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和用于制造支架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69578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支架和用于制造支架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架和制造支架的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能够稳定地提供弹性恢复力的支架、以及制造该支架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根据人体的支架术部件或所需要的功能,存在具有与支架术部件匹配的结构或具有所需要的功能的数种类型的支架。

特别地,对于具有带有弹性恢复力的结构的支架,存在具有通过捆扎线以便该支架的圆周部分具有自弹性力而形成的自膨胀类型结构的支架,重要的是形成这样的支架以便具有线缠绕结构,在该线缠绕结构中,圆周部分可通过弹性力维持它的原始形状。

对于具有自膨胀类型结构的支架,存在如在韩国专利No.10-0974308中所公开的支架。

然而,根据韩国专利No.10-0974308中所公开的线缠绕结构,没有提供用于确保稳定的弹性恢复力的缠绕结构(例如支撑件),使得在执行支架术时,难以预期令人满意的支架术稳定性和支架术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已试图提供一种具有通过简单的支撑结构确保稳定的弹性恢复力的优势的支架,以及制造该支架的方法。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支架,该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其中多个带状部分形成为连接状态,在该连接状态中,所述多个带状部分配置圆柱形形状,该带状部分具有通过具有Z字形形状的布置成连接状态的支撑部形成的圆周;以及螺旋支撑部件,该螺旋支撑部件在以下状态中从支架主体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朝向支架主体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延伸并形成为螺旋缠绕状态:其中,该螺旋支撑部件配置各个带状部分的多个支撑部中的任意一个点的支撑部。

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制造支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捆扎线以便具有从一侧朝向另一侧的螺旋缠绕状态来形成螺旋支撑部件;以及在螺旋支撑部件配置圆周的一部分的状态下捆扎线以形成多个带状部分并形成支架主体,以便该带状部分配置为具有圆柱形形状的连接状态。

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支架可包括螺旋支撑部件,以确保支架主体的圆周的弹性恢复力。

特别地,该螺旋支撑部件可为支架主体的整个圆周提供均匀的且稳定的恢复力,该螺旋支撑部件是配置为各个带状部分的多个圆周中的任意一个点的支撑部(一部分圆周)的简单的支撑结构,其中,各个带状部分配置支架主体。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支架的整体结构的视图。

图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制造支架的方法的过程的视图。

图3至图12为描述图2的各个过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将被描述成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执行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可被修改成数个其他形式。因此,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不限于以下将要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为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支架的整体结构的视图,图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制造支架的方法的过程的视图,且图3至图12为描述图2的各个过程的视图。

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支架被配置成包括支架主体2和螺旋支撑部件4。

支架主体2包括多个带状部分,且该支架主体2形成为配置成由这些带状部分形成的圆柱形支架。

支架主体2包括例如第一带状部分B1、第二带状部分B2、第三带状部分B3以及第四带状部分B4,且可形成为这样的状态:其中,该四个带状部分B1、B2、B3和B4被布置成彼此连接,以配置成圆柱形形式,如图1所示。

该四个带状部分B1、B2、B3和B4可被设置为通过捆扎成Z字形形状的线的支撑部A配置成圆柱形圆周部分的弹性带状体的形式。

螺旋支撑部件4形成为起到支撑件的作用,该支撑件可为支架主体2的圆周侧提供稳定的弹性恢复力。

螺旋支撑部件4被延伸并形成为配置成从支架主体2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朝向支架主体2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沿着圆周的螺旋缠绕状态,如图1所示。

特别地,当螺旋支撑部件4从支架主体2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朝向支架主体2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以螺旋形状延伸时,该螺旋支撑部件4延伸并形成为这样的状态:其中,该螺旋支撑部件4配置支架主体2的带状部分B1、B2、B3和B4中的每一者的任一点的支撑部A。

也就是说,螺旋支撑部件4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支撑段可形成在支架主体2可配置一个圆周的状态中。

此外,当螺旋支撑部件4被延伸并形成为螺旋形状时,优选地是使得螺旋支撑部件4形成为具有沿着支架主体2的圆周缠绕至少一匝或多匝的螺旋支撑段。

例如,螺旋支撑部件4可形成为具有沿着支架主体2的圆周缠绕大约一匝的支撑段,如图1所示。

当螺旋支撑部件4形成为具有缠绕少于一匝的螺旋段时,难以确保对应于支架主体2的整个圆周的对应的弹性恢复力。

此外,当螺旋支撑部件4从支架主体2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朝向支架主体2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以螺旋形状被延伸时,其沿着支架主体2的圆周形成为这样的状态:其中,支撑段中不存在分离的(或连接的)部分或弯曲的部分。

