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功能调节训练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8877阅读:667来源:国知局
视功能调节训练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视功能改善装置,尤其是一种视功能调节训练仪。



背景技术:

近视是由于晶状体调节低下或迟滞,使视网膜上不能获得清晰的图像,进而导致眼轴增长而形成的,治疗的关键在于改善眼的调节机能,对眼进行看远看近调节训练,可提高眼球及晶状体调焦运动灵敏度,及视网膜、视中枢细胞的敏感性,从而提高远视力。目前的视功能调节训练仪机械控制箱体过长,控制较为复杂,设备机械部分多,体积大,对于瞳距调节、视角调节方法复杂,用户使用步骤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当前的视功能调节训练仪对于瞳距调节、物距调节方法复杂,而提供一种采用物理训练的方法改善视功能的视功能调节训练仪,通过手动调节视标和瞳距,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视功能调节训练仪,包括观察筒、视标和头部固定件,所述观察筒内设置有镜片,观察筒前表面设置有两个镜孔、后表面设置有两个视孔,观察筒上表面中心位置开有矩形孔,孔内设置有旋钮Ⅰ,观察筒上表面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透明显示面板,观察筒下表面两侧对称开有两个矩形孔,孔内分别设置有旋钮Ⅱ、旋钮Ⅲ;所述视标包括伸缩杆和安装在伸缩杆端部的红色指示头,伸缩杆另一端卡装在观察筒前部中心位置;所述头部固定件包括头带和安装在观察筒后方两侧的固定板。

上述的一种视功能调节训练仪,所述透明显示面板为凸球形,显示面板下方设置有档位数字。

上述的一种视功能调节训练仪,所述观察筒后表面设置有与鼻型相匹配的弧形凹槽。

上述的一种视功能调节训练仪,所述旋钮Ⅰ为圆柱形,旋钮Ⅰ外围设有矩形齿,旋钮Ⅰ中轴线与观察筒中心线垂直。

上述的一种视功能调节训练仪,所述旋钮Ⅱ、旋钮Ⅲ为圆柱形,旋钮Ⅱ、旋钮Ⅲ外围设有矩形齿,旋钮Ⅱ、旋钮Ⅲ中轴线与观察筒中心线平行。

上述的一种视功能调节训练仪,所述固定板为两个,分别通过转动轴与观察筒后方两侧活动连接,固定板另一端设有矩形环。

上述的一种视功能调节训练仪,所述头带包括设置在观察筒上部的第一弹性带和设置在固定板后方的第二弹性带。

上述的一种视功能调节训练仪,所述第一弹性带、第二弹性带分别通过日扣结构与观察筒、固定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视功能调节训练仪通过手动调节视标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向使用者眼睛方向移动,通过更换视标的远近来完成训练,该视功能调节训练仪是小型化装置,在保证功能优越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使用方便性和机构耐用性,无副作用,而且使用简易、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观察筒下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观察筒,2-视标,3-矩形环,4-镜孔,5-视孔,6-旋钮Ⅰ,7-显示面板,8-旋钮Ⅱ,9-旋钮Ⅲ,10-伸缩杆,11-指示头,12-第一弹性带,13-第二弹性带,14-固定板,15-弧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一种视功能调节训练仪,如图1所示,包括观察筒1、视标2和头部固定件,所述观察筒内设置有镜片,观察筒前表面设置有两个镜孔4、后表面设置有两个视孔5,观察筒1上表面中心位置开有矩形孔,孔内设置有旋钮Ⅰ6,通过旋钮Ⅰ6可调节眼瞳距离,观察筒1上表面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透明显示面板7,所述透明显示面板7为凸球形,显示面板7下方设置有档位数字1~7,观察筒1下表面两侧对称开有两个矩形孔,孔内分别设置有旋钮Ⅱ8、旋钮Ⅲ9,旋钮Ⅱ8、旋钮Ⅲ9分别对应有7个档位,观察筒1后表面设置有与鼻型相匹配的弧形凹槽15;所述视标2包括伸缩杆10和安装在伸缩杆端部的红色指示头11,伸缩杆10另一端卡装在观察筒前部中心位置;所述头部固定件3包括头带和安装在观察筒后方两侧的固定板14,所述头带包括设置在观察筒上部的第一弹性带12和设置在两个固定板14后方的第二弹性带13,固定板14通过转动轴与观察筒1后方两侧活动连接,便于固定板14可以进行折叠,固定板14另一端设有矩形环3,第一弹性带12、第二弹性带13分别通过日扣结构与观察筒1、固定板14连接。

使用该视功能调节训练仪时,两眼看红色指示头11,手动调节伸缩杆10长度,更换红色指示头11与眼球的距离,红色有利于直接刺激中心凹,强化对光反射,并兴奋相对抑制的视觉系统,从而改善调节功能,转动旋钮Ⅰ6,调节眼瞳距离,转动旋钮Ⅱ8、旋钮Ⅲ9,更换档位,档位1最近,档位7最远,更换镜片到眼球的距离,增强眼内肌自动调节功能,从而进一步抵消近视,提高远视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