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显微持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2378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显微持针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血管缝合手术的显微器械,具体涉及夹持显微缝合针的手术机器人配件——显微持针器。



背景技术: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大量的医疗器械得到推广和应用。在众多的医疗器械中,各种高精度的外科手术器械逐渐在医学领域中得到发展。其中显微持针镊作为手术机器人的辅助配件,其应用有着相当大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显微持针器,通过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固定在微操精准手术机器人前端,同时采用嵌入式微型控制器操作系统,可以实现结构的简化。本发明属于一次性的可消毒的手术配件,由持针镊芯、颈部、连接套、套环、外管、驱动装置、压缩弹簧、定位销、连接绳等部件组成,颈部细长,可通过小切口。该新型显微持针器为常闭式,由压缩弹簧作用于颈部实现持针镊芯前端的闭合,由后端驱动作用于连接绳实现持针镊芯前端的张开,省去手术操作者的手动控制动作。操作简单,易于控制,开闭灵活,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夹持稳固性。

所述的持针镊芯的前端采用单弯镊型式,闭合后厚度为1.5mm~2.0mm,弯曲角度为130°,弯曲尖端长度为2.0mm~3.0mm,有利于缝合操作和缝合线的打结,便于稳固持针且不遮盖手术视野;持针镊芯的后端通过定位销连接,固定于连接套上。

所述的颈部受压缩弹簧作用,使持针镊芯前端闭合,实现自然状态下的闭合形式;颈部长度为10mm~45mm。

所述的显微持针器张开距离为1.0mm~2.0mm。

所述的外管的后端为外螺纹,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将该显微持针器固定在微操精准手术机器人前端。

所述的连接绳的前端固定于颈部上,其后端连接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装置作用使连接绳后移实现持针镊芯前端的张开。

所述的驱动装置含有圆柱形铁块、电磁铁、直流电源以及驱动装置外壳等,圆柱形铁块固定于连接绳,电磁铁在通电情况下产生磁性,通过磁力作用吸引圆柱形铁块发生位移。

本新型显微持针器的前端属于镊类,镊芯对力量的敏感度和控制度要优于钳类,其操作的灵巧性也好于钳类,可多应用于精密、显微的场合,尤其适用于心血管外科、显微外科等手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夹持方面,弹簧作用下夹持力均匀,避免了人为施力过大导致的缝合针夹断;持针镊芯的前端开闭灵活,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夹持稳固性。

2、操作方面,该新型显微持针器为常闭式,由后端驱动作用于连接绳实现持针镊芯前端的开合,省去手术操作者的手动控制动作,操作简单,易于控制。

3、成本方面,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微操精准手术机器人前端,从而降低了整体手术器械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外型结构简图。

图2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和图2所示的结构简图中,该新型显微持针器是由持针镊芯1、颈部2、连接套3、套环4、外管5、驱动装置6、压缩弹簧7、定位销8、连接绳9等部件组成,其中,驱动装置含有圆柱形铁块10、电磁铁11、直流电源12以及驱动装置外壳13等。该新型显微持针器为常闭式,驱动装置的圆柱形铁块10固定于连接绳9,电磁铁11在通电情况下产生磁性,通过磁力作用吸引圆柱形铁块10发生位移,由驱动装置作用于连接绳9实现持针镊芯1前端的张开,省去手术操作者的手动控制动作。操作简单,易于控制,开闭灵活,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夹持稳固性。

持针镊芯1的前端采用单弯镊型式,闭合后厚度为1.5mm~2.0mm,弯曲角度为130°,弯曲尖端长度为2.0mm~3.0mm,有利于缝合操作和缝合线的打结,便于稳固持针且不遮盖手术视野;持针镊芯的后端通过定位销8连接,固定于连接套3上。

颈部2长度为10mm~45mm,颈部2受压缩弹簧7作用,使持针镊芯1前端闭合。连接绳9的前端固定于颈部2的后端,连接绳9的后端通过驱动装置作用产生向后方向的位移,带动颈部2后移0.5mm~1.5mm,压缩弹簧7受压,实现持针镊芯1前端的张开。当连接绳9的后端驱动装置停止作用,连接绳松弛,压缩弹簧7作用使得针镊芯1前端重新闭合。

套环4固定于连接套3上,通过套环4的旋转可以实现持针镊芯1呈360°方向调整。 显微持针器张开距离为1.0mm~2.0mm。外管5的后端为外螺纹,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将该显微持针器固定在微操精准手术机器人前端。持针镊芯1尖端部分的外形设计圆润且精细,使血管与脆弱组织损伤很小,能够保证手术安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