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肝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91732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肝衰竭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乙型肝炎是广泛流行的传染性疾病,若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等严重肝脏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目前临床治疗多采用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等综合治疗,但药物治疗毒性大、不良反应多且药价昂贵。越来越多的专家对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进行了大量临床观察和研究。

肝衰竭是由嗜肝病毒引发的低发病率、高死亡率的凶险肝炎,其发病率约占黄疸型肝炎的3%,是威胁肝病患者生命的严重疾病,内科治疗病死率为30%~83.3%。鉴于肝衰竭的高死亡率,采取各种措施降低肝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是目前肝衰竭治疗的难点和热点。

目前肝衰竭主要有三种治疗方法:内科治疗、人工肝治疗和肝移植。在我国由于费用昂贵、供肝紧缺等原因,肝移植尚难以普遍应用,大多数重型肝炎患者不能受益。内科治疗方法相同,包括一般支持治疗、保护肝细胞、防治并发症等,但治疗效果欠佳,死亡率仍高。人工肝治疗是近年来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手段。然而,单次人工肝的疗效常常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消失,临床上需反复进行人工肝治疗。此外,人工肝治疗价格昂贵,对相当一部份病人来说经济承受能力还是有限的,尤其是需要多次人工肝治疗者,部份病人因此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最后死亡。

寻求一种能代替人工肝治疗的经济有效的方法势在必行。因此,借助传统医学优势,探索一种安全、有效且经济的治疗方案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肝衰竭的中药组合物,这种中药组合物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肝衰竭的治疗原则是疏肝通络、醒脾除湿,切中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肝衰竭的病机,以香砂二陈汤化裁,即得本方案的中药组合物的药物配方。这种中药组合物既可用于肝衰竭急性期的治疗,降低患者死亡率和促进肝脏功能恢复,并顾护脾胃;也可用于肝衰竭的恢复期;此外,这种中药组合物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各项参数可控,可操作性强,在保持药效的前提下,易于工业化生产。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肝衰竭的中药组合物,中药组合物为由原料药制成的药剂,原料药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人参10-20份、黄芪15-30份、茵陈15-18份、柴胡10-15份、赤芍17-20份、枳实10-15份、法半夏5-15份、茯苓15-20份、木香5-10份、砂仁5-15份、红花5-10份、红枣15-20份、生姜10-15份、甘草5-10份。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肝衰竭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将原料药中的人参、黄芪、茵陈、柴胡、赤芍、枳实、法半夏、茯苓、木香、红花、红枣、生姜、以及甘草与水混合,水的体积是原料药总质量的9-11倍,加热煎煮,待煮沸后保持微沸20-40min,过滤,药渣继续煎煮1-2次,合并煎煮所得的滤液,煮沸后加入砂仁,保持微沸3-5min,即得汤剂。

传统中医学中并无“重型肝炎”这一病名,由于黄疸贯穿本病始终,且多伴有神志昏蒙之候,临床又常表现为病情危重,病势紧急,可归属中医“急黄”范畴,又因其具有传染特点,故称之为“瘟黄”、“天行发黄”,合并出血、腹水、肝性脑病等时,则与“血证”、“臌胀”、“肝厥”等病证有关。

现代许多医家按“湿热”辨治慢性重型肝炎,多以茵陈蒿汤加减;有的则侧重于“瘀血发黄”;也有部分医家认为正虚邪盛、(气)阳虚湿毒是重要的病理机制,提倡对慢性肝炎不能过分地用清热利湿及活血化瘀,这样不仅会再伤脾胃,使症状进一步加重,而且对正虚邪实者易导致出血等,使病情恶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发明人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肝衰竭患者黄疸多表现为“阴黄”,是由于湿毒阻滞、肝络郁结导致。故以疏肝通络、醒脾除湿为治疗原则,以香砂二陈汤化裁,得到本方案中的中药组合物。

