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胃益气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10348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健胃益气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的工作也越来越忙,饮食变得不定时,同时饮食品种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如果抵不住美食的诱惑且平时饮食又暴饮暴食,经常吃生冷、油腻的食物,就会造成消化不良,肠胃功能变弱,损伤脾胃。此外,由于工作或生活压力等原因会引起情绪紧张、焦虑,日积月累也会损伤脾胃,导致出现脾气不升、胃气下降、脘腹胀满等胃部疾病。胃部疾病的主要症状为上腹痛、灼心、恶心、消化不良、反酸、呕吐、咯血等,其中,积食、消化不良是最为常见的表现症状。

消食可以通过辛温消食、理气消食、养脾消食、茶饮消食、水果消食、运动消食等的方法进行治疗。若消化不良严重时,可以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使用西药治疗消化不良时,一般是通过抗胆碱能药物来使胃平滑肌松弛,起到解挛止痛的目的,但使用西药治疗消食消化不良发率高,治标不治本,因此,在治疗消化不良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标本兼治药效明显的健胃益气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健胃益气中药,由按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大枣:3-5份,白术:10-15份,高良姜:3-5份,枳壳:15-20份,山药:10-15,麦芽:15-20份,茯苓:5-10份,藿香:5-8份,砂仁:3-5份,白芍:5-8份,川芎10-15份, 厚朴:5-10份,九香虫:5-10份。

优选的一种健胃益气中药,由按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大枣:4份,白术:12份,高良姜:4份,枳壳:18份,山药:12份,麦芽:17份,茯苓:8份,藿香:6份,砂仁:4份,白芍:6份,川芎:12份, 厚朴:8份,九香虫:7份。

一种上述的健胃益气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1)将上述重量份的原料用粉碎机粉碎到至少为80-100目的粉状颗粒;

(2)将步骤1)中的粉状颗粒放入至煎炉内,按粉状颗粒:水=1:10-12加入水浸泡15分钟,后大火烧开,文火煎10-15分钟后,煎20-25分钟,过滤,冷却至25-30摄氏度,得过滤液;

(3)将步骤2)中的混合料在30-40摄氏度下灭菌15-20 min,冷却,无菌条件下以200ml/瓶进行灌装即可。

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药效保存率高,药效明显,健胃润肠通便益气,增强体质,麦芽具有消食健胃的作用,白术补气健脾,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还具有促进消化,保护消化道粘膜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能够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保肝肾、强筋骨、增强体质,以藿香为君药,茯苓为臣药;高良姜辅佐上药,达到化湿和胃、温脾益肠的功效,川芎、枳壳、九香虫等具有理气、活血化瘀,祛腐生肌,消肿止痛,大枣和麦芽搭配可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润肠通便,适合于便秘及体虚者,肠道通畅,则血流通畅,体质增强,大枣再配合茯苓,白术,山药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补脾养胃,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各组分的温性健胃功效,各组分均发挥了互补和相互提升的作用,达到益气补肾、消食开胃,抗菌消炎、提高免疫、保护心血管的功能,肾气充足则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功能增强,通便更顺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 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健胃益气中药,由按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大枣:3份,白术:10份,高良姜:3份,枳壳:15份,山药:10份,麦芽:15份,茯苓:5份,藿香:5份,砂仁:3份,白芍:5份,川芎10份, 厚朴:5份,九香虫:5份。

一种上述的健胃益气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1)将上述重量份的原料用粉碎机粉碎到至少为80目的粉状颗粒;

(2)将步骤1)中的粉状颗粒放入至煎炉内,按粉状颗粒:水=1:10加入水浸泡15分钟,后大火烧开,文火煎10分钟后,煎20分钟,过滤,冷却至25摄氏度,得过滤液;

(3)将步骤2)中的混合料在30摄氏度下灭菌15min,冷却,无菌条件下以200ml/瓶进行灌装即可。

本发明产品低温避光保存,服用方法为:每次50ml温水冲泡后,睡前饮用即可。

实施例2:一种健胃益气中药,由按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大枣:4份,白术:12份,高良姜:4份,枳壳:18份,山药:12份,麦芽:17份,茯苓:8份,藿香:6份,砂仁:4份,白芍:6份,川芎:12份, 厚朴:8份,九香虫:7份。

一种上述的健胃益气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1)将上述重量份的原料用粉碎机粉碎到至少为90目的粉状颗粒;

(2)将步骤1)中的粉状颗粒放入至煎炉内,按粉状颗粒:水=1:11加入水浸泡15分钟,后大火烧开,文火煎12分钟后,煎23分钟,过滤,冷却至28摄氏度,得过滤液;

(3)将步骤2)中的混合料在35摄氏度下灭菌16 min,冷却,无菌条件下以200ml/瓶进行灌装即可。

本发明产品低温避光保存,服用方法为:每次50ml温水冲泡后,睡前饮用即可。

实施例3:一种健胃益气中药,由按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大枣:5份,白术:15份,高良姜:5份,枳壳:20份,山药:15份,麦芽:20份,茯苓:10份,藿香:8份,砂仁:5份,白芍:8份,川芎:15份, 厚朴:10份,九香虫:10份。

一种上述的健胃益气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1)将上述重量份的原料用粉碎机粉碎到至少为100目的粉状颗粒;

(2)将步骤1)中的粉状颗粒放入至煎炉内,按粉状颗粒:水=1:12加入水浸泡15分钟,后大火烧开,文火煎15分钟后,煎25分钟,过滤,冷却至30摄氏度,得过滤液;

(3)将步骤2)中的混合料在40摄氏度下灭菌20 min,冷却,无菌条件下以200ml/瓶进行灌装即可。

本发明产品低温避光保存,服用方法为:每次50ml温水冲泡后,睡前饮用即可。

本发明的主要原材料的作用:

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茯苓: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

大枣:性味甘、温,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脏器下垂。高良姜: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

藿香:微温,味辛;归肺、脾、胃经;功能:快气,和中,辟秽,祛湿。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

厚朴: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九香虫:理气止痛,温中助阳。用于胃寒胀痛,肝胃气痛,肾虚阳痿,腰膝酸痛。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临床资料

300例患者皆经县级以上医院胃镜确诊。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150例,慢性

萎缩胃炎30例,胆汁返流性胃炎20例;男140例,女160例;年龄最小者21岁,最大都65岁,平均年龄36岁;最短病程1年,最长20年。治疗方法 每次50ml温水冲泡后,睡前饮用即可。

疗效评定

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停药后半年于一年胃镜复查未见任何病理性

改变:

显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停药半年后胃镜复查病理改变趋于治愈;

无效:临床症状虽有改善,但胃镜示病理改变无明显好转。

治疗效果

根据上述标准300例患者中,治疗时间根据病情1-6个月,痊愈250例,显效4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8.76%。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1:王某,男,45岁,慢性胃炎胃痛一年,反反复复都不会好,主要症状就是烧心,胃胀,服完本发明产品1个月后上述症状明显缓解,继服2个月后病告痊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病例2:王某,女,30岁,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早上起来口淡淡,吐口水还会有血丝,服用本发明药物20天后胃脘部灼痛症状消失饮食较前明显增加,继服1个月后病告痊愈,随访至今未见病情复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