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免疫学与心血管疾病药物制备领域,涉及白细胞介素33在制备治疗心肌炎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心肌炎是一种以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Lieberman 根据心肌活检的组织学改变与临床表现,将心肌炎分为暴发性心肌炎、急性心肌炎、慢性活动性心肌炎和慢性迁延性心肌炎(参见:Lieberman EB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1991, 18(7): 1671-1626)。心肌炎的病理生理机制不清。大鼠肠道病毒心肌炎模型显示,病毒进入急性损伤的心肌细胞,通过复制导致心肌坏死,细胞内抗原暴露及宿主免疫系统激活。该期持续数周至数月,以病毒特异性T淋巴细胞激活为特征,造成靶器官损伤。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1和6、病毒抗体及心肌蛋白激活,加速心肌及其收缩功能损伤。多数心肌炎患者, 通过免疫反应清除病毒而减轻心肌损害, 左室功能完全恢复。也有部分患者,自身免疫过程不依赖心肌病毒存在,导致心肌重构形成扩张型心肌病,尸检结果显示,8.6~12%的年轻猝死者合并心肌炎。 对急性心肌炎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显示,3年后扩张型心肌病的患病率达21%。扩张型心肌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肌炎晚期的主要结局。所以说心肌炎是潜在的严重危害生命的疾病。
心肌炎的病因包括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因素包括细菌、真菌、原虫、寄生虫、螺旋体、立克次体及病毒;非感染性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免疫介导性疾病(变应原、同种抗原、自身抗原);(2)中毒性(药物、重金属、生物毒性物质、物理损伤等)。其中最常见的病因为病毒感染,随着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及原位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 分离出与心肌炎相关性病毒包括肠道病毒、 腺病毒、 细小病毒 B19及人类疱疹病毒6,其他因素少见。目前心肌炎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由于多数心肌炎由病毒感染导致,主要是通过抗病毒治疗和免疫治疗。动物研究结果显示,干扰素IFN能够有效抑制肠道病毒、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减轻心肌炎心肌损伤、改善左室功能。多项有关免疫抑制、免疫调节、抗炎药及免疫吸附治疗心肌炎研究结果显示,免疫抑制治疗尚不能作为炎症性心肌病的标准治疗。强的松联用硫唑嘌呤或环孢霉素治疗1年,并未显著降低死亡率、改善心功能。免疫相关性心肌炎,如特发性巨细胞性心肌炎、心脏结节病、嗜酸粒细胞性心肌炎等,也可考虑免疫抑制剂治疗。因此,找到一种合适的药物,能够有效的缓解心肌炎症状,延长或者存活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白细胞介素33的新用途,具体为在制备治疗心肌炎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在柯萨奇病毒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模型中,利用上调表达白细胞介素33的DNA质粒,在小鼠发病时期在小鼠体内给予白细胞介素33治疗,能够显著地改善心肌炎症和心脏功能,提高小鼠存活率,从而达到治疗心肌炎疾病的目的。
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一种治疗心肌炎疾病的药物,其活性成分为白细胞介素33。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治疗心肌炎疾病的药物还包括药物辅料。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治疗心肌炎疾病的药物为注射制剂。
可以将白细胞介素33克隆入载体,得到表达白细胞介素33的质粒,用于治疗心肌炎疾病;因此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表达白细胞介素33的质粒在制备治疗心肌炎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治疗心肌炎疾病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将白细胞介素33与药物辅料混合,得到治疗心肌炎疾病药物,优选的,所述白细胞介素33以表达白细胞介素33质粒的形式存在,即将表达白细胞介素33的质粒与药物辅料混合,得到治疗心肌炎疾病药物。
