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4401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药物。



背景技术: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属慢性胃炎中的一种。该病是指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约占慢性胃炎的80%,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病原因不一,可因嗜酒、喝浓咖啡,或因胆汁返流,或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进食后上腹部不适、隐隐作痛,可伴嗳气、恶心、泛酸,偶有呕吐,一般症状轻微,有的甚至无明显症状,可在胃镜检查时发现。慢性浅表性胃炎需要需要在早期进行治疗,如不积极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容易形成溃疡,有的可以发展成萎缩性胃炎,但一般不会发生癌变,慢性浅表性胃炎要采取症状性治疗,如保护胃黏膜,减少胃酸分泌,促进胃肠蠕动,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目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大多数采用西药进行治疗,但是治疗效果不太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药的药物,纯中药制剂,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无副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药的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备的药剂:

竹茹12-15 芦根25-30 蒲公英15-20

枳壳10-15 石斛10-15 麦冬15-20

白芍12-18 甘草6-8。

本发明药物中最佳的中药原料重量份数为:

竹茹12 芦根30 蒲公英15

枳壳10 石斛10 麦冬15

白芍12 甘草6。

将上述中药原料按常规方法制成口服药剂,即药剂学上所述的片剂、丸剂、散剂、 胶囊剂等,本发明优选的剂型是胶囊剂。

本发明药物胶囊剂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 称取上述重量份数的各中药原料,用净水冲洗干净,加水煎煮 3 次,每次煎煮加入原料药总重量3倍的水,煎煮25分钟,合并 3 次煎液,过滤后浓缩成80℃相对密度为 1.35 ~ 1.40的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装入胶囊中制成胶囊剂。

中医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机多由脾胃素虚,内外之邪乘而袭之,使胃失所养,胃之浊阴不降或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所致。本发明药物组方中竹茹甘,微寒,入肺、胃、胆经,清热止呕,涤痰开郁;芦根味甘,性寒,入肺、胃经,可清胃热、生津止渴;蒲公英益气活血,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枳壳破气,行痰,消积;石斛性味甘淡微咸,寒,归胃、肾,肺经,益胃生津,滋阴清热;麦冬养阴润肺、泻热生津、化痰止呕、治嗽行水;白芍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甘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竹茹、芦根、蒲公英清胃热、止呕开郁、消肿散结;枳壳、麦冬养阴润肺、消极化痰;石斛、白芍平肝止痛、滋阴清热、益胃生津,诸药合用轻清凉润、平肝止痛、养阴润肺、消肿散结、益胃生津,用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显著,尤其对肝气郁结的患者疗效比较明显。

本发明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本发明药物的疗效临床观察,以对本发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做出科学评价。

患者资料:

选取93例确诊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其中男51例子,女42例,患者病程为4个月-15年,平均年龄42.7岁,年龄分布在18-65岁,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41例。

诊断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诊断标准,病程迁延,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厌食、恶心及与进食有关的上腹部疼痛等症状,可有左上腹部轻度压痛,符合慢性浅表性胃炎纤维胃镜诊断标准及活体组织检查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患者口服瑞巴派特100mg/次,1g硫糖铝片,每日3次,每30天为一疗程,治疗组患者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胶囊剂,每日3次,每次3粒,30天为一疗程。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确定,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和活检,急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达轻度,胆汁返流消失;

显效:症状、体征均改善2级以上;胃镜和活检,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成都好转1度,胆汁返流减少2/3以上;

有效:症状、体征均改善1级以上;胃镜和活检,粘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急慢性炎症程度减轻1度,胆汁返流减少1/2以上;

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或反而恶化者。

治疗效果:治疗一个疗程后,治疗组52例患者中临床痊愈35例,显效8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94.2%,无效3例,无效率5.8%;对照组41例患者中临床痊愈9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73.2%,无效11例,无效率26.8%;两组治疗一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竹茹1.2kg、芦根3kg、蒲公英1.5kg、枳壳1kg、石斛1k g、麦冬1.5kg、白芍1.2 kg、甘草0.6kg;

将上述中药原料,用净水冲洗干净,加水煎煮 3 次,每次煎煮加入原料药总重量3倍的水,煎煮25分钟,合并 3 次煎液,过滤后浓缩成80℃相对密度为 1.20 ~ 1.24的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装入胶囊中制成胶囊剂,每粒重0.5g,含中药原料药0.36g。

实施例2

取竹茹1.5kg、芦根2.5kg、蒲公英2kg、枳壳1.5kg、石斛1.5k g、麦冬2kg、白芍1.8kg、甘草0.8kg;

将上述中药原料,用净水冲洗干净,加水煎煮 3 次,每次煎煮加入原料药总重量3倍的水,煎煮25分钟,合并 3 次煎液,过滤后浓缩成80℃相对密度为 1.20 ~ 1.24的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装入胶囊中制成胶囊剂,每粒重0.5g,含中药原料药0.36g。

实施例3

取竹茹1.3kg、芦根2.8kg、蒲公英1.7kg、枳壳1.2kg、石斛1.2k g、麦冬1.8kg、白芍1.5kg、甘草0.7kg;

将上述中药原料,用净水冲洗干净,加水煎煮 3 次,每次煎煮加入原料药总重量3倍的水,煎煮25分钟,合并 3 次煎液,过滤后浓缩成80℃相对密度为 1.20 ~ 1.24的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装入胶囊中制成胶囊剂,每粒重0.5g,含中药原料药0.36g。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