(2)这种药物组合物对肝衰竭患者目黄染色黯、神差、乏力、纳差、舌淡红、舌苔薄白腻、脉弦滑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对人工肝治疗无效时对肝功能的好转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该中药组合物遵循中医“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其中君药为柴胡,柴胡疏肝理气又可升清阳以使郁热外透。臣药为茵陈和赤芍,赤芍养血敛阴,与柴胡相配,一升一敛,使郁透解而不伤阴;茵陈利胆退黄,与柴胡相配增强其透热利胆作用。佐药为枳实、法半夏、茯苓、广木香、砂仁、红花、生晒参和炙黄芪,其中枳实、法半夏、茯苓、广木香、砂仁、红花共同辅佐君臣化湿行气,理气活血和中;生晒参、炙黄芪能益气培元,使气生化有源。使药:甘草、生姜、红枣,三者调和诸药,生姜红枣和胃调中,促进诸药吸收。

(4)砂仁具有化湿开胃、行气宽中、健胃消食的作用。将该中药组合物制成汤剂的制备方法中,砂仁最后加入到滤液中并煎煮3-5min,这种方法既能确保砂仁中的有效成分溶出率最大,又能避免砂仁中易挥发的芳香性有效成分的损失,从而使该中药组合物的药效最佳。

(5)这种中药组合物在运用中西医结合联合人工肝治疗时的疗效很好,且减少了需要人工肝治疗的次数,节约了医疗成本。这种中药组合物能够有效的与西医结合来治疗肝衰竭,是一种治疗肝衰竭的安全、有效、经济的新方案。这种中药组合物既可用于肝衰竭急性期的治疗,降低患者死亡率和促进肝脏功能恢复;也可用于肝衰竭的恢复期;此外,对人工肝治疗无效时对肝功能的好转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6)这种中药组合物对慢性病毒性肝炎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服用该中药组合物连续一个月后,症状减轻,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肝衰竭的中药组合物,中药组合物为由原料药制成的药剂,原料药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人参10-20份、黄芪15-30份、茵陈15-25份、柴胡10-15份、赤芍15-20份、枳实10-15份、法半夏5-15份、茯苓15-20份、木香5-10份、砂仁5-15份、红花5-10份、红枣15-20份、生姜10-15份、甘草5-10份。

进一步优选的,上述人参为13-20份、黄芪为19-30份、茵陈为17-18份、柴胡为11-15份、赤芍为18-20份、枳实为11-15份、法半夏为7-15份、茯苓为16-20份、木香为6-10份、砂仁为7-15份、红花为6-10份、红枣为16-20份、生姜为11-15份、以及甘草为6-10份。

最为优选的,上述人参为20份、黄芪为30份、茵陈为18份、柴胡为15份、赤芍为20份、枳实为15份、法半夏为15份、茯苓为20份、木香为10份、砂仁为15份、红花为10份、红枣为15份、生姜为15份、甘草为5份。

这种中药组合物在运用中西医结合联合人工肝治疗时的疗效很好,且减少了需要人工肝治疗的次数,节约了医疗成本。这种中药组合物能够有效的与西医结合来治疗肝衰竭,是一种治疗肝衰竭的安全、有效、经济的新方案。

这种中药组合物既可用于肝衰竭急性期的治疗,降低患者死亡率和促进肝脏功能恢复;也可用于肝衰竭的恢复期;此外,对人工肝治疗无效时对肝功能的好转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该中药组合物遵循中医“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其中君药为柴胡,柴胡疏肝理气又可升清阳以使郁热外透。臣药为茵陈和赤芍,赤芍养血敛阴,与柴胡相配,一升一敛,使郁透解而不伤阴;茵陈利胆退黄,与柴胡相配增强其透热利胆作用。佐药为枳实、法半夏、茯苓、广木香、砂仁、红花、生晒参和炙黄芪,其中枳实、法半夏、茯苓、广木香、砂仁、红花共同辅佐君臣化湿行气,理气活血和中;生晒参、炙黄芪能益气培元,使气生化有源。使药:甘草、生姜、红枣,三者调和诸药,生姜红枣和胃调中,促进诸药吸收。

在该中药组合物中:

君药:柴胡,其能够和解少阳,舒肝和胃,升阳举陷,现代药理研究提示柴胡具有解热、退热、抗肝损伤以及抗病毒的作用。

臣药:茵陈,其能够清热利湿、退黄,现代药理研究提示茵陈具有利胆、解热作用的功效;赤芍,其能够活血散瘀。现代药理研究提示赤芍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的形成、降低血糖以及保护肝脏的作用。

