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硬结合气管插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7332阅读:7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硬结合气管插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硬结合气管插管。



背景技术:

在医疗工作中,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人体气管的技术称为气管插管,这一技术方便、快速、有效地建立人工气道,能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现有的气管插管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整条插管均设置为硬管的硬管插管,另一种是整条插管均设置为柔软管的软管插管。然而这两种插管在使用时均会存在诸多不足,例如使用软管插管时,插管前端部插入口腔,容易在口腔内打折,或者容易被患者顶出,又或者患者咳嗽时容易把软管移位或咳出;使用硬管时,插管的后端部留在口腔之外,位于口腔外的插管容易被意外触碰而使整条插管往人体口腔内移动,导致插管前端部插入口腔过深,甚至刺伤肺部,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能够防止插管被意外触碰而插入口腔过深,也能够防止插管在口腔内外打折或顶出的软硬结合气管插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软硬结合气管插管,包括插管本体,插管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软管段和硬管段,所述硬管段为气管插管的前端部且为不易打折变形的,所述软管段为易弯曲但不易打折的。

其中,所述插管本体的管壁内部螺旋设置有加强条,硬管段处的加强条的横截面积比软管段的加强条的横截面积大。

其中,所述软管段靠近所述硬管段处设置有便于控制硬管段插入人体口腔的深度的标识层。

优选的,所述标识层设为沿插管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三段。

其中,所述插管本体的管壁外侧设置有沿插管本体长度方向的刻度标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硬结合气管插管,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插管本体分为软管段和硬管段,使用时硬管段作为前端插入人体口腔中,不容易在口腔内打折或者被患者顶出,即使患者咳嗽,硬管段也不容易被移位或者被咳出来;软管段留在人体口腔的外部,当软管段被触碰挤压,软管段会产生一定的弯曲但不会打折,而不至于使整条气管插管往人体口腔方向移动,因此能够防止气管插管的前端插入口腔过深,消除了医疗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软硬结合气管插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一种软硬结合气管插管的加强条与插管本体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插管本体1、软管段11、硬管段12;

接头2;加强条3;标识层4;刻度标识5;

A为软管段范围、B为硬管段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一种软硬结合气管插管,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插管本体1,插管本体1包括依次连接的软管段11和硬管段12,软管段11的远离硬管段12的一端连接有接头2,插管本体1的管壁内部设置有螺旋的加强条3,加强条3类似弹簧状,硬管段12处的加强条3的横截面积比软管段11的加强条3的横截面积大(即硬管段12处的加强条3比较粗,如图2所示,A为软管段范围、B为硬管段范围),软管段11为柔软易弯曲但不会打折,而硬管段12不易打折变形。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插管本体1分为软管段11和硬管段12,使用时,硬管段12作为前端插入人体口腔中,不容易在口腔内打折或者被患者顶出,即使患者咳嗽,硬管段12也不容易被移位或者被咳出来;软管段11留在人体口腔的外部,当软管段11被触碰挤压,软管段11会产生一定的弯曲而不打折,而不至于使整条气管插管往人体口腔方向移动,因此能够防止气管插管的前端插入口腔过深,消除了医疗隐患。

本实施例中,软管段11靠近硬管段12处设置有沿气管插管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三段的标识层4,三段的标识层4的颜色不同,分别起到标记、提醒和警示作用,以便于医护人员控制硬管段12插入人体口腔的深度和便于医护人员知悉硬管段12插入人体口腔的深度。

本实施例中,插管本体1的管壁外侧设置有标示插管本体1的长度的刻度标识5。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