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31587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严重的烧伤会给人带来极大地痛苦,毁伤人体肌肤,影响人身体的正常代谢功能。根据权威的医学信息数据统计,烧伤在我国的发病率达到了1.5%~2%,即每年约有2千万人遭受不同程度烧伤。

烧伤在古代医籍又称为火烧伤、烫火伤、火疮等,即烧伤包括火烧伤、液体烫伤及电烧伤等。中医认为烧伤指燃烧物及灼热的液体、固体、气体以及电流等直接作用于人体,引起肌肤烫伤或烧伤,甚至火毒内攻脏腑。以伤处红肿灼痛、起泡、结焦痂,伴发热烦躁,口干尿黄,甚至神昏等为主要表现的损伤类疾病。烧伤皆因火毒之邪,外伤皮内,甚者热邪入里,火毒攻心,耗气伤阴,使气阴两伤,阴阳失调,脉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热伤营血,阴液被耗,肤失濡养。

烧伤的程度临床上分为三度。I度烧伤:为表皮烧伤,出现红斑,局部皮肤红肿热痛,一般3~5天即可治愈。II度烧伤:浅II度为真皮浅层烧伤,局部发生水疱,疱壁薄,极度水肿,有剧痛,疱破形成糜烂、结痂,如不发生感染则7~11天痊愈;深II度烧伤达真皮深层,疼痛稍轻,水疱较少,疱壁较厚,基底微红或白色皮损中有红色斑点,易发生感染,一般3~4周愈合,形成疤痕,愈后留有色素沉着。III度烧伤:烧伤深度达皮肤全层或更深,皮色苍白或形成焦痂, 无痛感。这类烧伤难以自愈,2周后焦痂脱落形成肉芽创面,愈合后形成萎缩性疤痕,常因疤痕收缩而引起局部畸形。

目前,烧伤治疗的难点主要是II度及其以上烧伤后并发症的防治、创面组织进行性坏死、继发感染以及患者色素沉着、瘢痕形成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此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治疗I度烧伤能够迅速止痛、解毒防风、止血收敛、散淤消肿、防止溃烂及抗菌消炎。临床见效快并且能够预防II度及其以上烧伤后的并发症,可使多数烧伤患者顺利渡过感染期,可促进烧伤创面愈合,防治瘢痕增生与色素沉着,愈后基本无疤痕。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易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主要由原料药制成,按重量份数计,原料药包括:

煅龙骨80~200份;穿心莲450~600份;蒲公英400~550份;黄柏360~500份;川芎160~300份;防风230~400份;南瓜蒂350~450份;柳树根410~580份及冰片20~50份。

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的制备方法,将穿心莲、蒲公英、黄柏、川芎、防风、南瓜蒂、柳树根、冰片及煅龙骨研磨混合。

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的制备方法,将原料药研磨后与增强剂混合后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复方药物遵循中医“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其中君药是煅龙骨、穿心莲与蒲公英;臣药是川芎、防风与黄柏;佐药是南瓜蒂与柳树根及冰片。该复方药物中的药物组成分作用以清热解毒、活血行气与收敛生肌为主。临床用药安全、见效快,治疗I度和II度烧伤迅速,七天左右即好,并且不留疤。治愈III度烧伤,不伤骨骼,十天左右结疤,可促进烧伤创面愈合,防治瘢痕增生与色素沉着自行脱落后,基本不留疤。

2、由于穿心莲、蒲公英与黄柏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因此该复方药物抗菌作用强,不需要添加其他防腐剂,也不需要与其他西药,特别是抗生素联合运用。同时该复方药物遵循中医“配伍禁忌”的组方原则,因此基本没有副作用。

3、原料药穿心莲、蒲公英、黄柏、川芎、防风、南瓜蒂、柳树根、冰片及煅龙骨都是常见且易得的中药材,因此该药剂的选材简单且成本低,另一方面该复方药物的制备方法简单,可进行规模性生产,应用前景广阔。

4、该复方药物的使用方法简单,不需要通过手术,比如植皮,来治疗瘢痕,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该复方药物主要由原料药制成,按重量份数计,原料药包括:

煅龙骨80~200份;穿心莲450~550份;蒲公英450~550份;黄柏350~450份;川芎150~250份;防风250~350份;南瓜蒂350~450份;柳树根450~550份;及冰片30~50份。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按重量份数计,原料药包括:煅龙骨100~180份;穿心莲480~500份;蒲公英450~550份;黄柏400~450份;川芎200~280份;防风250~380份;南瓜蒂380~450份;柳树根450~550份;及冰片30~45份。优选地,煅龙骨为100份,穿心莲为500份,蒲公英为500份,黄柏为400份,川芎为200份,防风为300份,南瓜蒂为400份,柳树根为500份,及冰片为40份。该复方药物遵循中医“君臣佐使”及“配伍禁忌”的组方原则,其中君药是穿心莲、蒲公英与黄柏;臣药是川芎与防风;佐药是南瓜蒂与柳树根及冰片。该复方药物中的药物组成分的主要作用包括清热解毒、活血行气与收敛生肌。

煅龙骨,具有止血、收敛和固涩的作用,经煅制后能使碳酸钙、磷酸钙等成分分解为钙的氧化物,同时钙离子容易被吸收,使血液中钙的含量增加,钙离子为促凝剂,钙又可减少血管壁的渗透作用,减少血清渗透到血管壁之外。

穿心莲,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对大多数病原微生物有抑制的作用,有增强人体白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有解热,抗炎,利胆保肝,抗蛇毒及毒蕈碱样作用。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蒲公英中的药用成分有活化巨噬细胞,抗病毒,激发基体的免疫功能。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对某些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所含药根碱具有与小檗碱相似的正式肌力和抗心律失常作用,黄柏提取物有加压、抗溃疡、镇静、肌松、降血糖及促进小鼠抗体生成等作用。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可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显著增加脑及肢体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凝集,预防血栓的形成,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的作用,促进骨痂形成。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南瓜蒂,解毒,利水,拔热毒外行。

柳树根,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冰片,防腐生肌,清热消肿,生肌敛疮,局部运用对感觉神经有轻微刺激,有一定的止痛及温和防腐作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的制备方法,将穿心莲、蒲公英、黄柏、川芎、防风、南瓜蒂、柳树根、冰片及煅龙骨研磨后得到复方药物。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流程可控,适合大规模的生产。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增强剂,增强剂包括植物油、蜂蜜、甘油及芦荟胶中的任一种。植物油、蜂蜜、甘油及芦荟胶可以使伤口快速愈合。其中植物油对软化血管和保持血管弹性均有较好的效果,润滑皮肤并且富含维生素E,有利于维持细胞膜的完整和功能正常。优选地,植物油为芝麻油、大豆油、橄榄油及菜籽油中的任一种。其中,芝麻油具有芳香,可起到活血的作用。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增强剂的重量与原料药总重量的比为:0.54~0.70:1。优选地,增强剂为植物油,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按重量份计,包括植物油1500~2000份;煅龙骨80~200份;穿心莲450~600份;蒲公英400~550份;黄柏360~500份;川芎160~300份;防风230~400份;南瓜蒂350~450份;柳树根410~580份;及冰片20~50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的制备方法,将原料药研磨后与增强剂混合后放置。优选地,研磨后的原料药与增强剂混合后放置的时间至少为7天。将原料药与增强剂混合放置后,各原料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分散在增强剂中,可快速发挥疗效。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原料药与增强剂混合放置之前,还包括炒制穿心莲、蒲公英、黄柏、川芎、防风、南瓜蒂、柳树根及煅龙骨。经过炒制的原料药,具有去火毒的疗效。优选地,将煅龙骨、南瓜蒂、黄柏及柳树根炒炭,将穿心莲、防风、蒲公英及川芎炒黄。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复方药物的药剂为膏剂、油剂、喷雾剂、膜剂、散剂或汤剂。

在发明的实施例中,复方药物的剂型膏剂、油剂、喷雾剂、膜剂、散剂和汤剂均为外用制剂,没有肝的首过效应,直接对患者的烧伤部位发挥治疗作用。同时也防止了服用了中药中一些混杂的成分出现副作用的情况。其中,汤剂的使用方法可以是将复方药物的汤剂直接涂在患者的伤口处以达到消毒与治疗的目的。

在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精油和药膏治疗烧伤时,可以让创面保持湿润状态,促进创面自行生皮、长肉,达到自助修复愈合的目的,缩短愈合时间。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行气与收敛生肌的疗效;治疗I度和II度烧伤迅速,三至七天即好,并且不留疤。治愈III度烧伤,不伤骨骼,十天左右结疤;同时可促进烧伤创面愈合,防治瘢痕增生与色素沉着自行脱落后,基本不留疤。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该复方药物由原料药制成。原料药包括:穿心莲450g,蒲公英450g,黄柏450g,川芎280g,防风250g,南瓜蒂350g,柳树根410g,冰片20g,及煅龙骨120g。

