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胃癌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32862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胃癌的汤剂药物,特别是供胃癌患者使用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癌症是当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癌症与心脑血管疾病和意外事故一起,构成当今世界所有国家三大死亡原因。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政府卫生部门都把攻克癌症列为一项首要任务。世界上治疗癌症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采用手术切除法,切除病变组织,防止癌细胞扩散;二是采用化疗或放疗,以杀死癌细胞 ;三是用药物治疗。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伤其元气,费用巨大。用化疗或放疗的方法,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伤及红细胞和白细胞,病人苦不堪言。

胃癌是源自胃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可能与生活环境、情志抑郁、饮食失调、胃部慢性病变长期刺激等因素有关,占胃恶性肿瘤的95%,在人体肿瘤中所占的比例随不同地区而异,一般约为 10~30%,可见胃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症状隐匿且无特异性,因此早期胃癌很难发现。事实上,中国只有 5%~10% 的胃癌能被早期诊断。而胃癌中晚期患者,身体相对虚弱,身体器官功能下降,精神不振,免疫力下降,免疫细胞抵抗胃癌细胞侵害的能力差,导致胃癌细胞扩散加快,患者疼痛加深,容易出现胃癌中晚期的转移情况,癌细胞出现肝转移,骨转移等情况,使病情快速恶化。

传统的胃癌治疗方式手术、放疗、化疗,都是胃癌的西医治疗方法。西医的治疗往往都存在副作用。手术对于胃癌患者身体的损耗很大,容易使原本虚弱的患者身体更加虚弱,从而导致术后恢复缓慢,体内残留的癌细胞更加快速生长。放化疗,利用对胃癌细胞具有杀灭作用的放射线,化学药物,是“以毒攻毒”的治疗方式。但是放化疗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会对人体正常免疫细胞,正常器官也造成一定伤害,出现恶心、呕吐、无食欲、脱发等症状,这些都是西医治疗的副作用。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且作为现代肿瘤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 ,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从传统中草药中寻求单药有效成分或复方来治疗癌症具挑战性。纵观世界新药的研究方向,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主要是研究开发单一的化学药物及其制剂,八十年代以后开始发展生物技术和天然植物药物,药物研究方向趋于多样性。结合现代中医药发展理论,从提高药物疗效、降低副作用的角度出发,经过对中药成分进行筛选提取和/或配伍制得的制剂,其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具有化学合成药不能比拟的优势。

那么,我们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上述胃癌的药物,是我们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胃癌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胃癌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毒副作用小、费用低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胃癌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胃癌的汤剂药物,以解决胃癌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具有见效快、疗效显著等特点,并可有效治疗上述胃癌。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胃癌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三七8~16g、白英25~48g、牛蒡子5~12g、仙鹤草10~18g、牛膝5~16g、山慈菇3~6g、半夏3~9g、三棱5~10g、白花蛇舌草15~32g、半枝莲15~30g、天冬6~15g、麦冬6~16g 槐花5~12g、山豆根3~6g、延胡索8~16g、白术3~16g、洋葱50~100g、姜黄3~12g。

一种用于治疗胃癌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三七10~13g、白英30~40g、牛蒡子7~11g、仙鹤草12~16g、牛膝10~13g、山慈菇4~5.5g、半夏6~8g、三棱7~9g、白花蛇舌草18~28g、半枝莲18~26g、天冬10~13g、麦冬10~14g 槐花7~11g、山豆根4~5.5g、延胡索10~14g、白术10~14g、洋葱60~85g、姜黄8~11g。

一种用于治疗胃癌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方案”的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三七12g、白英35g、牛蒡子10g、仙鹤草13g、牛膝12g、山慈菇5g、半夏7g、三棱8g、白花蛇舌草25g、半枝莲25g、天冬12g、麦冬13g 槐花10g、山豆根5g、延胡索13g、白术13g、洋葱75g、姜黄10g。

一种用于治疗胃癌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和粉尘后,按照质量份比分别粉碎成粗粒状包煎;

B、将包好的原料中药放入冷开水中浸泡一个小时,然后再将浸泡好的药物和浸泡药物的澄清液一并放入砂锅内,注入过药38mm的冷开水进行第一次煎煮50分钟,滤取药液后,再次注入过药33mm的微温开水进行第二次煎煮40分钟,二次混合浓缩成50%的中药液1080毫升,袋装密封后备用。

