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理疗按摩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2344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理疗按摩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护理设备,具体是一种多功能理疗按摩椅。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以及生活上的压力也不断增加,很多人一旦开始工作或者学习,通常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另外,随着电脑的普及,很多人喜欢玩电脑游戏或者通过电脑浏览网页和看电影等,也经常进行久坐,长时间的坐姿容易导致肌肉劳损和酸胀,因此人们经常会用到按摩椅。

而传统使用中的按摩椅通常只是简单的机械式按摩,通过外部的作用力促进血液的循环,进而达到舒缓筋骨的效果,但是这样的按摩方法效率较为低下,并且传统的按摩椅功能比较单一,不能满足使用人群多元化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理疗按摩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理疗按摩椅,包括U型支撑架,所述U型支撑架的上侧壁上部固定连接有坐垫,U型支撑架的上侧壁体左端通过铰链连接有靠背框架,所述U型支撑架的上侧壁体的前后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弧形阻尼筒,弧形阻尼筒的内部装有阻尼油,弧形阻尼筒的内部设置有弧形杆,所述弧形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阻尼活塞,阻尼活塞上开设有若干阻尼孔,所述阻尼活塞的底端通过一号弹簧与弧形阻尼筒的内部下侧相连接,所述弧形杆穿过弧形阻尼筒的上侧壁体,弧形杆的顶端与靠背框架相固定连接,所述弧形阻尼筒的上部侧面安装有顶紧螺栓,所述靠背框架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柱,转动柱的两端与靠背框架相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柱上固定套接有转动靠背,转动靠背的侧面固定安装有红外线理疗灯,转动靠背的下侧开设有U型槽,U型槽内设置有按摩柱,按摩柱的两端与U形槽的侧壁相转动连接,按摩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按摩触点,所述转动柱的两侧分别套接有扭力弹簧,扭力弹簧的两个连接端分别与靠背框架和转动靠背相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坐垫的材质为海绵等柔软材料。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U型支撑架的上侧壁体下部固定连接有导柱,U型支撑架的下侧壁体上部固定连接有套筒,导柱位于套筒的内部,导柱的底端与套筒的下部通过二号弹簧相连接,所述套筒的上部与U型支撑架的上侧壁体通过环形弹簧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靠背框架的侧面上部固定连接有头枕。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头枕的材质为硅橡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按摩触点的材质为天然橡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顶紧螺栓松开,当人依靠在背靠框架和转动靠背上时,身体可以进行前后摆动,达到运动的效果,将顶紧螺栓旋合顶紧后,即可根据需要将靠背框架调节到合适的角度,并且弧形阻尼筒还可以起到座椅扶手的用途,启动红外线理疗灯,对人体后背进行理疗作用,也可以将转动靠背逆时针转动,人体后背靠在按摩柱上,人体后背进行前后往复移动时,按摩柱在人体后背上进行转动按摩,达到按摩的效果,二号弹簧和环形弹簧对U型支撑架起到二级减震的效果,提高人的使用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多功能理疗按摩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多功能理疗按摩椅中A-A的示意图;

图中:1-U型支撑架、2-套筒、3-导柱、4-二号弹簧、5-环形弹簧、6-坐垫、7-靠背框架、8-弧形阻尼筒、9-弧形杆、10-阻尼活塞、11-阻尼孔、12-一号弹簧、13-顶紧螺栓、14-头枕、15-转动柱、16-转动靠背、17-红外线理疗灯、18-U型槽、19-按摩柱、20-按摩触点、21-扭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多功能理疗按摩椅,包括U型支撑架1,所述U型支撑架1的上侧壁上部固定连接有坐垫6,U型支撑架1的上侧壁体左端通过铰链连接有靠背框架7,所述U型支撑架1的上侧壁体的前后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弧形阻尼筒8,弧形阻尼筒8的内部装有阻尼油,弧形阻尼筒8的内部设置有弧形杆9,所述弧形杆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阻尼活塞10,阻尼活塞10上开设有若干阻尼孔11,所述阻尼活塞10的底端通过一号弹簧12与弧形阻尼筒8的内部下侧相连接,所述弧形杆9穿过弧形阻尼筒8的上侧壁体,弧形杆9的顶端与靠背框架7相固定连接,所述弧形阻尼筒8的上部侧面安装有顶紧螺栓13;