佐药:枳实,其能够破气消积,化痰散痞;法半夏,其能够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茯苓,其能够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木香,其能够温中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导滞;砂仁,其能够化湿开胃,行气宽中,健胃消食;红花,其能够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生晒参,其能够大补元气、健脾补肺;黄芪,其能够补气固表。

使药:甘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生姜,其能够发汗解表、温胃止呕;红枣,其能够补益脾胃、滋养阴血、养心安神。

发明人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肝衰竭分为肝胆湿热、脾虚湿困、肝络瘀阻和肝气亏虚四个阶段,病程后期多见“湿重于热”,表现为“阴黄”,故注重“实脾”这一治法,且“实脾”不限于补益,而以创新的“醒脾除湿、活血通络”为主。通过一段时间用药,待湿滞瘀阻减轻后,对于肝气虚患者使用酸甘化阴、焦苦益气法以复其气,加用益气健脾等药物有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因而有利于降低病死率。将该中药组分与西医结合并联合人工肝治疗,能改善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肝衰竭患者短期(4周末)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为了进一步提高这种中药组合物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肝衰竭的药效,上述人参优选为生晒参。生晒参是将人参洗净并刮去粗皮后,直接晒干得到,生晒参在炮制的过程中有效成分的损失最小。现代药理研究提示生晒参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抑制血栓形成、抗缺氧、改善微循环、促进机体物质代谢及蛋白质和RNA、DNA的合成等功能。

进一步优选的,上述木香为云母香。云母香温中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导滞的药效更好。现代药理研究提示广木香具有改善心血管功能作用。为了更进一步提高这种中药组合物治疗肝衰竭的药效,上述黄芪优选为炙黄芪,炙黄芪益气补中的作用更好,有利于益气培元,使气生化有源。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药剂为汤剂、颗粒剂、丸剂、散剂、片剂或者胶囊剂。将药物组合物制成上述制剂,方便该中药组合物的存储、运输、以及便于患者服用。颗粒剂、丸剂、散剂、片剂或者胶囊剂这些都是常规的药物剂型,其生产工艺已经非常成熟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照常规生产方法进行制备。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上述中药组合物制成汤剂的制备方法:将原料药中的人参、黄芪、茵陈、柴胡、赤芍、枳实、法半夏、茯苓、木香、红花、红枣、生姜、以及甘草与水混合,水的体积是原料药总质量的9-11倍,加热煎煮,待煮沸后保持微沸20-40min,过滤,药渣继续煎煮1-2次,合并煎煮所得的滤液,煮沸后加入砂仁,保持微沸3-5min,即得汤剂。

砂仁具有化湿开胃、行气宽中、健胃消食的作用。将该中药组合物制成汤剂的制备方法中,砂仁最后加入到滤液中并煎煮3-5min,这种方法既能确保砂仁中的有效成分溶出率最大,又能避免砂仁中易挥发的芳香性有效成分的损失,从而使该中药组合物的药效最佳。

为了更大限度的熬出上述复方药物中的药效物质,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水与原料药混合前,先将原料药中的各药材干燥粉碎至4-20目。粉碎后的各药材能够与水充分接触,从而有效物质的溶出率高。进一步优选的,在加热煎煮前,原料药与水混合后浸泡40-80min,有利于在煎煮的时候有效成分能够快速溶出。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肝衰竭的中药组合物,中药组合物由原料药制成的药剂,原料药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人参10g、黄芪15g、茵陈15g、柴胡10g、赤芍17g、枳实10g、法半夏5g、茯苓15g、木香5g、砂仁5g、红花5g、红枣15g、生姜10g、以及甘草5g。

制备方法:将原料药中的人参、黄芪、茵陈、柴胡、赤芍、枳实、法半夏、茯苓、木香、红花、红枣、生姜、以及甘草与水混合,水的体积是原料药总质量的9倍,加热煎煮,待煮沸后保持微沸40min,过滤,药渣继续煎煮2次,合并煎煮所得的滤液,煮沸后加入砂仁,保持微沸3min,即得汤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肝衰竭的中药组合物,中药组合物由原料药制成的药剂,原料药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人参13g、黄芪19g、茵陈17g、柴胡11g、赤芍18g、枳实11g、法半夏7g、茯苓16g、木香6g、砂仁7g、红花6g、红枣16g、生姜11g、甘草6g。

