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外伤包扎用手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8295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外科伤口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外伤包扎用手套。



背景技术:

临床中手部受伤时,经常先敷药再进行外包扎,使用普通包扎带或绷带对伤口进行包扎,包扎困难,难以达到确实有效的包扎固定效果。而且伤口愈合较慢,伤口愈通常分成三个阶段:一是机体对伤口的反应及调整愈合活动过程的炎性阶段;二机体所在环境及产生组织再生的增生阶段;三修复为变硬及形成疤痕组织的变异阶段。炎性阶段伤口愈合的炎性反应阶段,其体征是局部温度增加、发红、肿胀,这个阶段的功能是清除死亡的细菌及细胞,促进愈合过程。这种最初的反应开始了一连串的相互作用,反应刺激身体的触发中心,当病人机体较为孱弱时,伤口的愈合时间就加长。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伤口愈合的更加缓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包扎简单、固定效果好且利于伤口愈合的新型外伤包扎用手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外伤包扎用手套,包括手套主体、翻转套和护腕。

所述手套主体和翻转套为棉线制成的网状结构,透气性好。

所述手套主体和翻转套之间设置有松紧带。

所述手套主体和翻转套上设有加热丝层,所述加热丝层的内侧设置有药物袋,所述药物袋内放置治疗手部伤口和催进伤口愈合的药物。

所述手套主体上设置有温度感应器。

所述翻转套的外侧设置有主体扣带,所述手套主体外侧设有与主体扣带相配合的钩扣。

所述护腕上设有蓄电池、温度控制器和加热开关。所述加热丝层通过导线与蓄电池和加热开关相连。所述温度控制器通过导线与温度感应器和加热开关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手套主体的前端设有钩扣,所述翻转套的前端设有环扣。

进一步的,所述护腕上设置有腕部扣带。

进一步的,所述手套主体的后端设置有拇指套主体,所述拇指套主体上设置有拇指扣带。

进一步的,所述拇指扣带的端部设有环扣,所述拇指套主体外侧设有与拇指扣带端部环扣相配合的钩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温度感应器可以随时感应手部的温度,当手部的温度低于设定的最小值时,温度感应器自动通过加热开关启动加热丝层对手套进行加热,当手部温度到达设定的最大值时,停止加热,从而使手部一直处于一个有利于伤口愈合的温度范围,进而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手套主体,2-翻转套,3-护腕,4-松紧带,5-拇指套主体,6-药物袋,7-加热丝层,8-主体扣带,9-腕部扣带,10-拇指扣带,11-蓄电池,12-温度控制器,13-加热开关,14-温度感应器,15-环扣,16-钩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外伤包扎用手套,包括手套主体1、翻转套2和护腕3。

手套主体1和翻转套2为棉线制成的网状结构,透气性好。

手套主体1和翻转套2之间设置有松紧带4。

手套主体1的前端设有钩扣16,翻转套2的前端设有环扣15。

手套主体1和翻转套2上设有加热丝层7,加热丝层7的内侧设置有药物袋6,药物袋6内放置治疗手部伤口和催进伤口愈合的药物。

手套主体1上设置有温度感应器14。

翻转套2的外侧设置有主体扣带8,手套主体1外侧设有与主体扣带8相配合的钩扣。

护腕3上设置有蓄电池11、温度控制器12和加热开关13。加热丝层7通过导线与蓄电池11和加热开关13相连。温度控制器12通过导线与温度感应器14和加热开关13相连。

护腕3上设置有腕部扣带9。

手套主体1的后端设置有拇指套主体5,拇指套主体5上设置有拇指扣带10。拇指扣带10的端部设有环扣,拇指套主体5外侧设有与拇指扣带10端部环扣相配合的钩扣。

使用时,在药物袋6内放置治疗手部伤口和催进伤口愈合的药物,将伤口处理好的手部放到手套主体1上,翻转翻转套2,将主体扣带8扣合到手套主体1外侧钩扣上,从而使翻转套2扣合在手套主体1上,然后将手套主体1顶部的钩扣16和翻转套2顶部的环扣15相扣合。温度感应器14能够感应手部的温度,当手部的温度低于设定的最小值时,温度感应器14通过加热开关13启动加热丝层7对手套进行加热,当手部温度到达设定的最大值时,停止加热,从而使手部一直处于一个有利于伤口愈合温度范围。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理念下,还可以做各种修改和变型,如在形状上稍作改变也可以用于足部、上臂和腿部的伤口包扎,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型,倘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包含这些修改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