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膨胀脊柱植入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6026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膨胀脊柱植入融合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膨胀脊柱植入融合器。



背景技术: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是常见的导致腰腿痛和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一般表现为盘源性腰痛、腰椎小关节紊乱或压迫神经导致性病,还可以引起椎间隙狭窄,严重者可出现腰椎滑脱等症,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目前常用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微创手术及外科手术治疗,其中腰椎融合术是一种效果可靠的治疗方法。

现有的脊柱融合器通常为块状,不会膨胀变形,医生在做手术的过程中需要先将病人的脊柱之间切开一个口子,然后将脊柱融合器填充进病人的脊柱之间的口子内,最后进行缝合。

现有的可膨胀脊柱植入融合器其在施力机构作用下形成的凸起不规则,难以控制凸起的变形量,医生将其应用于病人的脊椎之间进行手术时,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由于存在上述问题,有必要对其提出解决方案,本实用新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出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膨胀脊柱植入融合器,该可膨胀脊柱植入融合器可在施力机构的作用下发生膨胀变形,其高度和精度按照预先设定的尺寸发生膨胀变形,大大增强手术的精确度,便于快速进行手术,为病人解除病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可膨胀脊柱植入融合器,包括外层膨胀管1和设在所述外层膨胀管1内的柱体内芯2,所述外层膨胀管1和所述柱体内芯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层膨胀管1上设有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膨胀变形形成凸起的膨胀变形部11。

在相邻两个如上所述膨胀变形部11之间设有为所述膨胀变形部11提供变形空间的窗格12以及固定连接部13。

如上所述柱体内芯2的长度L小于所述外层膨胀管1的长度S。

如上所述柱体内芯2的外壁紧贴所述外层膨胀管1的内壁。

如上所述膨胀变形部11为多个,多个所述膨胀变形部11均匀设在所述外层膨胀管1的管体上。

在如上所述外层膨胀管1端部设有便于与施力机构3快速连接定位的卡槽14。

在如上所述柱体内芯2端部设有便于与施力机构3快速连接定位的内螺纹21。

如上所述外层膨胀管1与所述柱体内芯2属于同心元件。

如上所述外层膨胀管1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膨胀变形后靠近所述施力机构3一端的高度a的范围为7.5~13.5mm,所述外层膨胀管1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膨胀变形后远离所述施力机构3一端的高度b的范围为9~15mm。

在如上所述内芯2另一端上设有卡槽22,在所述卡槽22内卡入有用于防止膨胀变形部11回弹的卡簧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膨胀脊柱植入融合器,该可膨胀脊柱植入融合器可在施力机构的作用下发生膨胀变形,其高度和精度按照预先设定的尺寸发生膨胀变形,大大增强手术的精确度,便于快速进行手术,为病人解除病痛。

2、本实用新型之中在外层膨胀管的管体上设有窗格,为外层膨胀管在施力机构的作用下收缩提供变形空间,在窗格之间设有固定连接部,用于精确控制膨胀变形部的变形尺寸,控制成型的高度和距离。

3、本实用新型之中所述柱体内芯的长度L小于所述外层膨胀管的长度S,所述柱体内芯的外壁紧贴所述外层膨胀管的内壁,该设计使得外层膨胀管在收缩变形的过程中,膨胀变形部只向管体外侧方向形成凸起,并不会向管体内壁凹陷,保证可膨胀脊柱植入融合器的质量,进而保证手术效果。

4、本实用新型之中所述外层膨胀管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膨胀变形后靠近所述施力机构一端的高度a的范围为7.5~13.5mm,所述外层膨胀管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膨胀变形后远离所述施力机构一端的高度b的范围为9~15mm,即可膨胀脊柱植入融合器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变形设计,可将可膨胀脊柱植入融合器设计成一端截面面积大于或者小于另一端截面面积,可膨胀脊柱植入融合器整体呈现圆台柱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层膨胀管变形的过程示意图。

图3为图2之中g图的放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与施力机构结合的初始工作状态视图。

图5为图4之中的A部放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与施力机构结合完成膨胀变形后的状态视图。

图7为图6之中的B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可膨胀脊柱植入融合器,包括外层膨胀管1和设在所述外层膨胀管1内的柱体内芯2,所述外层膨胀管1和所述柱体内芯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层膨胀管1上设有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膨胀变形形成凸起的膨胀变形部1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膨胀脊柱植入融合器,该可膨胀脊柱植入融合器可在施力机构的作用下发生膨胀变形,其高度和精度按照预先设定的尺寸发生膨胀变形,大大增强手术的精确度,便于快速进行手术,为病人解除病痛。

如图1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相邻两个所述膨胀变形部11之间设有为所述膨胀变形部11提供变形空间的窗格12以及固定连接部13,本实用新型之中在外层膨胀管的管体上设有窗格,为外层膨胀管在施力机构的作用下收缩提供变形空间,在窗格之间设有固定连接部,用于精确控制膨胀变形部的变形尺寸,控制成型的高度和距离。

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柱体内芯2的长度L小于所述外层膨胀管1的长度S。

如图1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柱体内芯2的外壁紧贴所述外层膨胀管1的内壁,本实用新型之中所述柱体内芯的长度L小于所述外层膨胀管的长度S,所述柱体内芯的外壁紧贴所述外层膨胀管的内壁,该设计使得外层膨胀管在收缩变形的过程中,膨胀变形部只向管体外侧方向形成凸起,并不会向管体内壁凹陷,保证可膨胀脊柱植入融合器的质量,进而保证手术效果。

如图1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膨胀变形部11为多个,多个所述膨胀变形部11均匀设在所述外层膨胀管1的管体上。

如图1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外层膨胀管1端部设有便于与施力机构3快速连接定位的卡槽14。

如图1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柱体内芯2端部设有便于与施力机构3快速连接定位的卡槽14内螺纹21。

如图1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层膨胀管1与所述柱体内芯2属于同心元件。

如图1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层膨胀管1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膨胀变形后靠近所述施力机构3一端的高度a的范围为7.5~13.5mm,所述外层膨胀管1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膨胀变形后远离所述施力机构3一端的高度b的范围为9~15mm,即可膨胀脊柱植入融合器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变形设计,可将可膨胀脊柱植入融合器设计成一端截面面积大于或者小于另一端截面面积,可膨胀脊柱植入融合器整体呈现圆台柱状,该种造型的有益效果表现为适应人体椎间的楔形空间,便于手术的实施,便于病人的康复治疗。

产品规格:

a表示所述外层膨胀管1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膨胀变形后靠近所述施力机构3一端的高度;

b表示所述外层膨胀管1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膨胀变形后远离所述施力机构3一端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如下图表格所示,所述外层膨胀管1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膨胀变形后靠近所述施力机构3一端的高度a与所述外层膨胀管1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膨胀变形后远离所述施力机构3一端的高度b相同,a与b的数值可以为10mm或者12mm或者15mm,膨胀管1膨胀后的长度为30mm,该种造型的有益效果表现为适应人体椎间的矩形空间,便于手术的实施,便于病人的康复治疗。

适应症:晚期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椎间病变或腰椎I度滑脱。

如图1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内芯2另一端上设有卡槽22,在所述卡槽22内卡入有用于防止膨胀变形部11回弹的卡簧4。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