本发明中,心肌炎疾病包括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比如病毒引起的心肌炎疾病、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疾病。
本发明中,白细胞介素33具体应用步骤可以为:
1.建立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模型
(1) 在Hela细胞中,扩增CVB3(Nancy strain)病毒并且计算病毒滴度;
(2) 在6-8周龄的Balb/c雄性小鼠中,腹腔注射103TCID50剂量的CVB3病毒;
(3) 在病毒感染的第一天,第三天分别用眼眶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每只小鼠 50ug的 白细胞介素33上调表达的质粒, 不表达白细胞介素33的质粒载体pDisplay为对照。
2. 治疗效果的观察与统计分析
7天后,检测小鼠心肌病理损伤指标血清肌酸激酶CK的酶活性、心肌组织切片、心脏小动物超声成像、小鼠存活率,通过T检测统计分析,来判断白细胞介素33是否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3.有益效果
本发明以白细胞介素33为有效成分,公开了一种治疗心肌炎的药物;本发明在健康Balb/c雄性小鼠中,通过建立心肌炎模型,当给予心肌炎小鼠表达白细胞介素33的质粒2次,就能明显的减少炎症反应,改善心脏功能,提高小鼠存活率;本发明建立的健康Balb/c雄性小鼠模型是广泛接受并应用的心肌炎动物模型,适合临床应用研究;所以本发明对于心肌炎的药物研发具有重要的应用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 是携带白细胞介素33基因的DNA表达质粒pDisplay-IL-33示意图;
图2是CVB3感染小鼠心肌损伤血清指标肌酸激酶CK的酶活检测结果图;
图3是CVB3感染小鼠心脏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和病理评分图;
图4是CVB3感染小鼠心脏小动物超声图;
图5是CVB3诱导的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生存率图;
图6是给予白细胞介素33治疗后心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33的检测结果图;
图7是CVB3感染小鼠给予白细胞介素33治疗后心肌损伤血清指标肌酸激酶CK的酶活检测结果图;
图8是CVB3感染小鼠通过白细胞介素33治疗后心脏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和病理评分图;
图9是CVB3感染小鼠通过IL-33治疗后心脏二维超声图;
图10是白细胞介素33治疗后CVB3感染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生存率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携带白细胞介素33基因的表达质粒的构建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设计引物,以IL-33-pMD-18T质粒(义翘神州生物有限公司,货号: MG50118-M)为模板,扩增白细胞介素33片段, 并克隆至pDisplay (Invitrogen) 的Bgl II(Takara) 和PstI(Takara)位点,获得表达白细胞介素33的真核表达质粒pDisplay-IL-33。
图1 是携带白细胞介素33基因的DNA表达质粒pDisplay-IL-33示意图;白细胞介素33基因通过PCR扩增的方法,从IL-33-pMD-18T质粒扩增得到, 然后通过酶切位点Bgl II 和 Pst I,连接到载体pDisplay中,在pDiplay载体中有蛋白分泌的信号肽signal peptide 与白细胞介素33 N端连接,保证细胞表达的白细胞介素33能够分泌到胞外。
实施例二 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的构建
(1) 取6-8周龄的雄性Balb/c小鼠,每组8只, 分别以腹腔注射的方式给每只老鼠103TCID50剂量的CVB3病毒, PBS组为对照;