一种用于治疗烧伤复方药物的制备方法:将上述原料药研磨混合均匀得到复方药物。将该复方药物做成散剂使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该复方药物由原料药制成。原料药包括:穿心莲600g,蒲公英550g,黄柏480g,川芎300g,防风380g,南瓜蒂450g,柳树根580g,冰片50g,及煅龙骨180g。

一种用于治疗烧伤复方药物的制备方法:将上述穿心莲、蒲公英、黄柏、川芎、防风、南瓜蒂、柳树根及煅龙骨炒制后与冰片混合研磨成粉后得到该复方药物。将该复方药物做成膜剂使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该复方药物由原料药制成。原料药包括:穿心莲480g,蒲公英400g,黄柏360g,川芎160g,防风230g,南瓜蒂380g,柳树根450g,冰片30g,及煅龙骨80g。

一种用于治疗烧伤复方药物的制备方法:上述穿心莲、蒲公英、黄柏、川芎、防风、南瓜蒂、柳树根、冰片及煅龙骨研磨混合后得到该复方药物。将该复方药物做成烫剂使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该复方药物由原料药制成。原料药包括:穿心莲550g,蒲公英480g,黄柏500g,川芎250g,防风400g,南瓜蒂450g,柳树根550g,冰片45g及煅龙骨200g。

一种用于治疗烧伤复方药物的制备方法:将上述穿心莲、蒲公英、黄柏、川芎、防风、南瓜蒂、柳树根、煅龙骨及冰片研磨混合后得到该复方药物。将该复方药物做成膜剂使用。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该复方药物由原料药制成。原料药包括:穿心莲500g,蒲公英500g,黄柏400g,川芎200g,防风300g,南瓜蒂400g,柳树根500g,冰片40g,及煅龙骨100g。

一种用于治疗烧伤复方药物的制备方法:将上述煅龙骨、南瓜蒂、黄柏及柳树根炒炭,将穿心莲、蒲公英、川芎及防风炒黄后,与冰片混合研磨成粉得到复方药物。将该复方药物做成膏剂使用。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该复方药物由原料药与增强剂制成。原料药包括:穿心莲450g,蒲公英450g,黄柏450g,川芎280g,防风250g,南瓜蒂350g,柳树根410g,冰片20g,及煅龙骨120g。增强剂为芝麻油1500g。

一种用于治疗烧伤复方药物的制备方法:将上述煅龙骨、南瓜蒂、黄柏、穿心莲、蒲公英、川芎及防风炒制后与冰片研磨混合后加入芝麻油混合浸泡20天,过滤后取滤液得到复方药物的精油。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该复方药物由原料药与增强剂制成。原料药包括:穿心莲480g,蒲公英400g,黄柏360g,川芎160g,防风230g,南瓜蒂380g,柳树根450g,冰片30g及煅龙骨80g。增强剂为大豆油1800g。

一种用于治疗烧伤复方药物的制备方法:上述穿心莲、蒲公英、黄柏、川芎、防风、南瓜蒂、柳树根、冰片及煅龙骨研磨后加入大豆油中浸泡7天得到复方药物。将复方药物做成药膏使用。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该复方药物由原料药与增强剂制成。原料药包括:穿心莲500g,蒲公英500g,黄柏400g,川芎200g,防风300g,南瓜蒂400g,柳树根500g,冰片40g及煅龙骨100g。增强剂为芝麻油2000g。

一种用于治疗烧伤复方药物的制备方法:将上述煅龙骨、南瓜蒂、黄柏及柳树根炒炭,将穿心莲、蒲公英、川芎及防风炒黄后与冰片混合研磨成粉后,最后加入芝麻油中封装放置浸泡20天,过滤取滤液得到复方药物精油。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该复方药物由原料药与增强剂制成。原料药包括:穿心莲550g,蒲公英480g,黄柏500g, 川芎250g,防风400g,南瓜蒂450g,柳树根550g,冰片45g及煅龙骨200g。增强剂为大豆油2200g。

一种用于治疗烧伤复方药物的制备方法:将上述煅龙骨、南瓜蒂、黄柏及柳树根炒炭,将穿心莲、蒲公英、川芎及防风炒黄后与冰片混合研磨成粉后,最后加入大豆油中封装,放置浸泡12天,过滤,取滤渣得到复方药物的药膏。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该复方药物由原料药与增强剂制成。原料药包括:穿心莲600g,蒲公英550g,黄柏480g,川芎300g,防风380g,南瓜蒂450g,柳树根580g,冰片50g及煅龙骨180g。增强剂为菜籽油2500g。

