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雾化器,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医用雾化器。
背景技术:
儿童呼吸道疾病是一种常见病,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由于儿童身体抵抗力弱,因此需要对患有上下呼吸系统疾病的儿童进行紧急治疗,否则容易感冒,发热,肺炎等并发症,传统对儿童治疗的方法是进行药物治疗,副作用大,容易引起其他疾病,一些医院使用传统雾化器进行治疗,但目前的雾化器设计不够人性化,使儿童有抵触心理,以此延误了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加重,长此以往,大大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药物雾化呼吸道吸入式治疗是一种重要的非注射给药途径,是治疗呼吸道疾病较为盛行的医疗方式,药物雾化呼吸道吸入式治疗是目前对支气管哮喘、肺部疾病等呼吸道疾病疗效最迅速、最有效,且无痛,为此,雾化器呼吸道吸入式治疗被医院、家庭广泛使用。
在现有的雾化器中,喷雾装置与鼻罩之间通过软管连接,但是这种直接将软管插入到喷雾装置与鼻罩内的连接方式,造成连接不紧密,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软的的脱落;在雾化中,要时刻盯着雾化装置中的药液才能知道药液的多少,这样会很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新颖、便携式的医用雾化器。
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便携式医用雾化器,包括一个圆柱箱体,一个透明的药水容腔和一个鼻罩,所述药水容腔活动连接在箱体上,所述药水容腔内设置有雾化片,所述雾化片与位于箱体下部、用于震动雾化片的控制电路相连接,在药水容腔的外壁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刻度,所述药水容腔的下部设置有一个环形的出药口,在出药口的内壁上设置有沿整个周向延伸的凹槽Ⅰ;所述鼻罩的环形入药口的内壁上设置有沿整个周向延伸的凹槽Ⅱ;还包括一个用于将出药口与入药口连接在一起的喷雾管,所述喷雾管的两端各设置有一圈与凹槽相适配的凸体;所述药水容腔的下部内壁上设置有一个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连接控制电路,当药水达到液位传感器位置时,控制电路将信号通过设置在箱体上的蜂鸣器进行提示。
优选的是,所述箱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三个用于调节雾化片振动频率的按键。
优选的是,所述箱体的外壁上设置有USB充电插口。
优选的是,所述鼻罩上设置有能够拆卸的伸缩绳。
优选的是,所述圆柱箱体的直径为4—8cm,高度为10—15cm。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药水容腔上设置有刻度,能够直观的观测内部药水的使用量;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和蜂鸣器,进一步的用于药水使用的情况;通过凸体与凹槽相配合,能够进一步的增加喷雾管与出药口和入药口连接的紧固性;设置有多个调节雾化片振动频率的按键,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调节雾化的快慢;设置有USB充电插口,能够通过充电宝就能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充电,进一步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区域;药水容腔为可拆卸式,方便对其进行消毒;此雾化器体积小,携带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鼻罩结构示意图;
图3位喷雾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1-1—药水容腔,2—雾化片,3—控制电路,4—刻度,5—出药口,6—凹槽Ⅰ,7—鼻罩,8—入药口,9—凹槽Ⅱ,10—喷雾管,11—凸体,12—液位传感器,13—蜂鸣器,14—按键,15—USB充电插口,16—伸缩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便携式医用雾化器,包括一个圆柱箱体1和一个鼻罩7,圆柱箱体1的直径为5cm,高度为10cm,箱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USB充电插口15,鼻罩7上设置有能够拆卸的伸缩绳16,箱体1的上半部分为透明的药水容腔1-1,药水容腔1-1内设置有雾化片2,雾化片2与位于箱体1下部、用于震动雾化片2的控制电路3相连接,箱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三个用于调节雾化片2振动频率的按键14,在药水容腔1-1的外壁上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刻度4,药水容腔1-1的下部设置有一个环形的出药口5,在出药口5的内壁上设置有沿整个周向延伸的凹槽Ⅰ6;鼻罩7的环形入药口8的内壁上设置有沿整个周向延伸的凹槽Ⅱ9;还包括一个用于将出药口5与入药口8连接在一起的喷雾管10,喷雾管10的两端各设置有一圈与凹槽相适配的凸体11;药水容腔1-1的下部内壁上设置有一个液位传感器12,液位传感器12连接控制电路3,当药水达到液位传感器12位置时,控制电路3将信号通过设置在箱体1上的蜂鸣器13进行提示。
使用方法:首先将喷雾管10的一端插入到鼻罩7的入药口8内,直至凸体11进入到凹槽Ⅱ9内,再将喷雾管10的另一端插入到药水容腔1-1的出药口5内,直至凸体11进入到凹槽Ⅰ6内,然后向药水容腔1-1内倒入药水,盖上上盖后,按动开关键,此时,雾化片2进行震动,根据需求可以调节雾化的快慢,最后将伸缩绳16将鼻罩7戴到将要雾化的鼻子上。
尽管具体地参考其优选实施例来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做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而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上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了详细描述,但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