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上火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1748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具体是一种用于治疗上火的药物。



背景技术:

“上火”从中医理论看,认为是人体阴阳平衡失调的结果。感受外邪,或人体机能活动亢进,就会出现阳盛阴衰的热证证候。一般认为实火(实热)多由于火热之邪内侵或嗜食辛辣所致,而精神过度刺激、脏腑功能活动失调亦可引起实火内盛。虚火(虚热)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可导致脏腑失调、阴血虚损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上火”(热证)的病因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①外感火热之邪;②寒邪入里化热;③七情过激,郁而化热;④饮食不节,积久化热;⑤房室劳伤,劫夺阴津。

“上火”(热证)的临床表现有轻有重,常见的重症如中暑,多在处于温度过高、缺水、闷热的环境下时间过长所致,可出现发热,甚至昏迷,是一种典型的外感火热证。而通常所说的“上火”一般比较轻,多属于中医热证的轻症,如不伴有全身热性症状的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尿黄、牙痛、咽喉痛等。这种情况内生的火热情况比外感火热多。如工作生活压力大、经常熬夜、吃辛辣食物等,易从内生火。实火临床表现:面红目赤、口唇干裂、口苦燥渴、口舌糜烂、咽喉肿痛、牙龈出血、鼻衄出血、耳鸣耳聋、疖疮乍起、身热烦躁、尿少便秘、尿血便血、舌红苔黄、脉数。虚火临床表现: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可进一步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气虚内热)两型。阴虚火旺多表现为潮热盗汗、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躁动不安、舌红无苔、脉细数。气虚火旺常见症状有全身低热、午前为甚、畏寒怕风、喜热怕冷、身倦无力、气短懒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脉大无力、舌淡苔薄。

目前,临床上治疗上火的药物很多,但是相对而言,大多都是治标不治本,且效果不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好、疗程短、成本低、无毒副作用的治疗上火的药物。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治疗上火的药物,主要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柴胡15-20份,桂枝10-15份,干姜5-15份,天花粉12-18份,黄苓10-20份,连翘8-12份,金银花12-18份,桔梗8-12份,射干8-12份,炙甘草5-15份。

一种用于治疗上火的药物,各原料的最佳重量份配比为:

柴胡18份,桂枝12份,干姜10份,天花粉15份,黄苓15份,连翘10份,金银花15份,桔梗10份,射干10份,炙甘草10份。

所述的原料药材在中药店及市场有售。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1)按重量份配比称取各原料药,将全部原料药粉碎成粗粉,一起混合置于容器中,加入原料量3-5倍浓度为50-60%的乙醇浸渍4-6天后,过滤去渣,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浓缩液80-100份,备用;

(2)在步骤(1)制得的浓缩液中加入900-1000份水和0.6-1份山梨酸钾,搅匀、静置20-30h,过滤,得滤液,备用;

(3)另用80-100份蔗糖,加100-120份水煮沸40-50min,过滤,备用;

(4)将步骤(2)和(3)的滤液混合置于容器内,加800-1000份水,冷却后装瓶、密封后进行灭菌处理,制成产品。

本发明中,各原料药的药理、功效如下:

柴胡: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月经不调。

桂枝: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症瘕结块;心悸;痰饮;小便不利。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

干姜: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味辛,性热。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的功效。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等症。

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蒌的根,是清热泻火类药物,其具体功效是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排脓消肿。主治: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痿。

黄苓:别名山茶根。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咳血、目赤等症。

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

金银花:能宣散风热,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的功效。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

射干:有清热解毒,消痰,利咽之功效,常用于热毒痰火邰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

炙甘草:是用蜜烘制的甘草,俗称炮制,就是将蜂蜜置锅中炼成中蜜,改用文火加生甘草片拌炒均匀,3~5min出锅,置烤房或烘箱60~C烘至不粘手时取出,放凉即可。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

本发明治疗上火的药物,选取10种天然中药科学配伍,配方简单,各原料药协同作用起到清热解毒、祛风解痉的效果,见效快,标本兼治,无毒副作用,而且其制备方法简单、服用方便,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上火的药物,主要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柴胡15kg,桂枝10kg,干姜5kg,天花粉12kg,黄苓10kg,连翘8kg,金银花12kg,桔梗8kg,射干8kg,炙甘草5kg。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1)按重量份配比称取各原料药,将全部原料药粉碎成粗粉,一起混合置于容器中,加入原料量3倍浓度为50%的乙醇浸渍4天后,过滤去渣,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浓缩液80kg,备用;

(2)在步骤(1)制得的浓缩液中加入900kg水和0.6kg山梨酸钾,搅匀、静置20h,过滤,得滤液,备用;

(3)另用80kg蔗糖,加100kg水煮沸40min,过滤,备用;

(4)将步骤(2)和(3)的滤液混合置于容器内,加800kg水,冷却后装瓶、密封后进行灭菌处理,制成产品。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治疗上火的药物,主要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柴胡18kg,桂枝12kg,干姜10kg,天花粉15kg,黄苓15kg,连翘10kg,金银花15kg,桔梗10kg,射干10kg,炙甘草10kg。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1)按重量份配比称取各原料药,将全部原料药粉碎成粗粉,一起混合置于容器中,加入原料量4倍浓度为55%的乙醇浸渍5天后,过滤去渣,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浓缩液90kg,备用;

(2)在步骤(1)制得的浓缩液中加入950kg水和0.8kg山梨酸钾,搅匀、静置25h,过滤,得滤液,备用;

(3)另用90kg蔗糖,加110kg水煮沸45min,过滤,备用;

(4)将步骤(2)和(3)的滤液混合置于容器内,加900kg水,冷却后装瓶、密封后进行灭菌处理,制成产品。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治疗上火的药物,主要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柴胡20kg,桂枝15kg,干姜15kg,天花粉18kg,黄苓20kg,连翘12kg,金银花18kg,桔梗12kg,射干12kg,炙甘草15kg。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1)按重量份配比称取各原料药,将全部原料药粉碎成粗粉,一起混合置于容器中,加入原料量5倍浓度为60%的乙醇浸渍6天后,过滤去渣,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浓缩液100kg,备用;

(2)在步骤(1)制得的浓缩液中加入1000kg水和1kg山梨酸钾,搅匀、静置30h,过滤,得滤液,备用;

(3)另用100kg蔗糖,加120kg水煮沸50min,过滤,备用;

(4)将步骤(2)和(3)的滤液混合置于容器内,加1000kg水,冷却后装瓶、密封后进行灭菌处理,制成产品。

为了进一步证明本发明中药的临床疗效,选择收治患者中的90例,对本发明药物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年龄10-60岁,随机分为3组,每组为30例,分别为实验组1-3组。

实验组1-3组分别服用实施例1-3的药物,每日3次,每次内服2g,3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其中显效86例,有效88例,治愈85例,无效2例,治愈率94.5%,有效率97.8%。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