例如,与通过单独添加线到支架圆周上形成的支撑件(虽然未在附图中示出)相比,或与在其中支撑段是分离的或弯曲的支撑结构相比,根据以上描述的螺旋支撑部件4的结构,可通过整合有支架的简单的支撑结构来确保均匀的弹性恢复力。

接下来,将参照图2至图12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制造支架的方法。

图2为示出制造支架的方法的过程的视图。在图2中,附图标记S1表示形成螺旋支撑部件,且附图标记S2表示形成支架主体。

利用用于制造支架的框架来捆扎线W的方案中执行螺旋支撑部件的形成(S1)和支架主体的形成(S2),且用于制造支架的该框架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多个捆扎点形成在框架的圆柱形外表面上。

图3为示出处于展开状态中的用于制造支架的框架的外圆周表面的展开视图。用于制造支架的框架可被配置为这样的框架结构:其中,在对应于支架的圆周的x方向上和在对应于支架的长度的y方向上划分有多个刻度,且在合适的点处安装有针状物,使得这些刻度之间的交叉点可被用作捆扎点。

以将线W捆扎成从支架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朝向支架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的螺旋缠绕状态的方案执行螺旋支撑部件的形成(S1)。

在这种情况下,线W的缠绕状态可形成为具有,例如被延伸以沿着支架的圆周缠绕大约一匝的螺旋支撑段,如图1所示。

也就是说,在图4中,线W从捆扎点(x1,y13)被延伸朝向捆扎点(x0,y0)。

在这种情况下,可形成为从支架主体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朝向支架主体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以螺旋缠绕状态延伸的螺旋支撑部件4。

接下来,执行支架主体的形成(S2)。

以如下方案执行支架主体的形成(S2):在螺旋支撑部件4的延伸的末端点处将线W捆扎成Z字形形状,以便对应于螺旋支撑部件4的缠绕状态,从而顺序地形成配置成圆柱形形状的多个带状部分。

也就是说,在图5中,当从捆扎点(x0,y0)向右通过x3y3、x6y0、x9y3和x12y0的路径时,线W被捆扎成具有Z字形形状的延伸的状态,以便配置成支架的圆周。

之后,在图6中,当从捆扎点(x12y0)向右通过x1y3、x4y0、x7y3和x10y0以及x13y3、x2y0、x5y3、x8y0和x11y3的路径时,线W被捆扎成具有Z字形形状的延伸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配置成对应于支架的圆周的圆柱形的第一带状部分B1可由捆扎成Z字形形状的线W的支撑部A形成。

当如上所述将线W捆扎成Z字形形状来形成第一带状部分B1时,支撑部A处于交叉状态,其中,在支撑部A之间的交叉点处,任意一个支撑部A在另一个支撑部A的上方或下方穿过该另一个支撑部A。这样的捆扎方案也类似地适用于将在以下描述的形成第二带状部分B2、第三带状部分B3和第四带状部分B4的情况。

特别地,如上所述当捆扎线W时,在配置第一带状部分B1的圆周的多个支撑部A中,如图6所示,在捆扎点(x11y3和x0y0)之间的支撑部A的一段由螺旋支撑部件4的一些支撑段形成。

也就是说,螺旋支撑部件4形成为在这样的状态中执行支撑动作:其中,其配置第一带状部分B1的支撑部A中的任意一个支撑部A。

接下来,在第一带状部分B1的末端点处,线W被再一次捆扎,以形成连接至第一带状部分B1的第二带状部分B2。

在图7中,当从捆扎点(x11,y3)向右通过x0y6、x3y3、x6y6和x9y3的路径时,线W被捆扎成具有Z字形形状的延伸的状态,以便配置成支架的圆周。

之后,在图8中,当从捆扎点(x9y3)向右通过x12y6、x1y3、x4y6和x7y3以及x10y6、x13y3、x2y6、x5y3和x8y6的路径时,线W被捆扎成具有Z字形形状的延伸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带状部分B2可形成为以下状态:其中,当第二带状部分B2具有通过捆扎成Z字形形状的线W的支撑部A形成的圆周时,其和第一带状部分B1一起配置成圆柱形形状。

特别地,当如上所述捆扎线W时,在配置成第二带状部分B2的圆周的多个支撑部A中,如图8所示,在捆扎点(x8y6和x11y3(即第二带状部分的捆扎起始点))之间的支撑部A的一段由螺旋支撑部件4的一些支撑段形成。