(2) 在病毒感染后7天,观测CVB3小鼠心肌炎指标和对照组相比,CK的酶活性明显增加, 从395IU/L增加到 894IU/L,见图2,为CVB3感染小鼠心肌损伤血清指标肌酸激酶CK的酶活检测结果图;在病毒感染的0, 3, 5, 7天取感染小鼠心脏组织,用苏木素(Hematoxylin)-伊红(Eosin)染色浸润的炎性细胞(图3A),根据图3A,计算免疫组化切片的病理评分(图3B);心肌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显示,第3天小鼠心肌组织开始出现少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并且在第5天和第7天逐渐加重,心肌评分也逐渐升高;在病毒感染的0、3、5、7天使用二维超声M-mode心动图检测心脏功能(图4A),左心室射血分数和收缩分数显示(图4B);心脏小动物超声成像表明, 检测结果表明,从CVB3感染第1天开始,小鼠的心脏功能就开始改变,并持续到第7天。小鼠心脏射血分数(EF%)从第0天的86%持续下降到第7天的55%,而心脏短轴缩短率(FS%)从第0天的50%下降到第7天的30%左右;这说明小鼠心脏的舒张和收缩力减弱,心功能紊乱。
最后统计了小鼠的生存情况,见图5,相对于正常组,发病组小鼠从第四天开始死亡,到第七天生存率为37.5%(3/8),这表明我们的小鼠模型建立成功,符合预期。
实施例三 白细胞介素33对于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
(1) 取6-8周龄的雄性Balb/c小鼠,分2组, 每组8只,以腹腔注射的方式给每只老鼠103TCID50剂量的CVB3病毒,诱导病毒性心肌炎。在病毒感染的第一天和第三天分别以眼眶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小鼠pDisplay-IL-33质粒50ug/只,注射pDisplay的质粒为对照组。在感染的1至7天中,利用白细胞介素33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检测各个时间点心肌研磨组织中白细胞介素33的含量,见图6。和对照组相比,注射了pDisplay-IL-33质粒的小鼠,其心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33的含量在感染后第三天有了显著增加,达到650pg/100mg, 并一直延续到第七天,说明本发明以注射的方式给予小鼠白细胞介素33的表达质粒,能够在心肌炎发病过程中提高心肌组织的白细胞介素33的含量。
(2) 取6-8周龄的雄性Balb/c小鼠,分2组, 每组8只,以腹腔注射的方式给每只老鼠103TCID50剂量的CVB3病毒,诱导病毒性心肌炎。在病毒感染的第一天和第三天分别以眼眶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小鼠pDisplay-IL-33质粒50ug/只,注射pDisplay的质粒为对照组。在感染的第7天,观测小鼠心肌炎指标和对照组相比,给予小鼠白细胞介素33治疗之后,血清心肌损伤指标CK酶活性为517IU/L, 而对照组的CK酶活为928IU/L,见图7。
在感染后第7天取感染小鼠心脏组织,用苏木素(Hematoxylin)-伊红(Eosin)染色浸润的炎性细胞(图8A),根据图8A,计算免疫组化切片的病理评分(图8B),Sdudents T test, **P<0.01;小鼠心脏病理切片同样表明,白细胞介素33治疗组小鼠心脏在第7天未见明显炎症,对照组相对于对照组小鼠心脏炎症加重,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心脏呈弥漫性坏死,同样小鼠心脏心肌坏死评分与心脏病理切片一致。
在感染第7天使用二维超声M-mode心动图检测心脏功能(图9A),左心室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和收缩分数(Fractional shortening) 显示(图9B);对各组小鼠做小动物心脏超声实验,检测结果表明,给予白细胞介素33上调质粒组,小鼠心脏舒张收缩正常,M modle下,心脏泵血正常,并且没有看到心脏体积膨大,而下调组小鼠,心脏收缩舒张能力减弱,心脏造影明显,心律不齐,并且心脏体积有膨大趋势,心脏左心室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变低和心超生理功能吻合。
观察各组小鼠每天的生存情况,参见图10;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33上调组能有效提高小鼠的生存率达到75%,而下调组小鼠的生存率只有50%。
实施例四 白细胞介素33对于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
取6-8周龄的雄性Balb/c小鼠,分2组, 每组8只,直接给小鼠皮下注射心肌肌球蛋白和完全弗氏佐剂乳化的制剂,诱导小鼠心肌炎发病。分别在第一天、第十天以眼眶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小鼠pDisplay-IL-33质粒50ug/只,注射pDisplay的质粒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每天的生存情况,结果显示,第21天,白细胞介素33注射组能有效提高小鼠的生存率达到78%,而对照组小鼠的生存率只有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