制备方法:将原料药中的人参、黄芪、茵陈、柴胡、赤芍、枳实、法半夏、茯苓、木香、红花、红枣、生姜、以及甘草与水混合,水的体积是原料药总质量的11倍,加热煎煮,待煮沸后保持微沸20min,过滤,药渣继续煎煮1次,合并煎煮所得的滤液,煮沸后加入砂仁,保持微沸5min,即得汤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肝衰竭的中药组合物,中药组合物由原料药制成的药剂,原料药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生晒参20g、炙黄芪30g、茵陈18g、柴胡15g、赤芍20g、枳实15g、法半夏15g、茯苓20g、云木香10g、砂仁15g、红花10g、红枣15g、生姜15g、以及甘草5g。

制备方法:将原料药中的生晒参、炙黄芪、茵陈、柴胡、赤芍、枳实、法半夏、茯苓、云木香、红花、红枣、生姜、以及甘草与水混合,水的体积是原料药总质量的10倍,加热煎煮,待煮沸后保持微沸30min,过滤,药渣继续煎煮2次,合并煎煮所得的滤液,煮沸后加入砂仁,保持微沸4min,即得汤剂。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肝衰竭的中药组合物,中药组合物由原料药制成的药剂,原料药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生晒参17g、炙黄芪26g、茵陈18g、柴胡14g、赤芍19g、枳实14g、法半夏13g、茯苓19g、木香9g、砂仁13g、红花9g、红枣19g、生姜14g、甘草9g。

制备方法:将原料药中的生晒参、炙黄芪、茵陈、柴胡、赤芍、枳实、法半夏、茯苓、木香、红花、红枣、生姜、以及甘草与水混合,水的体积是原料药总质量的10倍,浸泡40min后再加热煎煮,待煮沸后保持微沸30min,过滤,药渣继续煎煮2次,合并煎煮所得的滤液,煮沸后加入砂仁,保持微沸4min,即得汤剂。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肝衰竭的中药组合物,中药组合物由原料药制成的药剂,原料药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人参20g、黄芪30g、茵陈18g、柴胡15g、赤芍20g、枳实15g、法半夏15g、茯苓20g、木香10g、砂仁15g、红花10g、红枣20g、生姜15g、以及甘草10g。

制备方法:将原料药中的人参、黄芪、茵陈、柴胡、赤芍、枳实、法半夏、茯苓、木香、红花、红枣、生姜、以及甘草与水混合,水的体积是原料药总质量的10倍,浸泡80min后再加热煎煮,待煮沸后保持微沸30min,过滤,药渣继续煎煮2次,合并煎煮所得的滤液,煮沸后加入砂仁,保持微沸4min,即得汤剂。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肝衰竭的中药组合物,本实施例中的原料药的组成与实施例3一致,不同之处在于:

制备方法:分别将原料药中的生晒参、炙黄芪、茵陈、柴胡、赤芍、枳实、法半夏、茯苓、云木香、红花、红枣、生姜、以及甘草粉碎至20目后,将上述药材与水混合,水的体积是原料药总质量的10倍,加热煎煮,待煮沸后保持微沸30min,过滤,药渣继续煎煮1-2次,合并煎煮所得的滤液,煮沸后加入砂仁,保持微沸4min,即得汤剂。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肝衰竭的中药组合物,本实施例中的原料药的组成与实施例3一致,不同之处在于:

制备方法:分别将原料药中的生晒参、炙黄芪、茵陈、柴胡、赤芍、枳实、法半夏、茯苓、云木香、红花、红枣、生姜、以及甘草粉碎至4目后,将上述药材与水混合,水的体积是原料药总质量的10倍,浸泡60min后再加热煎煮,待煮沸后保持微沸30min,过滤,药渣继续煎煮1-2次,合并煎煮所得的滤液,煮沸后加入砂仁,保持微沸4min,即得汤剂。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用于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是由原料药制成的药剂,原料药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生晒参10g、炙黄芪20g、茵陈20g、柴胡15g、赤芍15g、枳实15g、法半夏15g、茯苓20g、云木香10g、砂仁15g、红花10g、三七6g、生姜15g、以及甘草5g。