一种用于治疗烧伤复方药物的制备方法:将上述穿心莲、蒲公英、黄柏、川芎、防风、南瓜蒂、柳树根及煅龙骨炒制后与冰片研磨成粉,最后加入菜籽油中封装,放置浸泡16天,过滤,取滤渣得到复方药物的药膏。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该复方药物由原料药与增强剂制成。原料药包括:穿心莲580g,蒲公英520g,黄柏440g,川芎260g,防风280g,南瓜蒂380g,柳树根460g,冰片35g及煅龙骨140g。增强剂为蜂蜜2100g。

一种用于治疗烧伤复方药物的制备方法:将上述穿心莲、蒲公英、黄柏、川芎、防风、南瓜蒂、柳树根及煅龙骨炒制后与冰片研磨成粉,最后加入蜂蜜中浸泡16天得到复方药物。将该复方药物做成药膏使用。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该复方药物由原料药与增强剂制成。原料药包括:穿心莲520g,蒲公英510g,黄柏380g,川芎180g,防风290g,南瓜蒂370g,柳树根450g,冰片40g及煅龙骨110g。增强剂为甘油2100g。

一种用于治疗烧伤复方药物的制备方法:将上述穿心莲、蒲公英、黄柏、川芎、防风、南瓜蒂、柳树根、冰片及煅龙骨研磨成粉后加入甘油中浸泡18天得到复方药物。将复方药物做成精油使用。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该复方药物由原料药与增强剂制成。原料药包括:穿心莲560g,蒲公英500g,黄柏480g,川芎280g,防风380g,南瓜蒂400g,柳树根500g,冰片42g及煅龙骨150g。增强剂为芦荟胶2150g。

一种用于治疗烧伤复方药物的制备方法:将上述穿心莲、蒲公英、黄柏、川芎、防风、南瓜蒂、柳树根、冰片及煅龙骨研磨混合;接着 将研磨后的原料药炒制,最后加入芦荟胶混合放置18天得到复方药物。将复方药物做成药膏使用。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14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该复方药物由原料药与增强剂制成。原料药包括:穿心莲500g,蒲公英500g,黄柏400g,川芎200g,防风300g,南瓜蒂400g,柳树根500g,冰片40g及煅龙骨100g。增强剂为芝麻油2000g。

一种用于治疗烧伤复方药物的制备方法:将上述穿心莲、蒲公英、黄柏、川芎、防风、南瓜蒂、柳树根及煅龙骨炒制后与冰片研磨,最后加入芝麻油中放置5天得到复方药物。将该复方药物做成精油使用。

对比例1

本对比例1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该复方药物由原料药制成,原料药包括:穿心莲550g,蒲公英480g,黄柏500g,川芎250g,防风400g,南瓜蒂450g,柳树根550g及冰片45g。

一种用于治疗烧伤复方药物的制备方法:将上述穿心莲、蒲公英、黄柏、川芎、防风、南瓜蒂、柳树根及冰片研磨后得到该复方药物。将该复方药物做成散剂使用。

对比例2

一种治疗烧伤的药物,有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枣树皮150g、榆树皮160g、椿根皮160g、黄柏200g、地榆250g、虎杖220g、冰片100g。将枣树皮、榆树皮、椿树皮、黄柏、地榆、虎杖分别按照比例配好,再按中医传统工艺加工成粗粉,放入陶瓷或玻璃容器内;用75%的酒精将粗粉均匀浸泡,每间隔12-24小时,用木棍搅拌均匀,以利于药物成分的最大化析出,春秋季浸泡5天,夏季4天,冬季9天;按渗漉法过滤加入冰片即成烧伤酊。

试验例

一、试验方案

1.病例选择

经208例烧伤患者临床试验,年龄最大者70岁,最小者6个月,患者烧伤程度不一,其中I度烧伤64例,II度80例,III度64例。

2.治疗方案

将患者的烧伤部位清洁、消毒后,涂抹实施例1~14与对比例1~2的复方药物后包扎,对于I度烧伤患者,每日使用两次,连续使用5日。II度患者每日涂两次,连续使用7日。对于III度患者每天涂三次,连续使用10日。

将入选的病例分成16组,每组有4名I度烧伤患者,5名II度烧伤患者,4名III烧伤患者。每组分别对应一个实施例或一个对比例。因此I度烧伤可做4组重复试验,II度烧伤可做5组重复试验,III度烧伤可做4组重复。

3.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出版的《烧伤康复治疗指南(2013版)》指示,对于烧伤康复的评价指标指标及方法有:

