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2518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治疗痤疮的药物,具体涉及一种以中药为原料药制备的治疗痤疮的中药。



背景技术:

痤疮俗称“痘痘”,是一种青春期的常见病,主要是由于青春期皮脂腺管分泌旺盛,脂腺管易于与毛孔发生堵塞,进而造成皮脂外流不畅,形成痤疮。

目前治疗痤疮的方法多种多样,西医主要采用抗菌消炎药物及相关外用药剂,治疗多指标不治本,并且治疗费用高昂,市面上还存在各种美妆祛痘产品,多效果差、或含有激素成分,使用安全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该药物疗效显著,安全无副作用。

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得到的:

金银花12~18 葛花12~18 竹叶12~18 蒲公英16~24

茵陈16~24 僵蚕2~4 蜈蚣1~2 。

优选的,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得到的:

金银花15 葛花15 竹叶15 蒲公英20

茵陈20 僵蚕3 蜈蚣1 。

可以将上述药物制成药剂学上任何一种口服剂型,如片剂、丸剂、散剂、胶囊,本发明优选的是散剂。

将上述各组份制成本发明散剂的具体制备方法是:

将上述重量份的药物混合均匀,粉碎成100~120目的药粉,制备获得的。

使用方法:口服,每次1袋,每袋25克,每日二次。

中医认为痤疮多由肝郁日久,气血郁滞,加之脾虚不运,化湿生痰,痰血瘀结,郁久化火而形成的。本发明组方中金银花、蒲公英、竹叶清热降噪、抗炎、利尿散结;葛花、茵陈,利湿醒脾,调节保护胃肠肝脏;僵蚕止痛散结;蜈蚣攻毒散结。共奏清热降噪、调理肠胃、止痛散结之功。用于治疗痤疮,可以做到内外兼治,见效迅速,内调饮食不节、外治脓疮鼓包,本发明组方治愈率高,副作用小。

为进一步考察本发明的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选择42例痤疮患者对本发明药物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

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相关内容编制,

1 、 初起在毛囊口,呈现小米粒大小红色丘疹,亦可演变为脓疱。此后可形成硬结样白头粉刺或黑头粉刺,严重病例可形成硬结性囊肿;

2 、多发于男女青春期之面部及胸背部,常伴有皮脂溢出;

3 、多有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感外邪等诱发;

4 、青春期过后,多数可自然减轻;

5 、妇女多伴有月经不调。

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规定,疗效判定以症状消失为主,并参考体征等改变情况,分为治愈、好转、未愈三级。治愈:皮肤损害消退,自觉症状消失;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30%以上;未愈:皮损及症状均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

经治疗观察,患者连用30天。42例患者,治愈32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90%。没有任何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金银花12g、葛花12 g、竹叶12 g、蒲公英16 g、茵陈16 g、 僵蚕2 g、蜈蚣1 g混合均匀,粉碎成100~120目的药粉,制备获得的。

实施例2

金银花18 g、葛花18 g、竹叶18 g、蒲公英24 g、茵陈24 g、僵蚕4 g、蜈蚣2 g混合均匀,粉碎成100~120目的药粉,制备获得的。

实施例3

金银花15 g、葛花15 g、竹叶15 g、蒲公英20 g、茵陈20 g、僵蚕3 g、蜈蚣1 g混合均匀,粉碎成100~120目的药粉,制备获得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