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消化性溃疡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是指胃、十二指肠黏膜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全层缺损,黏膜肌层被穿透,愈合后不可避免地留有纤维瘢痕,表面为一层上皮所覆盖,黏膜肌层不能再生。其病因概括起来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胃酸、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自我消化或胃黏膜屏障被破坏。近年来认为溃疡的形成与胃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有重要关系。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的疾病,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属慢性胃炎中的一种。可因嗜酒、喝浓咖啡、胆汁反流,或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引起。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进食后上腹部不适、隐痛,伴嗳气、恶心、泛酸,偶有呕吐。
当前治疗上述疾病的药物多为化学药,其价格昂贵,副作用大,并且治愈所需时间长。因此,急需一种经济实惠、毒副作用低,并能快速治愈上述疾病的药物。
而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一向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人用豆蔻10g、白术20g、茯苓20g、广藿香15g、蒲公英15g、人参5g、紫苏叶10g、苦杏仁10g、薏苡仁20g、茵陈15g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中国专利201110413686.3中,提供了一种药效活性良好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由薏苡仁20份、冬瓜仁20份、茵陈15份、白术15份、紫苏叶10份、苦杏仁10份、白扁豆10份、肉豆蔻10份、黄芪10份、人参5份、连翘5份制备而成。但上述处方药味较多,药材用量较大,成本较高。
然而,目前消化性溃疡患者数量众多,市面药物供不应求,因此,开发一种能够有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新的药物组合物显得尤为必要。同时,传统中药材多是以水煎为主,但某些有效成分不易溶于水,又或在水煎过程中损失,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药材资源,同时需要对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进行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消化性溃疡片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消化性溃疡片剂,它是由颗粒剂100重量份、润滑剂1~5重量份压制而成,其中,颗粒剂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祖师麻1-3份、白术7-13份、灵芝2-3份、党参5-10份、太子参5-10份、茵陈5-10份、蒲公英5-10份、桔梗3-7份、广藿香3-7份、肉蔻2-4份;先加入55-95%v/v乙醇提取,过滤,醇提液备用,滤渣再加水煎煮,合并醇提液和水煎液即得提取物;在提取物中加入微晶纤维素,微晶纤维素用量为药材提取物干重的1.0~5.0倍,混合均匀后,制粒,即得颗粒。
进一步地,所述原料药的配比如下:祖师麻1-2份、白术9-11份、灵芝2-3份、党参7-8份、太子参7-8份、茵陈7-8份、蒲公英9-10份、桔梗3-5份、广藿香3-5份、肉蔻3-4份。
更进一步地,所述原料药的配比如下:祖师麻2份、白术10份、灵芝3份、党参8份、太子参8份、茵陈8份、蒲公英10份、桔梗5份、广藿香5份、肉蔻4份。
进一步地,该颗粒剂的由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先加入55-95%v/v乙醇提取,过滤,醇提液备用,滤渣再加水煎煮,合并醇提液和水煎液后,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2~1.25(60℃)的稠膏,再加入微晶纤维素,湿法制粒,即得颗粒剂。
其中,乙醇浓度为75~85%v/v,优选为80%v/v。
其中,采用乙醇回流提取1~2次,每次提取1~2小时,药材:乙醇=1:8~12g/ml。
其中,加水煎煮提取2~3次,每次加水8~12倍量,煎煮20~40分钟。
其中,所述润滑剂选自硬脂酸镁或滑石粉。
其中,所述润滑剂用量为2~4份(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使用润滑剂为3份)。
本发明将祖师麻与其他多味中药组合使用后,发挥了协同增效作用,能有效治疗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止痛效果理想,副作用小,并且具有良好的胃粘膜修复功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本发明将药物制备成片剂,即便于产品的贮存、运输和包装,同时也便于患者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发明片剂的制备
(1)制备颗粒剂
祖师麻2g、白术10g、灵芝3g、党参8g、太子参8g、茵陈8g、蒲公英10g、桔梗5g、广藿香5g、肉蔻4g;先加入10倍量80%乙醇溶液回流提取1次,提取1小时,过滤,滤液备用,滤渣再用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8倍量,每次煎煮30分钟,合并乙醇提取液和水煎液后,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2~1.25(60℃)的稠膏,再加入微晶纤维素,微晶纤维素用量为药材提取物干重的1.0倍,湿法制粒,烘干,即得本发明颗粒剂。
(2)制备片剂
取制备好的颗粒剂1000g,加入30g硬脂酸镁,混匀后,压片,即得片剂。
典型病例1
李某,男,26岁,进食后上腹部不适、伴嗳气、泛酸、偶有呕吐,症状持续已有2个月。经诊断,确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服用实施例1中药处方水煎剂5天后,上腹不适、嗳气症状缓解,20天后,胀感、嗳气现象消失,30天后,自觉胃口、胃部感觉良好,体重回升。
典型病例2
张某,男,30岁,进食后上腹部不适、有隐痛感,伴有嗳气现象。症状持续已有1个月。经诊断,确认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服用实施例1中药处方水煎剂7天后,上腹不适、嗳气症状缓解,无明显隐痛;15天后,胀感、嗳气现象消失,25天后,胃部感觉良好,症状基本消失。
典型病例3
王某,男,28岁,上腹部灼痛,有时在饥饿时隐痛不适,可被制酸剂或进食缓解,早餐后1~3小时开始出现上腹痛,如不服药或进食则要持续至午餐后才缓解,食后2~4小时又痛,也须进餐来缓解。上述症状持续2个月左右。经诊断,确认为十二指肠溃疡。
服用实施例1中药处方水煎剂15天后,上腹不适症状缓解,30天后,症状基本消失。随后1月复诊一次,若不控制饮食,偶有复发,服药3~7天则无发病迹象。
典型病例4
杜某,男,22岁,上腹部钝痛或胀痛,有时出现轻度或中度剑突下持续性疼痛,可被制酸剂或进食缓解,早餐后1~3小时开始出现上腹痛,如不服药或进食则要持续至午餐后才缓解,食后2~4小时又痛,也须进餐来缓解。上述症状持续1月左右。经诊断,确认为十二指肠溃疡。
服用实施例1中药处方水煎剂10天后,上腹不适、嗳气症状缓解,无明显隐痛;15天后,胀感、嗳气现象消失,25天后,胃部感觉良好,症状基本消失。
典型病例5
刘某,男,35岁,上腹隐痛,服用碱性药物后缓解,该类疼痛具有节律性,多在餐后1小时内出现,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一般还会出现反酸、嗳气、烧心、上腹饱胀、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症状持续已有2个月。经诊断,确认为胃溃疡。
服用实施例1中药处方水煎剂10天后,上腹不适、嗳气等症状缓解,30天后,症状基本消失,经胃镜检查,胃黏膜损伤部位明显减少,接近痊愈。
典型病例6
向某,女,25岁,上腹有灼烧样痛,服用碱性药物后缓解,疼痛多在餐后1小时内出现,饭后有所缓解,还会出现反酸、嗳气、烧心、上腹饱胀、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症状持续已有2个月。经诊断,确认为胃溃疡。
服用实施例1中药处方水煎剂15天后,烧灼感明显缓解,无明显疼痛;30天后,疼痛和消化不良现象基本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