该中药组合物制成汤剂的方法与实施例3一致。

试验例1

该中药组合物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试验:

一、试验方案

1.病例选择1

病例来源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符合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治疗组38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33~62岁,平均年龄44.6岁,病程1年~17年,平均9.7年。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5.2岁,病程1年~15年,平均8.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方案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抗病毒、护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实施例3所制得的汤剂,实施例3采用煎药浓缩机统一煎煮,每日一剂,每剂煎煮后浓缩至60mL,口服20mL,每日三次,连续服用8周。而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抗病毒、护肝治疗。

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治疗结果

表1两组间临床疗效对比

注:*组间比较P<0.05

如表1所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有很好的治疗疗效。

试验例2

该中药组合物对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试验:

1.病例选择2

本组病例均来源于眉山市中医医院2013.09-2014.09收治的45例肝衰竭患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年龄19-60岁,平均42.7岁,男27例,占总人数的60.0%;女18例,占总人数的40.0%。按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制定的《肝衰竭诊疗指南》的标准诊断及分期。将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15例。

纳入标准:①符合2006年《肝衰竭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者;②乙肝标志物阳性者;③年龄18-60岁者;④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治疗方案

三组除常规西医治疗外,对所有入选患者必须至少进行一次人工肝的治疗。实验组在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服用实施例3所制得的汤剂,对照1组在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服用对比例1所制得的汤剂。实施例3和对比例1中的汤剂,均采用煎药浓缩机统一煎煮,每日一剂,每剂煎煮后浓缩至60mL,口服20mL,每日三次,连续服用8周。

采用全身数字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在入组时、治疗第4周、第8周各检查1次,对肝包膜及实质回声肝门静脉主干直径、脾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进行对比

3.统计方法

各组应用统一的神经功能评分调查表和调查评估方式。统计学处理方法:所有数据均输入计算机,用SPSS 17.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adit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采用X±S(均数±标准差)表示。P为双侧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5为无显著性差异。

二、治疗结果

治疗过程中对照2组脱落2例。三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两组治疗前后肝包膜和实质回声声像比较,结果见表1:

表1治疗前后肝包膜和实质回声声像比较

由表1可知,治疗4周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肝包膜、实质回声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实验组和对照2组的肝包膜、实质回声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说明实验组中实施例3的中药组合物对肝衰竭患者的治疗起效快,在很短的治疗周期内患者的肝包膜和实质回声与治疗前相比,即可有明显的改观。

对照2组治疗8周时,肝包膜、实质回声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1组和实验组在治疗8周时,肝包膜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45,P=0.12),说明本方案的中药组合物对肝衰竭有显著性的治疗效果;实质回声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时,实验组与对照1组的肝包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31),说明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增服本方案中的中药组合物,能够显著改善肝功能。

2.三组治疗前后B超下门静脉主干直径、脾静脉宽度和脾厚度比较,结果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B超下门静脉主干直径、脾静脉宽度、脾厚度比较(mm,X±S)

由表2所知,治疗8周时,实验组与对照1组比较,门静脉主干直径、脾静脉宽度及脾厚度均有显著性差异(t=2.23、2.15、1.95,均P<0.05);实验组与对照1组比较,门静脉主干直径和脾静脉宽度均有显著性差异(t=2.27、2.25,均P<0.05),脾厚度无显著性差异(t=0.39,P>0.05)。由此可见,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增服本方案中的中药组合物,能够显著改善肝功能。

综上所述,这种中药组合物在运用中西医结合联合人工肝治疗时的疗效很好,且减少了需要人工肝治疗的次数,节约了医疗成本。这种中药组合物能够有效的与西医结合来治疗肝衰竭,是一种治疗肝衰竭的安全、有效、经济的新方案。这种中药组合物既可用于肝衰竭急性期的治疗,降低患者死亡率和促进肝脏功能恢复;也可用于肝衰竭的恢复期;此外,对人工肝治疗无效时对肝功能的好转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