,外鞘管在扩张器支撑下,变成长直条型,沿导丝送入输送鞘管;在输送鞘管送入体内达到工作距离时,应在超声多切面下观察输送鞘管的位置,继续推送输送鞘管通过室间隔缺损进入右心室,使输送鞘管插入距离不得超过工作距离5~8cm,以免损伤右心室室壁;随后退出导丝及扩张器,将外鞘管留置于右心室内;

(4)将相应大小的封堵器通过螺纹接口安装于输送杆顶端,并收入装载鞘内,经装载鞘推送入外鞘管内;缓慢推送输送杆,当到达第一刻度标记点j点时,降低推送速度,缓慢推送至第二刻度标记点i点,释放封堵器第一伞盘,在超声引导下,缓慢后撤外鞘管及推送杆,使封堵器伞盘面靠近贴紧室间隔缺损右心室面;如果此过程中,后撤阻力增大,在超声切面上,封堵器位置无变 化,则表示封堵器被三尖瓣腱索阻挡,应该小心收回封堵器,使推送杆后撤至第一刻度标记点j点,然后轻轻后撤外鞘管,避开腱索后,再次释放封堵器第一伞盘;上述过程可以反复进行,直至封堵器第一伞盘顺利后撤至室间隔缺损右心室面;随后固定推送杆,后撤外鞘管到达第三刻度标记点h点,此时封堵器完全释放于输送鞘管外;

(5)由于主动脉长轴与室间隔缺损分流方向通常呈90度,所以封堵器释放后,位于主动脉内的输送杆必然牵拉并改变封堵器形态,该输送系统的输送杆头部柔软,输送鞘管头部弯曲,能够保证封堵器不受牵拉而自然塑形,能够保证封堵器安全释放。

本发明提供的输送系统,可以有效采用单纯的超声方式进行引导探测,以避免现有技术的手术操作中射线引导带来的危害,减小病人痛苦,提高手术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输送系统中的外鞘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输送系统中的扩张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输送系统中的装载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输送系统中的输送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直线段ab段,2为折弯段bc段,3为扩张器头部段ef段,4为扩张器主体部de段,5为装载鞘的外翼,6为输送杆头部段lk段,7为输送杆体部kg段,8为第一刻度标记点j点,9为第二刻度标记点i点,10为第三刻度标记点h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输送系统,其实质为封堵器介入输送装置,包括输送鞘管、装载鞘和配套的输送杆,所述输送鞘管包括外鞘管(见图1)及扩张器(见图2),其中外鞘管外径为5f~7f,所述外鞘管为中空管,其内设有一个沿其长度方向的通道用于通过与其配套的扩张器,所述外鞘管包括直线段ab段1以及折弯段bc段2,所述折弯段bc段2与所述直线段ab段1垂直;

扩张器(见图2)呈长条形尖头结构,其内设有一个沿其长度方向的通道用于通过直径为0.035英寸的导丝;所述扩张器包括扩张器头部段ef段3和扩张器主体部de段4;

装载鞘(见图3)为长条形透明结构,长10cm,内设有一个沿其长度方向的通道,用于帮助输送杆将封堵器推送到输送鞘管内;所述装载鞘的外壁上设置有外翼5。所述装载鞘的头部到外翼的头端的长度为2cm。

配套的输送杆(见图4)由依次连接的输送杆体部kg段7及输送杆头部段lk段6组成,所述输送杆头部段lk段6较为柔软易弯曲,输送杆体部kg段7较为刚硬;输送杆全长(即gl段)位180cm。输送杆头部段lk段6由钢丝密集编织而成,长5cm,顶端l安装有螺纹接口,用于连接封堵器;输送杆体部kg段7为钢缆结构,长145cm,其上有3个标记点,分别为第一刻度标记点j点8、第二刻度标记点i点9、第三刻度标记点h点10。

当输送杆装载封堵器经装载鞘送入输送鞘管后,达到第一刻度标记点j点8时,封堵器头端与输送鞘管头部平齐;达到第二刻度标记点i点9时,封堵器第一伞盘释放出输送鞘管,达到第三刻度标记点h点10时,封堵器完全释放出输送鞘管。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用于超声引导下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输送系统的使用方法,所述输送系统适用于室间隔缺损患者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经股动脉穿刺,并置入直径为6f的动脉鞘管。

(2)取专用引导系统,经动脉鞘管送入体内,在超声引导下,将导丝经室间隔缺损送入右心室内,退出引导系统导管,保留导丝于体内,退出导管时,标记该导管插入体内的距离,该距离为工作距离。根据室间隔缺损大小选择封堵器及相应大小的所述输送系统,将扩张器插入外鞘管内,由于扩张器具有较强硬度,外鞘管在扩张器支撑下,变成长直条型,沿导丝送入输送鞘管。输送鞘管送入体内达到工作距离时,应在超声多切面下观察输送鞘管的位置,继续推送输送鞘管通过室间隔缺损进入右心室,注意输送鞘管插入距离不得超过工作距离5~8cm(根据患者体重及心脏大小决定),以免损伤右心室室壁。退出导丝及扩张器,将外鞘管留置于右心室内。

(3)将相应大小的封堵器通过螺纹接口安装于输送杆顶端,并收入装载鞘内,经装载鞘推送入外鞘管内。缓慢推送输送杆,当到达标记点j时,应降低推送速度,缓慢推送至标记点i,释放封堵器第一伞盘,在超声引导下,缓慢后撤外鞘管及推送杆,使封堵器伞盘面靠近贴紧室间隔缺损右心室面。如果此过程中,后撤阻力增大,在超声切面上,封堵器位置无变化,则是封堵器被三尖瓣腱索阻挡,应该小心收回封堵器,时推送杆后撤至标价的j,然后轻轻后撤外鞘管,避开腱索后,再次释放封堵器第一伞盘。上述过程可以反复进行,直至封堵器第一伞盘顺利后撤至室间隔缺损右心室面。固定推送杆,后撤外鞘管到达标记点h,此时封堵器完全释放于输送鞘管外。

(4)由于主动脉长轴与室间隔缺损分流方向多呈90度,所以封堵器释放后,位于主动脉内的输送杆必然牵拉并改变封堵器形态,该新型输送系统的输送杆头部柔软,输送鞘管头部弯曲,能够保证封堵器不受牵拉而自然塑形。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旋转输送杆释放封堵器时,如果输送杆牵拉封堵器,封堵 器必然在释放时产生巨大的回弹力量,曾经有患者因此出现封堵器脱落。新型输送系统没有张力,能够保证封堵器安全释放。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