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42357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目前,药物治疗是高血压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研究表明,中药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与西药相比,中药成分复杂,其发挥疗效往往是通过多成分、多环节、多靶点的整合作用,治疗心肌缺血疾病具有疗效好、活性强、副作用低等特点。李明懋等,“加味吴茱萸汤治疗高血压病患者的达标率分析”,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3月第31卷第1期公开了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吴茱萸4g、党参25g、大枣15g、生姜10g、石决明30g、天麻10g、黄芩10g、夏枯草15g、当归12g、丹参30g,但是其疗效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组合物,它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制剂:吴茱萸4~20份、党参10~30份、大枣10~30份、天麻10~30份、钩藤10~30份、石决明20~60份、黄芩10~30份、夏枯草10~30份、当归10~20份、丹参15~40份、旋复花10~30份、代赭石15~30份、通草10~20份、郁金10~20份、甘草3~15份。

旋复花:为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 britannica L.var.chinensis(Rupr.)Reg.)、线叶旋覆花(Inula linariaefolia Turcz.)或大花旋或大花旋复花(Inula britannica L.)的干燥花。

代赭石:为氧化物类矿物刚玉族赤铁矿,主含三氧化二铁(Fe2O3)。采挖后,除去杂石。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Eu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officinalis(Dode)Huang或疏毛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bodinieri(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素花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var.modesta(Nannf.)L.T.Shen或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 01iv.的干燥根。

大枣:为鼠李科植物枣Ziziphus jujuba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干燥块茎。

钩藤:为茜草科植物大叶钩藤Uncaria macrophylla Wall.的带钩茎枝。

石决明:为鲍科动物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或皱纹盘鲍H.discus hannai Ino等的贝壳。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

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带花的果穗。

当归: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根。

丹参: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根及根茎。

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us(Hook.)K.Koch的茎髓。

郁金: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 rcenyujin Y,H.Chenet C.Ling、姜黄Curcuma longaL.、广西莪术Curcuma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或蓬莪术Curcuma pha eocaulis Val.的干燥块根。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 Fisch.或胀果甘草G.inflata Bat.等的根和根茎。

优选地,所述药物组合物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制剂:吴茱萸4份、党参15份、大枣12份、天麻15份、钩藤15份、石决明30份、黄芩15份、夏枯草20份、当归12份、丹参20份、旋复花15份、代赭石20份、通草10份、郁金10份、甘草3份。

其中,它是由原料药的药粉、原料药的水或有机溶剂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常用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而成的制剂。

其中,所述制剂是口服制剂。

其中,所述制剂为汤剂、口服液、颗粒剂、胶囊剂、散剂、丸剂、片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前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按照前述配比称取原料药;

(2)制备料药的药粉、原料药的水或有机溶剂提取物,加入药学上常用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即得。

本发明还提供了前述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中的用途。

高血压的中医病机为肝肾亏虚、肝气上逆、浊阴上犯,本方用吴茱萸疏肝降气、温胃散寒为君,旋复花、代赭石降肝胃上逆之气,加石决明、天麻、钩藤平肝潜阳为臣,人参、大枣补气健脾,黄芩、夏枯草清肝郁热,当归、丹参养血活血,郁金、通草舒肝解郁、疏通血脉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全方共凑降肝气之上逆,舒肝气以通血脉,健中气以运脾,补阴血以养肝肾的标本皆治作用,因而降压效果显著。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配方精当,具有明显的治疗高血压的作用,为临床治疗高血压提供一种的选择,应用前景良好。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制备

取吴茱萸4g、党参15g、大枣12g、天麻15g、钩藤15g、石决明30g、黄芩15g、夏枯草20g、当归12g、丹参20g、旋复花15g、代赭石20g、通草10g、郁金10g、甘草3g。

制备方法:以上15味,加水煎煮三次,每次加水量为药材10倍量,煎煮时间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即得。

实施例2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制备

吴茱萸10g、党参20g、大枣10g、天麻10g、钩藤10g、石决明20g、黄芩10g、夏枯草10g、当归10g、丹参15g、旋复花10g、代赭石15g、通草10g、郁金10g、甘草6g。

制备方法:以上15味,加水煎煮三次,每次加水量为药材10倍量,煎煮时间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40℃)的稠膏,混匀,减压干燥(50~60℃,-0.08~-0.09Mpa),粉碎成细粉(过5号筛,80目),加入糊精,混匀,湿法制成颗粒剂,即得。

实施例3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制备

吴茱萸20g、党参10g、大枣20g、天麻30g、钩藤20g、石决明60g、黄芩30g、夏枯草30g、当归20g、丹参40g、旋复花20g、代赭石30g、通草20g、郁金15g、甘草3g。