将顶紧螺栓13松开时,靠背框架7摆动,带动弧形杆9和阻尼活塞10在弧形阻尼筒8内进行滑动,此时阻尼油通过阻尼活塞10上的阻尼孔11流动,配合一号弹簧12的作用,使弧形杆9具有二级缓冲的作用,当人依靠在背靠框架7和转动靠背16上时,身体可以进行前后摆动,达到运动的效果,将顶紧螺栓13旋合顶紧后,靠背框架7不能转动,根据需要将靠背框架7调节到合适的角度,并且弧形阻尼筒8还可以起到座椅扶手的用途;

所述靠背框架7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柱15,转动柱15的两端与靠背框架7相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柱15上固定套接有转动靠背16,转动靠背16的侧面固定安装有红外线理疗灯17,转动靠背16的下侧开设有U型槽18,U型槽18内设置有按摩柱19,按摩柱19的两端与U形槽18的侧壁相转动连接,按摩柱1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按摩触点20,所述转动柱15的两侧分别套接有扭力弹簧21,扭力弹簧21的两个连接端分别与靠背框架7和转动靠背16相固定连接;

身体靠在靠背框架7和转动靠背16上时,可以启动红外线理疗灯17,对人体后背进行理疗作用,并且可以将转动靠背16逆时针转动,将按摩柱19转动到上部,由于扭力弹簧21的两个连接端分别与靠背框架7和转动靠背16相固定连接,因此按摩柱19具有顺时针转动的趋势,此时人体后背靠在按摩柱19上,人体后背进行前后往复移动时,按摩柱19在人体后背上进行转动按摩,达到按摩的效果。

所述坐垫6的材质为海绵等柔软材料。

所述U型支撑架1的上侧壁体下部固定连接有导柱3,U型支撑架1的下侧壁体上部固定连接有套筒2,导柱3位于套筒2的内部,导柱3的底端与套筒2的下部通过二号弹簧4相连接,所述套筒2的上部与U型支撑架1的上侧壁体通过环形弹簧5相连接,二号弹簧4和环形弹簧5对U型支撑架1起到二级减震的效果,提高人的使用舒适性。

所述靠背框架7的侧面上部固定连接有头枕14。

所述头枕14的材质为硅橡胶。

所述按摩触点20的材质为天然橡胶。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将顶紧螺栓13松开时,靠背框架7摆动,带动弧形杆9和阻尼活塞10在弧形阻尼筒8内进行滑动,此时阻尼油通过阻尼活塞10上的阻尼孔11流动,配合一号弹簧12的作用,使弧形杆9具有二级缓冲的作用,当人依靠在背靠框架7和转动靠背16上时,身体可以进行前后摆动,达到运动的效果,将顶紧螺栓13旋合顶紧后,靠背框架7不能转动,根据需要将靠背框架7调节到合适的角度,并且弧形阻尼筒8还可以起到座椅扶手的用途;身体靠在靠背框架7和转动靠背16上时,可以启动红外线理疗灯17,对人体后背进行理疗作用,并且可以将转动靠背16逆时针转动,将按摩柱19转动到上部,由于扭力弹簧21的两个连接端分别与靠背框架7和转动靠背16相固定连接,因此按摩柱19具有顺时针转动的趋势,此时人体后背靠在按摩柱19上,人体后背进行前后往复移动时,按摩柱19在人体后背上进行转动按摩,达到按摩的效果,二号弹簧4和环形弹簧5对U型支撑架1起到二级减震的效果,提高人的使用舒适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