一种用于治疗胃癌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中药液分二天服用,早中晚各服一次,给药量180毫升/次,30天为一个疗程,连服8个疗程后,症状得到改善,肿瘤瘤体缩小10%以上。

本发明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发明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

三七,性味:甘微苦、温,具有止血、散瘀、消肿、定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百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

白英,性味:性寒、味甘,有小毒,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化瘀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黄疸、风热头痛、白带过多、风湿性关节炎;

牛蒡子,性味:味辛、苦、性寒,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肿毒等症;

仙鹤草,性味:味苦、涩、性平,具有收敛止血、止痢、杀虫之功效,用于治疗咯血、吐血、尿血、便血、赤白痢疾、崩漏带下、劳伤脱力、痈肿、跌打、创伤出血;

牛膝,性味:苦、酸、性平,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敌国(火)下行、利尿通淋之功效,用于治疗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徵瘕、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喉肿痛;

山慈菇,性味:味甘、微辛、性寒,小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抗肿瘤之功效,用于治疗痈疽恶疮、瘰疬结核、咽痛喉痹、蛇、虫咬伤;

半夏,性味:味辛、性温,有毒,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用于治疗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等症;

三棱,性味:辛、苦、平,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症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

白花蛇舌草,性味、苦甘、寒,无毒,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之功效,用于治疗清热解毒、利湿等症;

半枝莲,性味:味辛、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尿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热毒痈肿、咽喉疼痛、肺痈、肠痈、瘰疬、毒蛇咬伤、跌打损伤、吐血、衄血、血淋、水肿、腹水及癌症等症;

天冬, 性味:甘、苦、寒,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之功效,用于治疗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白喉, 败毒抗癌、清势化痰、滋阴润燥;

麦冬,性味:甘、微苦、寒,具有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之功效,用于治疗肺燥干咳、肺痈、阴虚劳嗽、津伤口渴、消渴、心烦失眠、咽喉疼痛、肠燥便秘、血热吐衄等症;

槐花,性味:味苦、性微寒,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疗肠风便血、痔疮下血、血痢、尿血、血淋、崩漏、吐血、衄血、肝热头痛、目赤肿痛、痈肿疮疡;

山豆根,性味:苦、寒,有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功效,用于治疗火毒蕴结、咽喉肿痛、齿龈肿痛;

延胡索,性味:辛、苦、温,无毒,具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心腹腰膝诸痛、月经不调、症瘕、崩中、产后血晕、恶露不尽、跌打损伤;

白术,性味:味苦、甘、性温,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等症;

洋葱,性味:性温、辛甘,具有润肠、理气和胃、健脾进食、发散风寒之功效,用于治疗糖尿病、肥胖、消化不良、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风寒无汗、鼻塞、食积纳呆、宿食等症;

姜黄,性味:味苦、辛、性温,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血瘀气滞诸证、胞腹胁痛、妇女痛经、闭经、产后瘀滞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

本发明药物是基于中医治疗胃癌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从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认为:就胃癌一症,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中的各原料中药药效共奏,对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胃癌的治疗而提出的一种中药配方,采用该配方制备的药物药效好,见效快,是一个标本兼治的中药组方,特别适合临床使用。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胃癌的汤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三七12g、白英35g、牛蒡子10g、仙鹤草13g、牛膝12g、山慈菇5g、半夏7g、三棱8g、白花蛇舌草25g、半枝莲25g、天冬12g、麦冬13g 槐花10g、山豆根5g、延胡索13g、白术13g、洋葱75g、姜黄10g。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治疗胃癌的汤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三七13g、白英40g、牛蒡子11g、仙鹤草16g、牛膝13g、山慈菇5.5g、半夏8g、三棱9g、白花蛇舌草28g、半枝莲26g、天冬13g、麦冬14g 槐花11g、山豆根5.5g、延胡索14g、白术14g、洋葱85g、姜黄11g。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治疗胃癌的汤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三七16g、白英48g、牛蒡子12g、仙鹤草18g、牛膝16g、山慈菇6g、半夏9g、三棱10g、白花蛇舌草32g、半枝莲30g、天冬15g、麦冬16g 槐花12g、山豆根6g、延胡索16g、白术16g、洋葱100g、姜黄12g。

典型病例

经临床诊断治疗胃癌患者共306例,年龄为58岁以上的173例,只有133例为58岁以下。306例患者中症状得以改善的215例,显效的91例,总有效率达10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