制备方法:以上15味,取代赭石和石决明粉碎成细粉(过5号筛,80目),备用;取其余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加水量为药材10倍量,煎煮时间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40℃)的浸膏,加入代赭石和石决明粉末,制丸,即得。

实施例4本发明者药物组合物的制备

吴茱萸20g、党参30g、大枣30g、天麻20g、钩藤30g、石决明40g、黄芩20g、夏枯草20g、当归15g、丹参20g、旋复花30g、代赭石20g、通草15g、郁金20g、甘草15g。

制备方法:以上15味,取代赭石和石决明粉碎成细粉(过5号筛,80目),备用;取其余药材加水煎煮三次,每次加水量为药材10倍量,煎煮时间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40℃)的浸膏,加入代赭石和石决明粉末,制丸,即得。

以下通过试验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试验例1本发明组合物治疗高血压的功效

1、治疗组用药:加味吴茱萸汤2号(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

处方组成:吴茱萸4g、党参15g、大枣12g、天麻15g、钩藤15g、石决明30g、黄芩15g、夏枯草20g、当归12g、丹参20g、旋复花15g、代赭石20g、通草10g、郁金10g、甘草3g。

规格:每袋装150ml,由西昌市中医医院煎药室提供。

2、对照组用药:加味吴茱萸汤1号(李明懋等,“加味吴茱萸汤治疗高血压病患者的达标率分析”,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3月第31卷第1期公开的药物)

处方组成:吴茱萸4g、党参25g、大枣15g、生姜10g、石决明30g、天麻10g、黄芩10g、夏枯草15g、当归12g、丹参30g。

规格:每袋装150ml,由西昌市中医医院煎药室提供。

3、方法:

入选60例本医院门诊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的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入选30例,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52.43±10.92)岁,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发现高血压时间0.5-6.5年;对照组入选30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51.78±11.06)岁,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发现高血压时间0.6-6.8年;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治疗组采用加味吴茱萸汤2号治疗6-8周,对照组使用加味吴茱萸汤1号治疗6-8周,根据血压监测值调整药物剂量:一般情况下,开始服药时,上述处方每剂煎取900ml,一次服150ml,每日服3次(即2日1剂);如果血压降低不明显,可将上述处方每剂浓煎取汁450ml,一次服150ml,每日服3次(即1日1剂)。测量结束治疗时的血压(目标血压:血压≤130/85mmHg,1mmHg=0.133KPa)。同时观察症状、体征和其他危险因素控制等方面的异同。

4、受试者的选择和退出

4.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

(1)非同日三次血压测量,收缩压≥140或/和舒张≥90mmHg;

(2)血压140-159/90-99mmHg为1级高血压;血压160-179/100-109mmHg为2级高血压;血压≥180/≥110mmHg为3级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但舒张压<90mmHg列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4.2中医辩证

所有入选患者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辨证分型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浊内凝、胸阳不振4型。

4.3入选标准

①符合高血压诊断;

②为1级、2级高血压或单纯收缩期期高血压;

③中医辩证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浊内凝、胸阳不振之一;

④年龄在30~70岁之间;

⑤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4.4排除标准

①年龄在30岁以下,或70岁以上者。

②继发性高血压。

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④合并严重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其中ALT高于正常值上限的2倍以上,Bun、Cr异常者。

⑤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⑥已经任何降压西药治疗(若服西药时间小于2周者,可纳入,但须停药2周,再测得的血压值为治疗前血压)。

⑦过敏体质或有同类药物过敏史者。

⑧研究者认为不适宜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

试验过程与结果

完成了病例的分组、编号,药物的分发,对每名病员至少进行6次访视,记录病员病史、指导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审核入选/排除标准、进行体格检查、记录生命体征、进行安全性检查、中医证候评分、发放患者记录卡等工作。最后,由专人收集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整个试验过程井然有序,力争做到科学客观,尽量避免主观性偏倚。

疗效指标:血压≤130/85mmHg为达标。

试验设计类型:随机、平行对照设计。非劣效性检验。

统计分析:采用SAS6.12统计分析软件。

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值小于或等于0.05将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5、结果:

治疗6-8周时,治疗组血压较治疗前降低31.28/12.43mmHg(P<0.01),有20例达标,达标率为66.67%;

对照组血压较治疗前降低26.19/11.35mmHg(P<0.01),有16例达标,达标率为53.33%。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达标率较对照组高13.34个百分点。

血压变化比较(表1):

注:Δ1、Δ2各组与干预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可以有效治疗高血压;而且,与现有的药物组合物相比,在相同的给药方式下,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疗效显著提高。

综上,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可以治疗高血压,为临床治疗高血压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应用前景良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