也就是说,螺旋支撑部4形成为在这样的状态中执行支撑动作:其中,其配置第二带状部分B2以及第一带状部分B1的支撑部A中的任意一个支撑部A。

接下来,在第二带状部分B2的末端点处,线W被再一次捆扎,以形成连接至第二带状部分B2的第三带状部分B3。

在图9中,当从捆扎点(x8,y6)向右通过x11y9、x0y6、x3y9和x6y6的路径时,线W被捆扎成具有Z字形形状的延伸的状态,以便配置成支架的圆周。

之后,在10中,当从捆扎点(x6y6)向右通过x9y9、x12y6、x1y9和x4y6以及x7y9、x10y6、x13y9、x2y6和x5y9的路径时,线W被捆扎成具有Z字形形状的延伸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第三带状部分B3可形成为这样的状态:其中,当第三带状部分B3具有通过捆扎成Z字形形状的线W的支撑部A形成的圆周时,其和第一带状部分B1以及第二带状部分B2一起配置成圆柱形形状。

特别地,当如上所述捆扎线W时,在配置成第三带状部分B3的圆周的多个支撑部A中,如图10所示,在捆扎点(x5y9和x8y6(第三带状部分的捆扎起始点))之间的支撑部A的一段由螺旋支撑部件4的一些支撑段形成。

也就是说,螺旋支撑部件4形成为在这样的状态中执行支撑动作:其中,其配置第三带状部分B3以及第二带状部分B2和第一带状部分B1的支撑部A中的任意一个支撑部A。

接下来,在第三带状部分B3的末端点处,线W被再一次捆扎,以形成连接至第三带状部分B3的第四带状部分B4。

在图11中,当从捆扎点(x5,y9)向右通过x9y13、x13y9、x3y13和x7y9的路径时,线W被捆扎成具有Z字形形状的延伸的状态,以便配置成支架的圆周。

之后,在图12中,当从捆扎点(x7y9)向右通过x11y13、x1y9、x5y13和x9y9以及x13y13、x3y9、x7y13、x11y9和x1y13(螺旋支撑部件的捆扎起始点)的路径时,线W被捆扎成具有Z字形形状的延伸的状态。

此外,在捆扎点(x1y13)处,线W的末端通过一般方法被连接至并结束在螺旋支撑部件4的起始端部。

在这种情况下,第四带状部分B4可形成为这样的状态:其中,当第四带状部分B4具有通过捆扎成Z字形形状的线W的支撑部A形成的圆周时,其与第一带状部分B1、第二带状部分B2以及第三带状部分B3一起配置成圆柱形形状。

特别地,当如上所述捆扎线W时,在配置成第四带状部分B4的圆周的多个支撑部件A中,如图12所示,在捆扎点(x1y13和x5y9(第四带状部分的捆扎起始点))之间的支撑部件A的一段由螺旋支撑部件4的一些支撑段形成。

也就是说,螺旋支撑部件4形成为在这样的状态中执行支撑动作:其中,其配置第四带状部分B4以及第一带状部分B1、第二带状部分B2和第三带状部分B3的支撑部A中的任意一个支撑部A。

此外,当如上所述的带状部分B1、B2、B3和B4被顺序地形成为通过捆扎线W而彼此连接时,如图7所示,线W被捆扎使得第一带状部分B1的支撑部A的端部(例如谷部)与第二带状部分B2的支撑部A的端部(例如峰部)在例如带状部分B1、B2、B3和B4之间的连接点处互相缠绕并彼此连接。

因此,在支架主体的形成(S2)中,线W可被捆扎以形成处于连接状态的支架主体2,在该连接状态中,多个带状部分B1、B2、B3和B4配置为圆柱形形状。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支架中,可提供这样的支架结构:其中,通过捆扎线W而形成为配置成圆柱形形状的支架主体2和沿着该支架主体2的圆周设置的螺旋支撑部件4彼此一体地形成。

特别地,螺旋支撑部件4在这样的状态中形成为具有连续延伸的并形成为配置成从支架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朝向支架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沿着圆周的螺旋形状的支撑段:螺旋支撑部件4配置为形成支架主体2的各个带状部分B1、B2、B3和B4的圆周的任意一个支撑部A。

在上述螺旋支撑部件4的结构中,螺旋支撑部件4可以沿着支架的圆周形成为这样的状态:其中,螺旋支撑部件4配置支架的一个圆周。因此,螺旋支撑部件4的结构比支撑结构(其中,线被额外地围绕支架的圆周缠绕,使得支撑段形成为这样的状态:其中,它们在支架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不规则地突出,或者支撑段不连续地被延伸和形成)更简单,从而能够进一步改善支架术稳定性并为支架的圆周提供更均匀的弹性恢复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