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迫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9995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迫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迫止血装置,用于血管穿刺后穿刺口的闭合,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从1959年分入医生开始使用Seldinger技术进行经皮动脉穿刺以来,穿刺点持续加压后卧床休息被认为是动脉止血的标准方法,即在导管鞘拔除动脉后采用手工压迫后宽胶布或弹力绷带固定的方法对股动脉穿刺点进行止血。

传统人工压迫血管可增加患者不适,如疼痛、失眠和排尿困难等,而且止血效果受到压迫实施者的经验技巧和患者的配合程度的影响。还被认为增加了并发症如出血(包括血肿),假性动脉瘤、感染、动静脉瘘及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特别是术后需要完全抗凝的患者,即便不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和增加患者住院的花费,患者也需要长时间卧床(12~16小时以上)和穿刺肢体的制动给病人带来不便和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增加负担。

为了改进传统的人工压迫的方法,又发明了机械压迫(如Femostop、Compressar、或者Clamp-Ease)的方法对股动脉穿刺点进行止血。器械的方法虽然节省了人力,但在血肿发生率上与人工方法类似,而且,它们并没有减少术后卧床时间及患者的痛苦,也没有减少抗凝后拔鞘的时间。由于使用更大内径的新装置和围手术期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及经皮治疗血管疾病的范围增加,导致了穿刺点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从0.5%上升至17%。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效果好的压迫止血装置,解决了传统的人工压迫的方法以及机械压迫方法给病人带来不便和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增加负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盘面,固定盘面的远端与调节芯杆的远端连接,固定盘面的近端与稳固管的远端连接,调节芯杆上套设有稳固管,调节芯杆的近端与近端手柄连接,稳固管的近端与远端手柄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固定盘面为切割状的轮辐结构或为形状记忆合金丝材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固定盘面的直径在2-10mm之间。

优选地,所述的轮辐结构的固定盘面的轮辐数目在3-12之间。

优选地,所述的网状结构的固定盘面的编织合金丝根数在3-72根丝之间。

优选地,所述的远端手柄与近端手柄之间设有压簧。

优选地,所述的压簧套设于调节芯杆上。

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节省人力,由内部引导血管壁变形达到止血效果,止血效果好,不引入异物进行封堵,方便快捷实现穿刺口的闭合,避免给病人带来不便和痛苦,减少了护理工作的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压迫止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固定盘面的结构示意图(网状结构);

图3为固定盘面的结构示意图(轮辐结构);

图4为固定盘面的自然状态和收缩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手柄及其上压簧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装置进入血管内部后的示意图;

图7为通过回撤本实用新型装置达到挤压平滑肌的示意图;

图8为平滑肌变形稳定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在经皮股动脉穿刺后造成动脉损伤,其自然愈合的过程是由于血液与暴露的动脉壁平滑肌和胶原蛋白接触后,导致血小板粘附、激活,聚集形成血凝块修补破损的动脉。

在开放的动脉切口的手术修补中,外科常每隔1mm进行缝合。借鉴外科缝合密度,本实用新型可经过4F鞘管(外径1.5mm),当装置回撤将平滑肌挤压变形,动脉壁紧紧挤压鞘管,随后撤出鞘管,此时剩余1.5mm穿刺口可在血液与暴露的动脉壁平滑肌和胶原蛋白作用下极快闭合。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压迫止血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固定盘面1、稳固管2、调节芯杆3、压簧4、手柄,手柄包括远端手柄5-1和近端手柄5-2。固定盘面1的远端与调节芯杆3的远端连接,固定盘面1的近端与稳固管2的远端连接,调节芯杆3上套有稳固管2,调节芯杆3的近端与近端手柄5-2连接,稳固管2的近端与远端手柄5-1连接。远端手柄5-1与近端手柄5-2之间设有压簧4,压簧4套于调节芯杆3上。

其中,固定盘面1直径在2-10mm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盘面1可以是切割状的轮辐结构,如图3所示,切割状轮辐数目在3-12之间;也可以是形状记忆合金丝材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如图2所示,编织状编织合金丝根数在3-72根丝之间。相同点在于,压簧4自然状态时,当固定盘面1受到盘面中心轴方向的拉力,固定盘面1变成扁平状,此时回撤挤压血管壁平滑肌,固定盘面1都会变形为酒杯状,带动动脉壁平滑肌变形,挤压动脉壁平滑肌穿刺口位置,迫使其变小,从而促使血凝块的形成和修复,在短时间内实现闭合的效果。

如图1、图5所示,当对远端手柄5-1与近端手柄5-2进行施压,使得压簧4压缩,带动调节芯杆3前进,拉使固定盘面1由圆盘状收缩成束状(如图4所示),从而经4F鞘管输送到血管内。

如图6-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将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盘面1拉伸成束条状,再经4F鞘管通过穿刺口到达血管内部后,松开压簧4释放固定盘面1,如图6所示。此时,回撤(即向血管外部拉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达到挤压平滑肌,使之变形,如图7所示。等待5-15min,待平滑肌变形稳定后,将压簧4压缩,使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盘面1受到盘面中心轴方向的推力,变成束条状,收回到鞘管中,最后连同鞘管一起撤出。穿刺孔此时已缩小到鞘管外径大小,进行体外压迫即可迅速止血。

本实用新型通过压迫内层血管壁,致使穿刺口由柱状变为锥状,因在锥状小直径端自然凝具血凝块从而实现血管闭合。闭合后撤出本器械,器械经由缩小后的穿刺口撤出,缩小后的穿刺口在后续会自然闭合。不引入金属异物,方便快捷实现穿刺口的闭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