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气囊式双腔支气管插管固定器。
背景技术:
在临床医疗活动中,气管内插管术是一种基本的技术操作,用于对实行全麻的患者和重病患者,或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功能复苏术。目前,在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后,一般采用一种硬质短管与气管导管并列用胶布缠绕后固定在患者口唇附近,操作非常的麻烦,同时患者口腔内的分泌物常将胶布浸湿,使胶布失去粘附力,导致气管导管移位等,容易造成影响,目前的产品具有的气管导管固定器缺陷诸多,如结构复杂,配件多,固定不牢,主体部分刚性强、部件坚硬等问题。特别在临床俯卧位手术(如脊柱手术)时,由于患者面部直接压在固定器上,极易造成口唇和面颊部压伤(经常垫用棉垫保护),发生医源性伤害的医疗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气囊式双腔支气管插管固定器,可控制两边气囊的充其量,调节位置,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安全性高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气囊式双腔支气管插管固定器,包括基座,基座中心部位通过气囊基座连接气囊A、气囊B,气囊A、气囊B分别通过充气管连接三通充气阀,气囊基座前端设有单向弹力瓣,基座两端设有头带槽通过头带连接,基座表面中心对称设有观察吸引口,观察吸引口一侧设有牙垫,所述的每根充气管上设有一泄压阀,所述的充气管设有压力表,基座上设有牙垫。
所述的气囊A、气囊B对称布置。
所述的观察吸引口为2个。
所述的气囊中间为气管导管卡口。
所述的基座为一次成型的柔软坚韧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构思精巧,设计简洁科学合理,结构简单无坚硬部件,造型简洁美观,使用方便固定牢靠舒适安全,实用性强,解决了目前已有气管导管固定器的诸多问题,给整个手术进程带来极大便利, 大大增加全麻手术特别是俯卧位手术的安全性,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基座;2为气囊基座;3为气囊A;4为充气管;5为三通充气阀;6为头带槽;7为头带;8为观察吸引口;9为气囊B;10为单向弹力瓣;11为气管导管卡口;12为泄压阀;13为压力表;14为牙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叙述。
如图1所示,一种双气囊式双腔支气管插管固定器,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基座1中心部位通过气囊基座2连接气囊A3、气囊B9,气囊A3、气囊B9分别通过充气管4连接三通充气阀5,气囊基座2前端设有单向弹力瓣10;基座1两端设有头带槽6通过头带7连接,基座1表面中心对称设有观察吸引口8,观察吸引口8一侧设有牙垫9,所述的每根充气管4上设有一泄压阀12,所述的充气管4设有压力表13,基座1上设有牙垫14。
所述的气囊A3、气囊B9对称布置。
所述的观察吸引口8为2个。
所述的气囊3中间为气管导管卡口11。
所述的基座1为一次成型的柔软坚韧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使用时只要把气管导管推入气管导管卡口11内,然后通过三通充气阀5给气囊A3、气囊B9注气,通过气囊A3、气囊B9的膨胀、包裹压迫就可使气管导管固定,而后用头带7固定于头部即可,并通过每根充气管4上的泄压阀12及压力表13调节压力,调整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