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工具领域,特别是一种免抽气型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气管导管是麻醉和急救时建立人工气道的必备用具之一,现有的气管导管都是在置入后充起气囊,用以固定气管导管位置并密封、防止漏气。但是,在气管导管置入后,气管导管与声门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间隙,口咽部分泌物及胃食管返流物可以很容易地经此间隙流入声门下,停留在气管导管气囊上方的气管中。在拔出气管导管时,虽对口咽部及气管内进行吸引操作,但是,声门以下至气管导管气囊这一段气管内积存的分泌物是无法直接吸引的,在抽空气管导管气囊的一瞬间,气囊以上气管内的分泌物就会瞬间流入气囊以下的气管内,虽然可以经气管导管管腔置入吸痰管吸引,但无法完全吸净,未吸出的分泌物流入气管深部甚至支气管中会造成肺部感染、支气管的堵塞、肺不张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治愈,专利201511003467.2,中介绍了一种带有膨胀体的免抽气型气管导管,膨胀体阻止分泌物下行,但是,此装置在拔出时,需要将膨胀体收缩,造成了一部分分泌物仍能进入到气管深部甚至支气管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免抽气型气管导管和使用方法,取消了膨胀体的设计,设计有符合声门下气管形状的气囊,在气囊膨胀后完全的隔离气囊上、下的气管,而在气管拔管时,无需将气囊抽气,而是利用气囊上端细、下端粗的特点,将声门缓慢扩大而拔出气管导管,这样可以将气囊上方的口咽部分泌物及胃食管返流物捋出,从而杜绝因口咽部分泌物及胃食管返流物下行导致的肺部感染、支气管的堵塞、肺不张等。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免抽气型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管体、气囊、充气阀、充气管,气管导管管体两端为气管导管接口和气管导管开口,气囊设置在气管导管开口附近,充气管与气囊相连,充气阀控制充气管的通断,气囊由硅橡胶的材质制成,气囊膨胀后呈倒漏斗形并且与声门下气管形状相适应,充气阀上设有指示装置,用于指示气囊压力的大小,气管导管管体在气管导管开口处向一侧弯曲,气管导管开口偏向一侧,气管导管开口处的棱角倒圆,,用于减少气管导管开口对气管及软组织的损伤。
免抽气型气管导管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本气管导管置入到患者气管中,并调整本气管导管的位置;
步骤二:通过充气阀向气囊中充气,充气阀上的指示装置显示囊内压合适时,停止充气;
步骤三:在需要拔管时,无需给气囊抽气,而是将本气管导管直接拔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设计与声门下气管形状相适应的气囊,在气囊膨胀后完全的隔离气囊上、下的气管,而在气管拔管时,无需将气囊抽气,而是利用气囊上端细、下端粗的特点,将声门缓慢扩大而拔出气管导管,这样可以将气囊上方的口咽部分泌物及胃食管返流物捋出,从而杜绝因口咽部分泌物及胃食管返流物下行导致的肺部感染、支气管的堵塞、肺不张等。这种倒漏斗形气囊同样适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气囊的材质为高弹性的硅橡胶,膨胀后,气囊与气管贴切紧密,没有间隙;抽空后,气囊完全隐藏于气管导管管壁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气囊膨胀后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气囊未膨胀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阻止分泌物及胃食管返流物下行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拔出时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拔出时第二张示意图。
图中:1、气管导管管体,2、气管导管接口,3、气管导管开口,4、气囊,5、充气阀,6、充气管,7、指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附图所示,一种免抽气型气管导管和使用方法包括免抽气型气管导管和免抽气型气管导管使用方法,免抽气型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管体1、气囊4、充气阀5、充气管6,气管导管管体1两端为气管导管接口2和气管导管开口3,气囊4设置在气管导管开口2附近,充气管6与气囊4相连,充气阀5控制充气管6的通断,气囊4由硅橡胶的材质制成,气囊4膨胀后呈倒漏斗形并且与声门下气管形状相适应,声门下气管解剖轮廓为倒漏斗形,所以气囊4膨胀后的轮廓也是制成倒漏斗形,气囊4在拔出时,气囊4与气管声门轮廓相配,避免了气管声门损伤,并且能将位于气囊4上端的分泌物及胃食管返流物带出气管,气囊4在不使用时,紧贴气管导管管体侧壁,气囊4膨胀后,气囊4表面无褶皱,气囊4与气管贴合紧凑,充气阀5上设有指示装置7,指示装置7显示气囊4内压力的大小,气管导管管体1在气管导管开口3处向一侧弯曲,气管导管3开口偏向一侧,气管导管开口3处的棱角倒圆,用于减少气管导管开口3对气管及软组织的损伤。
免抽气型气管导管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本气管导管置入到患者气管中,并调整本气管导管的位置;
步骤二:通过充气阀向气囊中充气,充气阀上的指示装置显示囊内压合适时,停止充气;
步骤三:在需要拔管时,无需给气囊抽气,而是将本气管导管直接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