(1)观察各组患者伤口结痂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并将伤口结痂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分别记录于表1和表2中。

(2)采用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进行打分并将得分记录于表3中,然后根据以下的评分标准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评分标准:最高分100分。

>60分:良,生活基本自理;

41~60分:中度残疾,日常生活需要帮助;

21~40分:重度残疾,日常生活明显依赖;

≤20分:完全残疾,日常生活完全依赖。

(3)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对治疗后的患者进行打分并将得分记录于表4中,然后根据以下评分标准评定瘢痕。

评分标准:最高分15分,最低分0分,分数越高说明瘢痕越严重,反之,则轻。

4.统计方法

每组分别取I度、II度及III度烧伤重复试验的平均值。

二、试验结果

表1.患者伤口结痂时间

表2.患者伤口愈合时间

表3.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表

表4.治疗后温哥华瘢痕量表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实施例1~14与对比例1相比,对比例1对应的患者的伤口的愈合时间较长,主要由于实施例1~14加入了煅龙骨,相应地实施例1~14制备的复方药物的药效更好。实施例6~14对应的患者的伤口结痂与愈合的时间比实施例1~5的时间更短一些,主要是因为实施例6~14加入了增强剂。

从表3可知:实施例1~14对应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比对比例1~2对应的患者得分高些,分值越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强,说明了实施例1~14提供的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的治疗效果更好。

通过表4可以看出:使用实施例1~14提供的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治疗I度和II度烧伤治疗效果好,温哥华瘢痕量表的得分较低, 分值越低,说明瘢痕越轻,特别是实施例8对应的患者分值最小,不留疤。其中,实施例1~14对应的III度烧伤患者的得分比对比例1~2对应的III度烧伤患者的得分明显小,说明实施例1~14提供的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治疗III度烧伤治疗效果显著。

从表1至表4中的数据可得:使用实施例6~13提供的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治疗各种程度的烧伤患者的效果比实施例14提供的复方药物的疗效更好,主要是由于实施例6~13在制备复方药物时放置的时间更久一些。其次,由于实施例7中既没有炒制原料药也没有研磨成粉,因此复方药物的疗效比其他实施例都差些;实施例9在制备复方药物时,由于没有研磨成粉,药物的疗效在到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因此愈合的时间较长,治疗效果较差。实施例12没有炒制步骤,伤口愈合时间与结痂的时间都比较长,日常生活能力得分较低,温哥华瘢痕量表得分高,因此相应的疗效差;实施例13是先研磨原料药后炒制的,药效比实施例8先炒制后研磨的稍差些。

综上均是实施例8得到的药效最好,主要是由于实施例8的复方药物在制备过程中,将药性不同的原料药分别炒制到不同程度后,再研磨成粉,同时放置的时间稍长些,所以最后得到的药效最好。

典型病例1

2007年,32岁的王某,被一锅刚出锅的包子重度烫伤,50%的皮肤都是破水泡。疼痛难忍,在没有清洗,没有包扎的情况下直接使用本发明实施例8提供的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的精油,半小时后止痛。之后一天涂抹两次,4天后水泡消失。6天后结痂,痊愈。

典型病例2

2012年,陈某,被铁水、硫酸溅于头部、面部、腹部。III度烧伤,在玉环人民医院里治疗一个月后未痊愈。之后使用本发明实施例8提供的治疗烧伤的复方药物的精油,半小时后止痛。之后一天涂抹两次,3天后敛水,红肿消失,7天后结痂,一个月后痊愈。

典型病例3

2014年12月,水烧开爆炸,李某手腕至手指严重烫伤,在医院就诊8天后仍未有疗效,发炎达III度,手皮全部脱落,皮肤表面红肿,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8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精油4天后坏死组织脱落,七天痊愈,没有遗留疤痕。

典型病例4

2016年6月,田某,55岁,湖北人,被高压锅的开水烫伤,III度,到医院治疗8天后没有较大的起色,涂抹本发明实施例9提供的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药膏后,13天后痊愈,无疤痕。

典型病例5

刘某,23岁,安徽人,2016年6月28日晚,腿被烫伤,左脚II度烫伤,右脚III度烫伤,疼痛难忍,直接涂抹本发明实施例9提供的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药膏后,每日涂两次,七天结痂,消肿,10天痊愈,无疤痕。

典型病例6

杨某,5岁,2016年7月23日,烫伤达深II级以上,脸部皮肤40%以上被烫伤,当天使用本发明实施例8提供的用于治疗烧伤的复方精油后,脸部皮肤没有起水泡,一周后痊愈,无疤痕。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